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六章 造假的數據

C級回收生產線,在產量上比D級回收生產線更高,為30噸/小時,在效率上還提升了一個小層次。

而且分類還更加細致了,可以更有效地把電子垃圾中的重金屬分開,再把一些原材料無害化處理。

但劉大郎來的目的不僅僅是提高回收生產線的產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芯片的原材料。

C級回收生產線,可以把其中的芯片,回收成一種類似圓晶片的東西,正好用來給星雲科技使用。

這麼一來,劉大郎就不需要大量購買圓晶片來生產長庚芯片了,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還可以出售生產線中的一部分設備,但這麼做的風險太大了,星雲科技不需要用這種方式賺錢,

一條C級回收生產線,需要花費20萬積分,相當于四條D級回收生產線,不過很快就能再賺回來。

劉大郎看著星雲科技旗下的地球回收站日益壯大,興奮的同時又有些無奈,這不就是個撿垃圾的?

華夏倒是在前年明令禁止了進口電子垃圾,但本土企業也有電子垃圾啊,而且他還有印度的原料。

好在【科技寶典】可以進行遠程操控,能隨時了解到印度星雲科技工業園的情況,不用再兩頭跑。

要不然就現在這個局面,劉大郎出個國不知道有多少人盯著,出去和回來都不容易,風險太大了。

從星雲科技生產出長庚芯片的那一刻,就已經引起了各方勢力的關注,星雲科技也不再是組裝廠。

把原料問題解決後,劉大郎又火速抵達星雲科技研發部,查看了一下傳感器和基帶芯片研發進度。

因為他不知道星雲科技什麼時候就買不到基帶芯片了,在這之前,要麼囤貨,要麼自己研發。

劉大郎兩個都要,一方面大量進口高通的基帶芯片,另一方面則加大對星雲科技基帶芯片的投入。

傳感器項目組的員工見到劉大郎來了,非常驚喜地說道︰「董事長,我們的傳感器試制成功了!」

「嗯?拿給我看看!」

劉大郎對此並不意外,D級傳感器生產線是和D級納米SOC生產線一起兌換、同時開始研發的。

結果長庚1、2已經量產出售了,長庚3都開始研發了,他們的傳感器才剛剛試制成功還沒量產。

要是再不成功,劉大郎都懷疑他們的這批專家是不是有問題。

其實也不怪他們,現階段的華夏市場,對影像傳感器主要依賴進口,國內的幾個廠商也不給力。

歸根到底,還是國產相機品牌不行,海鷗、長城、鳳凰、愛國者、珠江等等沒一個發展起來的。

劉大郎很眼饞【科技寶典】里的「探界」影像系統,奈何價格太高了,跟完整版5G技術價格一樣。

起步3.2億像素也放不到手機上,因為沒有處理器能帶得動,做相機的話,星雲科技又沒有經驗。

沒經驗不是問題,劉大郎擔心的是「探界」不能發揮出價值,萬一再被各大相機品牌一研究…

听到劉大郎的話,傳感器項目組的員工把一個非常小的攝像頭模組遞給了劉大郎,真的非常小。

沒有加OIS防抖的手機攝像頭模組其實都不大,某些性價比機型的攝像頭模組一套只需要21塊錢。

別看他們吹噓的幾千萬像素,實際上只是淘汰了很久的小底傳感器配大像素鏡頭,根本不值錢。

這也是為什麼性價比機型能在紙面參數上做得那麼好,傳感器和算法全砍了,像素高有什麼用?

「這顆傳感器的像素大小為…」

劉大郎︰……

听著員工的詳細匯報,劉大郎一臉茫然,因為他對什麼像素大小、光圈、輸出分辨率都不懂。

听了半天,他只听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手里的這顆傳感器,在低端傳感器里屬于上游水平。

整個攝像頭模組為1200萬像素,沒光學防抖,用對比法,甚至可以對標隻果的祖傳1200萬像素。

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別說用這個東西對標隻果了,就是1億像素的攝像頭模組來了也照樣不行。

像素高不算什麼,底大才厲害,而且還要有超強的算法加持,不然根本發揮不出傳感器的實力。

「行了,我知道了!」

放在以往,星雲科技取得技術突破,劉大郎會很開心,但現在他卻開心不起來,還有一點頭疼。

因為市面上同級別的傳感器比他們自己生產還便宜,說明這些廠商的生產實力肯定比星雲科技強。

具體強多少,劉大郎不知道,但可以猜到的是,國際大廠索尼的傳感器水平應該在B級∼A級之間。

僅限于同類型的傳感器,別看智能手機沖擊了相機的市場,但手機再怎麼強,也還是比不過相機。

【科技寶典】中最高只有S級傳感器生產線,「探界」影像中的傳感器就需要S級生產線才能生產。

再往上就不是單純的光學影像系統了,還有高精度雷達傳感器、雷達影像系統、射電望遠鏡等等。

這些劉大郎暫時還接觸不到,把射電望遠鏡搞到手機里,這種想法太瘋狂了,科技水平也達不到。

仔細考慮了一下,他決定先把這件事放一放,等傳感器量產了再說,順便再等等看有沒有訂單。

隨後他又去基帶芯片項目組查看進度,發現組里的員工還是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頭發都掉光了。

「怎麼了?出問題了嗎?」

「只是有問題想不通…」

「哦?說來听听?」

「為什麼我們根本繞不開設計專利,而那幾個家伙那麼輕松!」

劉大郎︰……

你們跟NPC比,當然比不過,不過他又不能這麼說,而是寬慰道︰「沒事,盡量加油就好!」

「不行!我咽不下這口氣!」

「繼續繼續!我就不信了!」

「……」

基帶芯片的研發說容易也容易,照著買來的隨便都能搞,但是,想要繞開專利就不容易了。

除非星雲科技有自己的5G技術,讓他們通過5G基帶芯片來繞開專利,不然常規手段根本行不通。

劉大郎記得華為的巴龍基帶,也是在5G時代到來之後才發布的,在這期間星雲科技還有四年時間。

至于其他項目組,進度都在正常水平,長庚3的進度還比他預想中的要快很多,這是一個好消息。

別看長庚3設計的只是28納米制程,但可以用在手機上,而且在一些領域已經稱得上高端芯片。

回到星雲科技總部,劉大郎收到的第一條消息,居然是小米的,不,準確的說是紅米的紅米2A。

春節都過了,各大手機廠商怎麼可能按捺地住,紅米率先發難,開始預熱起了低端產品紅米2A。

「最低僅售499元!」

紅米2A的起售價雖低,但內存組合1+8GB的才是499,想要更大的內存就得加錢,都什麼年代了還用1+8GB的手機?這不是坑人嗎?

劉大郎很想吐槽一句,不過他還是忍住了,用低內存組合來拉低起售價,並且刻意避開這點宣傳,是各大手機廠商慣用的伎倆。

因為有很大一部分消費者,他們在買手機時根本不會太在意內存大小,他們只需要極致的低價。

本來紅米2A的預熱不關劉大郎的事,但偏偏有幾個好事者帶頭把大郎V8拉出來和紅米2進行對比。

沒錯,就是紅米2,紅米2A還沒發布呢,只能用紅米2來對比。

比就比吧,大郎V8在配置上肯定強于紅米2的,但是他們並沒有比參數,而是在比使用流暢度。

這也沒問題,可當劉大郎仔細看時,才發現對比視頻中的大郎V8卡頓感有點強,不是正常的水平。

同時視頻里的解說道︰「經過兩輪的應用打開測試,我們可以看到大郎V8的應用啟動速度更慢。

而且在系統動畫、系統流暢度上,跟MIUI比有一定的差距,而且MIUI還適配了300+款小米應用!」

劉大郎頓時無語,是星雲手機為了給星雲OS適配應用,才專門做的星雲應用,怎麼各家都在抄?

不過他也知道,這是沒辦法的事,系統功能這種東西根本沒有專利保護,互相抄本來就是常事。

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炊餅OS是星雲OS的簡化版,大郎V8硬件更強,流暢度怎麼可能輸給紅米2?

「該不會是搬板過的吧?」

所謂搬板,就是把主板上的存儲芯片換成其他的,但劉大郎又沒有證據,他也不可能出面質疑。

光是視頻對比還好,另一個直接寫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把大郎V8和紅米2用各種數據對比了一遍。

同樣是什麼兩輪應用打開、後台存活率、系統流暢度、動畫、電池續航,結果和剛才的一模一樣。

大郎V8在某些方面比較好,但在綜合水平上弱于紅米2。

但是,大郎V8是劉大郎親手設計的,各種測試參數他怎麼可能不知道?所以他一到這篇文章,就發現了問題︰里面的數據造假了。

就算受到氣溫、環境的影響,數據也不可能相差那麼多,可這篇造假的文章,還偏偏傳了起來。

第八十六章 造假的數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