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四章嚴肅軍紀

趙桓帶著笑意望向城下完顏婁室,說道︰「朕說過,會回到東京勸服朝廷百官。」

隨後趙桓劍指低眉順眼站在一旁的兩名宦官,說道︰「他倆分別名為朝廷、百官,但皆不同意朕所言。所以朕亦無可奈何,若金帥不滿,但可以過來誅殺此二人。」

王朝、馬漢這種名字都能夠存在,趙桓硬要說這兩名宦官叫朝廷、百官,兩名宦官也不敢反駁,只能在臉上擠出比哭還難看的笑容。完了完了,這麼戲耍城外的金軍,破城之後,其他人可能還有活路,但自己二人怕是必死無疑了。

連兩名內侍都知道,這就是趙桓在戲耍城外金軍。一代人杰完顏婁室,更瞬間弄清形式,宋國皇帝已經堅定了死戰之心。

如果金軍不那麼傲慢,來的不是將軍完顏婁室,而是國相完顏宗翰,那便能更清楚的了解當前局勢。知道當前最明智的抉擇就是立即撤兵,金軍已經達成了一切的戰略目標。宋朝皇帝已經稱臣跪獻降表,宋國朝廷已經送上了大量金銀賠款,甚至前些時日開封府已經將開封城騾馬搜刮一空,湊齊了最後七千匹送給了金軍。導致宋朝官員上朝甚至要步行。

整個開封,已經不剩下多少財富,內城內只剩下了一個頑固的皇帝,逼著軍隊作死硬頑抗。

接下來,金軍不論做什麼,都是在損耗自己的威望與財富。

但完顏婁室是個更純粹的將軍,只知道自己被戲耍了,立即怒火爆發,大吼道︰「進攻,殺入城中,克城之後,雞犬不留!」

趙桓揮手清退了身邊的「朝廷」與「百官」。不論自己用什麼手段堵住了金人之口,都只是一個茶余飯後的談笑之資。兩國交鋒,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金戈鐵馬,短兵相接上來。拳頭更大,軍事實力更強的一方,說什麼都是人間真理。若宋軍如今鐵甲百萬,武德昌盛,趙桓連堵住金人之口的借口都懶得找,丟出一代洗衣粉,就能直接下令將金軍碾為塵埃。

而城下的宋軍,表現卻完全對不住趙桓的殷切期望。

就如趙桓與張叔夜所談,宋軍已經腐爛到根上了,哪怕趙桓賞給他們金山、銀山,每人還有上百匹絲綢,他們依舊沒有一絲要奮勇作戰的覺悟。這豐厚的激勵,若給了明軍,明軍能從山海關一路逆推到長白山,將清軍男女老少全部吊死在白山黑土上。

但東京城內,天子眼前,金軍重騎兵奮驍騎重鎧,猛烈突擊一回,列陣在龍津橋上的三百多宋軍士卒便全軍崩潰,哭爹喊娘的向朱雀門方向逃竄。

張叔夜臉上掛不住,一臉羞愧的望向官家,宋軍在官家面前如此不堪的表現,的確令樞密院臉上無光。

但令所有武將都吃驚不已的是,官家站在城垛前卻完全沒有一絲怒意,城頭北風吹起了官家飄揚的衣角,官家就這樣平靜的負手身後,握著劍靜靜的看著城下狼奔豕突的宋軍。

劉鞈在城牆上大吼︰「弓弩手上箭,射殺金軍。」

密密麻麻的弓箭手舉著弓弩站到了城垛旁,一時間城上箭如雨下。

宋軍將士雖然沒有大智大勇,但卻不乏狡黠。士卒們算的很清楚,幫官家守住城池,下輩子就衣食無憂了。但若要金軍攻入城內,先不說這金山銀山還在不在,自己的性命恐怕都保不住。剛才城下那個金軍將領可是下了軍令,破城之後雞犬不留。

更何況,官家剛給每個人發了這麼多金銀財寶,大家伙怎麼也得放幾箭才對得起這份賞賜。

城頭矢石如雨,金軍沒有攜帶攻城器械,士卒只能暴露在弓箭射程之中。

完顏婁室同樣在遠處觀戰,知道必須要退兵了。宋軍雖然軟弱怯懦,野戰不堪一擊,但站在城頭上射箭的勇氣,他們還是有的。

今天這一戰,本來就是試探一下,若宋軍打開朱雀門接納潰兵,那自己就趁勢拿下內城。若宋軍不肯打開城門,自己也能打擊一下守軍士氣,讓宋軍再不敢出城作戰。

如今目的已經達到,再拖下去,只會白白消耗金軍性命。等回營帶來了充足的攻城器械,再來攻城。

在號令中,金軍秩序井然的從龍津橋上撤軍,完顏婁室一直率部在旁警備,直到全軍撤離,其才在最後率軍緩緩退去。走之前,完顏婁室深深的看了一眼城牆上,平靜凝視城下的大宋官家。宋主究竟在想什麼?為什麼見到這種兵敗如山倒的情形會一臉平靜?百思不得其解,最終完顏婁室只能帶著深深不解的疑惑離去。

當完顏婁室的身影消失,城上眾人才看向城池下狼狽不堪的宋軍。

在僵硬的泥地上,近千名士卒一臉驚慌未定,既有倉皇逃命時的面白驚懼,也有對死亡後怕不已的歇斯底里,當然也有劫後余生的欣喜,畢竟保住一命就意味著能夠拿到那筆豐厚的獎賞,余生衣食無憂。無數人憧憬著今後的美好生活,唯獨沒有人對潰敗、奔逃感到自慚形穢。

看著這些劫後余生的宋軍,張叔夜心中百感交集。怕官家生氣、沮喪,張叔夜對趙桓勸道︰「官家,先回宮吧。劉指揮使會重整軍隊、振奮軍心。」

趙桓看向張叔夜,臉上掛著笑容,說道︰「放心吧,朕不會像上次一樣,生悶氣拂袖而走。禁軍今日的表現,已經強過往日太多不是嗎?至少沒有望風奔潰,而是在原地列陣與金軍打了一場。」

雖然打這一場也是一觸即潰。

張叔夜恭維道︰「此皆賴官家振奮軍心,厚賞士卒之功。」

趙桓不置可否,轉而看向一眾大宋將校,問道︰「朕雖然未曾親身經歷戎馬征塵,但也想問問諸位赳赳武夫,國之干城,在軍中可有軍法?總不至于,毫無法紀,只賞不罰吧?難道在我大宋軍隊中有慣例,臨陣月兌逃,毫不追究?」

「這……」一眾武將們支支吾吾。

「不用遮遮掩掩,朕相信,哪朝哪代軍隊都不可能鼓勵軍人臨陣月兌逃。我朝韓相公當初在西北治軍,也是恩威兼施,賞罰並行,不偏不廢。」趙桓轉向城外,平靜的說道︰「執行軍法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