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二章圍點打援(求訂閱)

兩日之後,李醫帶領著運糧船隊就已抵達大運河的北端,涿郡。

船隊抵達涿郡運河碼頭時,恰是正午時分。

隔著老遠,站在樓船甲板上的李醫,就看到了幾個熟悉的身影。

他們分別是黃門侍郎褚遂良,以及太常卿兼饋運使韋挺,還有民部侍郎崔仁師等人,都是些熟人。

除了他們,運河碼頭上還有一支盔明甲亮的騎兵,以及無數牛車和民夫。

看到這一幕,李醫不禁輕笑了起來。

而站在運河碼頭上的褚遂良等人,卻被這支浩浩蕩蕩而來的巨大船隊震撼的目瞪口呆。

雖然他們早已收到消息,知道這支船隊有多麼龐大,但此時親眼看到,他們每個人還是感到震撼不已。

「公子的手筆正是太大了,令人嘆為觀止啊!」

褚遂良感慨不已地說道。

話音未落,韋挺等人都點了點頭。

「確實如此,誰能想到,公子居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籌集到這麼大一批糧草,簡直匪夷所思!」

「跟公子的手段相比,我們這些老朽真是汗顏啊!」

說話間,船隊已來到碼頭附近。

李醫隨即發出命令,讓船隊停止前進。

隨後,河面上就響起一陣嘹亮的號角聲。

緊接著,就是一片雄壯的喊聲。

「落帆,停船」

隨著這陣喊聲,運糧船隊里的所有船只都降下船帆,緩緩停了下來。

站在運河碼頭上看去,那一片片落下的巨大船帆,就像是從天上落下的一片片白雲,場面蔚為壯觀。

看到這一幕,褚遂良等人都被再次震撼了。

片刻之後,李醫乘坐的樓船已來到近前,緩緩靠向碼頭。

站在樓船甲板上的李醫,沖著碼頭上的褚遂良等人拱了拱手,微笑著朗聲說道︰

「小子李醫,見過諸位大人」

「數月未見,諸位大人風采依舊,可喜可賀」

褚遂良等人連忙躬身回禮,一個個都畢恭畢敬。

「下官等人見過公子,恭迎公子前來涿郡」

說話間,樓船已停靠在碼頭上,並將纜繩甩到岸上,讓人系了起來。

隨後,李醫這才帶著幾名手下下船登岸。

他剛一上岸,褚遂良等人就長揖到地,恭敬地說道︰

「恭迎公子,公子籌集大批糧草北上的消息,已傳遍遼東」

「听到消息,軍中所有將士都感動不已,且斗志昂揚,戰力也隨之大漲」

「吾等奉陛下旨意,前來迎接公子,並協助公子押運糧草前去遼東」

李醫連忙上前兩步,將褚遂良等人扶了起來。

「各位大人請起,吾乃皇家子弟,自當為皇爺爺分憂,為大唐解難,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諸位大人跟隨皇爺爺東征高句麗,風餐露宿,披星戴月,才是真正的勞苦功高,國之干城」

「小子所做的這些事情,跟諸位大人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

听著他這番話,褚遂良等人都感覺眼眶一陣發熱,心里無比熨帖。

眼前這小家伙真是太會做人了,每一句話都說到了大家的心縫上,讓人無比舒坦。

接下來,李醫介紹了一下自己身邊的幾個人。

褚遂良也介紹了一下現場幾位官員和將軍,其中有幽州刺史等人。

大家互相認識之後,李醫從懷里掏出一份貨物清單,鄭重其事地遞給了饋運使韋挺。

「韋大人,這是小子此次運來的所有貨物的清單,其中既有糧草等軍需物資,也有火炮和箭失之類的武器」

「船隊行至這里,小子的任務也算是完成了,接下來往遼東轉運這些糧草物資,還需韋大人主持,小子從旁輔助即可」

听到這話,韋挺心里別提有多舒服了。

不過他也知道,這只是場面上的話而已,當不得真。

接下來轉運這些糧草物資的事情,的確應該由自己這個饋運使主持,這是規矩。

但自己哪里要是做的不對,或者有所延誤,醫公子必定會毫不客氣地接手,自己只能站到一邊涼快去。

這位醫公子別看年齡很小,但行事那叫一個果斷干脆,沒幾個大人能比得了。

想到這些,韋挺不禁打起了精神。

他恭敬地接過那份清單,隨即開始查看。

當他看到清單上的糧草物資的數量,頓時就再次驚呼起來。

「天爺啊!居然有這麼多糧草物資,完全足夠大軍吃到冬天了」

听到他這番話,褚遂良等人也都驚呼起來。

接下來,李醫向他們簡略介紹了了一下情況。

介紹完畢後,他話鋒一轉。

「幾位大人,船隊既然已抵達涿郡,大家就組織人手卸船吧」

「遼東戰事正在進行中,咱們必須抓緊時間將這批糧草盡早運去遼東」

「我也想去遼東轉轉,順便找泉蓋蘇文算算揚州的舊賬」

「嘶!」

褚遂良他們都倒吸一口涼氣,暗自心驚不已。

他們當然明白,李醫所說的找泉蓋蘇文算舊賬是怎麼回事。

等這小家伙帶著那一百門大炮抵達遼東,高句麗人的末日怕是就來了。

「公子,您去涿郡城里休息吧,卸船的事情交給下官就行」

崔仁師躬身說道。

李醫卻微笑著搖了搖頭。

「崔大人,糧草等物資可以由你們卸船並裝車,準備進行轉運」

「但那一百門火炮和相應的炮彈、以及火藥,必須由我的人卸船,以免發生意外」

「我也不著急去涿郡城里休息,其實並不累,我就在那邊的亭子里坐著,看著大家卸船」

「借此時機,我也要向褚大人了解一下遼東的情況」

說著,他就指了指不遠處的一個亭子。

那個亭子再普通不過,就是用來遮風擋雨的,里面有一套石桌石凳。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大家都往那邊看了看。

隨後,大家都點了點頭,隨即接受了這個安排。

接下來,李醫和褚遂良、以及韋挺等人就向那個亭子走去。

崔仁師帶著另外幾位官員留在原地,準備指揮卸船。

進入亭子坐定之後,李醫立刻進入了正題。

「褚大人,你從遼東而來,介紹一下遼東的情況吧」

「據我所知,皇爺爺目前正在安市城下,帶領大軍圍攻這座堅城」

「不知道戰事進行的如何了,我很想了解一下」

褚遂良點了點頭,隨即開始介紹情況。

「公子說的沒錯,陛下此時正帶領大軍圍攻安市城,其余各處的戰事也如火如荼」

「安市城是高句麗在遼東的重鎮,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駐扎著數萬高句麗精兵」

「可以這樣說,高句麗人將安市城經營的固若金湯,城內糧草充足,且有水源,一時很難攻克」

「憑借安市城極其險要的地勢,再加上充足的準備,我軍數次攻擊未果,且付出了一定的傷亡」

「除了安市城的數萬守軍之外,泉蓋蘇文那個逆賊又派出十五萬大軍,馳援安市城,試圖解安市城之圍」

「此時,在安市城周圍,已雲集大唐和高句麗兩國數十萬軍隊,決戰在即」

「眼看急攻安市城不下,陛下和諸位將軍近日正在商議,是否要準備調整戰略,從其它方面展開攻擊」

听到這里,李醫輕輕點了點頭,隨即陷入了沉思。

看到他陷入思考,褚遂良立刻打住了話頭,滿懷期待地看著他。

褚遂良非常清楚,眼前這小家伙別看年齡很小,眼光卻無比犀利,總是會做出一些神奇之舉。

之前一舉消滅薛延陀,以及這次東征高句麗的很多戰略,都出自這個小腦袋瓜。

其中一些戰略和計謀,就連李靖那樣的大唐軍神,也為之拍桉叫絕,甚至自愧不如。

這小家伙對付薛延陀人和高句麗人的那些手段,更是讓所有人都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身為黃門侍郎的褚遂良,對這些事情都非常了解。

正因為如此,他才滿懷期待。

相比而言,韋挺和其他人就不是很清楚了,期待值自然也低了很多。

思考了片刻,李醫這才抬起頭來。

他看了看現場眾人,然後面色凝重地說道︰

「接下來我要說的話,絕不容許泄露一字半句,否則的話,我會稟明皇爺爺,嚴懲不貸」

听到這話,大家都被嚇了一大跳。

與別人不同的是,褚遂良滿臉狂喜之色。

他知道,李醫已有應對眼前局面的對策,而且信心十足。

褚遂良率先站起身來,恭敬地躬身說道︰

「公子盡管放心,吾等絕不敢泄露半點機密,否則甘願接受任何懲罰!」

看到褚遂良做出表態,韋挺他們也紛紛站起,一個個拍著胸膛進行表態。

隨後,李醫就讓他們坐了下來,然後自信滿滿地說道︰

「既然安市城是一座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堅城,那就沒必要立刻展開強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我準備修書一封給皇爺爺,請皇爺爺暫緩攻擊安市城,將這座易守難攻的堅城留給我來練手」

「皇爺爺只需派人大軍圍住安市城即可,等我抵達安市城下,我有信心在十日之內攻下安市城,關于這點,我可以立軍令狀」

話音未落,現場就已徹底炸鍋。

包括褚遂良在內的所有人,全都竄了起來,一個個驚呼不已。

「十日之內攻下安市城,這怎麼可能?我沒听錯吧?」

「十余萬大軍用時近一個月都沒攻下的堅城,怎麼可能在短短十余日就攻破?除非安市城內的那些高句麗精銳甘願投降」

一番驚呼過後,褚遂良緊緊盯著李醫,激動不已地問道︰

「公子打算怎麼做,來攻下安市城這座堅城?下官願聞其詳」

李醫卻微笑著搖了搖頭,自信地說道︰

「天機不可泄露,到時褚侍郎自會看到」

「我既然敢立這個軍令狀,就有這個把握,各位大人不用懷疑」

「到時我不僅要攻下安市城,還要將這座堅城徹底抹去」

「嘶!」

現場響起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褚遂良他們都被嚇了一跳。

看著李醫自信滿滿的模樣,他們頓時也信心倍增。

他們每個人都知道,醫公子總是能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這次或許又會創造一次奇跡。

稍頓一下,李醫繼續接著說道︰

「就目前安市城周圍的情況,我認為東征大軍可以調整一下戰略,來個圍點打援!」

「所謂圍點打援,就是我東征大軍緊緊圍住安市城這個要塞,卻不攻擊,而是利用安市城吸引大量高句麗軍隊前來救援」

「我們可以將攻擊重點放在那些前來救援的高句麗軍隊上,大量殺傷其有生力量,快速削弱高句麗的實力」

「只要我東征大軍圍住安市城不放,高句麗想要保住這座堅城,繼而保住遼東大片土地,就不得不持續不斷派援兵前來救援」

「如此一來,我們就能不斷消滅高句麗的援軍,最後再攻破安市城,徹底將高句麗人趕出遼東」

褚遂良他們都徹底听傻眼了,同時也激動的面孔通紅,甚至在微微顫抖。

他們都經歷過無數次戰爭,別看是文臣,但騎上戰馬就是武將,每個人的軍事素養都很高。

李醫的這番話,他們當然听得懂。

非但听得懂,他們還能听出其中的精妙之處。

「好一個圍點打援,這個計策真是太妙了,妙不可言啊!」

「若是依此計策執行,泉蓋蘇文派多少援兵來救安市城,都于事無補」

「等我東征大軍剿殺了所有高句麗援軍,安市城內的守軍必定會望風而降!」

褚遂良激動不已地說道,都快手舞足蹈了。

其他人的表現也都一樣,一個個都激動不已。

他們看著李醫的眼神,則向看著神一樣。

而在不遠處的碼頭上,架在樓船甲板上的那門火炮,已被吊放到了碼頭上。

緊接著,李醫手下的眾多護衛立刻將炮車組裝起來,又將那門220毫米口徑的火炮架在了炮車上。

接下來,只需一頭牛或幾兩個人,就能拉著那門火炮四處運動了。

與此同時,運糧船隊里的其它船只,也陸續開始卸船。

一時之間,碼頭和河岸上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熱火朝天。

……

轉眼之間,已是兩天以後。

騎在馬上的李醫,帶領著一支龐大的車隊,離開涿郡,踏上了前往遼東的路。

同行的還有褚遂良,以及崔仁師等人。

至于饋運使韋挺,則留在了位于後方的涿郡。

車隊里那些牛車上裝載的,正是大批糧草,還有火炮及彈藥等等。

這次運去遼東的糧草物資,只有李醫運到涿郡的三分之一。

剩余那些糧草都儲存在涿郡,之後會分批運去遼東。

如果能盡早攻下遼東,那些糧草物資甚至都不用運去遼東了。

而早在兩天之前,李醫手下的幾名護衛,就已跟隨一隊禁衛出發,快馬加鞭趕去了遼東。

他們將李醫制定的圍點打援戰略帶去了遼東,準備交給李世民。

至于李世民會不會采用,就不得而知了。

以李世民在軍事方面的超絕造詣,自然能夠看出這個策略的精妙之處。

只要他的腦袋清醒,必定會采取李醫的策略,並利用這個策略快速殲滅高句麗的有生力量。

雖然運送的糧草物資只有三分之一,但這支運糧隊伍依舊十分龐大,從頭到尾綿延數里地,一眼望不到頭。

護衛這支運糧隊的,除了李醫手下的眾多護衛,還有一支人數近兩千的、全副武裝的騎兵。

這樣一支強悍的護衛力量,足以確保運糧隊伍的安全,也足以應對任何突發情況。

李醫帶著這支運糧隊出發後不久,又有一支隊伍離開涿郡,向遼東而去。

這支隊伍由大唐公司的一些掌櫃和管事帶領,隊伍組成卻相當復雜。

其中主要是來自長安、洛陽、揚州、以及杭州等地的商戶。

這些家伙是去遼東發財的,一個個都野心勃勃,準備在遼東大賺一筆。

他們都獲得了李醫的許可,才有資格進入遼東戰場,幫大軍處理繳獲的各種物資。

負責護衛的,都是他們各自店鋪里的護衛,以及花錢雇來的保鏢。

這些所謂的保鏢,大多都是軍人出身,只不過退役了,才來干這個營生。

離開錦州後,向東北走了兩天,道路兩旁的景色就變得異常荒涼。

在這條通往遼東的道路上,已很少看到村鎮,到處一片荒蕪。

道路上來來往往的,只有一隊隊大唐將士,還有一些策馬飛奔的傳令兵。

偶爾踫到一些百姓,也都衣衫襤褸,滿臉菜色,扶老攜幼地準備逃往涿郡躲避戰亂。

無一例外,這些逃難的百姓都是漢人。

住在遼東的其他蠻族,連逃難到大唐的資格都沒有。

每當踫到逃難的百姓,李醫都會讓人給這些百姓一些糧食和錢財。

並告訴他們大唐公司在沿途設立的一個個接濟地點,好讓他們能順利進入大唐。

這些受到救助的難民,每個人都對李醫感恩戴德,一番磕頭謝恩後,才起身離去開,繼續向大唐走去。

馬不停蹄地行進了七日,這支龐大的車隊方才進入遼東境內。

此時的李醫,已滿面灰塵,卻精神抖擻。

離遼東戰場越近,他就變得愈發興奮。

得知進入遼東後,他立刻傳下命令,讓所有護衛提高警惕,防備小股敵人的偷襲。

他這邊剛發出命令,遠處突然傳來一陣雷鳴般的馬蹄聲。

緊接著,一支千人左右的騎兵,就從前方席卷而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