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21章 這交流真是被你倆玩明白了!(求訂閱

馬屁這玩意,歸根結底還是得看是誰拍的。

格魯伯就在李少杰這一聲聲「我的朋友」中徹底的迷失了自我。

彼此之間的關系那是瞬息拉近。

看的旁邊的領導都有點目瞪口呆。

大風大浪都見過了。

對這種事兒其實也不是沒想過。

但誰要跟領導說,會有這「杰哥式」的「外交」方式,領導一向是嗤之以鼻的。

你當這是兒戲?就這麼簡單就能搞定?

怎麼可能!!

跟我倆鬧呢?!

結果它真的就出現了。

不過,仔細一想,倒是也便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比方說,一個國際上都享有名譽的科學家。

你普通人去拍他馬屁,人家可能都不太鳥你。

換成他的領導來拍馬屁,效果不大,但能給加層振奮buff。

可如果是愛因斯坦呢?

老愛同志親自來拍馬屁的話,好家伙,那雞血成分可就太足了。

而且,還架不住拍馬屁之余一口一個「哦我親愛的朋友」「你當然是我最親愛的朋友」之類的洗腦暗示。

沒有人能不迷失自我。

莫名其妙的。

跟著李少杰一起的這些國內人士腦海中出現了一個詞。

船消

看李少杰接待格魯伯,就好像看到一個瘋子在給另一個瘋子洗腦的過程。

洗著洗著,突然兩人一起狂熱的高喊口號。

做大做強!共創輝煌!

我們就是最強的!我們一定會成功!

干干干!嘿哈呼!!

在眾人的腦補中,大概就是這樣的既視感。

「我相信,以東西方不同的藝術傳承與藝術觀念所誕生的不同的藝術視角去看,去評判,去鼓勵,能更好的發掘青少年們展現音樂藝術之美的潛力!」

「傳承!發揚!創新!交融!」

「和諧共進的國際化才是藝術真正的未來!」

李少杰越說越激動。

用力的一振拳頭,聲音都激烈了許多!!

而旁听的格魯伯更是感覺渾身熱血沸騰。

這種進步探索,銳意進取的感覺,許久都沒有過了!!

「我們要以身作則!攜手並進!于合作中探討藝術更多的可能!讓東西方文化踫撞出更多,更耀眼的火花!」

「這樣,才能成為年輕人的領路人!」

「之後兩國的年輕人,都將會以這種真正開闊的視角與胸襟,去探索,去擁抱真正的未來藝術,將合作與發展延續下去!!」

「好!」

「好!」

「好!」

國內的音樂家們找準了最好的時機!

大聲叫好中,開始瘋狂的鼓起掌!

不止格魯伯,就連奧方的其他幾位隨行音樂家都鼓起掌來!

用德語康慨陳詞的李少杰,讓這一幕,似曾相識。

只不過,從畫畫的變成了彈琴的。

不得不說,這捧跟做的可太到位了。

一瞬間,激情在燃燒!

這更是讓領導目瞪口呆。

看向李少杰的眼神都開始有點不對了。

刑啊!

真刑!

可太刑了!

也就你李少杰這輩子是搞音樂的。

這TM換個崗位,弄不好你都得進去踩縫紉機!

換古代甚至可能五馬分尸。

這藝術上的情緒色彩渲染屬實是被你玩明白了,這扇動力怎麼這麼眼熟?!

「來吧我的朋友,讓我帶你在我們華夏的土地上,享受一場極致的文化之旅。」

李少杰微微一笑。

對外賓說,讓其在自己的土地上去「享受」一場「極致」的文化之旅,這里面蘊含的強烈自信簡直爆棚。

這句話,如果放在棒子口中,那就是天大的笑話。

但放在華夏這片土地上,那就叫大國風範!

文化底蘊是由無數名家,悠久時間所積累的。

這方面,頂級文化自信。

不得不說,格魯伯感受到了一絲絲莫名的壓力。

是的,壓力。

縱使雙方關系已經非常友好了,但依然感受到了一點壓力。

一開始,格魯伯覺得,這樣的感覺似乎是來源于李少杰。

但仔細想想,又總感覺並不是。

可能是來自其他更深層次。

下一步干什麼?

自然是去歷史博物館!

烤鴨,故宮,長城,天An門。

必備四板斧了屬于是。

實際上,在外交中,對外國來訪者介紹本國的文化,一直以來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格魯伯對華夏的了解,雖然很深,但很多東西理解上還是會有偏差。

就個人本身來說,格魯伯對這方面非常的有興趣。

李少杰介紹文化的方式,恰到好處,甚至堪稱精妙。

並不是一味的展示我國文化藝術,歷史淵源,然後大搖大擺的問一聲「你看我吊不」。

這樣的交流是最為低級的,更像是一種暴發戶的炫耀。

大國風範,是要藏鋒于內,穩重,謙虛不卑微,自信不自大!

比方說,介紹道歷史上一些《詩經》相關的書畫作品時,李少杰便對格魯伯說道。

「曾經,無論是奧地利,還是華夏,在歐洲的視野來看,都曾被稱為東方之國,雖然相隔萬水千山,但絲綢之路卻早就將其連在一起。」

旋即,李少杰便指了指眼前的書法作品。

對格魯伯說道。

「這篇書法作品,寫的內容叫做《詩經》,而《詩經》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春秋時收錄,收錄內容包含西周,距今的時間,已經兩千七百余年。」

說到這里,李少杰的眼中精光一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而我們華夏,縱觀數千年風月,歷史與文化的厚重,甚至讓我們這些後人們都感覺到強大的壓力。」

「不得不說,同樣被稱為東方之國,也同樣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能說出同樣的話。」

「只能說,偉大的國家,偉大的文明,總是有共同的偉大氣魄。」

李少杰意味深長的一笑。

基本到這里就可以了。

奧地利和德國,匈牙利的那點事兒可太復雜了,夸贊可以,別踫雷。

在這種談論中,夸對方,那就等于變相的夸自己。

大概就有種

【臥槽兄弟你是真NB啊!!】

【你看看我,我也挺不錯的。】

然後澹定的掏出了更NB的NB。

「不可思議,歷史驚人的重合。」

格魯伯感嘆。

如果用網絡語言來形容的話,那多少有點感覺到了「世界線收束」。

李少杰的夸獎其實很雞賊。

听起來好像很NB。

但仔細一想,其實也沒說到底哪NB了。

表面上好像夸的是奧地利。

但總感覺夸的是自己。

而且,從格魯伯個人看來,這夸獎很受用,沒有冒犯的地方。

如果單說奧地利,實際上,在1945年往後,才真正的構建了一種同德國人分離的民族身份。

但他們成功了。

選擇與歷史和解,以文化驅動,在戰後重建中成為了非常不錯的一個國家。

之所以選擇與奧方交流,原因也正是如此。

奧方靠著自身的文化底蘊,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靠著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做到了很多事。

華夏的文化底蘊不用說,實際上,無論從時間,民族,以及統一性,認同感上,都要遠超奧地利。

但這不該是自大的借口。

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如今國際舞台背景下,華夏文化軟實力的發展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確實做的還不錯,但不夠,而且遠遠沒有達到應該達成的效果。

向奧方學習,學習如何推動文化產業,是非常有必要的。

「之所以說《詩經》,便是因為詩經中記載的一些詩歌,實際上是要與樂配套的。」

「詩書禮樂,是當年社會高層必要掌握的技能,文化,審美,禮儀,這些東西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根。」

「只是年過久遠,音樂難以保存,而且時間太久了,數千年中,就連語言的讀音也難以考證,只能靠現存方言與古籍的蛛絲馬跡中,去嘗試著還原。」

李少杰帶著奧方樂團的人走著。

闡述著獨屬于華夏的歷史。

「詩樂舞,這些東西本就是一體的,代表了古代東方的審美,而這些東西,也代表了一種禮儀」

「在我們華夏,對于音律的開發是自成一脈的,雖然理論體系完全不同,但很多技巧上卻殊途同歸」

這不同于西洋音樂的發展脈絡,讓格魯伯一行人如痴如醉。

格魯伯早就知道,東方的這個國度,音樂與西方的體系完全不同。

並且,也早就做過一系列的研究。

對于李少杰所說的東西,很是了解。

但再了解,也是從國外得知的。

很多細節,很多思想哲學,很多理念,以及實際操作中的用法,肯定是沒有李少杰到位的。

而李少杰這一行人就簡單了。

學學人家奧地利對音樂產業是如何運作的。

這便也是交流的意義所在。

音樂承載著人類的美好。

如西方文藝復興,打破宗教束縛的枷鎖,解放人性一般。

東方的音樂,也承載著獨屬于東方的韻味與美學。

近些年,對于「古曲」的挖掘也一直都在做。

但實在是太費勁了,不能說是難如登天,只能說是大海撈針。

「幾十年來,我們中奧兩個文化強國,于文化上進行深度合作!一直保持著友誼!」

「並且,我們將繼續合作!」

「這一定會成為國際藝術史上的一段佳話!」

話音落地,李少杰伸出手來。

「讓我們一起做大做強!共創輝煌!」

格魯伯激動的伸出手。

但周圍的國內音樂家們開始繃不住了。

好家伙!杰哥!你真的就不掩飾了!

這口號都讓你給喊出來了!

「好!」

「好!」

「好!」

捧跟一如既往的敬業。

而老格魯伯也逐漸失去了自我,開始進入到杰哥的節奏中。

此時,格魯伯感覺,能來華夏交流,見一見李少杰,真的是這輩子最幸運的事情之一了!

這架勢。

真就好像如果條件允許,自己恨不得連金色大廳都要送給杰哥

眾人經過下午的交流,當晚便下了一頓館子。

私人交流性質的。

文化戰略上怎麼走,那都是听大老的。

自己這邊就是提提建議。

真正需要自己做的,是搞好文化內容上的質量。

聊一聊過陣子的比賽,評委的一些事宜,以及關于合作的作品設計,場地需求等正經事兒。

忽悠歸忽悠,喊口號歸喊口號。

但不能一直往死里忽悠。

事實證明,忽悠的同時也做實事的話,這成果可不只是1+1。

在李少杰好一通忽悠的亂錘之下,迅速拉開切實的業務,效率極高。

而且,輕而易舉的就獲得了最大的話語權與極大空間的決策權。

比賽還好說。

如果是合作舉行音樂會的話,選曲,整個演出流程設計等多方面問題就會涌現。

到時候,必然會是有主導的一方與配合的一方。

以往的交流中,主導的一方往往是東道主。

不過,這一次,為了進一步走向國際化

在金色大廳中的演出,李少杰必須要求手握一個主導權……

並不是獨裁,或是以身份壓人。

而是希望許多主導方面的思路,可以按照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來。

但這樣也極其容易喧賓奪主。

所以,在前往金色大廳準備之前,早在比賽開始前的這個階段,自己就要把一系列的事情處理好。

反正,不能忽悠就再想辦法,能忽悠就忽悠一下唄,萬一呢。

結果沒想到,格魯伯這一行人的抵抗力有點低。

還真就給「忽悠」成功了。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的口號一喊,再加上個人魅力,以及文化的厚重,還真就給格魯伯搞定了。

對于隱隱之中,李少杰在主導的這種事兒,格魯伯完全沒有任何抗拒感。

就在這樣的條件下,在迎賓音樂會過後,雙方的各種合作也依次展開!

首先便是軍樂團的一系列交流。

在青少年的音樂比賽籌備過程中,軍樂團率先開展交流,干脆利落。

軍樂團,接待,司禮是其重要職能的一部分。

從音樂上來說,可以說這是管樂團,或者說,是管樂+一部分打擊樂形成的樂團形式。

只不過,和李少杰與格魯伯這邊,倒是沒看到軍樂團的人。

在領導接見外賓領導的那邊,軍樂團是要負責擔任禮儀部分的。

屬于是系統分化的一次非常有序的交流。

在之後,自然是會有重合的部分。

但一開始,還是會各自領域去進行交流,這樣以免亂套。

大家任務都很重。

除了杰哥和格魯伯。

這倆人湊到一起後,開始研究整活的事情了。

說真的,李少杰一個人異想天開也就算了,但能拉到格魯伯一起異想天開

雙方達成共識,于是這就變成了「巧妙的交流形式」。

這形式便是

在之後的深度合作中,除了李少杰精心準備的曲目以外,還會讓杰哥去指揮維也納愛樂,反過來讓格魯伯去指揮民族樂團。

作出這個決定後,幾乎全員都驚呆了。

紛紛勸慰「大老三思啊」!

畢竟,與一個陌生的樂團合作,還作為作品的靈魂——指揮。

這樣的決定可以說是非常的隨緣了。

多少帶點任性。

但沒辦法。

杰哥和格魯伯覺得好玩。

而且指揮本來就是這倆人。

匯報上下點功夫,兩人「沆瀣一氣」下,這事兒雖然離譜,但也定了下來。

不得不說,這「交流」屬實是真讓兩人給玩明白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