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在李秀寧收下了馮盎的禮以後,馮盎在長安城內送禮的過程就圓滿了。

所有他得罪不起的,又或者他不好得罪的,都收了他的禮,那自然就不能說他壞話了,他腰桿子終于直起來了,一改最初時候的唯唯諾諾,變得從容了不少。

昭德殿,李元吉第三次宴請馮盎,終于說起了正事。

「馮愛卿,你覺得今日之交州,該如何經略才能繁榮興盛?」

李元吉端著酒盞,在陪著馮盎說了許多場面話以後,問出了這個關鍵性的問題。

席間還有陳叔達、任瑰作陪,二人听到此話,齊齊看向馮盎,想知道馮盎會如何作答。

馮盎似乎早就料到了李元吉會有此一問,從容的笑道︰「回殿下,似長孫刺史那般,恐怕永遠也沒辦法讓交州繁榮興盛。」

李元吉點頭表示贊同。

他派長孫無忌去交州,就沒指望長孫無忌將交州經略起來,只是讓長孫無忌在交州開墾荒田,在交州大力的推廣農業,然後借此將長孫無忌給圈起來。

所以長孫無忌成不了事,他心里有數。

陳叔達順勢問道︰「那以耿公之見,該如何經略交州呢?」

馮盎心中早有月復稿,當即毫不猶豫的笑道︰「自然是大興教化,化蠻為漢,待到交州上下皆著漢衣、皆習漢字、皆尊漢禮之時,交州必然興盛。」

這話看似給出了個主意,實際上說了等于沒說。

如果在交州推廣漢化容易的話,這種問題根本就不可能留到大唐,早在前隋,乃至前漢時期就被人解決了。

就是因為在交州推廣漢化不容易,所以交州的問題才留到現在。

一直到了南宋時期,漢人被迫再次南渡,才勉勉強強在交州完成了初步漢化。

又經明清兩朝的努力,最終徹底讓交州的大部分地方徹底的實行了漢化。

之所以說是大部分地方,是因為一些地方還沒傳承到後世就丟了,最終被諸猴所佔據了。

不過眼下是大唐,不是南宋,也不是明清,大唐也不可能等繼任者去經略交州,所以必須想出一個適合大唐,並且現在就能經略交州的方式來。

任瑰听出了馮盎言語中的應付之意,毫不客氣的就道︰「耿公不覺得這話說了跟沒說沒區別嗎?」

馮盎也不生氣,更沒有因此誠惶誠恐,反而哭笑不得的道︰「下官雖然久居交州,可說到經略交州,能想到的就只有這些,下官不說這些說什麼?

總不能面對殿下問策,一言不發吧?」

任瑰自討了個沒趣,重重的哼了一聲後就不想說話了。

陳叔達接過馮盎的話茬道︰「耿公久居交州,總不能拿這種老掉牙的東西搪塞殿下吧?」

李元吉很給面子的附和了一句,「說的也是……」

馮盎臉上的笑容瞬間變得有點僵,知道不倒出點干貨來恐怕不行了,當即道︰「除此之外,倒也不是沒有其他辦法。」

陳叔達立馬換上了一副請指教的架勢,等待起了馮盎的下文。

馮盎遲疑了一下,有些羞于啟齒的道︰「事實上交州百蠻當中,許多部族都是以女子為首領,若是我們能扶持她們,並且跟她們締結姻親,短時間內應該能讓她們心向漢室,並且借此收攏一批蠻人。

然後在這些蠻人中間施行教化,應該會略有所成。」

馮盎的話一出口,在座的幾個人就明白了馮盎為何會做羞于啟齒狀了。

因為他祖父馮寶當年被派到交州任職的時候,就是這麼干的。

而且效果還非常不錯。

在他祖父、他祖母,以及他父親、他,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已經有一部分俚人被徹底的漢化了,剩下的俚人要麼投入到他們馮氏門下,跟著冼夫人部族的腳步繼續漢化,要麼就轉投了其他蠻族,變成了其他蠻族的人了。

可以說如今在交州,馮氏所掌控的俚人部族就是交州最大的俚人部族,再繼續‘深耕細作’下去的話,恐怕要不了多久,也會成為唯一的俚人部。

若是大唐能再進一步的經略交州,在交州徹底的推行漢化,那麼數十年以後,可能就沒有什麼俚人之說了,有的只會是漢人的一個分支。

如果大唐效法馮氏在交州的做法,廣納豪酋,與其通婚,再借此對其進行漢化,那麼過個兩三代人,應該會有所成效。

只可惜,這個時間太長了。

陳叔達和任瑰或許不會在乎,甚至還會為子孫後代能借此找到一份能奮斗兩三代人的功業而感到高興。

但李元吉不能不在乎。

他等不了兩三代人,也不想等兩三代人。

所以在陳叔達要開口認可馮盎這個說法的時候,李元吉毫不猶豫的道︰「此法雖好,但用時太長。還有沒有更加便捷的辦法?」

馮盎愣了一下,滿臉錯愕。

李元吉這麼說,不就是否定了他們三代人的努力嗎?

如果還有其他便捷的辦法,那他們三代人在這件事上所展現出的毅力豈不是顯得很蠢?

陳叔達和任瑰都覺得雍王殿下似乎是有點急了,對視了一眼後,準備勸戒。

大唐要在交州推廣漢化,將交州百蠻由蠻轉漢的事,是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功業,不能一蹴而就。

畢竟,大唐等于是要通過不那麼血腥的手段去同化一個擁有著數十萬戶、上百萬族人的民族。

會遇到的困難必然是數以百千計算,不是三言兩句就能解決的,得下苦功才行。

所以太急了肯定不會成事。

「殿下……」

陳叔達拱手準備勸戒。

只是話還沒說出口就被李元吉給擋回去了。

李元吉擺著手道︰「我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但我大唐沒有那麼多時間一直盯著交州。」

大唐需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比交州重要的不在少數。

大唐不可能分出太多的精力去盯著交州。

大唐要經略的地方也遠遠不止有一個交州。

所以交州的問題必須用快刀斬亂麻的方式去解決,而不是下苦功,出死力,耗費幾代人的努力去解決。

「所以我需要一個更加便捷的辦法!」

李元吉盯著陳叔達、任瑰、馮盎三個人說。

陳叔達知道大唐還有很多問題等著去解決,確實不能把時間浪費在交州身上,所以遲疑著沒多言。

任瑰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也沒有多言,而是皺著眉頭思量起了辦法。

馮盎對大唐如今的情況倒是了解,但是對大唐以後的展望,以及以後要解決的問題了解的卻不深,所以他沒有像是陳叔達和任瑰一樣一言不發。

「殿下,可交州的問題並不是快刀斬亂麻就能解決的,非下苦功不可啊。」

李元吉點了一下頭,表示認可了馮盎的說法,但依舊問道︰「所以你還有沒有其他更加便捷的辦法?」

馮盎一听這話,就知道李元吉已經打定了主意,他再勸也沒有用,只能長長的嘆了一口氣,搖頭道︰「除此之外,臣別無他法了。」

也不是說毫無辦法,如果朝廷肯下血本,派遣上百萬大軍把交州的千山萬嶺犁一遍,將山里的所有蠻人趕出來,讓他們聚集在一起,對他們暴力的進行漢化的話,那倒是能在短時間內讓交州實行漢化。

可這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會出現的變數也太多了。

朝廷除非是瘋了,不然不可能下如此大的血本的。

有百萬雄師,朝廷都能橫掃東西突厥、吐谷渾、吐蕃、高句麗、百濟、乃至更遙遠的地方了,哪還用盯著交州那一畝三分地。

「你說,廣派商賈去山林里收各種山貨,吸引蠻人下山,再對其進行漢化如何?」

馮盎既然沒辦法了,那李元吉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個想法的靈感來源于後世。

用主動上門收山貨的方式先催生出一批富蠻來,然後鼓勵更多的蠻人‘下海’,再讓這些富蠻去組建最原始的手工作坊,吸引蠻人下山務工,給蠻人好一點的待遇,讓他們在山下安家落戶,最後借此將各蠻人寨子里的年輕人抽空。

等到蠻人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適應了漢人的生活了,再讓他們回山里去,估計他們自己都不答應。

至于各蠻人寨子里的老人,等時機成熟了將他們接下山好了,他們要是想固守著蠻人寨子老死,那就隨他們去好了。

當然了,後世的方法未必適合大唐的土壤,所以得根據具體的情況,不斷的做出改變。

李元吉目前能想到的就是先通過商賈們的嘴,增長蠻人們的見聞,讓蠻人們對山下的生活充滿向往,然後再以賄賂蠻人首領的方式,從蠻人寨子里征發勞力,讓他們去各處增長見聞,開拓視野。

等到他們的眼界高了,心氣也高了,就再也不肯回寨子里去了。

到時候不用朝廷說,他們也會想辦法留下來。

到時候朝廷就可以順風順水的對他們實行漢化了。

這也是個長久的過程,需要一些時間,但要是集思廣益,多收集一些辦法,多管齊下的話,所需要的時間就短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