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02章 就要看大人的決斷了

白嫖是什麼意思,許應不是很清楚,但听李雲睿的語氣,就知道不是啥好詞。

「小公爺,我家王上的意思是以物易物……」許應紅著臉,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以物易物?」李雲睿听了之後,模了模下巴,轉了轉眼珠子,想了一下,說道,「不知道貴國王上想用什麼以物易物?」

「馬匹、種馬、各類皮毛、人參,還有美女!」許應看了看李雲睿說道。

我尼瑪,以物易物,還用美女來換?這是什麼操作?李雲睿看了看許應,覺得自己听錯了,準備開口確認時,李雲睿看到旁邊的郭珍沖自己直眨眼,于是忍住了。

「許大人,你這個提議有些突然,如果用以物易物地方式,我還要考慮如何把貨物換成錢,此事容我考慮一兩天!」低頭假裝想了想,李雲睿裝作一臉為難地說道,「許大人今天先把所需各種武器的數量給我,我也可以提前考慮,從哪里給你訂貨!」

許應听了之後,點了點頭,趕緊從手袖中拿出一張事先準備好的武器列表,又讓店家拿來筆墨,再上面添加了一些內容,遞給了李雲睿。

李雲睿接過去看了看,點了點頭,說道,「許大人,這樣,明天這個時候,我們再在這里踫個面,然後具體商談一下,如何?」

許應趕忙點點頭,表示同意,畢竟以物易物的方式在朝鮮很普遍,但大明多用錢鈔解決……

放下武器交易的事情,幾人又用起了餐食,邊吃邊聊了起來。

「許大人,貴國有沒有一種叫海帶的東西?」聊了一會兒,李雲睿開口問道。

李雲睿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他在南京城中,看到了好幾個得大脖子病的人,細問之後,這個病在大明很普遍。他找了好些個住海邊的人問了,他們都沒听說過海帶這種東西。去遼東的路上,船靠岸地時候,李雲睿也看了海邊的岩石上,並沒有發現。

在李雲睿的記憶中,海帶是在低溫海水中生長,故此他才想問問許應,朝鮮有沒有這東西。

「海帶?」許應听了這個名詞後,皺了皺眉頭,說道,「小公爺,下臣從未听說過這種東西。」

李雲睿听了後,搖了搖頭,苦笑了一下,沒有說話,對于這個結果,他心里早有預計。

「不知道小公爺說的海帶,長什麼樣子?」許應看到李雲睿臉色不虞,開口問道。

「就是長在海里,一種寬大、長帶狀的葉子,有一扎寬,五六尺長,可以用來做湯,非常鮮美!」李雲睿邊說,邊用手比劃著。

「小公爺說的是不是昆布?」听完李雲睿的描述,許應眼中一亮,說道。

「昆布?」李雲睿听了這兩個字後,皺了皺眉頭,听上去怎麼有些耳熟?于是開口問道,「許大人說的這種昆布,長什麼顏色?你吃過嗎?什麼味道?」

「回小公爺,昆布有綠色、有褐色,長在海中,隨海浪漂浮,偶有靠在岩石上者,海邊漁民撿到之後,會用鹽晾曬干,然後拿到集市販賣!我曾經吃過多次,用來做湯極為鮮美,還可以涼拌、或者做泡菜。」許應趕緊回道,「此次我來朝覲,貢品中有一批昆布……」

听了許應的話,李雲睿眼中一亮,說道,「許大人手中可還有昆布?」

「還有些許,本來準備過一會兒送給小公爺的……」許應趕緊說道。

這次為了讓李雲睿賣自己武器,李芳遠在準備朝貢的物品之外,備了一些禮品給李雲睿,想借此打動李雲睿。

只不過許應到現在還沒拿出禮單來,準備等宴請結束,再送上禮單。

很快,許應安排人將昆布取了過來。

打開裝昆布的食盒,李雲睿看了之後,仰天大笑三聲,然後對許應說道,「許大人,這東西你們朝鮮多不多?我要新鮮的,不要曬干的!」

「滋~~」許應听了李雲睿的話,覺得有些牙疼,如果要干貨,這東西許應還能給李雲睿搞點過來,李雲睿居然要新鮮的……

「如果你能幫我搞五千斤新鮮昆布,武器我給你打個七折,也就是剛才我給你報價的七成!」李雲睿看到許應面露難色,開口說道。

見李雲睿說這話,許應有些不解,雖然昆布少見,但李雲睿居然肯出這麼高的代價,著實令人費解。

「小公爺,非是我不想要這個七折的價格,昆布這東西它不好保存,不曬干地話,容易腐爛……」許應想了想之後,苦笑著說道。

「此事易爾!」李雲睿笑了笑,說道,「你們做一些水桶,撿到昆布後放到水桶中,隔一天換一次海水,放到船上運到威海衛即可!」

听了李雲睿出的主意,許應眼中一亮,這倒是個好方法。

五千斤新鮮的昆布相當于幾萬兩銀子,麻煩點就麻煩點!

郭珍听了兩人的對話,看著食盒中皺巴巴的昆布,一臉無語,就這東西,能值幾萬兩銀子?自己可有五個點提成,相當于幾千兩了!

心塞……

帶上許應給的禮品,李雲睿和郭珍兩人走出了來賓樓。

「表叔,剛才你沖我眨眼,是什麼意思?」兩人走著,李雲睿開口問道。

「以物易物,對我們來講非常有利!」郭珍笑了笑,說道,「太祖時,規定朝鮮馬匹的價格為緞一匹或者布兩匹;而在遼東一匹上等馬可以換絹六匹或者布八匹,就是下等馬也能換絹兩匹,布四匹……」

李雲睿听了這話之後,頓時有些驚呆了,朱重八這生意做得太牛叉了!

明朝初年,朱元璋總結了歷朝歷代對高麗政策的得失,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高麗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之所以愛,就是高麗事大的政策;之所以恨,就是一旦中原王朝虛弱,高麗就會在邊境搞事情,擴大地盤。所以朱元璋就定了一個匹敵之策,那就是利用朝貢政策削弱高麗(朝鮮)的國力。

朱元璋下旨讓高麗進貢大量的金銀,當金銀不夠時,就以牛、馬充當金銀,並規定了一個極低的價格︰馬匹價格為緞一匹或者布兩匹。

這個價格在李氏朝鮮代替王氏高麗後,直到女真崛起前,一直沒變過,有明一代,明軍的馬匹一緊張,就會找朝鮮這個大冤種。

至于耕牛價格則是隨行就市,但大明的做法往往比較極端,每過一二十年,就把朝鮮的耕牛給搜羅一空,宣德年間,朱瞻基派太監去朝鮮搜集耕牛六千頭,讓朝鮮農耕大受影響,氣得李芳遠大罵朱瞻基「無恥甚矣」。

除此之外,那就是縱容使者刮地皮,尤其是內侍去朝鮮,那可謂是刮地三尺,每次去朝鮮宣旨,內侍們都會打破頭,因為去朝鮮相當于發財,每次回來不置辦個一兩百箱的禮品,都不好意思見人!到了後期,魏忠賢派心月復去朝鮮宣旨,光「開讀禮」就要12000兩……

總之為了削弱朝鮮的經濟和軍力,大明朝廷是無所不用其極。

當然這些李雲睿不知道,但這並不妨礙李雲睿夸贊朱元璋,這生意簡直是做得太霸氣了!

「不過表叔,就算用馬匹以物易物,他們到哪里去搞這麼多馬匹?」李雲睿想了想,說道。

明初,布兩匹當銀一兩,也就是說一兩銀子,能在朝鮮買一匹馬。

李雲睿算了一下許應給的訂單,打完折之後,也要十萬兩往上,整個朝鮮的馬加起來都不夠一半。

「不是還有種馬、皮毛、人參和美女嘛……」郭珍笑著說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