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

劉弋派出的使者當然不止是一個,到的也不只是上谷郡的軻比能一處。

現在劉弋與袁紹的對決,已經通過奇襲鄴城這一舉措,穩定住了河東,繼而收取整個並州,完成了從戰略防御到戰略相持的轉換,接下來, 就是戰略反攻了,也就是劉弋攻,袁紹守。

但這一轉換過程,卻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

保守地說,怎麼也要兩到三年的休養生息,在沒有大的天災人禍的情況下, 才能徹底恢復關中與並州的民生,積攢足夠的兵甲、錢糧, 只有完成了這個前提條件, 才能以約兩州之地(關中、並州),與同樣擁有兩州之地(冀州、青州)的袁紹,在實力上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但即便如此,兩年甚至三年後的劉弋,面對家底雄厚的袁紹,還是沒有必勝的把握,因此他必須要有強有力的盟友,給這座天平在自己這邊的一方,加上砝碼。

劉弋理想中的盟友,就是幽州公孫瓚。

目前,只有也唯有公孫瓚在北方有能力、有意願跟袁紹對抗。

要知道,從初平三年(192年)界橋之戰,公孫瓚與袁紹正式撕破臉皮開始,打到現在已經是建安元年(196年)了, 倆人死磕了五年,公孫瓚做夢都恨不得生撕了袁紹。

當然了,公孫瓚和朝廷也並非一片和諧, 雙方還是有點「小矛盾」的

因為公孫瓚能稱雄幽州,起因就在于他宰了朝廷的宗室,大司馬兼幽州牧劉虞。

公孫瓚不覺得在朝堂那邊,自己能有什麼好印象,大約袁紹是國賊,他公孫瓚是個逆賊?

「伯圭?」王越的聲音將公孫瓚拉了回來。

「嗯?」公孫瓚收回心神,轉頭看向王越,發現王越滿臉疑惑地盯著他,公孫瓚的臉上露出歉意之色,笑著對王越說道︰「剛剛走神了,王師說到哪了?」

王越作為名震幽燕的頭號游俠兒,早年在幽州就與同樣任俠剽悍的公孫瓚打過交道,甚至還傳授過公孫瓚劍術,因此,雖然年齡並沒比公孫瓚大太多,但公孫瓚依舊尊稱其「王師」。

「伯圭,你剛剛在想些什麼呢?怎麼走神的如此厲害?」王越好奇的詢問道。

公孫瓚聞言,不由得尷尬的咳嗽一聲,掩飾自己的失態,他清了清嗓子,說道︰「沒什麼,就是在想些其他的事情罷了!」

王越聞言也不疑有他,只當公孫瓚的確是在想別的事情,畢竟現在兩人的身份都不是從前那般了。

以前王越是幽州游俠兒,公孫瓚是郡中小吏,那時候雙方還算平等相交,甚至王越還是公孫瓚的一劍之師。

可如今公孫瓚是幽州名副其實的土皇帝,現在這府邸里全是貌美如花的侍女伺候,連個男人都見不到,可見隨著歲月的流逝,人確實是會變得。

平日里,他的一舉一動都受人矚目,在他面前,誰敢胡亂揣摩他的心思?

「王師,你此番前來見本將,不知道有什麼指教啊?」公孫瓚笑呵呵地對王越問道。

公孫瓚沒稱本侯(封易侯),只說是本將(前將軍)已經很客氣了,王越也沒有糾結,直接說出了他的來意。

「伯圭,你也能猜得到,實不相瞞,我這一次來找你,實際上是奉了天子之命而來的。」王越拱了拱手說道。

「哦?是嗎?」

公孫瓚眼楮一眯,他有種感覺,似乎這一次,會有大機遇。

「伯圭,我此番來見你路上怕被攔截並沒有帶旨意,是天子有幾句話,要向伯圭轉述。」王越說道。

公孫瓚聞言,不由得緊張了起來,他的心里隱隱地升騰起一股忐忑。

「伯圭,陛下說了。」王越頓了頓,見公孫瓚沒有行禮,也不在意,繼續說道。

「天子希望我此番前來與伯圭聯絡,以求伯圭能夠盡早地協助天子興復漢室,再造大漢。伯圭,你也知道,朝廷和國賊袁紹的矛盾已經是世人皆知,如果伯圭能夠與朝廷合作的話,那麼,伯圭就可以借助朝廷的力量,來對付袁紹了。」

「恐怕是朝廷要借助本將的力量來對付袁紹吧?」說到正事,剛才那點脈脈溫情直接被公孫瓚拋開,他只是冷笑。

「伯圭弄錯了。」

面對公孫瓚若有若無的嘲諷,王越蒼老的面上沒有一絲波瀾,平淡地把最近所發生的事情給公孫瓚講了一遍。

「天子英武,乃是要再造大漢的一代雄主,即便伯圭兩不相幫,天子也一樣能剿滅國賊袁紹,只不過多花費點時間罷了。」

王越看向公孫瓚,坦蕩地問道︰「可如果到了那時候,伯圭又該如何面對朝廷呢?」

天子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公孫瓚的心里不由得暗暗猜測起來。

他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認,結合各方面的情報,他越想越覺得,王越說的是事實。

在易京的這段時間里,公孫瓚雖然干了很多離譜的事情,比如臨易河挖十余重戰壕,又在戰壕內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築有營壘,公孫瓚居其中,以鐵為門斥去左右,令男人七歲以上不得進入,只與妻妾住在里面,又囤積糧谷三百萬斛,讓婦人習為大聲,使聲音能傳出數百步,用來傳達命令。

但如此重重,卻只代表他自覺無法獨自戰勝袁紹,不代表公孫瓚不關心袁紹那邊發生的事情。

事實上,公孫瓚一直都在暗中觀察著袁紹那邊的情況,從各方面,公孫瓚得到的消息都讓他感到非常吃驚,袁紹竟然敗給了朝廷,雖然不知道是怎麼敗的,但公孫瓚還是瞧出了一些端倪。

這次听說了第二次河東之戰的詳細經過,又得知了天子親率大軍覆滅鮮卑單于庭的壯舉,公孫瓚不僅听得熱血澎湃心向往之,更是覺得有些自愧不如。

他發現,漢軍的戰斗力實在是超乎了他的想象,漢軍的戰斗力,比起鮮卑人來,簡直是強悍了五倍,甚至是十倍,鮮卑人根本就不是漢軍的對手,這種強烈的差距讓公孫瓚的心里充滿了激動。

畢竟,他是邊將出身,對于烏桓、鮮卑這些胡人的危害,深有感觸。

在這一點上,天子不顧大戰後的各種不利條件,還要北征鮮卑,是讓他公孫瓚極為佩服,或者說敬佩的。

為漢人守土,這才算漢家天子。

公孫瓚一直都在尋找機會,想辦法,如何才能擊敗袁紹。不過,公孫瓚也明白,一個想要讓人口遠勝于他的袁紹覆滅,對于他這樣一個只佔據苦寒邊地的諸侯來說,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尤其是,雙方經過數次大戰,無論輸贏,公孫瓚都被袁紹以雄厚的實力逼得他步步後退,一直退到了易水,更是讓他認清了雙方的差距。

袁紹可以輸無數次,他有冀州平原上廣袤的農田和人口支持,他輸了可以補充錢糧,招募士卒,繼續用大量的普通步兵來跟公孫瓚作戰。可公孫瓚輸了,就要損失多年積攢下來的精銳騎兵,這種隨他身經百戰活下來的幽州騎兵,是很難補充的,即便補充,質量和數量也都難以跟袁紹相比。

換句話說,雙方的人口、經濟規模和暴兵速度,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

所以,公孫瓚才遲遲未曾動手,只是隔著易水和袁紹相持。

他一直在等待一個「天下有變」的機會。

這個機會,現在似乎讓他等到了。

不過,公孫瓚的心里很明白,如今的朝廷,是看中了幽州的戰略位置,和他公孫瓚本人對袁紹的敵對態度,而非是多麼欣賞或認同他公孫瓚。

「本將之前殺了大司馬、幽州牧劉虞」

「伯圭請放心,朝廷絕不會因此而對你有敵視,你之前做錯了,陛下會罰,但此後的事情,陛下卻絕對不會賞罰不分。你要知道,現在國勢如此,就連犯下大錯的西涼軍諸將,只要願意與陛下一同興復漢室,再造大漢,陛下都能赦免他們的罪行,何況是你呢?陛下說過,過去犯下的錯,不代表將來不能救贖,只要肯與朝廷一道討平國賊袁氏,那陛下對于這些人的態度就是‘治病救人,懲前毖後’,伯圭陛下的肚量,遠超你的想象。」

公孫瓚松了口氣,心中暗忖道︰「如此看來,若是有了朝廷的幫助,袁紹那邊似乎是不足畏懼啊。「

想到這里,公孫瓚不禁露出一抹微笑,他的心里,也終于放心了。

想到這里,公孫瓚又對王越說道︰「那朝廷此番前來,需要本將做什麼?」

「需要掃除伯圭與朝廷之間的障礙,消滅佔據了代郡和上谷郡的軻比能,如果伯圭願意出兵與朝廷東西夾擊,那麼戰勝之後,上谷郡歸伯圭,代郡歸朝廷,同時朝廷會正式任命伯圭為幽州牧。」

「只是,你與朝廷之間的合作,需要等到大軍平定鮮卑,並且將鮮卑徹底趕出長城,方才能夠正式展開。如此一來,雙方接壤,才能攻守相望。」

公孫瓚點了點頭,說道︰「理當如此,軻比能此酋,本將也早就想消滅了。」

王越點了點頭,對于公孫瓚的識時務很是滿意,他相信,公孫瓚不是傻瓜,不會分不清是誰他的敵人,誰是他的朋友的。

「伯珪,那現在,我就先行回去復命了。」王越說道。

「不急。「公孫瓚擺了擺手,「穿過鮮卑人的地盤太過凶險,本將這就點齊白馬義從,征召兵馬進攻上谷郡,你且隨本將同去。」

王越一時愕然,這麼雷厲風行?

公孫瓚見狀只是大笑,笑了許久方才說道︰「王師,你以為我公孫伯圭,真是沉溺于婦人溫柔鄉里的廢物嗎?你錯了!我還是那個殺胡如切菜的白馬將軍!永遠都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