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八章 再造大漢

驪山之下,旌旗招展。

祭壇和墓碑都已建好,在文武百官和侍從禁軍的簇擁下,劉弋緩步登上祭壇。

此時的劉弋身著一襲黑色冕服,頭戴十二旒,看起來威嚴無比。

「吾皇萬年!」

隨著祭壇高台上站著的文武百官齊聲喊道,震耳欲聾的吼叫聲在驪山中回蕩著,震人心魄。

「平身!「劉弋朗聲說道,隨即目光掃視全場,繼續說道︰「朕今天召集各位愛卿前來,就是為了宣布朕的決定。「

「今日祭奠陣亡將士,並且宣讀改元詔書,大赦天下。」劉弋說道,眼楮里滿是自信。

「吾皇萬年!」

羽林衛、虎賁衛的禁軍也整齊地大聲喊道,聲音響徹整座驪山,仿佛這片天地間只有他們在呼喊。

「好,諸位愛卿,朕在此先謝過你們與朕一起共克時艱!「劉弋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說道︰「既然如此,那就由楊彪太尉主持儀式吧!「

祭台下面站著許多人,今天的儀式是劉弋繼承皇位後最重要的一刻,這次改元的政治意義非常強烈,是劉弋親手平定李郭之亂,朝廷走上正軌後的重要政治宣言,所以這些人自然都到場了。

祭台之上,劉弋身穿龍袍冕服,準備開始祭祀跪拜祖宗上蒼,下面跪著的是文武百官。

劉弋掃視一圈,看到了站在下面的朱,朱對劉弋報以微笑,劉弋也對朱露出了笑容。

這次的祭祀,將會是楊彪在太尉任上的最後一件工作,祭祀結束後的大宴上,楊彪就會被宣布升任大司馬,成為真正大漢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劉弋環視一圈,目光落到了一邊的士孫瑞身上,亦是微微致意。

士孫瑞這位跟王允一起誅殺董卓的功臣,此時也撐著一把老骨頭來觀禮了。

士孫瑞的目光不時的瞟向一旁的楊彪,楊彪感受到了士孫瑞的注視,對著士孫瑞微微頷首,表示自己的恭敬。

楊彪升大司馬,朱升太尉,司空張溫則要乞骸骨歸鄉了,到時候司空的位子就得士孫瑞補上。

看到楊彪和士孫瑞之間的互動,劉弋微微有些驚訝,隨即心中升起了一抹釋然,這兩人走的路雖然不同,但卻都有這樣的修養和氣度,足見其為人。

劉弋是不喜歡在這種時候搞黨同伐異的,或者說,在外部矛盾(割據諸侯)沒解決之前,他都不提倡臣下拉幫結派內斗。

這時,祭壇上的大長秋苗祀宣布祭祀開始,苗祀拿出一個托盤上面放置著一紙帛書,走到楊彪的面前,將聖旨遞給王允。

先宣布改元,然後祭祖,再祭祀死難士卒,最後大宴。

楊彪接過托盤上的聖旨,將托盤交給苗祀,苗祀雙手接過侍立在一旁。

楊彪中氣十足的聲音,響徹在祭壇四周。

「昔太祖高皇帝以神武應期,廓開大業。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漢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過唐日。是祖宗道邁三王,功高五帝,故卜年倍于夏商,卜世過于姬氏。

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賊臣王莽,滔天篡逆。

世祖光武皇帝誕資聖武,恢復鴻基,祀漢配天,不失舊物,俾三光晦而復明,神器幽而復顯。顯宗孝明皇帝、肅宗孝章皇帝累葉重暉,炎光再闡。

自和安已後,皇綱漸頹,天步艱難,國統頻絕。

黃巾海沸于九州,群閹毒流于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袁氏國賊凶逆相尋。

黎庶涂炭,靡所控告。赦于四海,年號建安。

朕今繼承漢室偉業,誓必討盡天下逆賊,再造大漢!」

眾人聞言,心頭皆齊齊一震。

再造大漢!

這是劉弋第一次如此明確地提出興復漢室的政治口號,這種口號的意義簡直不可估量。而且,在這篇聖旨中,劉弋回顧了兩漢基業的建立與諸位祖宗的功業,還把董卓、袁氏,與王莽並列,其中意味不問自明。

從此以後,袁氏就正式成為了國賊,成為了天下諸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可以隨意指指點點的對象。

並且,如果興復漢室成功,汝南袁氏的地位就跟王莽一樣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興復漢室成功,劉弋的地位就跟光武帝劉秀一樣了。

這一點倒是沒什麼爭議,接手這麼一個爛攤子,海內沸騰群雄割據,如果都平了,確實跟光武帝劉秀的功業是一個性質的。

接下來,就是劉弋登基之後最重要的祭祀儀式,也是最重要的一次祭拜。

祭拜的儀式也就是俗稱的「祭祖儀式「,是劉弋登基後,為了彰顯其漢室正統的合法性。

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一個必須劉弋親手操作的小環節。

苗祀又奉上一個托盤,將玉璽交給劉弋,要劉弋親手為楊彪手中宣布完畢的改元聖旨用印。

劉弋將玉璽端在手上,這不是始皇玉璽,那玩意現在應該在袁術手里,這是玉璽遺失以後特地讓皇室工匠雕琢出來的。

劉弋雙手用力,把鮮紅的大印蓋在聖旨上。

明年,就是建安元年了。

「開始祭拜列祖列宗。「劉弋沉聲道。

「喏!「苗祀躬身應道,將托盤交給旁邊的侍從,侍從拿出三炷香遞給苗祀。

劉弋接過大長秋苗祀轉交的三炷香插入香爐,對著列祖列宗叩拜。

三跪九叩,磕了九個響頭,這就算是完成了。

或者說劉弋的任務完成了,接下來就是提線木偶一般的操作,看著不同人的在進行復雜的禮節。

又過了很久,至少劉弋感覺過了很久,祭祖儀式終于完成,下一個儀式終于可以開始了。

但與祭祖儀式不同,祭祀死難士卒的儀式,就不在這個祭壇了,而是在驪山的墓碑群。

眾人跟在劉弋的身後,走出了祭壇,向外走去。

在眾人的前方,站著兩列羽林衛四百名士兵。

劉弋帶領百官走在最前面,這些作為儀仗的羽林衛都穿著黑色的鎧甲,他們站的筆直,雙手持著各種禮儀兵器如斧鉞等物,放在自己的胸前,目視前方。

在羽林衛的盡頭,豎立著一塊巨大的墓碑,上面刻著八個大字︰漢軍死難將士之墓。

劉弋走到墓碑的前面,雙膝跪倒在地,恭敬的磕了三個響頭。

劉弋拿起一杯酒,灑在地上。

過了良久,劉弋轉過身,目光望著身後的眾人,他的聲音低沉沙啞的說道︰「諸君,朕希望諸君能夠牢記這個時刻,永遠銘記在心,不要忘記!正是有了這些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方才有了我們今天還能站在這里。」

「陛下萬年!」

「漢軍萬勝!」

「陛下萬年!」

「漢軍萬勝!」

劉弋的話,讓眾人的情緒瞬間激昂起來,一陣陣呼喝,從百官和羽林衛的嘴巴中傳出,聲浪越來越高,漸漸響徹山間。

「我們是炎黃的後代,我們肩負起守護大漢的使命,我們要保證漢朝的昌盛,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強盛繁榮,讓整個天下重歸一統!「劉弋站起身,看著面前的四百名羽林衛,朗聲說道。

「誓死效忠陛下!「羽林衛大吼道。

隨即,在百官的注視中,劉弋帶領著四百名羽林衛,走向了前方的墓碑群。

眾人的目光緊盯著前方的墓碑群,看著劉弋走向墓碑群,眾人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生怕打斷了劉弋的腳步。

墓碑群前方,劉弋走到了墓碑的面前,他停頓了一下,然後伸出右手,輕輕的撫模著墓碑上的名字。

「這是你們在戰爭的時候,斬殺敵人理應獲得的勛章,這是在戰場上用鮮血鑄成的勛章,今天授予你們。「

劉弋在墓碑前停留了許久,他緩緩的抬起頭,望著墓碑上的名字,緩緩的念道。

隨後,劉弋將一個由錦綬和銀牌組成的勛章掛在墓碑上,四百羽林衛亦是如此。

前面的墓碑是大墓,而後面的墓園里,則是每一個死難士卒的墓碑。

「為百姓守衛疆土,為自己建功立業,為後代平定亂世!」

劉弋一口氣,一連吼出了三句。

「為百姓守衛疆土,為自己建功立業,為後代平定亂世!「

四百羽林衛亦是跟隨著劉弋喊道。

高喊聲,回蕩于天空之中,震驚了所有官員。

他們其中有的人第一次意識到,這位天子,跟之前的天子不一樣了。

更類似與太祖高皇帝,世祖光武皇帝,是真正握有兵權的馬上天子。

在四百羽林衛的高喊聲中,劉弋轉過身,帶領著他們走出墓園,結束了這場儀式。

而隨後的大宴里,劉弋正式宣布了種種重大的政治機構調整和人事任命。

驃騎將軍朱晉升太尉,原太尉楊彪晉升大司馬,司空張溫乞骸骨歸鄉,衛尉士孫瑞晉升司空,原來司空轉司徒的張喜則繼續留任。

同時正式在尚書台六曹的基礎上設立六部。

三公曹改為吏部,掌管年終對州郡官吏的考績等人事事宜;吏部曹改為禮部,掌管選舉和祭祀;民曹改為工部,掌管一切有關修建和鹽池苑囿的管理;二千石曹改為刑部,掌管司法訴訟事務;中都官曹改為兵部,原來掌管的水、火、盜賊等治安工作移交給京兆尹,職責變為調度、訓練軍隊等事務。

新增戶部,把其他各經濟相關的部門合並到了一起。至于原來的客曹,也就是掌管護駕邊疆少數民族朝賀事務,則改成了鴻臚寺。

同時以尚書台為尚書省,以秘書監為主體合並各侍從機構擴充為門下省,至于中書省,則把三公塞了進去用來做最後的決策。

所以,就形成了尚書省協調被分離出去的六部處理日常事務,但六部在原則上不對尚書省負責,而對天子負責。

中書省由三公和天子,對國家重大決策進行最後的討論和決定後,授予合法性進行執行。

而門下省則由天子近侍文臣組成,負責草擬詔書和審核交給天子的各種公文。

尚書省和六部的原型尚書台和六曹,早已有之,劉弋的創新無非就是把三公的權力再一次縮小,並新增了門下省,分權制衡避免「錄尚書事」成為實際上的宰相。

說有多少創新,稱不上。

但再造大漢的第一步,卻無疑是就此邁了出來。

新朝,新氣象。

第一百一十八章 再造大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