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一章 圍城打援

世人常言,一步順步步順,領軍進駐石門鎮的盧象升,奉軍機處前指明發上諭,率部奪回大安口,對現階段的大明來講,是具有戰略意義的。

先前為保障遼前的局勢,薊密永三協之地,執行袁崇煥所提汰兵減餉之策,使得上述之地,所駐扎的兵馬削減嚴重。

然在崇禎皇帝的緊急調度下,以軍機處總攬此次建虜進犯之事,使得薊密永三協範圍之內,屯駐著規模龐大的軍隊。

先是石門鎮大捷,後是大安口之勝,這對分駐于薊州、三河、玉田、豐潤等地的明軍來講,無疑是極為振奮軍心的!

「兩位愛卿,你們即刻以軍機處前指之名,向神京那邊,再明發一道上諭。」精神抖擻的崇禎皇帝,看著王洽、李邦華說道。

「命留京軍機處,還有各輔政大臣,必須全力保障前線糧食供應,此為要求,而非建議!

朕不管他們有什麼難處,也不听他們的所謂解釋,朕只要糧食,當前我大明雄兒,在前線跟進犯的建虜廝殺,並為我大明取得不錯的局勢。

誰要敢在這等緊要時刻,給朕在後方拖後腿,那可不是撤職查辦,那麼簡單的了,把這些話都寫進去!!」

王洽、李邦華相視一眼,心中生出感慨,然表面卻拱手應道︰「臣等領旨。」

當前這種態勢,已漸漸對大明有利,趁著建虜主力,未威脅到遷安方面,大明當一鼓作氣,將遵化城圍住。

數十萬大軍,所組建起的包圍圈,扼守各處要鎮、城池,一步步向前推進,就算建虜戰力再強,那也不是大明的對手。

當然這樣做的後果,就代表著國庫那邊,會承受巨大的壓力,無數的錢糧,會在這方面消耗下去。

‘曹化淳、駱養性,這個時候,就看你們廠衛的了。’看著前去草擬上諭的王洽,負手而立的崇禎皇帝,心里卻暗暗說道。

大明財政體系崩塌,這是他知道的事情,但神京那邊的肥羊也多,總會有一些不開眼的家伙,會趁亂想要大發國難財。

所以在崇禎皇帝御駕親征,離開神京之前,給曹化淳、駱養性的密旨,就有趁勢解決這幫肥羊的旨意。

現在自己這位大明皇帝,都跳出神京這個泥潭了,並給神京增設了層層保護圈,若這狗咬狗的好戲,都還不能上演的話,那他並不介意,將曹化淳、駱養性他們干掉,並抽調部分見血的精銳,殺回到神京去!

「陛下,臣這里還有件軍務要呈報。」

李邦華走上前,對崇禎皇帝拱手道︰「據登來總兵官張可大,派人來報,所部援軍最遲明日,便可抵達薊州方面。」

「這張可大不錯。」

崇禎皇帝眉頭微挑,露出笑意道︰「比預期的時間,要早兩日,便可抵達薊州方面,那這樣一來,我大明能做的事情更多了。」

說著,崇禎皇帝便轉過身,快步朝懸掛的地輿圖前走去,李邦華見狀,忙跟上去,而陳延生這些軍機參贊,則跟著過來了。

隨著這段時間的適應與磨合,王洽、李邦華這些軍機大臣也好,陳延生那幫軍機參贊也罷,心里都清楚軍機處的重要性,也知他們所肩負的職責。

「眼下被建虜竊據的大安口要隘,已被我大明雄師收復。」

崇禎皇帝拿著指揮棒,在地輿圖上比劃著︰「以扼守去往神京,而臨設的前中後三衛防線,基本已全部穩定下來。

唯一存在變數的,便是袁崇煥所領東線防務。

現在我們並不清楚,建虜主力是否抵達遷安方面,或已對其展開攻勢,甚至袁崇煥究竟是否率部回撤到位,我們也並不是很清楚。

然現在張可大所部,于明日就可抵達薊州,為確保這來之不易的戰場優勢,能牢牢掌握在我們大明手中。

因此朕覺得應當繼續圍繞,‘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作戰思想,對遵化方面實現三面合圍之勢!」

李邦華、陳延生等一眾人,臉上露出各異的神情,就崇禎皇帝所講之言,陷入到沉思之中,此時草擬完上諭的王洽,亦走了過來。

看著眾人的反應,崇禎皇帝並沒有著急,一味地乾綱獨斷,只會起到反作用,這不是他所想要的。

「陛下,您所提想法很好。」

李邦華眉頭微蹙,對崇禎皇帝說道︰「只是陛下,倘若采取這種策略,那是否會進一步刺激到建虜,繼而所部主力,悉數從遷安方面回撤?

雖說盧象升所領天雄、忠勇兩軍,還有周遇吉所領勇衛營,皆乃我大明雄師,可真要是……」

「朕要的便是這種效果!」

崇禎皇帝朗聲道︰「先前建虜在遼東那邊,就常用圍城打援的方式,以此來不斷消耗我大明精銳。

眼下的局勢明顯對調了。

有滿桂所領的那一部鐵騎,還有盧卿他們所領雄師,若謀劃得當的話,我大明未必就不能用此謀,來襲擾、消耗掉回援的建虜主力!」

「……」

王洽、李邦華他們,心里生出驚異之意,顯然是未曾想到過,自家天子會提出這種計謀,以此來消耗建虜麾下兵馬。

「不可否認的是,朕的那位奴才,所統領的建虜八旗,的確是很強的存在。」看著眾人的反應,崇禎皇帝將手里的指揮棒放下,叉腰而立道。

「而我大明這邊,能稱得上強軍的兵馬,攏共就只有那麼幾支,想要贏下此戰,就必須敢于大膽籌謀,這般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周卿、盧卿他們,先後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在我大明治下,不是沒有能征善戰的帥才良將。

所以兵圍遵化城,是唯一能保持戰場優勢的策略,等一切籌謀妥當後,朕會進駐到石門鎮,以便于更好的統籌全局!」

當前的崇禎皇帝,之所以不跑到前線統兵,純粹是沒到時候,而非所謂的怯懦。

唯有先穩住崩潰的大明,同時在他的籌謀之下,一步一步去壓縮,進犯大明的建虜,于關內的戰略空間,叫異地作戰的建虜,感受到深深的威脅才行。

這一戰所磨練的那些悍卒,便是他日後得勝歸朝,重整朝堂的底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