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四十一章 貞觀十五年春,流民百戶

貞觀十五年,正月十六。

相對元日大朝會,今天是正經的議事,而不是充滿了儀式感。

沒有使節,沒有番邦,沒有一團和氣。

有的,是為各州縣上疏減免租庸調而辯駁,為各自利益、為各自家族利益、為各自衙門利益的唇槍舌劍。

別看大臣們一個個人五人六、道貌岸然、冠冕堂皇的,可為了利益,相互間拆台很正常。

「臣彈劾安州刺史李恪,屢屢外出射獵,踐踏農田!」

繼範之後,監察御史李義府頭鐵地彈劾。

安州中都督府,于貞觀十二年罷都督府,其州領安陸、雲夢、應陽、孝昌、吉陽、應山、京山、富水八縣,治安陸縣。

對前文有印象的,應該會產生疑惑,李恪踐踏農田,不是免了安州都督一職麼?

問題是,李世民沒過多久,又復了李恪刺史之職,寫了一篇《戒子書》就當教育過了。

《全唐文•戒吳王恪書》︰吾以君臨兆庶,表正萬邦。汝地居茂親,寄惟籓屏,勉思橋梓之道,善侔間、平之德。以義制事,以禮制心,三風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則克固盤石,永保維城。外為君臣之忠,內有父子之孝,宜自勵志,以勖日新。汝方違膝下,淒戀何已?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故戒此一言,以為庭訓。

不得不說,這《戒子書》不但沒起教育作用,反倒給李恪起了撐腰的作用。

某人教子,堪稱天下罕見的失敗。

李義府的彈劾,自然是讓皇帝極為不滿,只是礙于治書侍御史馬周為李義府站台,不好得發作。

「臣以為,大唐的鄉長制可以廢除了。」

柴令武的話讓殿上議論紛紛。

貞觀九年三月十六日,大唐于縣與村里坊之間增設了鄉一級,每鄉設鄉長一名,左官二名,本意應該是加強控制鄉里,然而卻流于形式了。

雖說鄉這一級行政架構,沒有發揮預料的作用,導致其顯得雞肋,可這才幾年時間啊!

大唐的情況跟後世截然不同,一個縣才幾千戶到上萬戶人,後世一個邊疆小縣或一個大點的鎮子就能超越,至于傳說中某苑六十萬人,更讓大唐的地方上望塵莫及。

既然是雞肋,就沒必要再靡費錢糧,這一級自然可以撤銷。

只是,李世民的心情瞬間不太美好了。

苦心孤詣設置的等級,竟然成了廢物,任誰都不爽。

李世民回應︰「此條擱置,待三省共議後處置。」

通常情況下,擱置就代表遙遙無期。

「臣彈劾汴州刺史裴律師,治理無方,使陳留縣百戶子民淪為流民。」

民部侍郎鄭相杰出班。

按職司來說,民部也確確實實管著民籍,彈劾裴律師也合情合理,沒毛病。

可是仔細琢磨,這味道就不對了。

鄭相杰出身滎陽鄭家,滎陽鄭家的聚集地是開封縣,開封縣在貞觀初年並入浚儀縣,而浚儀縣是汴州的治所,裴律師恰恰是汴州刺史,陳留縣與浚儀縣緊緊相鄰。

殿中省少監柴哲威抬眼看了一下柴令武。

事涉岳父,柴哲威不便出頭,自家肆無忌憚的兄弟,絕對能解決問題。

兄弟同心,柴令武出班啟奏︰「臣相信鄭侍郎不至于無中生有,可僅憑侍郎一面之詞,未免片面了。正好魏國公至吏部辦事,且愛孫心切,在長安多逗留了一日,陛下不妨令其上殿一議?」

鄭相杰愕然。

什麼時候,裴律師悄悄進入長安了?

滎陽鄭家的耳目,該換人了啊!

裴律師昂然上殿,施禮之後一言不發。

大家都是親戚呢,玩什麼虛的?

看在臨海長公主面上,李世民還得認他這個妹夫不是?

何況,河東裴家西卷房,明面上沒有頂尖世家的能量,卻也不容小覷。

「裴愛卿是何時來長安的?」

裴律師應道︰「臣三日前,從開遠門進入義寧坊,借居女婿府邸,昨天到吏部查看陳留縣令的議敘。」

大臣們紛紛低聲交流。

不走明德門、安化門、啟夏門入長安,反而不辭辛勞從相對偏僻的開遠門進入,這里頭有故事啊!

至于說大臣之間應該保持距離,呵呵,住女婿家、逗弄外孫,誰敢說不合禮數?

沒看見禮部尚書李道宗在裝聾作啞嗎?

「民部侍郎彈劾陳留縣百戶子民淪為流民,可有此事?」

裴律師傲然一笑︰「事實如何,他說了不算,臣說了也不算,得流民自己說了算。」

鄭相杰身子一哆嗦。

大意了,人家連流民都帶來長安了呀!

從承天門外召進來兩個衣著襤褸的老漢,稀疏的頭發胡亂扎著,一截小樹枝穿上頭發里充當簪子,手掌上滿是厚厚的繭子,面上如風干的臘肉,戰戰兢兢地趴地上給李世民磕頭。

「平身。」

倆老漢眼現茫然與惶恐,不知道皇帝這金口說的是啥意思。

裴律師平靜地提示︰「陛下讓你們起來說話。說說,你們姓甚名誰,家住何處,為何棄地當流民。」

「連死都不怕了,還怕說真話?」

一名老漢鼓足勇氣,叉手道︰「聖天子容草民回話,草民曹賢六,陳留縣草芥莊人,前朝仁壽年生……」

李世民驚訝地叫出了聲︰「仁壽年?」

哪怕是仁壽元年(601年)生人,也比李世民小兩歲,才堪堪四十一歲,正當年富力強之時,竟如花甲老人一般!

哪怕是農戶日子苦一些,也不至如斯吧?

曹賢六苦笑一聲︰「日子苦哇!前朝兵荒馬亂,人命賤如野草,每天一睜眼就是看看,周圍有沒有亂兵,身邊的人有沒有餓瘋了。」

「大唐是安穩了,給口分田、永業田了,可日子還是緊巴巴的。這也總比亂世強不是?」

「貞觀十年,水源上頭的鄭賢莊,遣了管事要廉價買草芥莊的地。莊戶人家,可不就指著那點地淘生活麼,賣了,自己不得成鄭賢莊的佃戶、甚至是奴僕了麼?」

「不賣,鄭賢莊直接改了水路,讓草芥莊再無水灌既。明府三番五次勸說,沒用;百姓天天擔水過日子,一碗水就是一個人一天的用度,十天半個月不洗臉、不洗澡是常事。」

「一年、兩年,咬咬牙挺過去了,可現在挺不住了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