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六章奇觀建築

李朝回歸歷史宿命,讓趙桓短暫的興奮了片刻後,便生起了一陣疑慮。

要知道,一切事情都是在內由外因的各種促使下,才形成的結果。

後世這片區域向天朝靠攏,除了「天堂太遠,天朝太近」的內因外,就是因為外部米帝磨刀霍霍,要瘋狂的吸血,才能維持自身存在,避免崩潰。

眼下大宋雖然是強大的無與倫比了,經濟也是富庶的冠絕當世。

但兵威畢竟還沒有直接南下。

按儒家文化圈的向來特性,所有人都是一個德行,講究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李朝的余孽在南邊割據,稱王作祖,好不快活。怎麼會忽然想起來要向中原獻土而降?

趙桓可不信什麼天命之說,他一向相信,所有人的行為都是受環境影響,大勢所迫。

所以趙桓直接問道︰「鴻臚寺卿以為李朝為什麼會有這突兀之舉?按理說,我朝王師精力都在西疆,而東方琉球、北方蒙古、西南隴右,甚至大理、兩廣,一切都排在了交南之前。」

「李朝余孽不至于看不出來,朝廷沒有精力去管他們一群余孽。怎麼會忽然向中原請降?事出反常必有妖,鴻臚寺怎麼看待他們的獻地稱臣?」

唐翊立即說道︰「這可絕非李朝的忽然之舉。官家近年來目光都在西疆,在泰西蠻族身上。」

「但在大宋眼中,這世界廣闊無垠,可遠遠不止泰西人那點區域。他們只是世界的一縷,其本身也並沒有多麼發達的文明,至于經濟,那就更不用說了,遠不及南洋諸藩及西南印地。」

「臣不清楚為何官家會如此重視他們。但在這四海八荒之內,泰西蠻人何德何能,敢把自己當作整個世界?」

「他們論人口,論經濟,論科技,論學術,都只不過是各方文明中的普通一員。」

「若是把目光從他們身上移開,關注到波斯地區,印地地區,南洋地區,那便會發現,這世界極為廣闊,英雄豪杰層出不窮,富庶人口擠擠挨挨,文明程度各自爭妍。」

趙桓不禁的點了點頭,後世西方人掌握了媒體話語權,總以為他們區區不到十億人就是整個世界。

但其實如果深究起來,他們的人口只佔世界八分之一到七分之一,就這還要分成兩大陣營。

這兩大陣營的關系也並不和睦,具體而言,差不多就是一方要吸血另一方,另一方軟弱無力的反抗著。

論經濟,曾經的泰西地區世界第一,後來被米帝超越又被天朝超越,恐怕要不了多久,在人口、經濟等方方面面都要被南洋諸國聯盟超越了。

他們自詡代表整個世界,恐怕跟事實是差距極大的。

而被後世夸的神乎其神的這場十字軍東征,如果拋去其自賣自夸的神話,在當今這個時代,他們回歸本質也就是一場邊緣蠻夷的戰爭。

無論是參戰人數,作戰規模,戰爭水平,還是作戰距離,他們都不一定比得上南洋諸藩。

在財富水平上,人口總數上,更是被南洋遠遠甩在了身後。

唐翊向趙桓道︰「官家知道桑香佛舍嗎?」

趙桓點了點頭,這個世界性的奇觀,他還是知道的。

桑香佛舍這個名字,可能一般人接觸的比較少。

但另一個名字,後世就如雷貫耳了,也就是吳哥窟。

桑香佛舍是中原人賜給他的名字。

吳哥窟,這是柬埔寨的世界性文化遺產,地位跟中原的長城、莫高窟、秦始皇陵兵馬俑,長安絲綢之路,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是同一地位。

這些傳承千年的世界性文化遺產,其中泉州的世界海洋貿易中心,跟吳哥窟都是在這個時代形成的。

吳哥窟也就是桑香佛舍開始建設時,在中原也引起了一陣轟動。

因為其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類建築。

沒錯,世界最大,不在中原,而在南洋。

這倒不是中原的建築水平不行了,要知道在秦漢,中原向來就是以奇觀建築而享譽世界。

未央宮非壯麗無以重威,成為諸夏永恆的記憶。

尋常人可能對這個壯麗,沒有直觀的印象。

作個對比,如果去過故宮,就會發現前三殿跟後面的宮殿風格完全不在一個畫風。

像是三個巨人國的建築混進了一群低矮茅房里,因為前三殿是大明修建的。後面的宮殿是大清補修的。

而秦漢建築的規模與這前三殿對比,大概就像前三殿與後面宮殿差距的十倍。

人站在未央宮前殿台基前(遺址),小的就像一只螞蟻。

歷史越往前宮殿規模越龐大,似乎與尋常人的認知不同,不自信的人就會以為又是史書在胡說八道了。

這就是不掌握媒體話語權的後果。

如果中原史書不可信,那西方那些完全靠臆想,沒有任何實物左證的歷史,就跟村頭的粗俗故事一樣,毫無可信力。

中西方在對歷史的考究上,完全不是同一個態度。

中方只要沒有實物證明這條歷史,哪怕史書上記載了,也是假的。

而西方,只要你不能證明我說的這個歷史是假的,那他就是真的。

回到規模龐大的建築上來,之所以中原古代建築規模越來越小,最重要原因就是巨木不夠了。

這種巨木可以有多高大?以唐朝明堂(也叫萬象神宮)為例,他的基柱(遺址)直徑9.8米,高達89米。

而整個明堂有多高?在基柱的基礎上還要高出9米,總體98米。

98米!

這是唐朝的技術。

後世要哪一年才有突破一百米的高樓?

而這還不是唐朝最高的建築,他最高的建築叫天堂。

天堂有多高?

史料太夸張了,哪怕每個細節都有清晰到尺寸的記載,後世也不敢復原。

倒是有部電影《狄仁杰•通天帝國》嘗試復原了一下,結果一部好好的歷史題材電影,立即像是《蜀山》一樣的仙俠片了。

而這還只是唐朝,經歷了秦漢兩代大規模的砍伐,巨木已經所剩無幾。

要知道「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

這絕不是詩人的夸張,在那個巨木遺留巨多的時代,中原的壯麗奇觀就是壯麗到足以隔離天日。

永遠不要小瞧古人對自然的開采程度。

而隨著中原巨木的消失,後來再建奇觀就要到南洋,到東北去開采巨木,千里迢迢運回中原了。

所以桑香佛舍在南洋動工,規模甚至引起了中原的轟動。

不僅僅是因為其高度,更是因為南洋存在的巨木引起了中原商人的關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