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28章 兩朵烏雲(8/9)

將自己郵箱里的郵件都清空之後,周明又給陳文和陳雲那邊打了個電話,詢問他們【人工智能準確預測蛋白質】的項目進行的怎麼樣了。

「喂,周教授,你的研究結束了?」說話的這位是陳雲,他在接電話的時候看到了來電顯示是周明之後,便已經大概猜到周明給他打電話是為了什麼了,肯定是為了詢問他們現在正在做的這項研究的進展如何。

「實驗室里的研究結束了,種子都已經在試驗田里種下去了,現在就等著明年二月份收獲了。」周明解釋道。

「種下去了?」听周明這麼一說,陳雲教授一臉懵逼,隨後一臉驚訝地對周明問道,「可現在都到十一二月份了,小雪都過了,下個星期就是大雪了吧?」

陳雲所說的小雪和大雪並不是指廬州這邊真的下雪了,而是指節氣。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2個節氣。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

「你沒听錯,確實種下了,我研究出來的這個大豆一年四季不管你是那一個季節,也不管是你是溫度是二三十多度,還是零下一二十多度,都能種,而且種下去都能正常生長。」周明又繼續解釋道。

「啊?」周明這一番解釋,不僅沒有打破陳雲心中的疑惑,反倒更讓他不相信周明說的話了。

陳雲雖然不是研究生物的,但對于大豆的生長周期這種基本常識他也是知道的。

一般來說,國內大豆的最佳種植時間是在每年的六月份左右,不過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不同,種植時間也會有所區別,北方地區種植時間則略早一些,一般是在四五月份就開始種植了,而南方則是五六月份才開始種植。

而且大豆從種植下去到最後收獲一般都要一百八十天左右。

可周明怎麼說的,周明不僅說他的大豆現在種下去了,而且還說什麼明年二月份就能長出來,還說冬天也可以種植,這誰能相信?

「哎,等豆子種出來了你就信了,不說這個了。我這次給你打電話是想問問你,你那邊的項目進度怎麼樣了?」見陳雲不相信自己說的話,周明便沒有再和他多說什麼,畢竟這種事情耳听為虛眼見為實,他現在再怎麼解釋陳雲也不會相信的,周明也不可能在這里和他慢慢解釋他的研究過程和其中原理。

听周明果然是問這個,陳雲便也不再糾結大豆的事情了,反正到明年二月份時候如果他還沒忘記這件事,而且還感興趣話,直接找周明,讓周明帶他去試驗田看看就行。

「周教授,你提供的資料非常的詳細,我們按照你那資料上面的一步一步來,項目進展的非常快,我估計差不多再過一個多月,到明年一月份的時候應該就能出成果了。」陳雲向周明說明了這個項目現在的進展。

「明年一月份?那快了啊。那我就不耽誤你的時間了,等你們的項目結束,我們再好好聊聊,那就先掛了吧。」周明道。

「行,等結果出來我們到時候邊吃邊聊,關于這個項目我和陳文教授可是有好多問題要問你呢。那就先掛了吧,我這邊也挺忙的。」陳雲對說明說道,他說完後便掛斷了電話。

對于【人工智能準確預測蛋白質】這個項目的進展,完全在周明的意料之內,所以在听陳雲說他們的項目還有一個多月就能結束的時候,周明也沒多大的感覺,他這次打電話就是想看看這個項目的進展是不是在自己的預期之內。

了解了【人工智能準確預測蛋白質】項目進展情況之後,周明又詳細了解了一下金陵那邊的生物公司和廬州這邊的生物公司,那五十多個短期項目的完成情況。

根據生物公司給周明的回復,這五十多個短期項目現在已經完成將近二十個項目了,其發展速度也完全是按照周明之前所預期的來的。

所有項目的發展狀況都非常良好,這讓周明非常滿意,接下來周明準備做,就是先寫下下一波的短期項目,大概有一百多個。

這要準備的一百多個短期項目是未來2016年一整年的短期項目,不僅涉及到生物,也有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項目。

短期項目之後,周明還準備寫一篇關于蛋白質結構預測的論文,並確定下公司未來將要長期研究的項目。

著名的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即開爾文男爵,他在1900年4月27日的時候,在瑛國皇家學會發表了題為「在熱和光動力理論上空的十九世紀的烏雲」的演講。

「動力理論肯定了熱和光是運動的兩種方式,現在,它的美麗而晴朗的天空卻被兩朵烏雲籠罩了。」

「第一朵烏雲出現在光的波動理論上。」

「第二朵烏雲出現在關于能量均分的麥克斯韋-玻爾茲曼理論上。」

經過不斷地使用人生模擬器,不斷地獲取未來科技知識的周明,認為在生命科學的大廈上同樣盤踞著兩多烏雲。

這兩朵烏雲,一朵是神經生物學,一朵是衰老。

神經生物學方面,直到上一次模擬中周明離開人世之前,雖然這條路依舊還很長很長,但人們對于這方面的研究也確實有了一些很了不起的成果。

不說別的,就說在上次模擬中,周明八十歲的時候,以腦機接口為基礎的虛擬現實技術的成熟,這就是那時候人們在神經生物學上的有了一些研究成果的表現。

但是人們在衰老上的研究,其進展卻是遠沒有他們在神經生物學上的研究快,許多研究依舊還只停留在理論上,無法對其進行驗證。

盡管周明在上一次模擬中,活了一百五十多歲,但是他能活這麼長的原因並不是那個時候人們已經破解了壽命之謎,而是因為科技的不斷進步,促進了醫療的不斷發展。

二十一世紀初的時候,有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細胞的分裂是有次數限制的,一般情況下細胞分裂50次左右就不會再分裂了。

當然,這也要看是什麼細胞,有些細胞是可以無限制地分裂下去的,有些的細胞則不能無限制地分裂下去。

當細胞不再繼續分裂的時候,人體內的老化死亡細胞也就無法得到更新,器官也就會不斷衰老直至死亡。

他們根據細胞分裂次數的限制導致了人體的壽命極限這一觀點,判斷人類的理論壽命極限大約為120歲。

這些科學家們的觀點沒問題,但對于人類的理論壽命極限的判斷卻因為收到科學發展的限制出了問題。

據周明所獲得的未來生物知識,人類的理論壽命極限大約為200歲。

不過活到兩百歲這種情況,就算是在被周明加速過後的一百多年後的未來,也沒有可信的記錄。

因此,周明對于他生物公司未來的長期研究項目,其重點也會放在神經生物學和衰老這兩朵盤踞在生命科學大廈上的烏雲上。

不過,周明現在最先還是要寫短期項目的內容。

------題外話------

感謝書友「一點也不想知道」打賞的500.asxs.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