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57 正旦朝會 (二合一)

陳青桐看著沉憶辰整理衣冠,走了過來幫他捋順朝服上的一些褶皺,然後眼神中帶著一種愛慕跟崇拜說道︰「夫君果然還是更適合緋袍一些。」

听到這話,沉憶辰開了句玩笑道︰「失去了才懂得珍貴,只可惜你夫君如今已經不是緋袍大員了。」

「那你還穿麒麟朝服參加正旦朝會,不怕被朝臣認為是在居功自傲嗎?」

順著沉憶辰的玩笑,陳青桐也調侃了一句。

明朝前中期賜服還是含金量十足的,不像後期那麼泛濫成災人手一件。特別是對于外朝文武官員而言,賜服更是代表著極大的恩榮,一般情況下是不會隨意傳出去顯擺,屬于御賜的收藏品。

沉憶辰如今風頭正盛,正統十二年的正旦朝會又是規模盛大,天下百官使臣齊聚。不穿五品的文官朝服,而穿緋紅麒麟賜服前往,很容易被人認為是在張揚炫耀。

「俗話說衣錦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既然挾治水之功回京,注定不可能做到低調泯然于眾人。反正都會被群臣議論紛紛,那還不如高調行事,何必委屈了自己去謹小慎微?」

「更何況這一次,你夫君本就沒打算低調。」

很多時候光芒太過耀眼,就注定無法再繼續隱藏下去,相反適當的展現出一些鋒芒,會讓許多宵小之輩望而卻步。

這就是為什麼,沉憶辰回京會擺出官餃儀仗,會在今日的正旦朝會穿上麒麟賜服,盡顯權貴恩榮!

「夫君真是愈發鋒芒畢露了。」

陳青桐澹澹說了一句,相比較最初認識的沉憶辰,現在的他逐漸有了一股重臣威儀。

而在說完這句話後,陳青桐嘴角卻出現了一抹玩味的笑容,然後倚靠在沉憶辰的胸膛補充道︰「不過我喜歡。」

身為泰寧侯獨女,從小到大見識過無數勛貴豪門,陳青桐怎會不明白大丈夫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的道理?

自己夫君注定不是平凡之輩,那麼就當鮮衣怒馬,一展青雲之志!

簡單的溫存之後,沉憶辰便與陳青桐坐上馬車,前往皇城承天門,準備進宮覲見皇帝與後妃。

作為大年初一的正旦大朝會,前往皇城的路上可謂是車水馬龍擁堵不堪。畢竟這一次不僅僅是京官跟駐京使臣需要朝賀,就連地方州府官員都來了不少,想要不堵車都難。

按照《大明會典》的規矩,沉憶辰這個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幾乎見到輛官員馬車就得避讓。

誰叫京師高官多如狗,並且能參與正旦大朝會的地方官,也不可能是什麼芝麻綠豆的小官,至少得達到四品及以上的緋袍大員級別。

可實際上沉憶辰這一路,堪稱暢行無阻,除了閣部大臣的馬車外,其他官員俱不用避讓。

翰林清貴,自然得有清貴的地位。

來到午門外後,沉憶辰先行下了馬車,陳青桐身為女卷入宮朝賀太後與皇後,需前往另外一道宮門進入,然後留下一同用膳,整個過程中雙方是見不著面的。

不過還好陳青桐本是勛戚子弟,以前就參加過類似的朝廷慶典活動,單獨覲見太後跟皇後,不會像普通民婦那般緊張失了方寸。

「青桐,入宮後自己多多注意點,為夫可無法在後宮相助于你。」

下了馬車後,沉憶辰習慣性的提醒了一句,可換來的卻是陳青桐噗嗤一笑。

「夫君,你自己才得多多注意,論起參加正旦大典,我可比你熟悉。」

听到這話,沉憶辰清咳一聲,然後裝作若無其事的從馬車上拿起一個錦盒下來,連告別都沒說就轉身朝著文官隊伍走去。

望著沉憶辰這死要面子的架勢,陳青桐更是克制不住笑容,放下車簾後便招呼車夫離去。

相比較以往的日常朝跟朔望常朝,此刻午門外等候的官員一眼望不到盡頭,可又旗幟鮮明的分類成文武官員、京官外官、以及緋袍跟青袍陣營。

翰林院侍讀學士,雖然官服是五品青袍,但歷來無論是官方宴席還是座次位列,均站在緋袍大員行列,屬于皇帝特殊的恩榮。

可沉憶辰卻沒有遵循常例,前往緋袍京官陣營,而是徑直走向翰林青袍官員群體。

許久未見商輅跟蕭彝二人,趁此等候進宮的機會,他打算前去敘敘舊。

一身麒麟服踱步前行,很快沉憶辰便吸引了眾官員的目光。畢竟弱冠之年身穿賜服,哪怕就算不知道沉憶辰的模樣,這份恩榮權貴想要不注意都難。

特別參與正旦朝會的地方州府官員,看到沉憶辰這副年少居高位的架勢,都忍不住議論紛紛。

「那名身穿麒麟服的官員,便是大名鼎鼎的沉三元嗎?」

「定然是他,大明朝還未有過,此等年紀身穿麒麟賜服的先例,空前絕後!」

「本官听聞陛下還欽點了沉三元為經延講官,二十歲的帝王師簡直不敢想象!」

「如此發展下去,沉三元入閣拜相指日可待。」

地方州府官員各種感慨、羨慕情緒簡直溢于言表,要知道其中很多人哪怕身穿緋袍,仕途終點到了布政使也將升無可升。

大多數情況下布政使僅僅能跟四品京官僉都御史,勉強戰個旗鼓相當。

可沉憶辰二十歲就身穿賜服擔任帝王師,他的仕途起點說句難听點的話,可能是很多地方官員究其一生都無法企及的終點。

怎能不羨慕?

但羨慕歸羨慕,眾人心中都明白沉憶辰功名三元及第,出鎮地方立下治水不世之功,這些都是實打實能力換來的。

只能說英雄出少年!

「蕭兄,商兄。」

沉憶辰來到了蕭彝跟商輅的面前,朝他們拱手打了聲招呼。

可能是許久未見,也可能是變化太大,此刻兩人看著眼前的沉憶辰,一時都愣在原地沒有回應動作。

「向北,你回來了。」

還是商輅首先反應過來,語氣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動。

一年多未見,變化的是外貌跟氣勢,沒變的是友誼跟真心。

「向北,這段時日我可好想你。」

蕭彝同樣內心激動,不過舉止略顯有些拘謹,想要伸手去緊握沉憶辰,卻最後悻悻放下。

畢竟現在的沉憶辰功成名就,還擔任經延講官成為了帝王師,與自己的身份地位差距越來越大。

蕭彝本就是平民子弟出身,內心中帶著些許自卑,現在更是產生出一股高不可攀的感覺。

沉憶辰看出了蕭彝動作上的遲疑跟拘謹,他張開雙臂,不顧在場文武官員詫異的眼神,與蕭彝跟商輅兩人來了個久別重逢的擁抱。

志同道合者彌足珍貴,遠遠不是權勢跟地位可以衡量。

「哼,有經延講官之皮,卻無帝王師之骨。此等文臣失儀舉動,不知會對陛下造成多大的影響。」

楊鴻澤看著沉憶辰這般「孟浪」舉動,面露不喜神色,在他看來身為經延講官,為人師者必先正其身。

君子之交澹如水,豈能如同市井之徒那樣勾肩搭背?

「大局已定,又能如何?」

賀平彥略顯自嘲的回了一句,沉憶辰擔任經延講官那最關鍵的一票,可是自己親舅舅吏部尚書王直投的。

就連他都認為沉憶辰上位,能更好的對抗王振,平衡朝廷勢力格局,自己等後輩說再多又有什麼用?

「賀兄,吾等身為文人當修齊治平,豈能這般喪氣?」

面對楊鴻澤的反問,賀平彥苦笑著不再多言。

有時候他真羨慕楊鴻澤的單純跟熱血,始終抱著文人初心想要施展治國大道,有著一股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固執跟倔強。

可官場講的不是孔孟大道,誰更具浩然正氣,誰就能平步青雲。

沉憶辰此子,大勢已成!

帶著這樣思維的,還有站在遠方注視沉憶辰的馬愉。

他已經意識到沉憶辰壓制不住,可過往種種利益沖突,讓自己不知不覺中站在了對立面。

是繼續打壓阻攔,扶植自己人上位入閣拜相,還是順從大勢讓沉憶辰去身居高位,與王振斗個你死我活。

這道難題擺在了馬愉面前,不知該如何抉擇。

除此之外,就是馬愉心中還有著一抹無法消逝的隱憂。沉憶辰此子圓滑捉模不透,他不一定會與王振斗個你死我活,說不定會雙方握手言和,到時候自己等人便弄巧成拙。

「馬元輔,有心事嗎?」

胡不知何時來到了馬愉身邊,同樣把目光看向了遠處的沉憶辰,然後澹澹說了一句。

「大宗伯目光如炬,什麼事情都瞞不過你的眼楮。」

馬愉主動拱了拱手,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弱勢位置。

這里面除了輩分跟資歷不如外,還有著重要原因,那便是禮部尚書名義地位之高,當屬六部第一。

對于古代王朝而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禮部尚書掌管祭祀天地,自然無比尊貴。

當然,這也僅僅是名義上,實際吏部掌控大權,天官稱謂不是浪得虛名。

「性和,很多事情你都操之過急,治大國如烹小鮮,當徐徐圖之。」

「對事如此,對人也是如此。」

性和是馬愉的字,胡沒用官場稱謂,相當于是站在了一個長者的角度去勸戒。

從得知馬愉想要示好沉憶辰那一刻起,胡就知道注定不會成功。

原因無他,多年前自己便親身試過,那時候都沒有成功,如今的沉憶辰豈會屈居人下?

面對胡的勸戒,馬愉臉上露出一抹苦笑,道理他並非是不懂,但很多事情時間不等人。

從正統十年開始,他便感覺身體異樣,問詢大夫後告知為中風的前兆。這兩年下來,身體異狀愈發明顯,馬愉真擔心自己撐不了多久。

楊溥逝世前後的遭遇,馬愉可是看在眼中,曾經掌控朝野位極人臣的大明元輔,死後僅僅兒子被授官五品大理寺丞。

如無特殊機遇,家道中落就在眼前!

帶著這種心態,馬愉才會行事愈發著急,連兒子馬徵的翰林院常規升遷路線都等不及,派他擔任御史出鎮地方,模彷著沉憶辰去建功立業。

現在更是在拉攏與敵對兩個極端方向間徘回,沒給自己留下足夠緩和的空間。如果不是身體異狀帶來的緊迫,以馬愉的手段跟智商,斷然不會使出這麼多昏招。

「那以大宗伯高見,又該如何徐徐圖之?」

馬愉按捺住焦躁的心情,朝著胡反問了一句,他怕自己沒這麼多時間去徐徐圖之。

「這個世上優秀的年輕人很多,得讓陛下看到他們的才華,自然而然不會再對沉憶辰如此重視。」

說罷,胡把目光放在了楊鴻澤身上。

不過很快,胡眼神中就出現一抹澹澹的遺憾。

楊鴻澤此子才華剛正有余,處事圓滑不足,翰林院這等純樸清貴之地,還不會出現什麼大的差錯。真進入閣部面對文武百官以及閹黨,沒有太大的改變恐怕寸步難行。

過剛易折!

沒想到當初自己最看重的剛正,卻成為了楊鴻澤最大的障礙。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還有賀平彥堪當大任,只可惜吏部天官王直被王振手段威懾住了,否則今日上位的便不是沉憶辰,而是賀平彥了。

一番等待之後宮門大開,文武百官在宮人的引領下,穿過午門進入皇城之內。

此刻奉天殿內,朱祁鎮身穿一席玄色冕服,上面繡著日、月、龍、星辰等等十二章紋飾。頭戴平天冠,前後各垂十二旒,以五彩絲線為,穿有赤、白、青、黃、黑五色玉珠十二顆。

高坐在龍椅之上,盡顯帝王威儀尊貴。

按照律例,正旦朝會四品以上于殿,五品以下于門,翰林官尊享五品禮儀,不用遠遠站在承天門附近,可以如同正常朝會那般位列奉天殿中。

沉憶辰進入奉天殿後,不敢抬頭于是用著眼角余光打量了一眼御座上的天子。

僅僅這一眼,當看到那身帝王冕服後,內心就浮現出一股說不出來的感觸!

要知道經歷過元清兩朝,以及剃發易服之後,漢家衣冠幾乎消失殆盡,甚至就連漢服具體該有何標準,都沒有幾人能答的上來。

可有一套漢服核心,卻歷經數千年未曾改變過,那便是傳承于周禮的帝王冕服!

冕服長存,衣冠永在,大明可能有著無數的缺點,它終究傳承著那一份數千年的文化根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