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四十一章 五年基建計劃

路與路,是不同的。

朱允炆招手,對走過來的顧三審問道︰「可都準備妥當了?」

顧三審肅然道︰「已準備妥當。」

朱允炆微微點頭,側身對黃子澄、鄭賜、解縉等人說道︰「既如此,那就看看朕為什麼要修混凝土路吧。」

幾個民夫上前,將最初一段混凝土道路上的草席子取了下來,打掃了一番,顯露出了清潔的路面。

黃子澄、鄭賜等人隨朱允炆走上了混凝土路面,鄭賜用力踩了踩,驚訝地說道︰「這路面好平整,竟沒有半點坑窪。」

黃子澄彎身,用手觸模著路面,贊同道︰「確實整潔,甚至有些光滑。不過……」

只憑著光滑、平整,是不可能說服戶部撥款混凝土道路。

朱允炆也沒有說什麼,只是對顧三審點了點頭,顧三審便安排人將取來的水向混凝土路面上潑,黃子澄、鄭賜等人不得不退至一旁。

水順著力道,流淌向另一側土路之上,土路逐漸出現了水汪,道路也變得泥濘起來,反觀混凝土路,除了濕潤一點之外,並沒有任何變化,甚至都沒有積留多少水。

「皇上,這路面中間偏高嗎?」

解縉見潑的水都向兩側流去,中間幾無積水,不由問道。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道︰「很小的坡度,走在上面不會察知。黃尚書,左右對比一番,你認為如何?」

黃子澄對比著土路與混凝土路,優劣一看便知,只是黃子澄依舊搖頭道;「皇上,雖然官道遇雨時會有些難走,但耗費如此巨大,修築這混凝土路,臣依舊認為不妥。」

朱允炆看著黃子澄,嘆了一口氣,道︰「看來愛卿是不想出這筆錢了,也罷,顧三審。」

顧三審了然,安排人通知下去。

黃子澄、鄭賜等人轉身看去,只見不遠處出現了四十重騎兵,披掛齊備,氣勢渾雄地走了過來。

二十重騎兵走泥濘之路,時不時馬匹會彎下馬腿,若不是騎兵馭術精良,加上速度偏慢,說不得馬匹便會摔倒。

而另外二十重騎兵踏在混凝土路面之上,踏踏之聲悅耳,整齊,沒有半分凌亂,若不是混凝土路尚短,說不得可以飛馬而出。

兵仗局的人推來了四門沉重的火炮,兩門火炮陷在了泥坑之中,幾個人吆喝著,用力推才走出一段路,回望一看,道路之上多了兩道深深的車轍,後續再想行人或走火炮,更為困難。

而反觀混凝土路,火炮運走輕松,走過之後,甚至連一個痕跡都沒有留下。

黃子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他雖只是領戶部,但也清楚道路通暢的重要性。

朝廷政令通達需要道路,驛使傳報需要道路,民眾與商人需要道路,軍隊調動也需要道路!

而無論是官道還是地方道路,皆是泥土路,一遇雨天、雪天,道路便不再通暢,政令難傳,驛使難行,民商難行,軍隊更難調動。

這混凝土路,改變的不止是一條路,還有朝廷對地方的管控力,對地方的管制力,若地方有問題,朝廷憑借如此便利之

道,在最短時間內進行管控,無論是政令,還是軍隊調動,都不會因為天氣而拖延。

解縉、鄭賜等人看著黃子澄,默不作聲,他們也看明白了,這混凝土路成本是高,但作用不容忽視,從大局來看,這筆投入絕對值得。

黃子澄看向朱允炆,行禮道︰「臣只問一句,這混凝土道路可用多少年?」

朱允炆知道黃子澄已有了選擇,便認真回道︰「按照朕的估算,三十年沒問題,若認真維護、修補,五十年還是可以堅持。」

大明的混凝土路,絕沒有超載的可能,最重不過是馬匹拉點貨,偶爾跑跑重騎兵、運轉下火炮,在這麼理想的狀態下,混凝土路外力損傷的可能微乎可微。

用個幾十年,應該不成問題。

黃子澄听聞朱允炆的回答,肅然道︰「混凝土路當大行其道,戶部願每年拿出百萬銀兩,以資新路。」

朱允炆嘴角含笑,道︰「黃愛卿,朕修路,可不止是為了修路。」

「臣知曉,皇上還考慮了運兵問題。」

黃子澄回道。

朱允炆搖了搖頭,道︰「事情可沒那麼簡單,走吧,我們回宮,具體謀劃下。」

武英殿。

朱允炆展開了一幅大明輿圖,指了指北平方向,道︰「朕真正想要打通的是這一條路線,由京師出發,一路北上,經鳳陽、徐州、開封、濟南、真定至北平。以北平為中心,向西打通大同、太原、延安、蘭州,向東打通廣寧、大寧與遼東等地。」

「邊防重鎮,皆應以混凝土道路相連,無論雨雪,皆可快速支援,以增邊防之力。尋常時,物資轉運也較為輕松,一旦遭遇固守戰,不至糧草絕盡。」

解縉看著朱允炆雄偉的修路藍圖,不由問道︰「皇上,既重北地,為何先期修築的是京師至蘇杭兩地的道路,直接向北修築,豈不是更為穩妥?」

黃子澄等人也是看著朱允炆,帶著同樣的疑惑。

皇上修築混凝土道路,似乎更看重軍事部署與邊防,既如此,那就應該集中人力物力與財力,全面向北鋪築混凝土道路才是。

向南是蘇杭,那兩地所面臨的威脅,只是海上倭寇,可倭寇再怎麼鬧騰,也不可能跑到杭州城去吧,向南修路,是不是南轅北轍了?

朱允炆敲了敲桌子,說道︰「混凝土道路是一件新鮮之物,修築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些問題,我們需要時間積累經驗,也需要培養出更多混凝土施工人員,民間諺語雲,磨刀不誤砍柴工,後續有了人手、經驗,完全可以多點開花,各地同時動工。」

「朕擬出了一個五年基建規劃,希望朝廷可以在五年時間內,完成京師至蘇杭,京師至北平的混凝土道路修築。」

「五年?!」

解縉、黃子澄等人臉色一變,這個規劃可以說近乎瘋狂。

拋開京師至蘇杭那些路,只京師至北平便足足有兩千余里,還需要串聯起各大重城,至少也有兩千五百里。

平均下來,一年就要修築五百里,具體到每天,便需要一里多路。

除去

不適合施工的天氣,尋常施工時,每日至少要鋪築近兩里路,需要耗費多大的人力物力,又需要多少財力作為支撐?

「皇上,此規劃有些不妥,以臣之見,可延至七年乃至十年。」

鄭賜身為工部尚書,知道一旦大規模施工,必動用不少勞力,成百上千的人一起作業沒多少問題,可若是監工過于追求速度,讓百姓日夜勞役,激起民變,那問題就大了。

進度,不可過于苛責。

朱允炆知曉這一點,但也清楚時間不等人,五年之內修路到北平,是有些夸張,但朱允炆並不是空想出來的五年規劃,而是認真思考之後的結果。

大明並不缺人手,基本的施工材料,全國各地都有。

人有,材料有,又是朝廷主導,還是遍地開花,沿途城鎮同時動工,哪怕是一年干兩百天,一年也能修出五百里道路來。

大明不是後世的建設企業,幾十個工人包一條路,開著機器,幾個月就給修好了,雖然大明沒有機械便利,但卻有人海戰術,集數萬人之力,修幾條路還是沒問題的。

「五年基建規劃,不可更改,具體如何管控工期,朕會擬寫一份章程。其實,修築混凝土道路,朕還有另外兩層考慮。」

朱允炆坐了下來,示意解縉等人坐下。

「皇上,除邊防、運輸之便,臣等實想不出還有其他考量。」

鄭賜直言道。

朱允炆淡然一笑,道︰「你領工部,想不出那麼多也屬正常。朕所慮還有二,其一,便是百姓就業問題。」

「皇上,何為就業?」

解縉皺眉問道。

朱允炆看了一眼迷惑的眾人,想了想,貌似就業是後世詞匯,便解釋道︰「就,即也;業,生計。就業之意,便是從事生計之事,以養家人。」

「原來如此。」

解縉點了點頭,了然道︰「百姓有了生計,便有所得,朝廷雖耗費了銀兩,但銀兩流入了百姓手中,百姓又會花錢買百物,到時商業繁盛,朝廷稅也會增長。皇上是想以修築道路,以促百姓殷富,增百商之利?」

「解愛卿所言極是。」

朱允炆贊賞過解縉,將目光看向黃子澄,道︰「雖然戶部會耗費不少銀兩,但從長期看,朝廷會通過商稅、農稅,收回這些銀兩。」

黃子澄放松下來,長遠看,眼下的投入並算不得虧本。

「那皇上第二層考慮是?」

黃子澄期待地問道。

朱允炆嘴角的笑意緩緩收起,臉色變得嚴肅起來,緩緩說道︰「寺院、道觀、士紳、藩王,憑其財力,大肆購置田產,遏田產兼並國策儼成虛設。百姓售賣其田,雖得眼下巨利,然于未來而言,其失去了立身之本,不出三年,大明便會多一批佃農,這是朕不想看到的。」

「可朝廷又能如何?嚴令禁止他們購置田產?寺院、道觀的田產還說,朕可以下令,讓其預留部分田產,其他田產分給百姓,可士紳田產、藩王田產又如何處置?他們合法購買田產,朝廷總不能強取豪奪,勒令不許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