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四章 即將反擊的小米

為了節省成本,國內的安卓廠商共用一套模具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包括屏幕尺寸也都是統一的。

因為屏幕尺寸不統一,安卓應用在適配上又有一定的麻煩,直到後來大廠都有實力了才做出特色。

同時也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排擠競爭對手,低端產品除外,中端產品每個廠商都有自己的標準。

屏幕尺寸不統一,貼膜只能用原廠,或者是定制膜,快充協議不統一,只能買原廠的電源適配器。

為什麼國內廠商不統一快充協議?理想的確很美好,現實里大家都處于競爭關系,不可能統一的。

除非有一個廠商的實力,能夠比其他所有廠商加起來都要強,該不止強一點,不然一切都是白搭。

大郎V8和大郎8在線上線下雙雙發力的同時,小辣椒開始針對大郎直營店大郎科技進行了阻擊。

劉大郎怎麼也沒想到,紅米還沒出來,小辣椒卻率先出來跟大郎科技硬剛,不愧是小米的粉絲!

說實話,小辣椒4還是比較能打的,裂紋漆的後蓋相當不錯,可惜小辣椒4比大郎8還要貴幾百塊錢。

而且只支持一個運營商的4G,全網通版本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上市,對大郎手機構不成什麼威脅。

劉大郎對于小辣椒可不會心慈手軟,別的廠商還有可能變成自己人,小辣椒從誕生之初就不可能。

因為小辣椒的創始人是雷布斯的忠實粉絲,創辦小辣椒的目的只有一個,做大做強再加入小米。

具體情況劉大郎也不好估計,不排除小辣椒立人設作秀的可能。

于是,大郎科技加大了對營銷宣傳上的投入,小辣椒畢竟是一個小廠,很快就有點招架不住了。

等到全網通版本上線,再降到999段位,小辣椒4或許可以和大郎8一戰,不過現在的話就算了吧。

眼見小弟被欺負了,雷布斯終于忍不了了,開始發動小米營銷部,針對紅米2和紅米2A預熱。

紅米手機不是重點,因為雷布斯也知道,紅米2可能沒辦法打贏大郎8,所以把重點放在了小米上。

「為發燒而生!」

「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

「小米永遠是米粉心中最酷的公司!」

「……」

小米note要來了,劉大郎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小米第一次沖擊高端,不過小米note的價格上去了。

頂配版3299的價格,擺明了沖著星火-熾和星雨-沐去的,不知道會不會被拉出來做一手配置對比。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劉大郎知道小米note包括後續的幾代note都算不錯的手機,可惜後來拉跨了。

作為星雨-沐和星火-熾的對手,小米note更像一台正常的手機,並且在外觀上也下足了功夫。

真的發起力來,再加上雷氏對比法,星雨-沐和星火-熾還真有可能打不過,不過劉大郎並不擔心。

一來下一代星雨馬上就準備好了,二來驍龍810這顆垃圾芯片太坑爹了,不加主動散熱壓不住啊。

幸虧這是1月份,要是放3月份發布,小米note半個月口碑就得崩,包括其他品牌的手機也一樣。

沒自己芯片的壞處就在這里,不管手機廠商怎麼努力打磨外觀,打磨外圍硬件,芯片不行也白搭。

運氣好了踫上所謂的一代神U,運氣不好一整年的安卓手機都得翻車,這不是給隻果送人頭嗎?

劉大郎很想說一句,大哥們,隻果都贏麻了,咱們少送一點,不要讓自己的產品那麼拉跨行不行?

不過這也沒辦法,高通就算發布一坨翔,各大廠商都得在發布會上吹半天,只能看高通的臉色。

不吹怎麼辦?不吹整個安卓手機市場都得完蛋,只能將就著用。

「還是得有自己的芯片!」

劉大郎已經準備,等下一代星雨發布之後,就立刻把D級納米SOC和傳感器生產線提升到C級。

得虧現在的星雲科技不夠強,還沒引起國際巨頭的重視,不然說不定哪天,就買不到元器件了。

相比于SOC,基帶芯片、射頻芯片的研發才是更重要的,40納米制程在這方面很明顯有點不夠用。

倒不是說40納米不能研發,星雲科技早就有了這兩個項目,而是就算研發出來了也達不到頂級。

長庚1和長庚2每天都在大量生產,並輸送到各個行業當中,成為了星雲科技的一個重要盈利項目。

再加上屏幕、鋰電池、存儲元器件的量產,可以說現在的星雲科技賣配件甚至比賣手機還要賺錢。

甚至星雲投資都比賣手機賺錢,不過這種賺錢只是一時的。

賺來的錢必須再投入到科技研發里,保持科技創新,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否則只能被時代所淘汰。

現在的星雲科技,更多把重點放在了研發上面,包括硬件技術、軟件系統和5G通信技術三方面。

手機這種移動終端,曾經是星雲科技的最主要業務,現在已經變成業務之一,其他業務也在發展。

或許做手機沒有其他業務賺錢,但手機卻是星雲科技不可或缺的業務,帶來的影響力也不一樣。

劉大郎知道,小米note發布會上,雷布斯帶來的不止小米note,還有一系列小米生態鏈的產品。

小米作為國內最早布局生態鏈的廠商,在初期帶來的效益非常好,星雲科技這方面還有點落後。

大郎產品低端生態鏈倒是還能看,但炊餅OS已經趨于簡單化,未來能帶動的生態鏈產品不夠強大。

所以星雲中端生態鏈的發展,是接下來星雲科技的重中之重。

不過劉大郎並不著急,他寧願先把下一代星雨的四款產品先打磨好,也不願意把半成品拿出來。

在小米、一加、樂視等廠商對新品預熱的同時,大郎科技又遭到了一些不知名水軍的圍攻。

這次他們學聰明了,都換成了私密賬號,本以為天衣無縫,結果又有幾個被大郎科技給扒了出來。

然後直接曝光在了網上,這下子,帶頭的人都不敢再輕舉妄動了,很明顯他們的實力不夠。

而星雲科技又有黑客級別的大佬,一旦把他們的虧心事挖出來,可就不是道歉能解決的問題了。

他們是為了賺錢才黑的,如果冒著吃低保的風險去賺錢,就有點得不償失了,還不如干點別的。

又不是只有黑大郎手機才有錢?黑隻果、黑三星、黑小米、華為、中興、ov等同樣也有錢賺!

讓劉大郎意外的是,當他再次來到星雲科技核心區域時,進度最快的研發項目居然是折疊屏技術!

「董事長!咱們的第一代折疊屏方案已經確定了!是外折方案,展開之後屏幕有7.8英寸的大小!

只不過為了控制折痕,中間的空隙有點大,如果再小的話,咱們的屏幕會直接從里面被掰斷!」

劉大郎擺擺手︰「沒事,無縫隙的折疊屏鉸鏈技術你們慢慢研發,我的要求是盡快做出產品!」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柔宇二代折疊屏也是這個尺寸,而且外折方案的折疊屏,屏幕折痕會更小。

唯一的缺點是使用壽命,因為屏幕在外面的原因,所以在使用壽命上會比內折折疊屏手機更短。

不過沒關系,反正也不在華夏賣,等第一批生產出來了,直接就發到印度,讓他們進行軟件適配。

再然後就讓賈因拉著這批貨去坑一下狗大戶,至于國內,還是等第二代折疊屏做出來再上市。

一個半成品拿出去坑狗大戶還行,用來坑自己人就有點不合適了,而且還有損星雲科技形象。

到時候免不了有人說,星雨和星火明明做的不錯啊,結果號稱高端的折疊屏就是這麼個破玩意?

萬一再來個價格大跳水,星雲科技的口碑怕是直接崩了,建立口碑不容易,可要弄崩太輕松了。

劉大郎絕對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因為他忽然發現,折疊屏或許是星雲科技進軍高端的一個機會。

別看折疊屏不實用,但願意為高價折疊屏買單的用戶大有人在,尤其是一些高消費的商務人士。

到了一定的層次,買東西已經不再看是不是實用了,所以星雲科技的折疊屏完全可以沖著他們去。

「難道這不比E人E本強?」

正好還可以用折疊屏來彌補星雲科技暫時沒有高端芯片以及旗艦機的缺陷,還能把價位段沖上去。

說干就干,星雲科技研發部又成立了一個專門研究折疊屏鉸鏈技術和一個研究產品形態的項目組。

不光是折疊屏,劉大郎在技術儲備會議上談到的卷軸屏、虛擬屏、擴展屏等都可以試著來研發。

星雲科技現在不缺錢,只需要放開手腳研發就行,同時,oled屏幕的封裝工藝,也有了新的突破。

「董事長,我們把生產線上的技術單獨拿出來進行了改良,邊框和下巴已經能控制到3.2mm了!」

「良品率怎麼樣?」

「這個…良品率只有15%左右,我們正在針對這種封裝工藝進行改良,爭取早日投入到量產!」

第七十四章 即將反擊的小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