簡體版

第六十二章 亂世英雄

也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因為在北宮伯玉與李文侯率著湟中義從胡反叛之時,這蓋勛只不過是漢陽郡的一個小小的長史,在涼州刺史左昌手下任職。

涼州刺史左昌夸張的虛報敵情,朝廷一看事急,撥下了許多的軍費來,令左昌自行征兵平叛,于是左昌便趁機截取了數千萬的軍費中飽私囊。

蓋勛得知此事,出言力諫,要左昌退還私吞之軍費,左昌惱羞成怒,便調了蓋勛去守漢陽郡的阿陽縣。

這阿陽縣只有五百老弱守軍,而此時叛軍正兵逼阿陽!

左昌的意圖很明顯便是借著叛軍之手來除去蓋勛這枚眼中釘,而即便蓋勛不戰死,丟了城池回來之後,按軍法一樣可以處死。

所以,當蓋勛領著軍令去時,左昌便得意的獰笑了起來。

蓋勛剛到阿陽不久,北宮伯玉與李文侯便率軍殺到了縣城之外。

阿陽縣令、縣尉以及那一眾的守城官兵,看著城外氣勢洶洶的賊兵,皆心生畏懼,欲棄城而走。

蓋勛卻道︰「城外賊軍皆是騎兵,騎兵利于野戰而不利攻城,我等如棄城而走,賊兵馬快,我等逃不出去十里地,都將為賊兵所殺矣!而如依城而守,多設弓弩,賊兵攻城不下,必自行退去,如此才能保住性命。」

城中將士听著蓋勛的話覺得在理,便都又打起精神來拼死守城。

果然,城外的叛軍因缺乏攻城的器械,數次的沖擊城門皆被城頭上的弓弩射回,反倒死傷了無數。

北宮伯玉與李文侯二人見這阿陽城久攻不下,便引兵退去,轉而去攻打阿陽縣邊上的允吾縣去了。

這允吾縣乃是金城郡的郡治所在,太守陳懿見著賊兵來犯,趕緊召集手下將領商議對策,但因賊兵三日之間便攻下十座城池,來勢凶猛,這金城郡中的將士皆聞風喪膽,因而陳懿詢問對策之時,這一屋子的將領竟都低頭不語,無人出來應答。

見此情形陳懿是心急如焚,但這個時候站在軍列末位的允吾縣尉李博倒站了出來。

這李博乃是當地的羌人,此人本就驍勇,別人畏懼羌人叛軍,他獨不怕,因而主動請纓道︰「大人,賊軍新來立足未穩,末將願領兩百兵士出城退敵!」

陳懿看著這李博身高八尺、體格健壯,更難得的是他是唯一一個敢站出來請戰的人,于是心中大喜,拍案而起說道︰「好!太好了!但兩百兵士太少了,本官就帶著這城中所以的兵馬與你一道出城退敵,以壯軍威!」

說罷,便點了兵馬出城來戰北宮伯玉與李文侯的叛軍。

但很多時候,在這戰場之上光靠勇敢與強壯是並不能夠取得勝利的,勇敢有比你更勇敢的,強壯有比你更強壯的。

兩軍對陣之時,一萬叛軍對兩千的允吾縣守軍,五比一的比例,而且叛軍是清一色的騎兵,而守軍這邊卻絕大部分都是步兵,因而還沒打這氣勢上首先便就先又輸了一大截了。

不過那李博倒是全然不懼,鼓聲起時他仗著他那一身的蠻力,倒提著把開山大斧便沖了出去。

而叛軍這邊則是作為首領之一的北宮伯玉親自出陣,因而這李博死也算是可以瞑目了。

這北宮伯玉身長九尺,生得熊腰虎背,使一桿長柄大刀。二人交馬,一通戰鼓敲了未半,那李博早做了北宮伯玉的刀下之鬼,被砍成兩段,死于馬下。

李文侯見著北宮伯玉取勝,招呼兵將揮軍掩殺。

而那些允吾縣守軍早驚得魂飛天外,丟了手中的兵器,拔腿便往回跑,但因為人太多,相互推攘、踩踏,死者不計其數。

太守陳懿喝止不住,只得隨著亂軍往城內逃去。

結果,這一仗下來,官軍折損過半,這偌大的允吾城中,只剩了不到八百的守軍。

而北宮伯玉與李文侯從阿陽縣退兵的時候,蓋勛雖未揮軍追趕,但他派了探馬出城去跟蹤叛軍的動向,因而當北宮伯玉斬殺李博,大敗允吾守軍,又率軍圍了允吾城後,探馬便急忙趕了回去,向蓋勛報告。

蓋勛得知金城郡太守陳懿被叛軍圍于允吾城中,又趕忙趕去冀縣見刺史左昌,請求左昌派兵救援。

而左昌在看到蓋勛憑著那五百老弱殘兵竟安然無恙的守住了阿陽縣,心中早已惱怒萬分,因而蓋勛說要發兵去救金城郡,他便偏不去救,而且不但不去救,為了防止有與蓋勛、陳懿私下交好的郡縣守備擅自發兵,他還特地下了令,令個郡縣守軍緊守城池不得擅離,有違令者,軍法從事。

因而,此令一下,涼州境內無人再敢派一兵一卒去救允吾城,蓋勛雖說氣惱萬分,但也無計可施,只得灰溜溜的回了阿陽城。

當日夜里,允吾城中守軍翻牆出城投降叛軍的不計其數,快到天明的時候,還留在城中的守軍,看到要靠著這留在城中的人根本就守不了這允吾城了,于是幾個人商議之下,干脆打開了城門投降了叛軍。

而金城太守陳懿則被沖入城中的叛軍給綁了起來,帶到了北宮伯玉和李文侯的面前。

接著,令人費解,或者說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

北宮伯玉和李文侯這兩個羌人叛軍頭領,雖說沒拜過把子,但是也算得上是過命的兄弟,但如今手頭上的隊伍由之前的區區數百人,到現在有了一萬余人了,這里面有一些像現在攻下允吾城投降過來的官軍,但更多的則是兩人憑著自己的人脈關系,拉過來的各部落的人馬,就比如說隴西郡枹罕縣的人馬就是北宮伯玉拉過來的。

這人多了,事情當然也多,事情多了分歧當然就更多,尤其是在涉及到利益上面的分歧,而這兩人是肩踫肩的頭領,一樣大,到底听誰的?每次都抓鬮嗎?

于是他們便想了個辦法。

如今他們手頭上抓了邊允、韓約和陳懿這三位大漢王朝的邊關守將,再準確點說應該是漢人守將。而漢人對于他們這些來自各個部落的月氏、羌人來說那是外人,沒有涉及到切身的利害關系,所以做的決斷也應該是最公正的,于是他們便想就在這三個漢人守將中選出一個人來當他們的當頭領,這樣大家就不會有爭執,有內斗了。

但緊接著問題又出來了,這邊允、韓約和陳懿三人,他們可是大漢王朝的邊關守將,怎麼能讓他們死心塌地的當自己的首領呢?

這個問題讓那些枹罕縣群賊給解決了,黑道上的辦法——納投名狀!

邊允、韓約和陳懿三人誰能夠殺了另外兩人,誰就能活命,誰也就是他們這些西羌叛軍的首領,而如果沒人動手,那三個人就一起死!

北宮伯玉和李文侯將邊允、韓約和陳懿三人帶到了一眾叛軍將士的面前,將游戲的規則跟三人說得是清清楚楚,而後便給三人松了綁,又在三個人的面前丟了一把刀。

但只有一把刀!(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