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77章 對張家的安排

去年年底,李雲睿捐了三千萬貫,徐家捐了一千萬貫,朱高熾拿了一千萬貫,組成了一個五千萬貫的大型教育基金,用于在整個大明十三布政司推廣教育。

這些錢主要用于支付教書先生的薪俸和購買相關書籍,至于校舍,由當地官府動員百姓修建。

朝廷要求每一千戶人家必須配置一所蒙學院,學制四年,學齡為六到十歲,學習《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百家姓》、四書五經等國學、數學、音樂、美術等課程;每三千戶人家,配置一所初級中學,研習各種經義文章,學習物理、化學、數學等課程。

初級中學之後,喜歡參加科舉的參加科舉,也可以考大明工學院和長安工學院,以及規劃中北京工學院。

五千萬貫中六成,約合兩百萬兩白銀用于招聘教師,年薪四十兩,總共招了五萬人。這點人數要是擱在後世,估計連一個二線城市的教師人數都不夠,但在大明已經很多了︰大明十三布政司,共有140府,193州,1138縣,這樣平均下來,一個縣將近40名教師。

為了配合推廣基礎教育,李雲睿拿出三百萬貫,組織了五十支宣傳隊,將他們送到各地,走街串巷喊口號、貼標語,表演一些推廣教育的節目。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立國之本」之類的口號,李雲睿一個都沒有用,他宣傳的口號都是比較功利化,比如「農村要想月兌貧致富,孩子教育優先鋪路」、「發家致富靠學業,光明前途靠教育」、「要想家庭日子好,孩子教育少不了」、「誰擁有了知識,誰就擁有了財富」。

這種貼近百姓生活氣息的口號,才能引起老百姓的興趣!

至于表演的節目,大都是解密道士抓鬼、油鍋取物、神符顯字等秘術,給百姓講解其中原理,以增強他們想學習的。

所有事情都在有序推進,百姓家孩子的入學人數呈幾何級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三百萬適齡少年、兒童進入了蒙學院和初級中學。

當然,數量還在進一步增加中,根據李雲睿的預測,大明6到14歲的人口,應該在一千萬左右。數據是李雲睿根據明朝平均年齡推算出來的。

這年頭,人均壽命45歲左右,可以說,低得可憐。

李雲睿不指望所有適齡少年、兒童都能上學,他覺得有六到八成的人能入學,就已經很不錯了。

但對安南這個新佔之地,為了達成「欲滅其國,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先滅其文化」的目的,李雲睿才向三人提出了強制就學的要求。

安南舊臣听了曾的解釋後,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普及教育已經上升到國策的位置,不是安南舊臣們所能改變的,所以他們只能接受。

對于政務所的解釋,曾則直接給他們講起了生意經。

曾告訴這些官員,為了讓安南百姓富裕起立,朝廷準備大規模購買安南地區的稻米及其他交趾特產,第一年預計購買金額在一千五百萬兩白銀,其中稻米兩千萬石,價格定在五錢銀子一石,其余五百萬兩是金銀器、大象、蘇木、翠玉、香料、珍珠,以後每年會逐步提高采購數量。

當然,這還只是朝廷的采購而已,除此之外,民間還有會一些采購,可能也會高達千萬兩。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講完了生意經,曾告訴安南舊臣,朝廷設置政務所的目的,就是為了采購這些物資。

安南舊臣听曾說了兩千五百萬兩的數字後,驚得下巴差點掉下來,這是一年的采購量,如果十年呢,那豈不是兩億五千萬兩?

張輔打下安南之後,將所有的黃策魚鱗收集起來,統計了安南的人口等數據,「安撫人民三百一十二萬有奇;獲蠻人二百八萬七千五百有奇,糧儲一千三百六十萬石,象、馬、牛共二十三萬五千九百余只,船八千六百七十七艘,軍器二百五十三萬九千八百五十二件」。

整個安南才不過五百二十萬人,這還包括「蠻人」,所謂蠻人,指的是不事農耕,依靠打獵生活的人。

按照這個數字算下來,平均每個人能拿五兩……

心里的小算盤打完之後,安南舊臣們開始盤算起自己該如何從中謀利了,完全將來的目的給忘了。

曾等人打發走安南舊臣之後,請求張輔繼續坐鎮三個月,清剿胡朝余孽,以便他們從容布局。

張輔同意了下來,將張忠一個人打發回南京城。

張忠回來第一件事肯定找李雲睿,

「估計要到六月份才能啟程回京……」張忠想了想說道。

密碼563743675

李雲睿听了之後,點了點頭,說道,「你爹這次回來,估計爵位應該往上挪一挪了,滅國之功,厲害了……」

「這還要多謝李大哥從中襄助……」張忠很隱晦地說道。

「都是自己兄弟,客氣啥!」李雲睿擺了擺手,說道,「你這次回來,準備干點啥?」

「我父親說,一切听憑李大哥安排!」張忠趕緊說道。

張輔之所以把張忠打發回南京城,是李雲睿的安排。

為了曹國公府安全,李雲睿準備打造一批等量的富豪,思來想去,除了曹國公府,李雲睿選了五家,寧國長公主府、魏國公府、定國公府、成國公和新城侯府,三家老牌勛貴,三家新貴,徐家兩支作為雙方溝通的管道。

現在其他幾家都安排好了,就剩下新城侯府沒安排產業了。可以這麼說,張家現在就是勛貴圈的笑話,一年除了有兩張紅顏會的會員卡分紅,啥生意也沒有。

可謂是慘慘慘!

現在大明有三十個府應開始集中搞經濟建設,如果新城侯府再不行動起來,就會遠遠落後于其他五家。

「我手里現在有兩門比較好的生意,一門是發電,一門是農用車。」李雲睿想了想,說道,「發電有很多方法,現在我們這些人家,用的都是小型發電機,發出來的電也就夠能照亮幾十個燈泡而已,現在大明工學院的火力發電機已經研發完成了,一台設備發出來的電,可以同時照亮一萬盞電燈,一天只需要三萬斤煤,成本大概需要45兩,平均下來一盞燈一天4.5文錢,一個月大概130文。當然一般來說,白天不會開燈,因此在白天的時候,電就可以供給各種商號,他們要使用各種機械設備,這些就相當于白賺的;至于農用車,主要是用來耕地、播種、拉貨,農業采用履帶行進模式,可以搭配旋耕機、深松犁、播種機、割草機等多種配套農具。工作效率很高,一天六個時辰,能耕地一百五十到兩百畝土地;至于載重,一次拉個萬八千斤,很輕松……」

討論群五六ゞぃ四三陸七伍

听了李雲睿的話,張忠倒吸一口冷氣,好像兩個生意听上去都很賺錢,一時之間難以決斷。

思索了半晌,張忠拿不定主意,看著李雲睿問道,「李大哥,你說哪門生意比較好?」

「兩門生意各有優劣,搞發電是一次性投入大,享受長期收益;講究細水長流;農用車規模不會很大,整個大明估計有個三五萬輛的需求就不錯了,賺得是快錢!」李雲睿笑了笑說道,「我覺得你們家可以先切入農用車,用個一兩年,先賺個兩三百萬兩,積累點資金,再切入轎車和客車等乘用車市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