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四四節 西域大方向安排(4K)

「這,二十八萬的兵馬,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劉據細數完所有兵馬數量以後,有些咂舌。

霍嬗轉頭看向他,又轉頭看向霍光︰

「多嗎?」

「是有一些。」

「沒事,不多,西域情況與我大漢不一樣, 而且這六郡的民眾情況也是不同。

六群的漢人可都是軍戶,放下刀就是民,拿起刀就是兵。

至于其他的匈奴,烏孫,大宛等異族人,情況也都差不多,他們可都是游牧,放下弓就是牧民, 拿起弓那可就是兵。

而且我的打算, 各地的將士都為輪換駐守,兩兩輪換的話,也就只有十四萬,農忙之時甚至更少。

西域這諸國林立之地,兵馬是要多一些的,不過二十八萬確實有些多了,等滅匈之戰過後,再慢慢看著安排吧。」

霍嬗清楚劉據的心思,是怕以後西域擁兵自重,然後出事。

但是這種事,並不在于霍嬗兵馬安排的多少,天高皇帝遠的,要真有啥心思, 你安排的數量,也只是一個數量。

六群的百姓,可都是全民為兵的狀態。

劉據雖然是太子,他是君,霍嬗是臣,但是霍嬗的權利可比他大多了。

雖然霍嬗掌控者半個大漢以及整個西域的一切事物,但天下依舊是人老劉家的。

不過,不要忘了一樣東西,那就是霍嬗手里的斬蛇劍。

說起來,斬蛇劍雖然意義非凡,但它也只是一把普通的劍,所以最後看的還是拿劍的人。

一個普通人拿著斬蛇劍,那依舊是屁用都沒有。

但是霍嬗拿著劍,他要是鐵了心的要斬劉據,其他人也只能干看著。

如今的軍中,估計霍嬗這麼一做,其他人雖然會勸,但是死命敢攔的不超過一個半人。

而這一個半是霍光和半個司馬遷。

霍光是肯定會攔的,他是不會讓霍嬗做出這種事,他是妥妥的漢臣。

司馬遷雖然是漢臣,但是他心目中有要比當漢臣更重要的事,那就是他們司馬家的執念,修史書。

至于其他人,包括張安世等人,那是肯定會攔的,但是不會死命攔。

所以說,在西域這邊,劉據這個太子就沒啥話語權,他的話語權是霍嬗給他的,所以就算他反對,也沒啥用。

至于功高震主這個問題,霍嬗就從沒考慮過。

不光霍嬗,劉徹,劉據等人也從不考慮這個問題。

「接下來就是外交情況了,外交在西域很重要,此事還是要放在各國使者身上。

他們雖然這次沒有達成我的預期,他們這些縱橫家,名家子弟用起來也不是很厲害。

但是他們可比大鴻臚那幫人好太多了,所以除了他們也沒人了。

不過他們接下來的事物,估計會有不錯的效果,畢竟弱國無外交,而我大漢乃是天朝上國。」

耕種放牧方面的事物,霍嬗不準備說了,因為這個很簡單。

按照以往的屯田之策,劃分好土地,該開艮荒地的開艮荒地,該放牧的放牧就好了。

而這些事物的安排以及規劃,自有手下人去處理,霍嬗只需要定下大方向就行。

事無巨細的話,累死霍嬗也做不完。

「最後就是商業情況,六郡怎麼盡快的繁榮興盛起來,就要看商業了。

農耕放牧見效太慢,而且前幾年必定是缺少糧草的,還需要向西域各國求購,需要大量的錢財

所以西域這邊的商業,不能拿大漢那邊相比。

不過這邊有著商路,情況還是比較簡單的,如今西域打通,大漢國內不設束縛,光我大漢的商隊,估計都會如過江之鯽一般,連綿不絕。」

給這些事物定下了基本的調子,剩余的細節問題日後再慢慢的補充就是。

商業的情況,霍嬗心里也有一些想法。

說個實話,有時候疆域太多,也是一種煩惱,六郡都是一家子,這商業該以誰為主?

但其實不管以哪一郡為頭發展,他都是大漢鍋里的肉。

霍嬗心里的想法是按照地理位置,大宛的位置很關鍵,在這邊設立邊市,作為商業集散交易地。

大宛在西頭,而在東頭的伊吾也是一樣。

而剩下的西化,兩鎮三郡,商隊路過,自然會帶動繁榮。

至于商隊為何會走北道,除了匪,還有稅啊!

南道諸國林立,小國還好,大國過一次就要交一次稅。

但是走北道,你只要在兩邊郡交一次稅,北道一路那就是暢通無阻。

而且給大漢交一次稅,那就受大漢保護,你還可以雇佣大漢兵馬保護,有人對你出手,自然有大漢替你撐腰。

而且這個情況,也是日後的一個好借口。

對于西域諸國,不光要有雨露,也要有雷霆。

西域諸國不安分了,可以以這理由滅他兩國,他們自然就會安分下來。

而且不光是有邊市稅,大漢境內交易,也要有交易稅等。

至于他們為了逃稅,不在大漢境內交易,那你說不定就會踫到馬匪,這輩子都不用交稅了。

談完這些事隨後,兩人終于問起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那西域大都督府的職權如何?」

霍嬗想了想︰

「說起這個啊,就連六郡一起說了吧。

伊吾郡沒什麼好說的,我大漢邊疆郡府模式。

西化郡與鎮域郡,有著郡府,也有著校尉府,可以理解為上谷,漁陽和護烏桓校尉府的關系。

不過西域這邊,兩府的關系要更緊密一些,以便于漢人與異族融合。

至于剩下的三郡,說他們是郡府,倒不如說他們是校尉府,不過相比于大漢境內的校尉府,西域這邊的管理要更加的緊密一些,不能再放任他們自流了。

而西域大都督府,就是統籌管轄西域全境,不光我大漢境內,明年和西域諸國簽署了協議以後,整個西域都要管。

政事方面,沒有西域大都督府的事,那是六郡郡守以及麾下官員的事情。

外交方面,就全都是西域大都督府的事了,全權統籌。

商業方面的事物,跟這兩者都沒有關系,大司農和少府會管轄此地商業。

最後就是軍事方面了,鎮域軍四萬,西域大都督府直轄,日常調動往西不過貴山二郡,往東不過西化郡不用稟報。

有戰事,需稟報朝廷,朝廷同意以後,才能行動,可以提前準備,有飛鴿也出不了大問題。

至于六郡的郡兵,一郡五千以上,西域大都督府無詔不得擅動。」

听完了霍嬗的講述,兩人松了一口氣,看這情況,西域大都督府麾下只有四萬的兵馬,加上郡兵,也只有七萬,權利也只是有外交和部分軍事權,還算可以接受。

這樣一來的話,還有著六郡的制約,六郡相互之間也會制約,情況好了很多,也安穩了很多。

「為何要留給西域大都督府在各郡留五千的兵馬調動之權?」

「守護商隊,清掃商路匪徒啊,總不能讓鎮域軍跨越幾千里清掃商路吧?

距離太遠,你來了我就消失,你走了我再出現,而且長途行軍,消耗太大,這樣下來起不到作用的。

而且鎮域無詔西出不了貴山二郡,東出不了西化郡啊!」

劉據這才恍然的點點頭,霍光卻問道︰

「听大都督你這意思,郡兵不得出郡?」

霍嬗點點頭︰

「對,郡兵不得出郡,除非有西域大都督府的命令,而且就算有令,也不能超過五千,大兵馬調動,需要詔書。」

至于詔書偽造的事情,這事沒人敢做,而且大漢的官員自有一套辨別的手段。

就算有人敢做,那也到了王朝末年了。

西域大都督,郡守,郡尉,校尉等又不是會一直待在這個職位上,隔幾年是要換的,這跟中原等地可不一樣。

要是一直不換,那就是土皇帝,要不了幾十年,絕對出事。

「先就這麼定下,隨後考慮到的會出現的問題,咱們慢慢的填補,慢慢的改就行。」

兩人都點點頭,這也是沒辦法,大家都是模索著前行。

不光是西域,整個大漢,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在模索中前行,慢慢的找出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個大道起始的時代。

………

時間正好進入十二月,霍嬗領著四萬兩千大軍來到了貴山城外。

近九百里的路程,霍嬗帶領大軍差不多走了十日,前半段路不太好走,山脈崎嶇。

後半段路雖然都是平原,但是有河啊,需要打造浮橋,這邊暖一些,河流還沒結冰,結冰的一段也是薄冰。

這幾日,霍嬗收到的消息很多,東邊留下的兵馬正在有條不紊的準備過冬事宜。

他們的糧草有著烏孫的支持,挺過這個冬天沒問題,明年開春再從大宛往過去運。

所以東邊的事情,沒有什麼好說的。

南邊的大月氏也來了使者,興致沖沖的說道他們已經準備好了兩萬的兵馬,準備助大漢一臂之力。

對此,霍嬗只想說一句,早干嘛去了,入宛山腳下,怎麼不見你們的人影。

隨後霍嬗以他在攻打大宛,沒有時間,正好蘇賢在南邊,所以以蘇賢冠軍侯麾下大將的身份給駁斥回去了。

反正他們最先找到的是南邊的蘇賢,使者也沒有來霍嬗這邊。

兩邊的人,誰都知道霍嬗絕對知道這件事,但是明面上霍嬗那是肯定不知道。

所以,先就這麼慢慢的拖著唄,看看大月氏的態度如何。

對于大月氏,霍嬗心里的想法是不想打的,總不能把周邊領居全都惹個遍吧!

所以先就這麼拖著,看看大月氏王的態度。

不過為了避免大月氏太莽撞,直接打進來,霍嬗派遣董明帶著冠羽三部去了南邊,萬一打起來,好支援蘇賢他們。

所以霍嬗帶的兵馬就剩下了六萬兩千人,至于剩下的兩萬,霍嬗讓趙充國帶著鎮域一部,冠羽二部,繞到貴山城西面去了。

去貴山城西面,一是防備康居,二是為了堵大宛貴山城中這一幫子包括大宛國主的貴族,以及他們的大軍。

這城中還不光是大宛的貴族,霍嬗一路上過來沒堵人,都跑這兒來了,比如龜茲國主。

這次,霍嬗準備要堵了,可不能讓他們再跑了。

除了大月氏來了消息以外,康居也來了消息,不過大月氏是蘇賢那邊應付,而康居這邊是霍嬗應付。

他們第一次來的使者,怒斥霍嬗為何要殺光他們康居迎接大漢的兵馬,而且他們與大宛是一起來的。

霍嬗听到以後直接沒忍住樂了,他又不是沒有審問過俘虜,還能不清楚他們派來的兵馬是敵是友?

你要給自己月兌罪,還不如直接承認說你錯了,這種情況,只會顯得你無知。

霍嬗一句話也沒說,直接揮揮手讓將士給轟了出去。

然後三日後,他們就來了第二此出使,不過這一次,兩國是分開來的。

霍嬗先是見了康居使者,他們坦然承認了他們的錯誤,雖然態度還是很誠懇的,但絲毫不提其他。

隨後直接提出康居派兵協助大漢,然後兩國共分大宛之地的提議。

霍嬗並未做出回應,反而直接叫來了大宛使者,問他們來干嘛?

不出霍嬗所料,他們是來投降的,願意付出寶馬二十匹,駿馬三百,戰馬兩萬,並簽訂屬國盟約。

嗯,大宛這是「大出血」啊!

霍嬗果斷把康居的提議告訴了大宛使者,大宛使者惱羞成怒,直接說出了最後一個因為康居使者在場沒有說出的提議。

大漢大宛攻康居。

霍嬗只能說,生在大宛這個國家,真為他們的民眾感到悲哀,統領國家的竟然是這樣的蠢貨。

康居提議和漢一起攻大宛,那是兩國早就有這個想法,只不過康居當了首鼠兩端的東西。

但你大宛不知道,我大漢這次西域之行,就是奔著你大宛來的嗎?

一路打敗那麼多兵馬,滅了那麼多國家,付出了這麼多過來,而現如今你大半國土落入我手的情況下,一起攻康居?

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

霍嬗只是回了一句條件不夠,然後打發了他們,並派兵送他們回貴山城。

路上要是兩方打起來,一方把一方滅了,那豈不是沒有好戲看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