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一 當時年少春衫薄 第九章 插花和捷徑

「魯先生,這大熱天的又勞你枉駕惠臨,多謝,多謝。」張原長揖,一面命武陵趕緊上茶。

魯雲谷起身還了一禮,瞅也不瞅一邊的張萼,說道︰「我來復診,看看你的眼力恢復得如何了,閑雜人等還請退避吧。」

張萼就知道魯雲谷看不慣他,當即「嗤」的一聲冷笑,譏諷魯雲谷道︰「還閑雜人等退避,你以為你是山陰縣令啊。」

魯雲谷憤然起身,向張原一拱手︰「告辭。」

張原忙道︰「魯先生,魯先生,請稍等。」

魯雲谷見張原蒙著眼楮快步向他走來,擔心張原跌跤,趕緊趨步上前將張原扶住,說道︰「在下改日再登門吧。」

張原道︰「魯先生稍待,先听我一言。」轉頭對張原道︰「三兄,還記得自己說過的話嗎?」

張萼頓時氣勢一挫,蔫頭蔫腦,無可奈何地應道︰「不會忘。」

張原道︰「魯先生是來為我治病的,你怎可如此無禮,快向魯先生道歉。」

魯雲谷瞪大了眼楮,張萼的桀驁不馴是出了名的,即便是其父張葆生要張萼向人道歉只怕也難,張萼會听族弟張原的話?

就見張萼臉皮紫漲,腦袋轉來轉去,好象要掙月兌什麼似的,忽然低下頭,走到魯雲谷面前,一躬到地,悶聲悶氣道︰「魯先生,多有得罪,告辭了。」掉頭幾步搶出廳外,一溜煙走了。

魯雲谷愣在那里,半晌問︰「介子世兄,方才那人真是張萼張燕客?」

張原笑道︰「這怎麼會錯,我族兄嘛——魯先生請坐。」

魯雲谷坐下,搖頭笑道︰「張燕客轉性了,竟會向魯某道歉,這也算得一樁奇聞了。」

一邊的小奚奴武陵心里快活,管不住自己的嘴,說道︰「魯先生有所不知,我家少爺方才與燕客公子賭書贏了,燕客公子以後必須得听我家少爺的話。」

「什麼輸了,又贏了?」魯雲谷一頭霧水。

張原解釋道︰「是讀一段書,讓我猜書名。」

魯雲谷哈哈大笑,能讓著名紈褲張燕客服軟那可真不是容易的事,問︰「賭的哪部書?」

張原清咳一聲,答道︰「《金瓶梅》。」

魯雲谷思索片刻,從沒听說過有這樣一部書,問︰「是與袁中郎的《瓶史》一般論插花的嗎?」

有瓶、有梅,不就是插花嗎?

張原正端著杯子喝茶,「噗」地噴了,咳嗽不止。

小丫頭兔亭趕緊為少爺撫背。

魯雲谷以一個醫者的口吻說道︰「喝茶、進食時莫要說話,就是要說也不要著急,慢慢說。」又問了一句︰「是論插花的嗎?」

張原只好答道︰「差不多,也有講插花的。」

魯雲谷道︰「那《金瓶梅》可否也借魯某一閱?」

張原道︰「抱歉,魯先生,那書是張燕客的。」

魯雲谷「哦」的一聲,不再問《金瓶梅》的事,走到張原面前,讓張原背光而坐,然後解掉眼罩,仔細診看張原的眼楮,詢問良久,點頭道︰「介子世兄心能靜下來,這很好,你的眼疾病因在于自幼太過于喜歡吃糖,又且性子急肝火旺,養目先要養肝,養肝必先養性,性情平和,心靜神清,自然耳聰目明,你這眼疾很快能痊愈了——今日是六月二十二,在七月十五盂蘭盆節之前就可摘掉眼罩了,近日只要不去炎陽下行走、不要注視燭火,在室內不戴眼罩也可,就是不能看書識字,切記,還有,就是痊愈後也要盡量少吃甜食,不要過度用眼,養眼是終身之事。」

張原道︰「記住了,多謝魯先生細心診視。」心里道︰「看來我需要一副墨鏡,不知道在澳門的那些西洋人有沒有墨鏡賣。」

魯雲谷今日有閑,上門為張原復診,順便也想與張原說說話。

兩個人坐在正廳外的圍廊上,搖著蒲扇閑談。

長夏的午前,看著檐外白熾的日光,鋪地青磚似在蒸發熱氣,這種天氣能坐在檐蔭下揮扇閑談顯然是相當愜意的,偶爾還有清風拂來。

魯雲谷心情甚好,每次與這個十五歲的少年交談,他都有耳目一新、茅塞頓開的感覺,很多他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這少年卻能一語道破,比如筷子插在水杯里,為什麼水面上的那截與水中的那截看上去象是彎折的?

魯雲谷心想︰「東張的這個少年此前怎麼默默無聞,都說西張的張宗子、城南祁氏的祁虎子是本縣的兩大神童,依我看這個張原張介子絕不在那兩位之下,只怕還勝過那兩位。」

……

傍晚,張母呂氏從鑒湖田莊回來,說是收成不好,佃戶的麥租只收上六成,這幾年收成都不好——

張原心想︰「上半年不都是風調雨順嗎,怎麼會收成不好,鑒湖那邊可都是良田,只要不遭洪澇,哪里會年年收成不好!」

張原有一種感覺,張彩之父張大春極有可能從中漁利,因為他父親張瑞陽長年在外,母親呂氏畢竟是女流,這些年張原家的田租都是由張大春打理——

這些疑問張原現在只是放在心里,他眼楮還不好使,不宜多操心,待完全月兌去眼罩後再幫母親料理一下這些事也不遲,平時多留心便是。

次日,範珍、詹士元二人照常來為張原誦讀《春秋經傳集解》,讀罷一卷,閑談時間,範珍道︰「介子少爺可知燕客公子的事?」

「什麼事?」張原問。

範珍道︰「燕客公子昨日傍晚喝得爛醉,提一根竹節鞭,見人就打,後來又叫人給他眼楮蒙上,說要冥想開啟宿慧,滿口胡言亂語,跌跌撞撞撒酒瘋。」

範珍、詹士元知道張萼昨天來了張原這里,一回去就大發癲狂,不知是不是張原言語觸發的?

張原道︰「三兄是極聰明的人,是千里馬,千里馬必不馴,嗯,慢慢會好的。」

又過了幾天,範珍對張原道︰「燕客公子這幾日學靜坐,還整日蒙著眼楮,雖然不明說,但顯然是學介子少爺,不知究竟是何緣故?」

張原笑道︰「三兄那天听我說心靜生智,耳听更勝目視,听書記得更牢,想必是這個緣故。」

範、詹二人都笑。

範珍看著張原半眯著眼楮的樣子,這十五歲的少年去掉眼罩看上去容貌清雅,但還是有些稚澀的,只是神態口氣依然穩健冷靜,範珍心想︰「難道真有這種事,听書能記得更牢?不過這少年倒真是過耳成誦。」

張原從範、詹二人處了解到,想要考童生、考秀才,必讀的書如下︰

《四書集注》、《孝經》、《小學》、《五經》傳注、《周禮》、《禮儀》、《春秋三傳》、《國語》、《戰國策》、《性理》、《文選》、《八家文集》、《文章正宗》——

初步估計,熟讀這些書至少需要三年時間,然後從五經中選取一經作為本經,縣考、府考都從本經出題,張原為自己選的本經就是《春秋》,三十卷的《春秋經傳集解》他已經听範、詹二人讀完,也已記憶于心,只是沒想到還要讀那麼多的書,這童生、秀才真不是那麼容易考的啊。

卻听範珍又道︰「也有取巧考上秀才的,別的書都不讀,只讀《四書集注》和本經,然後揣摩八股時文,考中的也有不少,嘿嘿,這等不學無術的秀才,還不如我和老詹。」

——————————————————

眼罩一除,天下我有,哈哈,繼續求票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