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們,女士們,歡迎來到滴滴公司的融資宴會」;
「感謝大家對我們滴滴公司的認可」;
「本次滴滴公司融資需要1-2名投資者,估值一億美刀起」;
「如果這次沒有達成合作,我們以後還有下一次甚至更多次機會合作」;
「我們滴滴公司,目前用戶……」
程維看著台下如此多投資界大佬,內心豪氣迸發;
其實,這次融資宴會的濃重召開,還是馬毅搏建議的,而且還要規模越大越好、影響越大越好;
其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要把滴滴公司名氣打出去;
最起碼在投資界名氣打出去。
以後的滴滴,絕對是吞金獸的存在;
有了這些投資公司的接入,以後只要用戶數量增速不降低,就不用擔心資金問題;
本來,按照程維的意思,私下確定一兩家投資機構就足以;
但想了想,還是覺得馬毅搏的這個建議比較好。
其實,程維內心還有一層意思在內,也就是打臉之前的那些不看好他們滴滴的投資機構;
之前,自己求爺爺告女乃女乃的上門去拉投資,結果都是石沉大海;
看吧,現在我們滴滴投資人多了去了;
種種原因,不足外人道哉。
本來,程維說出滴滴公司估值一億美刀起,底下的投資人,有些笑容滿面,有的眉頭微皺,有的漠不關心,也有捶胸頓足的;
這也能看出來,今天來的投資人或者投資機構雖說不少,但其中很多都是打醬油或者說是蹭熱鬧來的;
那些笑容滿面的投資人,之前都與滴滴公司有過溝通,知道這次估值的底線,胸有成竹;
那些眉頭微皺的投資人,的確看好滴滴,但對于這個估值,還是覺得有些高;
之前,滴滴放出的話是一億美刀,但現在變成了一億美刀打底,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啊;
一億美刀和1.1億美刀,這可不是一點錢啊;
0.1億美刀,折合成人民幣接近7000萬呢?
那些漠不關心的投資人,很多都是知道這次滴滴的融資和他們沒太大關系,純粹是看熱鬧或者是結識行業大佬來的;
那些捶胸頓足的投資人,大多都是之前程維上門拉投資而拒絕程維的那些投資機構;
當初,滴滴公司估值也就幾千萬,甚至一個億都要不到;
這才三四個月吧,估值已經是一億美刀打底,翻了接近7倍,誰能受得了?
當然,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當初的滴滴,的確不是他們所能看懂的存在,又或者說能看懂,但根本沒有那個實力參合進去燒錢。
隨著程維對于滴滴公司目前數據的講解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的描述,所有投資人就好像看到了一個宏偉的藍圖;
哪怕是馬毅搏上一世經歷過滴滴的盛況,也沒有現在程維系統性講解的全面;
如果按照此刻程維的想法,上一世滴滴最輝煌的時候,都沒有完成此時程維的宏偉藍圖;
當然,現在的程維,能有如此想法,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馬毅搏給他描述的那些策略,然後再根據目前滴滴的現狀,兩者結合起來,就變成了今天的發展藍圖;
上一世滴滴最後統一了共享汽車市場,也是其最為輝煌的時刻;
但之
後,政策天花板以及安全事故頻出,讓滴滴不得不砍了順風車業務以及清退大量的私家車業務;
再加上滴滴的上市,更是破釜沉舟,結果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
雖說是因為過了風口期,但與當時急切融資和追求規模,忽視了安全有很大關系;
這一世,有了馬毅搏的介入,尤其是在滴滴最早期,給創始人團隊重點強調滴滴安全問題,同時也提出一些上一世滴滴後來整改後的措施;
相信這一世的滴滴,絕對會比上一世走的更快,走得更遠;
從剛才程維的描述中也能看得出來,PPT的講解,里面有好幾頁都是關于安全方面的舉措。
一個企業,想要長久發展,安全事故絕對是最為重要;
數據安全、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等。
程維的這次演講,把滴滴從單一的出租車叫車信息平台打造成包含共享出行、綜合汽車服務、智慧交通和國際化業務的多元化交通平台;
至于能不能實現,那就是後面的事情,反正餅已經畫好了,就等投資人下鍋。
程維說完後,柳青青正式上場;
柳青青,在程維的盛情邀請下,提前了一年多時間,加入滴滴;
這次滴滴融資宴會能來這麼多投資界大佬,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柳青青的功勞。
「大家好,我是柳青青,現任滴滴公司的COO」;
「想必大家剛才也已經听到程總的介紹,我們滴滴公司新增用戶以及新增司機數量,絕對是爆發式增長」;
「閑話不多說,接下來如果有人有疑惑的地方,都可以提問」;
COO即首席運營官(英語:Chief Officer,英文縮寫:COO,又常稱為運營官、運營總監);
COO是公司團體里負責監督管理每日活動的高階官員;
COO是企業組織中最高層的成員之一,監測每日的公司運作,並直接報告給首席執行官;
在某些公司中COO會同時兼任總裁,但通常COO還是以兼任常務或資深副總裁的情況居多。
柳青青本身就是高盛亞太區總裁,年薪上千萬人民幣的存在,經常出入全球高檔融資酒會,對于這種一億美刀的融資宴會,絕對是手到擒來;
的確,自從柳青青上台後,雖然只有短短幾句話,但給人的氣場,無疑是相當強大。
柳青青的確有背景,也有人脈,最為核心的還是自身能力;
如果自身能力不足,怎麼可能勝任高盛亞太區總裁,怎麼可能讓如此多的投資界大佬前來呢?
好多投資機構這次能到來,的確是看在柳青青的面子;
雖然,很多人對于柳青青加盟此時的滴滴,也是疑慮頓生;
要知道,此時的柳青青,絕對是投資界最為頂尖的那挫人,不管是背景還是個人能力;
尤其還是柳青青在高盛拿到的薪資400萬美刀,相當于2800萬人民幣的年薪;
這樣的人,來到一個目前哪怕高速發展,但估值也僅有一億美刀的滴滴,這就很耐人尋味。
「柳總,我想問一個題外話,您怎麼會屈尊加入現在的滴滴呢,他們給您什麼條件,當然,也可以不回答」;
台下一個中年人對著柳青青問道,他這次過來,純粹是看著柳青青面子上;
想當初,柳青青還是高盛亞太區總裁,兩人還有過交集,也
合作過幾個項目,可以說是都了解對方;
但這次柳青青的舉動,著實讓他想不通。
「張董,您這話問的,我不想回答都不行」;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我覺得滴滴大有可為」;
「目前的滴滴,的確還處于孵化期,但我相信,當滴滴走出首都,進軍華北乃至于整個華夏」;
「那時候的滴滴,才是進軍國際市場的開始」;
「程總給我開的條件是滴滴5%股份,同時這次可以認購增加到10%」;
柳青青把自己的條件說了出來,下面一片嘩然;
不是因為待遇太好,而是這樣的待遇,根本有些拿不出手;
滴滴哪怕按照此時一億美刀估值,5%也才500萬美刀,也僅僅比柳青青之前年薪高一點罷了;
最重要是想要股份達到10%,後面的5%還得自己掏錢認購。
听到這個條件,別說其他人了,就連馬毅搏也都有些不可思議;
要知道,2013年的滴滴,才是剛開始,不是上一世柳青青加盟滴滴的時候,都已經是2014年下半年;
別看只有一年多只差,但對于高速發展的滴滴來說,絕對是數倍甚至數十倍只差;
如果說2014年下半年,程維給對方這個條件,的確很不錯;
但如今給這個條件,說實話,的確太少了;
當然,馬毅搏也不覺得柳青青有多吃虧;
柳青青之前的確很厲害,高盛亞太區總裁,年薪400萬美刀,但不管如何,都是一個打工人;
只不過這個打工人比較厲害罷了;
正是有了滴滴,才讓柳青青從高級打工人變成了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成就了後來的柳青青;
沒有滴滴,柳青青還是那個柳青青,高級金領;
有了滴滴,讓柳青青的成就,超越了以往;
到底是誰成就了誰,還真說不清楚;
就如同王剛和程維一樣,遇到程維,是王剛的運氣,遇到王剛,是程維的福氣。
「柳總,剛才程總講的滴滴目前數據,這個我不懷疑」;
「未來滴滴的發展目標,我也不否認」;
「但,程總剛才的言辭,太過于理想化」;
「如果真的實現程總所說,滴滴需要燒掉多少資金」?
「同時,滴滴的贏利點在哪里」?
「多長時間內能實現扭虧為盈」?
投資人最關心什麼?
毫無疑問是回報率。
按照程維剛才的講述,如果真的實現了,別說目前一億美刀,估計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刀都打不住;
這種燒錢模式,誰敢介入?
有幾個投資機構能負擔得起?
柳青青正準備回復的時候,會議室門突然打開;
那麼突兀;
那麼別扭。
但當所有人看到來人的時候,都是吸了一口涼氣。
這個人的名聲,比在座的所有人名氣都大;
在互聯網領域,此人從最基礎的技術開始,一步步成為互聯網領域當之無愧的王者。
親們,大家猜一猜這個人是誰,猜對了,明天爆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