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14章 只有那誰一廂情願的進度(四)

當大周報紙開始轉載塞爾維亞黑手會襲擊奧匈帝國邊境地區的調查報告,事情已經過去了近一周。

陳韶是看了從燕京來的參謀在火車站買的報紙,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黑手會這麼干,陳韶很是不理解。但這些已經不重要。陳韶受命視察軍中大演習。對于部隊的裝備和戰術訓練水平,陳韶很想有一個全面的認知。

到了演習地,陳韶的注意力都放到了演習訓練上。5.5毫米口徑的半自動步槍在大周軍中的配置比例已經達到了一半。另一半還是8毫米口徑栓動步槍。

在靶場上,兩種槍看起差別好大。5.5毫米口徑的步槍看上去簡直是一款運動步槍,是給那些女士們打靶用的。

從靶場射擊結果來看,5.5毫米半自動步槍的命中率明顯超過8毫米步槍。尤其是在大部隊進行的射擊演習中,第一槍的情況還能算相差不多,越是後面的射擊,命中率差距就越大。

陳韶听說過這事,親自看到的時候更有直觀的了解。5.5口徑步槍采取無煙火藥,因為子彈後坐力小,又不需要拉槍栓。所以部隊可以保持同一個姿勢進行射擊。越是射擊,命中率越高。

在之後的進攻演習中,不管是裝備了8毫米步槍的軍隊,或者是裝備了5.5毫米步槍的軍隊。都能夠非常熟練的使用迫擊炮。

中日朝鮮戰爭過去了快10年,大周對于迫擊炮的使用已經越來越熟練。60毫米口徑、80毫米口徑、100毫米口徑、120毫米口徑的四款迫擊炮已經定型。

陳韶是第一次見到120毫米炮擊炮的轟擊。從射程上,120毫米迫擊炮射程明顯不如105野戰榴彈炮。但是120毫米迫擊炮並非是針對遠程敵人陣地的打擊。

這款迫擊炮的炮彈落地後,留下了巨大的彈坑。其威力根本不是105野戰榴彈炮能比的。甚至在檢查彈坑之前,陳韶就能通過腳下大地的震動感到這款迫擊炮的威力。105榴彈炮與120迫擊炮相比,就像酸梅湯與老陳醋的區別。

而且指揮演習部隊的是馬永亮中校,陳韶心情就變得更好。與學弟談起這些的時候,馬永亮卻說道︰「主任,你還是這麼重視陣地突破戰。」

陳韶一愣,感覺出馬永亮這話里面的味道。難道自己在學弟眼中,是個過分重視陣地戰的將令麼?眾所周知,陳韶打的成名戰都是陣地戰。而且陣地戰的確能夠實現殲滅敵人重兵集團的任務。

「那你認為不重視陣地突破戰的情況又該是如何?」陳韶問。

馬永亮沒有正面回答,「主任。如果是更大規模的包圍戰,其實可以采用圍點打援等方法。裝備的新步槍的部隊,更適合發揮其機動性。」

陳韶覺得這樣的問題還在自己完成過的諸多思路範圍內,就問道︰「永亮,你計算過我們的敵人更多會采取什麼樣的作戰方式麼?」

馬永亮也不是信口開河的那種,他沉穩的答道︰「我們的敵人或許會更多的采取陣地戰。但是在一部分地區,尤其是在印度地區,我們所要進行的更多是運動戰。」

這下陳韶明白了雙方的分歧在哪里。在陳韶制定的整體作戰計劃之中,前半段,也就是大周收復舊地的戰役中。大周軍面對的主要對手是日軍和英軍。尤其是此次演習的假想敵日本,他們在守衛日本本土的時候,的確會利用地形穿插包圍。但是那些核心戰役都是各種防御戰。

大周並不擔心有限的運動戰會改變日軍整體戰術。從地圖上能夠確定,日本本土就存在很多交通要道。只要佔領了這些要地,就能有效阻止日軍在本州島東部和西部之間自由運動。

至于決戰地,關東平原,其要點也就是東京和鐮倉兩座城。拿下這兩座城市後,日本經濟和工業中心失陷,剩余的日軍如果還有只能在北部山區層層設防,這時候的戰斗還是陣地攻堅戰。

英國在東南亞最核心的據點都在狹窄地形上,哪怕英國佬把新加坡要塞吹得固若金湯,陳韶也不認為這種要塞能夠承受大口徑臼炮的轟擊。120毫米迫擊炮或許無法擊破新加坡要塞。但是大周正在開發一種380口徑的臼炮。

這種口徑的火炮落到要塞上,可以一擊就擊穿新加坡要塞的外壁,摧毀炮台。

但陳韶並沒有做這樣的解釋,而是問道︰「永亮,你認為戰爭的關鍵是印度?」

「我認為我們最艱苦的戰役將在收復舊地後展開。現階段如果強化運動戰,以後可以有更好的進攻節奏。主任,難道你要在擊破英國大艦隊後,在印度大陸上停步不前麼?除了印度,我們還需要在北非與阿拉伯地區作戰。運動戰更適合那些地區。」

陳韶解釋起來,「如果是阿拉伯地區,只用派遣有過專門訓練的部隊就好。」

此時是馬永亮見到旁邊無人,低聲說道︰「學長,我推演出的結果。我們能夠在印度洋發動進攻的部隊,數量不會超過50萬。除非是我算錯了大周能夠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適航的運輸船隊。否則,我們投入的進攻兵力上限就是50萬。難道你準備讓這50萬人都成為第一流的輕步兵麼?」

「喂。你真的算過?」陳韶也壓低了聲音,「你一個團長,搞這個,難道不會被人批評麼?」

馬永亮沒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繼續自己之前的要點,「學長,我不理解,為何我們一定要打進地中海。有這個力氣,我們還不如運輸兵力前往青丘,趁著美國參加歐洲戰爭的時候進攻炎州。」

「你小子……懂數學,真好。」陳韶感嘆道。

現在大周的運輸噸位十分大,可這些船只有個問題,就是相當一部分是用作南海專用航行。

所謂的專用,能有多專用。大周有200萬噸的運力,是100艘風帆和蒸汽機混動的運輸船。這種船的船殼還是木質的。

在專業水手操縱下,木殼運輸船噸位兩萬噸。能夠在適合的風力下,使用極少燃料往來于南海之上。所謂專業,就是能專業到如此地步。

甚至有些木殼船只能夠靠風力,橫跨太平洋。但是想進入印度洋,這些船只就不合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