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六十四章 西征

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

這麼多年,什麼風什麼浪沒有經歷過?

「司馬昭想以區區一個陳泰就改變格局,痴心妄想。」楊崢一臉平靜的望著自己兩個門徒道。

「陳泰勾連杜通孰為可恨!」孟觀惱怒道。

關心則亂,杜通在他眼中已經是背叛者。

「將軍定有對策。」龐青則是盲目信任。

「要背叛的人始終都會背叛,杜通此時表明立場,對我們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當初司馬懿、司馬師父子坐鎮洛陽,拔劍四顧,問天下莫敢誰何。

王凌跳出來,被滅。

毌丘儉跳出來,一樣被滅。

現在楊崢的處境也是一樣,拔劍而西顧,問何人敢攖我鋒!

杜通現在自己跳出來,豈不是給了楊崢揮劍的理由?

天下事大多是如此,有利有弊,就看你手中的刀劍利不利,以什麼角度破解。

五萬大軍磨刀霍霍,張掖就在自己身邊。

雍州前所未有的空虛。

區區一個陳泰,能奈我何?

孟觀、龐青二人瞬間明白過來,臉上的氣餒一掃而空,「屬下知矣!」

現在打不起大規模戰爭,但局部小戰還是沒問題的。

「召杜預、衛瓘、彭護來議事,對了,讓索靖也來。」

魯芝暫時坐鎮西都,主理屯田事宜,趕不過來。

「唯!」二人退下。

楊崢一個出門伸了伸懶腰。

望著軍營中生龍活虎的士卒,心情越發舒暢。

司馬昭、陳泰拿自己沒辦法,才玩這些虛的。

憑自己把司馬懿司馬師吊起來罵,他們若是有把握,早就幾十萬大軍壓來了。

到了下午,諸人陸續趕來。

「如今將軍已成橫掃涼州之勢,杜通不足為懼,陳泰亦沒有能力反攻涼州,之所以挑動杜通,無非是怕我軍襲擾關中,同時也為馬延壯膽。」衛瓘看完密信之後,很快就猜測出陳泰的用意。

雍涼如此的形勢也正如他所言,不是楊崢怕陳泰來打涼州,而是陳泰怕楊崢襲擾關中。

因為馬上就要秋收。

而且陰之戰,雍涼軍已被打廢,陳泰手上擁有的兵力其實並不多。

鄧艾也在南安舌忝舐傷口。

而楊崢一番整合,手上實力不僅沒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既然如此,為何不揮兵向東,拿下長安?」彭護眼中冒著關道。

堂中忽然出現一瞬間的安靜。

旁觀的孟觀、龐青眼神火熱。

杜預卻潑了一瓢冷水下來,「若是全力以赴、傾國而出,拿下長安不難,難在守不住,司馬昭必傾國而來,屆時杜通、馬延在西,鄧艾在後,我軍將有傾覆之危,當此之時,不應與陳泰糾纏,應該迅速拿下高昌,威逼張掖,震懾酒泉。」

楊崢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問題不在關中,而是潼關、武關等天險都在別人手中。

跟司馬昭打打嘴炮,罵罵司馬懿,又沒少塊肉,司馬昭還是能把司馬家的棺材板按住。

但若是拿下長安,則形勢大不一樣了。

三輔傾覆,司隸震動,就算為了臉面,司馬昭也必須要跟自己玩命。

而且在安定打一仗,和在長安打一仗,形勢完全不同。

擁有內線優勢就是司馬家了。

「攻打關中的時機未到!」楊崢一錘定音。

飯一口一口吃,戰略定力很重要。

再說陳泰、司馬孚、司馬望、鄧艾也不是吃干飯的。

長安天下雄城,人口眾多,外有鄧艾、司馬望兩支援軍,守上一年半載,難度不大。

諸葛恪殷鑒不遠。

「我軍遠處,杜通偷襲,又當如何?」孟觀問道。

杜預搖頭道︰「杜通不會偷襲,此人乃儒士,若是通兵略,也不會被陳泰三言兩語挑動。」

的確,張掖都快被自己包圍,東面有武威,南面有西海,西面有皇甫隆。

杜通若是稍微懂點兵法,就不該扣留杜寬,而是暗中準備,配合陳泰將來的反攻。

「將軍若是收復西域,回軍酒泉、張掖,則杜通可不戰而降。」杜預一臉澹定道。

能不戰而降最好,避免了一場內耗。

涼州人口本就不多。

「可令姜統制出羌騎抄掠三輔,讓陳泰疲于奔命。」衛瓘眼珠骨碌碌的轉起來,一條毒計月兌口而出。

「可!」楊崢想也不想就同意了。

杜預眉頭皺了皺,但最終還是保持沉默。

決心已定,楊崢不再猶豫,留杜預主持武威大局,衛瓘副之。

調集親衛營一萬二千人、四千輕騎營,步騎一萬六千人南下大斗拔谷,進入西海郡。

到了海西城,與張特三千騎兵匯合,挺進西域。

這條道路便是商賈口中的羌中道。

羌中道也是河西走廊的一條輔道。

東與湟中道相接,西面有兩條線路進入西域。

一路穿過柴達木盆地,北上敦煌。

一條遠繞東昆侖山,進入若羌國,直接挺進樓蘭,出現在高昌國的背後。

兩條路都不好走,不過這時代的沙漠遠沒有後世那麼大,沿途多有綠洲,有西域商賈帶路,大軍暢通無阻。

其實按照兵法,一支騎兵繞行東昆侖山,穿越沙漠,奇兵突襲高昌最好。

但楊崢不敢冒險。

這條路哪怕在後世都是死亡之路,更別提這個時代。

自己的實力超過高昌,穩扎穩打即可。

一路風餐露宿,燥熱的的沙漠、干涸的戈壁、生機渺茫的荒原,還有彷佛神鬼聳立的石林,終日狂風不絕,嗚嗚作響,彷佛鬼泣。

處處都是危機,有時候人會忽然陷入流沙之中,有時候會有蛇群擋路,有時候會有滾石落下,還有時候,晚上閉上眼楮,早上成了一具冰涼的尸體……

所有的一切都在考驗士卒的意志。

不過楊崢的軍隊與這時代的軍隊大為不同,宣義郎們盡心盡職,安撫著士卒的情緒。

鑼鼓手們也派上用場,讓枯燥苦悶的行軍有了一些歡快氣氛。

足足走了一個月,這支遠征軍才出現在陽關城下。

皇甫隆親自帶人前來迎接。

鶴發童顏,面色紅暈,彷佛楊崢小時候看到年畫上的仙翁。

據傳,當年魏武曾親自向他求教長壽之術,魏武崩逝已經三十余年,而皇甫隆看上去氣色依舊不錯。

歷史上傳說他活了一百六十歲……

「晚輩拜見皇甫公!」楊崢不敢拿大,真算起起來,楊崢還是他曾孫輩的。

「楊將軍折煞老夫了。」皇甫隆拱手施禮,笑容可掬,溫和看著楊崢。

眼神雖然溫和,卻異常深邃,彷佛要穿透人心,但又讓人不覺得難受。

「國家艱難,社稷危若累卵,幸有公秉持忠義,崢替大魏拜謝之,何言折煞?」

皇甫隆卻笑了起來,笑完之後,感慨一聲︰「將軍年輕有為,人中龍鳳也!」

這話听上去既像是寒暄,又像是別有用意。

楊崢只當是客套話,與皇甫隆一起入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