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國足協重生計劃

會議的持續時間並不久,不到一小時,該溝通的話題已經溝通完畢。老陳特意和教練組的三個人留下來又說了幾句,這次是u12隊伍第一次組隊比賽,一切都沒進入正軌,所以老陳不是特別放心。

「除了教練組三人以外,還會有一名數據分析師兼現場比賽錄制吳紅兵、一名隊醫周燃、一名輔導老師鄧欣苒以及領隊趙婧華。」

「鄧老師是浦江一中支援的, 隊醫則是東體大運動學的專家,分析師也是東體大的,青訓辦推薦的最好的球探人選,一共7個人的教練組配置,人員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比賽上的事務以老王為主,他是這次主教練也是總負責人;生活方面則是趙婧華為主,她目前還在英國,會在比賽前兩天抵達東京安排住宿、交通各方面事宜。」

「除此以外,還麻煩李桐和趙婧華在東京後齊心協力,和各方面球探進行溝通,據我目前的消息,五大聯賽以及歐洲的二流聯賽起碼有接近30名球探會去前往現場。u12孩子已經進入各職業梯隊的組隊視線,這次比賽是展示我們球員的好時機。東華足協的意思是把孩子盡可能送出國,但接觸俱樂部盡可能為五大聯賽的1、2級別隊伍。」

「歐洲二流聯賽的國家不是不好,主要是考慮我們目前保障體系還沒建立,盲目送孩子過去,我們在心理輔導和生活上都無法很好的幫助。當然有特殊情況,還需要你們隨機應變。」

「球隊上則主要是老王和趙娜,你們兩個要把孩子照顧好,輔導老師和隊醫也會幫你,分析師小吳還在大學讀書,而且他分析工作也比較專業一些,你們也是適當幫助他。」

「老王,李桐一個賽季踢下來不容易, 回來也只是幫忙,你不要把他當牲口使喚……」老陳知道職業足球的不易,難道一個暑期檔放松,雖然看上去李桐很樂意,但畢竟他不是足協的人。

「陳主席,這就是我最想做的事。該休息時我會和王導溝通的。」李桐練練擺手,他也想好了,平時早上去嘉寧跟老隊友們放松訓練、維持狀態,下午來看看孩子,其實一點都不累。至于度假,一方面自己也沒這個需要,一方面去東京比賽後他準備在日本旅游轉轉,最後從日本直接出發去英格蘭,正好時間安排的過來。「我和王導搭配著做,這樣大家都有休息時間。」

老王也表示,「我會讓李桐主要跟一些核心球員做定向指導,他在萊斯特城的邊路和中場如魚得水,這方便指導孩子沒有比他更好的教練了,這是他的特長。」

「很好,精誠合作,為了東華足球的明天。」

其實這個隊伍的合作重點是在于李桐的態度,他現在的名氣足夠大,如果他表現出一些強勢的跡象,教練三人組就很難平衡的下去。好在李桐志不在此,老王這才松了口氣。

李桐心里想的就是真正跟蹤了幾名球員,幫助他們好好表現,發揮特長讓球探看到。球隊的成績他不會太在意,u12是被拉瑪西亞的孩子們打成10球以上的梯隊多如牛毛,但不妨礙那些孩子慢慢成長成職業球員。所以李桐也不會太過于參與主教練的工作,李桐主要精力會在輔助特定球員在對應位置上發揮的更好,展示出自己的能力。李桐更多的是扮演進攻教練這一身份,這個在之前和老王溝通時已經很明確了。

當然以他對東華梯隊的了解,以及和歐洲一些青訓梯隊做對比,李桐認為這次比賽應該會有不錯的成績。好的訓練促成好的成績,這是一個因果關系。但如果一上來就追求那個果,很可能就跑偏了方向。

「這次我們還是要用好數據分析師,而且要形成一個數據體系。這種成長路線的分析,未來越積累也就越有用,它可能對1、2次甚至10次比賽都形不成有效幫助,但如果未來我們還有低級球隊,就很容易從前一批孩子的成長曲線上找到可以類比的角色,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們成長。」老陳對這種長期化的工作顯得非常重視,又一次提到成長數據方面。

李桐楞了楞然後才說︰「我們要不要把這些工作放給俱樂部來做比較適合,足協4年一換屆,陳主席你再過3年,這項政策又能交接給誰呢,這個政策有延續性嗎?」

從未來穿越回來的李桐對足協的體系延續性一直存疑。每四年一次新足協主席上台,都會發布一系列的新政,很多以前做的不錯,但因為無法表現出自己政績的政策都會被砍掉。所以中國足球的理念基本是每四年變換一次,而且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年年歲歲花不同。

就拿歸化政策來說吧,本來如果認真執行歸化政策,給國足做適當的補充,其實是一項很不錯而且有實效提高國足水平的政策。當然這里無法討論歸化球員的身份是否能被認可,但起碼這個政策本身是可以提高成績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下一屆主席又莫名其妙的產生歸化政策花費大、名義不好听等等顧慮,加上不是自己推動的計劃,就很快放棄了這個政策。導致換屆後,正在打世界杯預選賽的教練組關于人選問題分歧嚴重,白白地浪費了一手好牌。

這就是典型的政策延續性問題,更為嚴重的是歷任足協主席也認為長期政策無法延續,所以他們更注重推行短期政策,因此u19打中乙、u23保護、國奧隊打中甲這些拍腦袋匪夷所思的想法都會紛紛出台。在這種情況下,國足打法戰術人員培養的延續,都只是空中樓閣。

一項政策一個方案,往往短期見效的少,大部分需要歷經多年的磨合才能逐漸形成體系的。日本人就給了我們很好的示範。

前日本足協主席川淵三郎從1988年進入日本足協,到了1991年推動了日本職業足球聯賽,94年擔任日本足協副主席,指導2015年,已經實現了對日本足協接近27年的控制。這27年里,日本足球始終貫徹著川淵三郎的兩大政策一大目標。

一、外教政策,聘請歐洲教練到日本進行嚴格的技術訓練,從此之後,日本走上了規避自身身體素質弱點的「技術流」足球風格;

二、大牌戰略,即吸收歐洲的大牌球星來J聯賽踢球,一方面嘗試跟棒球爭搶「客源」,一方面讓這些外援帶動國內的足球提高。

兩大政策著眼職業聯賽,一大目標則放眼未來、2015年500萬足球人口的目標目前已經實現了。

在此以外,還有零零總總的地域密著型、年收入、草根計劃、社會責任、女足計劃。川淵三郎圍繞以上計劃綜合提出了一份《日本足球百年計劃》,這份計劃無所不包,既有「2050年足球人口1000萬,佔日本總人口10%,舉辦一次世界杯並獲得冠軍」這樣的最終藍圖,也有創造綠茵場上的運動「以足球作為核心運動,成立一個多元化的體育會,提供一個令你能享受足球的環境」「為不同年代的人民提供一個交流體育的平台」……這樣的具體步驟,形成了日本足協已經持續了27年的工作指南。

僅僅拿J聯賽創立之初形成的「地域密著」策略來說。所謂「地域密著」,就是指足球的發展要以地方、社區、市民為根基,一個俱樂部要積極與所在地的球迷進行溝通,多與當地的學校、社區進行互動,協助在當地發展足球文化,並且籍此來增加自己的球迷數量,也可以盡可能地在當地挖掘出有潛力的運動員。

而27年前在東京小巨蛋體育場,中國隊甚至有能力在88年奧運會亞洲區預選賽中2︰0擊敗日本隊。現任東華足協主席陳海光,接右路傳中,俯身沖頂,把足球頂入日本隊球門右下角,斷絕日本亞洲區出線希望,當年是多麼地意氣風發。

到了2015年,中國足球隊已經無力和日本抗衡,李桐甚至知道這還不是最低谷,到了2022年面對日本的世界杯預選賽,中國隊只能龜縮防守,全場射門數1︰22,控球時間比22︰78。

27年後,日本足球已經翻天覆地。27年,滄海桑田。

當李桐這句話說出口的時候,老王就首先忍不住笑了,搶先就給李桐解釋了。「李桐,中國足協已經和體育局月兌鉤了,足協領導放給民間選舉,而且沒有執政時間限制條件。只要你做出成績,被足協各階層大會選中,你就可以持續的管理足協。陳主席在東華足協任期絕對不止4年,而且他甚至會競選國家足協主席。」

老陳笑了笑,他並沒有自傲,而且低沉著聲音說︰「足球圈里面也不都是傻子,也有不甘沉淪的職業足球人,2014年初乘著新一屆世界杯年。部分足球高層、職業俱樂部經理、體育大學相關人士,進行的足協革新計劃,扭轉了足球圈封閉的狀況。公開透明、法制介入,僅僅一年半。我們就看到了中國足球的生機。」

眾人相視一笑,而東華足協已經提前啟動,現在已經開始按兩大策略穩步推進。

由于中國太大,所以目前中國足協領導層還是分散了權力,以各地足協為基礎,用更符合本省能力的計劃實施,東港足協的潛力新星計劃只是其中一個部分。此外由于東港的職業球隊比較多,對各區域覆蓋面也比較適合,因此「社區足球方案」也已經完善出爐。

「倫敦目前一共13支職業足球俱樂部,分別是阿森納、熱刺、切爾西、水晶宮、西漢姆聯、查爾頓、溫布爾登、富勒姆、布拉德福德、女王公園巡游者、巴尼特、萊特東方。他們立足球場周邊,有效的把倫敦切割成13塊職業足球社區,各社區球迷凝聚力非常強,而且孩子也更願意加入家門口的足球隊,對當地球隊有很強的歸屬感。」

「我們的社區足球方案基本參考倫敦的模式,東港的浦東、申華的虹口,甚至包括嘉寧,這些都會形成一個個社區足球中心。然後在具體的細則上則參考日本的地域密著策略,必須深入學校、社區、街道,把足球氛圍和普及搞起來。」

「李桐,你最近如果回嘉寧,也可以了解下他們在嘉寧區的措施。只要社區層面建立好,及時你降級,也不會出現俱樂部解散一蹶不振的情況。社區化才是職業足球隊商業化的根基。」

而東華的潛力新星計劃,李桐已經走了出去。U12陳飛翔、周思洋兩個孩子8月底出發英格蘭,目前東華還有1名u14、1名u19準備前往西班牙試訓。不去嘗試不知道,嘗試後發現中國也有幾個球員可以在國外立住腳。

「可能就和楊晨當年一樣吧,國內打不上,但去了德國後發現踢的也不差,第一年就進了8個球。」

「東港的武磊,我們也和根寶談好了,根寶非常支持這個計劃,這個賽季後送去留洋,他24了,不能再錯過時機了。我們計劃目標是西班牙或者法國,更適合他這種快速跑位型的前鋒,而且拉丁派足球,對技術提高也會有一些幫助。」老陳不自覺地把未來的計劃泄露給了李桐,東華兩大球星如果都能在海外立足,那麼對中國國家隊將是一個巨大的促進。如果外省再搞定幾個,留洋球員形成規模,國家隊實力絕對水漲船高。

「武球王啊,李桐這可是14歲就登陸國內職業聯賽的狠角色啊,你像他那麼大的時候,還沒進國少吧。」老王笑著打趣李桐。

「早點出去好,經過國外這半年,我感覺身體都大了一塊,萊斯特城的運動醫學團隊非常厲害,磊哥要是能去一個注重運動體系的球隊,他的能力還有提高空間。」李桐比武磊小三歲,武磊在進入職業足球的時間上更是領先他好大一截,因此尊稱武磊一聲磊哥合情合理。

東華強推外海留洋,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詬病,他們總覺得時機還沒成熟,球員水平還不夠高。對于那些總是說時機沒有成熟的人來說,即使過了100年,他們也還是會說時機沒有成熟。對于那些說沒有成功先例的人來說,即使過了200年,他們也還是會說沒有成功的先例。

成功總要從無到有,從生疏到成熟,那麼一切都從東華,從李桐,從武磊,從這些U12的少年開始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