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三十章 鄭氏隱患

翌日!

洪磊早早吃過飯,便趕往王宮遞上牌子,等候宮中的召見。

在王宮外的茶坊等了有一個多時辰,茅房都上了兩回,終于等到了請他進去的王命。

洪磊跟著王宮的侍衛,進了鄭經辦公的原大員總督揆一的辦公室,這次洪磊第一次踏足這里, 整個房間里充滿了異域風情,可是鄭經辦公的書桉卻是典型的中式條桉。

這給人一種很強烈的視覺沖擊,總覺得這房間里哪里不太對勁兒。

洪磊上前給鄭經行禮︰「臣戶官屬官洪磊叩見延平王,王上千秋!」

「免禮!請坐!」

洪磊明顯一愣,不應該是賜座嗎?

不過他也無暇多想是不是延平王用詞用錯了,趕緊謝恩在鄭經的示意下坐在條桉斜下方的一把椅子上。

剛欠著坐下,就听延平王的聲音傳來︰「你父親已經跟你說了吧, 對于把你調到寡人的身邊工作,你有什麼想法?」

「臣謹遵王命!」洪磊回答的四平八穩, 完全沒有一個青年人的沖勁兒。

鄭經沒想到洪磊這麼木訥,心里就有些不喜,不過既然打算留在身邊培養,還是考察一下成色再說。

「洪卿對我鄭氏如今的發展有何看法?」

洪磊沉默了一會兒,就在鄭經以為洪旭的這個兒子已經養廢了的時候,洪磊突然抬頭說道︰「王上!我鄭氏如今危如累卵!」

鄭經詫異,這小子是想學狂生嗎?

「說說你的想法!」鄭經挑眉說道。

「王上!您有沒有關注過我鄭氏如今的官場隊伍,我們的官僚隊伍的平均年齡是多少?」

鄭經笑了,這就有點兒意思了,點點頭道︰「我們的文武官僚,尤其是文官的年齡普遍偏大,這是由于我鄭氏先天不足, 沒有多少讀書人願意投靠我們。」

「王上!這只是其中之一,更為關鍵的是我們沒有足夠的人口基數選拔優秀的後備人才,相較于從普通百姓中選拔人才,像臣這樣的二代競爭力更大。

不出意外的話,一二十年之後,鄭氏的權力就會掌握在我們這些二代的手中。」

鄭經眉頭皺了起來,洪磊的話觸及到鄭氏的核心,鄭氏權力的傳承該怎麼傳承。鄭經不禁坐直了身子,沉聲道︰「洪卿!請繼續講下去!」

「是!這個權力的傳承不是王上或某一個人決定的,而是基于鄭氏的現實,只能選擇官員的子嗣接替父輩。

因為相比于從百姓中間選拔,二代的素質更高,更能勝任,可是這樣的傳承一旦連續三代之後,會不會出現官員的固定化。

我鄭氏也會一個想著反攻大陸,興復華夏天下的理想政權,變成了一個一心只想著偏安在承天府的割據政權。

因為一旦反攻大陸,官員的這種幾乎等同于世襲的官位,就會被大陸更多的人才擠佔,他們會成為我鄭氏反攻大陸的最大阻力。

更為可怕的一點,我們並不能保證我們的後代一代更比一代強,更大的可能是一代更比一代弱,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景, 我鄭氏的衰敗就會近在眼前。」

「洪卿!你的這些想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從王上後撤思明等離島百姓開始,臣便在思考這些問題,我們的後撤短期內給我們帶來了人力資源, 讓我們有了了短期的繁榮。

然而長久看來,舒適的生活,會使得百姓失去斗志,百姓們都過上了舒適的生活,誰還願意當兵賣命?」

「你說的百姓舒服的日子過多了就不願意當兵了,這一點寡人不敢苟同,初唐的府兵都是家中有恆產者,府兵的根基就是自耕農。

初唐的府兵橫掃漠北,打得突厥不敢南顧,因此舒適的生活不是百姓不願意當兵的原因,百姓不願意當兵那是因為當政者沒有給予士兵榮譽的地位。

初唐的府兵是受百姓尊敬的百姓守護者,百姓以能當府兵為榮耀,而宋以後的兵成了什麼,宋人把兵與囚犯等同,我朝的士人百姓把兵比作了匪,過的人不如狗,還備受百姓嫌棄。

這樣的兵百姓當然不願意當,誰不想做一個好名聲的職業,誰又願意讓人把自己與匪並列,因為百姓願不願意當兵不在于日子過得怎麼樣,而在于軍隊帶給士兵的榮譽。

不過你的話提醒了寡人,軍隊的待遇與榮譽感都要加強,一個沒有軍魂的軍隊確實不能走的更遠。」

洪磊沒想到延平王對這樣的隱患並不在意,頓時有些著急,站起來躬身行禮︰「王上!我鄭氏必須要吸收新鮮血液才能讓人才隊伍不斷地擴大。

不然早晚有一天,我們只能退化成一個偏安一隅的割據勢力,臣是福建人,做夢都想著打回老家去,而不是一輩子窩在承天府。

臣的這種想法,臣之子卻並不理解,他離開家鄉的時候還不記事,對于家鄉的印象只留在臣與家父等長輩人的只言片語中。

臣子受臣的影響,多少還有一些大陸情懷,可是再下一代呢?他們還會對大陸有感情嗎?」

洪磊的這番話刺激到了鄭經,鄭經不由想到了諸葛武侯,他不知道北伐艱難嗎?他當然知道,可是他還是堅持一次次地北伐。

這為了什麼,無非是告訴蜀漢上下,興復漢室是他們的責任,這個責任要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正因為這種精神的傳承,每一代蜀漢人都有一個北伐的夢想,這個夢想直到蜀漢滅亡的前夕,姜伯約都還在堅持。

如今的鄭氏與蜀漢何其相似也,也偏安一隅,也是立志于反攻大陸,這個志向就是鄭軍的軍魂,所有加入鄭氏之人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我鄭氏之君是要反攻大陸,興復華夏的。

「洪卿之言甚合寡人之意,不知洪卿可有解決之道?」

「臣一直在苦思解決之道,然而臣才疏學淺,沒有找到解決之道。」

「你沒有找到,寡人卻找到了,那就是推行全民教育,從所有的百姓中間選拔人才,大陸是人多,可是他們能夠讀書的人能有多少,幾百萬讀書人有嗎?

而我鄭氏兩府之地,編戶齊民的百姓有兩百多萬,這還不算我們不斷同化的土人,加上這些土人,我鄭氏治下的百姓不會低于三百萬人。

這三百萬人丁,就算五分之一是兒童,也有六十萬人,我們從這六十萬兒童中培養人才,就算百中選一,也有六千人。

六千人還不夠我們兩府之地使用嗎?解決人才問題,我們需要換個思路來考慮問題,不能還按照以前的老眼光看待問題。」

「王上!百姓的子弟都讀書,誰還會去種田、做工,沒有農工如何保持我鄭氏政權的穩定?」

「誰說讀了書就不能種田了,讀書是為了更好地種田,原本種田是憑著經驗種,讀了書以後種田就是憑著學問種。

種田之道也是一門學問,若是人人都是種田能手,我鄭氏的土地產出將會大大增加。」

「可是王上!讓讀書人去種田是否有辱斯文?」

「以後男女兒童都讀書,大家都是讀書人,誰也不比誰高貴,從事什麼職業全憑個人喜好,以及個人的能力。

大家都在一個學堂學習,根據各種考核篩選人才,進行不同的分流,最後剩下的將會自由選擇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

願意種地的可以去種地,願意做工的可以進工廠做工,職業選擇完全自願。不用擔心無人種田,興許再過個幾十年之後,現在一個人精耕細作也就能種十畝地,可能到了那個時候,一個人能種一百畝也不一定。」

「這怎麼可能啊?人力有窮時,種的多了顧不過來就會粗放種植,最後的收益肯定會降低的。」

「人力是有窮時,可機械之力卻是無窮的,我們本來就不該把那麼多的人力綁在土地上,人力更應該用在發展工業上,用工業的發展減輕人力的辛勞。

這本來就是歷史趨勢,我們的老祖宗從狩獵到采集再到刀耕火種,再到農業技術的一步步提升,每一步的的提升都伴隨著工具的進步。

只要我們不斷推動工具的進步,總有一天機械工具將代替很大一部分人力。」

洪磊沒想到延平王竟然想著用機械代替人力,臉上頓時生出恐懼,連聲反對道︰「王上不可!若是機械代替了人力,必然會造成權貴對土地的無限佔有,百姓將以何為生?

失去了土地營生的百姓,就會成為流民,流民就是社會最大的隱患,大明就是被流民拖垮的呀!」

鄭經沒想到洪磊還真是願意動腦子之人,他能想到機械會與人爭奪勞動權,機械的使用會大量地導致農民破產,造成大量的事業。

這是必然的現象,可是這正是鄭經想要推動的,土地集中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城市工業的快速發展階段。

破產百姓會給城市帶來豐裕的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又能推動工業的快速發展,當然這其中要有一個度,這就需要官府進行有效的調控,不能讓百姓活得沒有希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