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洵釣到了三條魚,她才……
釣到了一條很小的!
項曉禾︰「……」
說好的……她運氣好的呢?
關于釣魚,盧洵也是給過她很多指導了的。
可是,哪怕是用同樣的方法,哪怕是照著他的模樣釣,結果,魚好像就只上他的鉤而不上她的鉤!
「大黃,給你!」
她把釣到的小魚給了大黃。
她是直接把魚拋了過去,大黃腳下當即跳起,嘴巴一張,就接住了魚!
「不錯!」項曉禾給它豎了根拇指。
看著項曉禾與大黃相處得親密無間的樣子,盧洵就很羨慕。
釣了一個上午,項曉禾就釣了三條比較大的,剩下的都是小魚。
盧洵則釣到了十一、二條,還是個頭都比較大的。
「大家都說我運氣好,見了吧,我用著和你一樣的技巧,可魚卻釣得不如你多。」項曉禾咧著笑。
盧洵也不知該怎麼應答她的話。
因為,她說的就是事實呀!
他確實也覺得,在釣魚方面,她做的和自己做的,幾乎沒啥差別,可是,也不知何故,魚就總是上他鉤,不上她鉤。
為此,他也有點模不著頭腦。
有那麼一剎,他都有點後悔把禾禾約出來釣魚了。
釣魚本來是一件開心的事,但是,自己卻把風頭佔了……
忽然間,他有點尷尬。
其實,項曉禾也只是隨口說說而已,並沒有真的把這事放在心上。
畢竟,她靠的從不是運氣,而是實力。
她不擅長釣魚,釣得自然不如盧洵好,沒啥可大驚小怪的。
「你怎麼了?」見他忽然有些沮喪,項曉禾還奇怪呢!
盧洵在心中嘆了嘆,然後轉眸看她,眸中映入她的面龐、身影……
忽然發現,禾禾好像又長高了,臉蛋也更好看了……
一時間,眼楮竟是沒有挪開,像是被定住了。
項曉禾︰「……」
她抬起一只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盧洵才回過神,說了句「抱歉」,臉頓時紅了。
項曉禾大概猜到了他的心思,卻也沒有戳破。
「走了。」她說。
就提著裝魚的木桶,起身了。
盧洵趕緊跟了過來,道︰「禾禾,或許,我不該約你出來釣魚的……」
項曉禾給了他一個眼神,「怎麼,怕我釣魚不如你,會自卑?會不高興?」
說著,不由咯咯咯的笑,然後道︰「人各有所長,我不僅釣魚不如你,寫字也沒你好看呢!而且,你會雕刻,我也不會……所以呢,我總不能因為有些技能不如你,就把頭埋入泥土里吧?」
「我又不是鴕鳥,可沒那個嗜好。」
「你呀,別想太多。」
「雖然沒釣到幾條魚,但我還是挺開心的。」
「重在享受過程嘛!」
她眉飛色舞地說著,好像真的沒有把釣魚的事放心上。
盧洵發現她太能說了,自己竟是一句也答不上。
其實,他們以前也出來釣過幾次魚,每次也都是他釣的多——那會,他倒也沒有想那麼多,也不知何故,今天卻忽然想得有些多了。
是因為心境不同了嗎?
或許吧。
新年休息了幾日,村里又接著忙碌開挖河道的事了。
李三河幾個也加入了進來。
挖著河道,李三河也覺得項青州挺有想法的,竟然能想到這樣的主意。
換是他,給他十個腦袋估計也想不到這樣的辦法吧?
最多,就能想到加寬河道。
項青州則是另開途徑,利用新河道分流河水,同時還圍出一個新島,用來發展禽畜業,確實高明。
雖說這一帶也沒什麼危險,但是,建立這麼個島,總會給人一種說不出的安全感。
就比如他們現在住在「葫蘆半島」,內心的安全感肯定是要比住在「葫蘆半島」外高很多的。
在大乾的時候,人們修城池,還會弄條護城河呢!
一樣的道理。
隔著一條河,能夠抵御很多外來的風險。
二月初,在新一輪農忙時節到來之前,新的河道終于挖好了!
就只差與原有的河道還沒有進行連通了。
等一切完成後,他們才連通原有的河道。
很快,新河道里嘩啦啦的灌入了河水,並被河水填充,一座孤島——隨之形成!
這座孤島,四面都是河水,被河水包圍!
唯一的通道就是一座通往滄河村的木橋!
也就是說,想要登島,要麼靠船,要麼就得先經過滄河村,然後通過木橋上島。
當然,游泳厲害的話,也可以游過去。
但這里的河水,可沒那麼平緩,一個不慎,就可能被沖走。
原來的河道,水在分流之後,水位果然下降了一些。
可見,這個辦法,還是有效的。
看著河道挖好、新島建成,村民們都很興奮!
為了這項工程,他們可是在上面耗費了三個多月的精力呢!
新島建成了,跟著就是劃分地盤,每家都分到了一份土地。
這份土地,可不小,每家都獲得了三位數的畝數!
可以用來種植農作物,也可以用來養禽畜……雖說這座島的目的在于發展禽畜業,但也不強求,每家自由安排,甚至丟荒了都不會有人管。
其實,種植農作物……應該不會有人干這個事,因為,在「葫蘆半島」,他們分到的土地都還沒有種完呢!
人均十五畝的土地,哪里是那麼容易種完的?
除非是種地狂魔,不然,這麼多土地,一個人根本種不完……除非,拿來種樹。
可以說,每家的土地,本來就是富余的。
現在,又分了新的土地,還是百畝以上的,那就不是一般的富余了!
他們在這里居住,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島上的地若不夠種,只要願意,還可以到島外開荒呢!
西滄這麼大的地盤,還怕沒地方種地嗎?
所以,就目前來說,在滄河村,村民與村民之間,並沒有任何的土地糾紛——沒啥好糾紛的。
在大乾的時候,頻頻出現土地糾紛,就是因為土地太少了。
在這里,不僅土地多,土壤還差不多,就沒什麼好爭搶的。
新島的工程完成,大家便又開始投身到禾苗的栽培上來了。
這次,不少人家把禾苗擴張到了三畝的份量。
項家則繼續種兩畝的份量。
種太多,對他們來說沒意義。畢竟,這是高產稻谷,項曉禾的農科院基地里也有大片的試驗田在種著呢……他們根本不缺糧。
「你們家這麼多人,還是只種兩畝啊?」有村民不解。
「兩畝其實已經夠了。」項青州道,「現在不用上稅,種的糧都是我們自己的。一年能種兩季,也就等于四畝,產出的糧完全夠吃了,甚至還有不少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