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四十三章 移民(下)

移民的物資十分的貴乏,廚房里為移民準備的工具只有一口鐵鍋,一把菜刀,一個木樁制成的菜板,一個燒柴的土灶台,還有一只大瓷缸和兩個木桶與一條扁擔。

這些便是廚房里全部的家當,至于吃飯的飯碗在船上的時候, 就已經給他們發放過,短時間內吃飯的工具算是得到了解決。

新家新物件,家里一點水都沒有,王富貴趕緊拿起扁擔挑起木桶,出去挑水。村子旁邊就是一條小河,小河河水清澈,這樣的活水可以作為飲用水源。

王富貴是個非常勤快的北方漢子, 幾個來回,家里的大瓷缸里已經裝滿了清水, 女人在王富貴挑水的工夫已經在河邊將魚清理干淨。

農家做飯也沒有什麼講究,將海魚切成小塊放進鐵鍋里加水清炖,然後再將洗干淨的野菜也一並放進鍋里炖煮,不大工夫一頓香噴噴的農家飯便已經做好。

在吃飯的時候,王富貴想起了領取食物的時候,有人詢問能不能將魚全部換成米,沒想到衙役直接回答不是不可以,不過得花錢買。

「屋里的!你說這魚貴還是米貴?」

「那還用說嗎?肯定是魚貴了,咱們在老家的時候,這輩子也沒有這一個月吃的魚多,家里要是能吃上魚那跟過年一樣。」

「說的是啊!可是你知道今兒個領東西的時候,那個吳老二問差官能不能將這魚換成米,結果差官說得加錢才行。

在這里居然魚肉比米還便宜,你說奇怪不奇怪!」

「爹!我也想吃米, 不想吃魚。」端著碗正在吃魚的兒子忽然開口說道。

王富貴一巴掌呼在兒子的後脖子上, 罵道︰「混賬性子,天天吃魚的日子還把你的嘴吃叼了, 也不想想當初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

兒子撇撇嘴,沒敢哭出聲來,低著頭掉著眼淚繼續對著碗里魚肉發起進攻。

「當家的!奴家有個預感,這一次咱的選擇做對了,還真是人挪活,樹挪死,以後這日子肯定會過好的,這里的官府仁義。」

王富貴他們這些漢子都是男人,在船上每天都要不停地干活,並沒有感受到南蠻子有多少善意,相反的是覺得這些南蠻子規矩忒多。

「屋里的,你咋就覺得這南蠻子官府仁義呢?」

「當家的!別的不說,就說這來的時候在大船上,好多的孩子都暈船,吐得半條命都沒了。船上的軍爺紛紛幫忙照顧這些孩子,甚至還幫著清理我們這些婦人居住的地方。

要不是這些軍爺照顧,這一個月的時間還不知道會死多少孩子呢!」

「屋里的,咱說句難听的啊!那些當兵的沒對你們這些婦人動手啊?」

「要不奴家咋說這官府仁義呢, 一船好幾百女人, 也有一些有姿色的,那些當兵的跟和尚一樣, 連看都不看我們一眼。

就算是要求我們這些婦人做事,態度也非常的客氣,一路上也不乏有些婦人想要貼上去換取好處,也被這些當兵的拒絕了。」

「這世上還有不偷吃葷腥的狸奴,真是怪事了!」

不管移民們如何猜測鄭氏政權的目的,鄭氏的移民方桉都不會改變,接下來幾天時間里,村正會同縣衙的官吏一起將每一戶移民的土地劃分好,與此同時官府撥付的耕牛農具也分發過來。

這些土地都是已經開墾好的新田,官府的稻種秧苗,桑苗等作物一旦撥付,移民就能開始進行耕種。

分了田的移民雖然知道這些官田還不是自己的,但是一想到只要有錢這些官田他們能夠優先購買,就對這些田地投入了巨大的熱情。

王富貴一家四口人按照官府的規定,他分到了二十畝地,其中有四畝地必須種植桑樹用于養蠶,四畝地用來種植棉花,八畝地種植水稻,剩余的四畝地才是他們自己自由耕種的土地。

也就是說王富貴家分到的二十畝田,只有八畝是靠河的水田,其他十二畝都是旱田。

這些移民都是北方人,在耕種方面與南方有很大的差異,需要村正與官府派下來的有經驗的農業技術員進行耕種指導。

在農業技術員的指導下,所有移民先將官府發放的稻種在小地里進行育苗,在等待育苗的過程中開始栽種桑苗。桑苗栽種完之後便開始進行水田的平地、打畦埂引水灌田。

這一切都做完之後,秧苗也已經長高,便開始了插秧。正應了詩中所說的‘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緊接著又要種植棉花,以及玉米、番薯、大豆等各種的雜糧。這些東西是農作物是農人在桑麻之外的又一項重要的經濟收入。

這些北方的移民,哪里見過如此一樣接著一樣的勞作,與北方相比,南方的種植要比北方繁瑣的多,受的苦多,獲得收益也就比北方更多一些,這也是江南比北方富庶的原因之一。

貧苦百姓家的女人干的活一點兒不比男人少,移民百姓干農活的時候都是全家一起出動,就是孩童也要幫著爹娘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北方有句俗話叫‘孩子不吃十年閑飯’,半大孩子也能頂得上半個勞力,可是讓移民們沒有想到的是,在移民們開始穩定生活之後,村正開始要求所有十二歲以下的兒童都必須到學堂讀書,十二歲以上的孩子全憑自願。

移民們不樂意了,讓家里男娃讀書還能說得過去,怎麼女娃也要去讀書,這女娃讀書有什麼用,讀多少書,不還是要去嫁人,嫁到了別人家就成了別人家的人。

然而不管移民是否願意,所有的孩子都要去讀書,誰家的父母若是不讓自家的孩子讀書,直接抽回分給的土地,打入勞改營。

胳膊擰不過大腿的移民們,只能強忍著不滿將孩子送到了兩個移民村中間的學堂。兩個小兒女被送進學堂,這讓本就對南方的耕作不太熟悉的王富貴兩口子更加的忙碌。

沒有了孩子的幫忙,一些本來能夠讓孩子完成的邊邊角角的雜活就只能自己完成,雖然說是辛苦了一些,但是看著田里的莊稼一天天的長高,在用了官府提供的肥料之後,莊稼長得郁郁蔥蔥,王富貴兩口子就感覺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

兩口子甚至暢想著,收成完了之後,除了繳納賦稅,再留下自己的口糧,能夠余下多少錢還銀行的貸款。

忙碌的時間過得飛快,很快四個月的時間過去,水稻稻穗開始變黃,這個時候就需要放水等待地面稻田地面之後,就得抓緊時間收割、月兌粒、晾曬。

在搶收的時間里,就連學堂都主動放假,要求學生們回家幫著父母進行搶收。

王富貴家八畝水稻搶收、晾曬完之後,經過稱量之後,得到的結果讓王富貴大吃一驚,憑借他多年種地的經驗,他能夠看得出他的這些水稻收成肯定錯不了。

讓他沒想到的是八畝水稻最後竟然打了三十六石(一石稻谷一百二十斤,月兌殼後的糙米要重一些),合到每畝竟然能夠達到四石半。

除了繳納給官府的十四石四斗賦稅之外,自己還能落下二十一石稻谷,官府給出的稻谷收購價格是一石半兩銀幣。

家里四口人的口糧保證至少要留下十石糧,再留一石最好的稻谷做種子,剩余的十石能夠全部賣掉,光是水稻就能收入五兩銀幣。

收完水稻之後,緊接著就開始了棉花的采摘,四畝棉田,一家老小齊上陣,幾天時間就采摘完成,共收獲了一千多斤的籽棉。

移民沒有加工籽棉的設備,只能按照籽棉的價格賣給收購的商人,官府定下的最低收購價格是十文一斤。

王富貴一家的棉花收入除了納稅之外又獲得了七兩銀幣,水稻與棉花的收成讓王富貴收獲了能夠換上今年貸款的銀錢。

有了收獲之後,官府不再供應食物,從此之後,移民吃什麼、穿什麼官府不再操心,王富貴存夠了還貸款的銀錢,第一時間就帶著銀子到村公所將貸款還給了駐村的銀行網點。

沒有了今年的貸款壓力,王富貴對接下來四畝雜糧田的收入信心十足,他們這些北方人根本不會種南方的作物,更何況雜糧田里種植的玉米和番薯。

如何種植全靠村正與下村的農技員進行指導,王富貴家的四畝雜糧田,按照農技員的規劃,種了一畝番薯,半畝大豆,剩余的兩畝半全部種植玉米。

雜糧田是經濟作物,官府定下的稅賦是定額賦稅,折色賦稅為每畝征收二百文賦稅,由于移民耕種的是官地,每畝還要額外繳納繳納二百文租地銀。

王富貴家四畝雜糧田需要繳納一千六百文雜糧田賦稅,官府考慮到移民第一年遷徙過來,到處都需要錢糧,這第一年的雜糧折色賦稅並未收取。

不要小看這一千六百文的免稅,這些錢足夠給一個移民家庭添置一身新衣服,還能再買點兒布料用剛剛采摘的棉花縫制幾床棉被,畢竟這承天府也是有冬天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