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九章 從軍

濟南郡,人口過百萬,是這大乾朝為數不多可以安居樂業的郡縣,更是屈指可數肯遵老皇帝令的郡縣。日落西山的大乾朝,還能有如此郡縣,可要多虧一個人,一個掌管著千年世家的人。

南宮世家,一個傳承了千年的世家。南宮世家能傳承千年,皆因南宮家將智、仁、勇「三達德」立于家訓中,作為家族的道德準則。

最近幾十年,雖然大乾風雨飄搖,可南宮家卻逆流而上,把濟南郡經營的生機盎然,只要踏上濟南郡的土地,便可見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南宮家這一代主事的是南宮敬智,此人博學多才剛正不阿且愛民如子,濟南郡的百姓都稱其「南宮泰山!」,可見老百姓是有多麼尊敬南宮敬智。

南宮敬智這一代有兄弟三人,老大南宮敬智,二弟南宮敬仁,三弟南宮敬勇。

南宮敬仁,現任翰林學士,是老皇帝身邊紅人,也是南宮家官位最高之人。

南宮敬勇,雖無官身,卻是武道宗師,多年漂泊江湖行俠仗義,頗得江湖豪杰推崇。

官場、地方、江湖,都有這三兄弟一席之地,而南宮家下一代又出了個南宮守,看來南宮家未來百年想衰落都難。

只見此時南宮敬智手握兵部文書,看著兒子說道︰「守兒你已是武道宗師,雖然行走江湖鋤強扶弱也算是為國分憂,為民解難,可終究是格局小了些!為父托你二叔在兵部給你要了個差事,是那馬邑郡督尉一職,希望你能為國家守一方安寧。」

南宮守正身接過文書,朗然說道︰「守兒定當不負父親所望,守一方安寧!」

只見南宮敬智不放心的說道︰「為父知你性子剛烈,眼里容不得半點沙子!可上任後你行事要穩重,要按軍規國法行事,不能把江湖那套行事方法帶入軍中。馬邑郡又僅靠邊關,常年受鐵摩勒騷擾,你身為主將切莫意氣用事,凡事要深思熟慮才成,要知道你的一舉一動關乎的可是馬邑郡老百姓的生死大事!」

南宮守單膝跪地說道︰「父親放心,守兒必當以百姓性命,國家安危為重!」

南宮敬智點了點頭,說道︰「過些時日便去馬邑郡上任吧,這段時間就別往外跑了,多陪陪你母親。」

兒子要去邊關,當母親自然放心不下,可就算再不舍再不放心,當母親的也不能拖孩兒後腿不是。

只見婦人拉著南宮守說道︰「守兒去到那邊人生地不熟的,可不像你跑江湖,憑一身武藝就吃的開的,辦事還得靠銀錢!娘這些年省吃儉用攢了些銀子,本打算你娶媳婦的時候再拿出來,現在看來等不到那時候了!你都帶上吧,到那邊行事也方便。」

南宮守也不說話,就一勁兒的點頭。

婦人又說道︰「娘不求你建功立業,娘只求你平平安安的回來!」

當母親的話自然多,一直拉著南宮守囑咐了許久,仍好像有很多話要說的樣子……

大興城皇宮,大太監李輔國正坐在屋

子內烤著炭火,卻見一只信鴿落在木窗外咕咕直叫。只見李輔國推開木窗,取下信鴿足上小竹筒,捏碎封口蜜蠟,抽出密函系看起來……

大興城剛落過一場輕雪,很是干燥寒冷,只見李輔國穿著單衣便匆匆趕往神龍殿。

李輔國這剛一進門,便見弘道帝一把將案上的折子掃落地面,口中大罵道︰「一群殲妄之徒,朕非砍了他們不可!」

天子一怒伏尸百萬,可惜弘道帝的雷霆之怒也就只能在大興這塊地界打兩個啞雷,夠不著那些封疆大吏。

「聖上息怒,龍體要緊!」李輔國忙躬身上前勸道,同時朝小太監使了個眼色。

小太監急忙去撿地上折子,卻被弘道帝一腳踹翻,口中罵道︰「撿個屁!要這些折子何用,還不滾一邊去。」

隨後弘道帝望著李輔國說道︰「輔國來得正好,今年的稅銀連三成都沒收上來!那些個卑鄙小人竟敢欺瞞朕,不是黃河水患,就是千里蟲災,要麼就匪患難除,變著法的糊弄朕,就是不肯足額上交稅銀。輔國你說說,朕的大乾朝,就如此不堪嗎?」

李輔國蹲子,將折子一一撿起,同時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的天下大啊,自然難免會有些天災人禍,少了些稅銀也是正常的,陛下您看濟南郡不就全額上繳了稅銀,而且還多出一成呢!」

弘道帝嘆了口氣說道︰「你啊,也不用寬慰朕,這大乾朝各地郡縣,也就南宮家還忠于朕!——對了,我听說南宮敬仁給他佷子南宮守謀了個差事?」

李輔國躬身道︰「馬邑郡督尉一職,老奴覺著大材小用了!」

弘道帝想了想說道︰「有些屈才了,那就先讓南宮守在馬邑郡呆上一年,明年開春就把他調回來。」

李輔國心里嘀咕「這馬上年尾了,那小子還沒上任,明年開春就調回來,這滿打滿算半年不到啊!」,口中去說道︰「陛下英明!」

弘道帝笑道︰「南宮守朕還是多有耳聞的,是個忠心為國的好男兒!輔國記得給朕提個醒,明年開春我便任命南宮守為歸德將軍,兼河南郡督尉一職。」

听了弘道帝的話,李輔國心里咯 一下,不由皺眉將太監宮女清退,低語道︰「陛下打算動王家!」

「是該動一動了,不然這大乾各地,只知有世家大族而不知有真龍天子!」弘道帝拍了拍剛被李輔國撿起的折子說道。

弘道帝剛愎自用,他決定的事是很難改變的,只見李輔國躬身道︰「用不用老奴跟那位通個氣?」

「軍神年歲大了,莫要凡事都勞煩他老人家!一個東都王家,朕還沒老還搞得定。」

李輔國忙道︰「陛下春秋鼎盛,必能一掃宵小。」

弘道帝笑了笑,說道︰「輔國這麼晚了,莫非有什麼急事?」

「回陛下,南邊來信了,秋意濃鑿穿了秦淮河,尉遲寶藏永沉水底了。」李輔國遞上密函說道。

听了好消息,弘道帝心情大好,大笑了數聲後忽然問道︰「慕家那小丫頭呢?」

「回陛下,那小丫頭月前便回山給張鴉九祝壽去了。」

弘道帝想了想說道︰「我記得內庫里還有一棵千年參王,你命人送去鑄劍山,就說皇後送的,輔國可明白朕意?」

李輔國揣摩弘道帝心思一輩子了,哪能不知老皇帝的心思,不由躬身道︰「老奴懂,老奴定然找個機靈點的,給陛下辦得漂漂亮亮的。」

弘道帝點了點頭,望著李輔國說道︰「齊王最近很能折騰,手都快伸到金吾衛了,叫祖不棄日夜兼程給我趕回來。還有,太子手下不是有一個勇士嗎,等祖不棄回來,你找人上奏舉薦那勇士近右金吾衛。哦,對了,通知柳才人,朕今晚在她那過夜。」

「老奴記下了。」李輔國躬身告退。

李輔國對老皇帝的心思了如指掌,這柳才人是李輔國按照慕品山的畫像,命人在民間尋來的女子。李輔國既然無法把慕品山弄進宮,就只好先找個替代品,哄老皇帝開心了。

弘道帝見李輔國離去後,卻並未直接去柳才人處,而是又把案上的折子拿了起來。只見弘道帝每一份折子都看的很細,直到將所有折子看完,並分成兩份,一分很薄最上邊的是濟南郡的折子,另一份折子卻很厚。

弘道帝面無表情,手指敲打著那份很厚的折子,心里不知在想什麼……

弘道帝不到花甲年歲,還沒老到昏聵地步,手中的江山他還不想拱手讓人。弘道帝這些年殫精竭慮的想把國家治理好,可他胸無大才又剛愎自用,這大乾在他手中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弘道帝在位的這些年,大乾朝也是出了幾個能人,獻了許多良策,可那些人也好那些計策也罷,都被弘道帝掃地出門了。不是弘道帝眼瞎,也不是那些計策拙劣,而是不和弘道心思。

在弘道帝眼中,這些能人的計策都有一個共同毛病,那就是想要把大乾從泥潭中拉出來,必須要徐徐圖之,花上幾代人的時間才能根除頑疾。這可就不和弘道帝的心思了,弘道帝不想等,他想快刀斬亂麻,手起刀落鏟除世家軍閥一勞永逸。

想法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弘道帝一路磕磕絆絆,終究沒能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弘道帝眼看著便要邁入花甲之年,可他還不想放棄,還想最後在搏一次。最近幾年弘道帝通過李輔國的手,在各大世家和軍中都安插了人手,就是想來個一錘定音。

任命南宮守為歸德將軍兼河南郡督尉一職,可不是弘道帝臨時起意,只是南宮守正巧撞在這個節點上,其實若無南宮守,弘道帝也會另外安排他人的。

弘道帝就是要看看你東都王家是個什麼反應,若反那就直接派兵滅了你王家,來個殺雞儆猴。若是不反,你王家沒了軍權,那就是案板上的魚,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弘道帝走出神龍殿,望著染上一層白的皇宮,嘴角泛起一絲自信的微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