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87章 光明正大的陽謀!(求訂閱

為了演出需要寫論文,听起來離譜,實際上並不離譜。

當然了,與其說是論文,不如說是論文前半部分的分析報告。

後半部分的自我理解以及表演方式等亂七八糟的,不需要寫出來。

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人家拍電視劇的,起碼還需要分析角色,做做記錄呢,再不濟也得找人做這些。

何況是芭蕾舞劇。

這玩意一場下來,一兩個小時不間斷。

必須要做到每一個細節都拿捏。

國家級的舞者,國家級的藝術單位。

可不是那麼好混的。

更不是你單純舞蹈跳的好,或者天賦強,就可以的。

知識,只是基本。

與很多人想象中的反而相反。

這里的首席,就算不走藝術,放在別的專業里,那也都是個頂個的學霸。

藝術生的文化課,決定不了你的下限,但卻能決定你的上限。

這些頂級的演出者,也自然不需要考慮下限,而是要不斷的拔高上限。

所以,就文化知識方面,重要程度完全不次于主業。

或者說,就是主業。

就像是打游戲一樣。

有的或許是理論極猛但操作不太行的嘴強王者,有的或許是靠天賦操作莽上去的最強王者。

但到了這里,這個級別。

你作為首席。

那就必須要成為一個可以兼職戰隊教練的首發選手。

知識理論與實際操作缺一不可。

甚至必須完美。

要知道,所有的藝術生,能到有些名氣的樂團里工作的,只有那麼一小撮一小撮。

而其中,能來到知名藝術團的,更是寥寥無幾。

更別提這是國內幾乎最頂級的藝術團了。

這可是國家單位。

而要知道,無數次選拔出來的,天才中的天才們。

會在這里競爭首席的位置。

可想而知,一個首席的含金量。

別說為了表演寫篇論文了。

就算是平時,有點新的突破方向,新的課題。

人家自己都想寫,都在寫。

在中芭這里,哪怕不說大佬,只說一線的演出者,那也是博士遍地走,碩士不如狗。

實際上,論文形式的分析報告很快就交了上來。

負責審查的,自然就是李少杰本人。

雖然說,每一個人都會有每一個人的理解,但再青春的童話故事也能被人理解成黑暗童話,而且,這是為了演出,有些東西是要統一的。

所以,李少杰便也給整個參演人員們開過幾次小會,系統的聊了聊。

《胡桃夾子》這個故事,實際上並沒有多麼特別深刻的哲學內容,也沒那麼多閱讀理解。

可以有,但是沒必要。

李少杰創作這部芭蕾舞劇的初衷,是給孩子們看的。

不需要多麼深刻的思想,內涵,單純只是勾勒出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將音樂,舞蹈的美,展現給孩子們。

這個故事,是德國作家所寫的一篇著名的童話故事。

主人公,只是一個七歲的小姑娘,瑪麗。

有天她生病,腦子迷糊,覺得自己房間里,咬核桃小人活了過來,正在與老鼠打仗。

老鼠國國王長著七個腦袋,戴著七頂王冠,統率老鼠大軍,要攻擊瑪麗。

而咬核桃小人,則帶領著櫃里的布女圭女圭,滑稽人,輕騎兵,老虎,獅子,長尾猴,小熊等同老鼠們展開一場大戰。

戰斗中,咬核桃小人被老鼠咬住,糾纏之際,瑪麗鼓起勇氣,月兌下鞋子砸向鼠王,趕散了鼠群。

而咬核桃小人為了感謝瑪麗小姑娘,便邀請她來到童話世界中游玩。

蜜餞牧場,橘子水河,香腸蛋糕新村和巧克力城的女圭女圭國中,糖梅仙子翩翩起舞,瑪麗沉浸于糖果,玩具,舞蹈與盛宴的快樂之中。

故事就是這麼簡單。

簡單的童話,簡單的對孩子們弘揚善良,團結,勇敢,寬容,與感恩等美德。

而舞劇的編排上,也只是想讓孩子們沉浸于童話王國,去感受那種最直觀的美。

放在現如今的視角來看,故事甚至可以說是有點空洞,乏味。

甚至有一點套路,有一點老生常談的感覺。

但無疑,這是最適合做表演的題材。

也正是這個原因,限制李少杰發揮的地方很少。

可以盡情的去為表演燃燒想象力。

而不需要考慮太多故事邏輯與音樂邏輯,更不需要凝重于思想的表達與陳述。

單純是為了讓孩子們快樂而已。

所以,集訓的第一個階段,很快就過去了。

馬上便開始了第二個階段。

劇本,台本,樂譜等工作做完後。

由譜務,劇務開始整理,拆分,然後根據細節與演員劃分,將其分給每一個表演者。

接下來就是李少杰帶樂團,陶紫帶舞者,開始細致的籌備訓練。

訓練中,兩邊也是互相有所溝通與熟練的,甚至是經常進行細節上的交流。

封閉式集訓是很難休息的。

與外界溝通的方式也只有閑暇之余玩玩手機。

可是基本到了閑暇之余,休息還來不及呢,沒幾個人還有精力玩手機。

一晃,時間很快過去了一個月。

一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對于一整個舞劇的排練,還是很短了。

不過,由于是封閉式的集訓,所以進展非常的喜人。

大佬所謂的「練一部新的作品」,效率完全是普通愛好者難以想象的。

就單說樂團。

譜子發下來後,幾乎當天第一遍的視奏,就已經可以拿下六七成。

接下來的熟練階段,只需要兩三天。

練就完事兒了。

真正開始合奏的時候,就在第四天。

甚至沒人覺得時間有點趕。

一個多小時差點倆小時的樂譜演奏

咋說呢。

練起來真的並不難。

或許對于很多娛樂圈的人,讓他們練倆小時演出的曲子,會很難。

但對這些演奏家來說

平時偶爾出去比個國際級別的賽事,選擇的曲目時長普遍半小時,準備的曲目還不止一兩個。

搞一次音樂演奏會,整場下來倆小時也常有。

只要樂曲的難度你別搞事情,那根本就是問題不大,輕松愉快。

如此,樂團的訓練進度可以說是直線躥升。

一個月後,已然可以像模像樣的演出整場了。

這期間,領導視察過很多次。

給出的評價也不低。

當然,這樣的水平,堪堪達到李少杰心目中一半的分數。

接下來要完善的地方還是很多。

這部作品的演出籌備同時開始,整部作品內部的匯報演出,訓練,也在繼續進行著

首演的第一站,出乎不少人意料。

沒在國內,沒在歐洲。

而是定在了漂亮國。

以往,李少杰的音樂作品,能在國內發行的,一般都會在國內發行,除非是偶爾幾個和國外公司合作的項目。

而這一次,這部音樂作品,卻定在了海外發行。

海外發行和國內發行,是有很多差異的。

而且,跟後期的一些獎項關系也很大。

就比如格萊美,就必須是在漂亮國發行作品。

不然,壓根是不計入評選的。

很多國內的薩比網友迷信格萊美,拿什麼「中國音樂有幾個能進格萊美」的說事兒,證明中國流行音樂如何如何差。

實際上,這幫人連發行地區都沒搞明白,基本放的全是羅圈屁——繞著圈的臭。

而第一階段的報名與審查,不過就是看你這個作品是不是在漂亮國發行的,然後根據你的風格進行分類,這一階段是完全沒有任何藝術與技術層面的判斷。

是直接進入到候選的。

候選以後,經過第一輪票選,會給大大小小三十多個獎項選出每種起碼五位的候選者,這個就叫做提名。

而國內一些小鮮肉的粉絲,拿格萊美說事兒

實際上就是自家愛豆去漂亮國發行作品了,然後進入了候選階段。

有背景的,花點錢,砸一個小破獎項的提名出來。

當然,沒背景沒實力的偶像,也就只能拿某個海外APP中,某個不起眼的細分榜單的名次說事兒,那玩意也就像是撲街作者上了一次三級以外,看都看不見的小破推。

自然和大神的連環爆炸推是兩個世界。

可推薦也是推薦,偷換個概念就行。

實際上,國內的輿論中,是有黑子不停的黑李少杰「沒拿過獎」這一點的。

直到金鐘獎。

然後,黑子們就說「李少杰你只會窩里斗,從來沒在國外拿過獎」雲雲。

實際上。

在李少杰的計劃里,是有著「去國外拿獎」這麼一個目標的。

以前是沒工夫管那些。

這回吧,屬于是順手了。

反正這是為之後的一些計劃進行鋪路。

得先試著把國外的獎項,通關一下再說。

所以,便選擇了海外發行。

順帶著搞一波小黑子們的心態。

當然了。

為了後續的一些目的,國內領導也是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這獎,勢在必得!!

倒不是說,拿了獎,就是榮譽。

也不是要靠拿個國外的獎,去證明什麼。

隨著國力的發展,文化領域的力量也是逐漸的站了起來。

可還是會有很多大清附身的國家吧,還是會盲目自信的膨脹。

不願意承認。

所以,到別的國家地盤上,用自己的作品拿了最大的獎,那就是逼著人家承認一件事。

【這一次,我不如你。】

真拿了,那就真等于大嘴巴子啪啪往臉上糊。

臉都被打爛了,還得哭著說「爸爸你掌力太猛了,武功已經臻至化境」。

那就是恥辱了。

正常來說,是沒有人會願意捏著鼻子承認的。

所以,相應的對抗,是一定會有的。

人家一定會竭盡所能的在規則內,不讓你拿下這個獎項。

到時候,那就是打擂。

有了李少杰這枚炸彈專業戶,不去搞一搞,那就太浪費了。

于是,發行地直接被確認了。

漂亮國。

這一步棋的套路之騷,讓李少杰本人都直呼666。

實際上,一開始李少杰沒想那麼多。

只想著國外發行,一開始定的發行地是歐洲。

但領導緊急找來,讓李少杰在漂亮國發行,並且解釋了一系列利害關系後

李少杰再一次明白了,什麼叫做真正的老陰

哦不。

智囊!

要知道。

近些年來,西洋古典音樂雖然仍然視歐洲為光輝之地。

但實際上,無論是藝術層面,還是經濟層面,重心早已從歐洲來到了漂亮國。

人家歐洲能甘心嗎?

那必然不能的。

就好像中國本土的文化,發展比不上霓虹繼承過去的文化。

這踏馬不憋屈?這踏馬不氣炸?!

而如果這個時候,有個老外站了出來,不僅能在作品上幫中國回擊霓虹甚至本人的老師還是個中國人,你幫不幫?

可能不會傾力相助,但關鍵時刻必然是會幫著抬一手的。

李少杰便是這個老外。

李少杰的師傅那可是弗雷德里克,德國根正苗紅的國寶級音樂家。

如果能在漂亮國拿下個大獎

好家伙,這打不打臉的別人不感興趣,但起碼證明了一件事。

【看到沒,還得是我們歐洲本土才能培養出這麼NB的音樂家】

這一下,不就合縱連橫了?

相反。

如果李少杰在歐洲發行的話,那漂亮國置身事外,李少杰的競爭對手就變成了歐洲本土人,哪怕師傅都是歐洲本土,但選擇是傾向于本土選手,還是外國選手

不言而喻。

而且,這麼一手操作下去,還有個更大的算盤。

你或許可以暗箱操作,但也只能操作那麼一點點。

如果真的那麼多亞洲,歐洲,頂級的音樂家,盯著這部作品。

如果質量真的強大到爆,難見對手呢?

你漂亮國給還是不給呢?

不給,那不等于告訴別人暗箱操作,你自己在里面玩個人政Z嗎?

這可是砸自己家金字招牌的事情。

失去了一次信譽,後續自然有更多的辦法對付你,然後不斷的失去信譽,最後整個獎項都會變成笑話——比如某諾貝爾和平獎。

給了?

那招牌保住了。

但大嘴巴子也是挨了一個實實在在。

這一下就變的非常惡心了。

而真正開始運營後,無論是歐洲,漂亮國,還是國內的音樂家,藝術家,都看懂了這一層博弈的操作。

但是沒有任何的辦法。

因為這是中國人一貫的操作。

光明正大的陽謀。

我不玩陰的,但你得老老實實的正面接著!

所以,宣傳剛起,無數雙眼楮便盯住了李少杰的新作品上!!

------題外話------

咬核桃小人實際上就是開核桃的工具,只不過是給孩子用的,所以設計成了一個小人型的玩偶,屬于德國奧勒山地區的傳統手工藝品。

原本是為了開核桃的,後來逐漸發展成了一種木制玩具。

這玩意其實很常見很有名,大家多少是見過的,只是不知道玩具名字而已。

就是小時候的那種人形玩偶,牙齒被設計的很浮夸的那種。(那牙齒部位其實就是原來當地孩子用來開核桃的地方)

ps,至于劇中人物這麼說吧。

德國作家寫的小說《咬核桃小人和老鼠國王》是原著。

而芭蕾舞劇《胡桃夾子》可以說是同人。

電影《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則是同人的同人。

ps,說起演奏家背譜這麼說吧,一點沒學過的曲子,甚至不需要听,看譜子視奏前兩遍,基本成型,多練幾遍,也就一個下午,如果听過,或者比較熟悉的,掌握起來那更簡單。

背譜更簡單了,那玩意肌肉記憶,劍仙以前比賽的時候就有過這感覺,我也不知道我拉的是啥,全忘了,但我就是拉完了,而且還沒出啥錯,分還挺**高的——、

至于時長,更簡單了。

踫上個大曲目,彈半小時多一小時的也不稀奇這舞劇也就倆大曲子,和尼伯龍根相比,這胡桃夾子相對來說算是非常人性化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