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14章 暴賺千億也不分錢?

高陽接過麥克風,微微一笑道︰

「我想,大家現在心里都很疑惑,公司一下子暴賺1400億,怎麼要全部劃轉到集團公司的賬上。

在這里,我只強調一點,51集團所有公司,財務上預計今年的營業規模有30 多億。

從2002年創辦驕陽公司開始,到現在5年多時間了,51集團主營方向轉向互聯網之後,也只不過完成了初期的布局。

未來的路還很長,有的公司現金流很不錯了,有的公司還在虧損之中,集團需要統籌資金的安排。

從明年開始,在資本市場的投資,主要是集團層面的事,各項目公司只安排部分資金投資股票,每家公司預算20億資金,依然由集團投資部負責操作。

我們賺到了1400億,不能因為突然有了這麼錢,就失去奮斗打拼的精神狀態。

51集團現有9000多名員工,未來可能有十萬甚至幾十萬員工,這一切,還是要依靠各公司業務規模的持續擴大。

我們作為創始股東,不能光顧著自己富起來了,忽略員工為公司創造的價值。

只有持續為員工分享企業成長所得,公司才可能不斷做強做大,這其中的核心,就是創造性的安排員工持股,將員工的成長與企業的成長綁定起來,留人留心,共同致富。

員工持股,今年我們已經聘請了專業的咨詢公司進行設計,下面,由CEO方建為大家介紹。」

方建接過高陽手里的麥克風,道︰

「各位股東和同事,我們聘請的專業咨詢公司,曾經為華衛公司設計了內部虛擬股權制度,針對51集團的具體情況,設計又有所不同。

一方面,51集團接下來要轉為控股公司。另一方面,各項目公司的發展目標還是要實現上市融資,給投資人安排一個退出渠道。

具體而言,各項目公司目前的股權結構依然不變,達到上市標準之前,也會引入PE資本。

內部虛擬股權制度的設計,放在集團層面來安排,集團通過控股各項目公司,以母公司的方式參與項目公司的利潤分配。

集團的內部虛擬股權,針對所有項目公司的員工開放,原則上,員工持股比例要逐步達到50%左右。

我們前期投資的一些項目,比如驕陽公司、51同城等公司,都是自然人或法人公司作為創始人進行投資。

51集團成立之後的新項目,才通過51集團進行投資。

所以,接下來,除了驕陽公司,51同城、51人人等互聯網公司,所有股東的股權,都要按51%的比例,轉為集團公司持有。

集團公司相應的股東權益,財務部門會聘請第三方機構重新計算,確定新的股權結構。

完成這一步股權安排之後,集團就會公布員工持股制度的具體細則。」

方建介紹過這些基本的制度安排之後,高陽便道︰

「集團內部虛擬股權實行員工持股的制度安排,原則上就是方建剛才介紹的設計模式,大家有什麼建議,可以提出來。」

51同城CEO晉揚率先言︰「高總,現在這樣安排,原計劃各項目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是否就放棄了?」

高陽點頭道︰「是的,項目公司在IPO之前,不搞員工持股。

上市之後,可以通過二級市場的股份回購,用股權激勵的方式,來安排員工持股問題。

有兩種形式,一是針對高級管理人員和研發人才,直接授予公司回購的股份,或者設定行權條件,安排這些核心員工行權。

其二,就是在一些特殊時期,比如公司上市五周年、十周年這樣的時點,向員工大面積贈予公司回購的股票。

所以,項目公司上市之後,要先期注冊成立一個員工持股平台,可以尋找合適的時機,先行安排股份回購。」

丁壘問道︰「高總,51集團層面要大面積推行員工持股,這些股權從何而來,由現在的創始股東出這部分股權嗎?」

高陽答道︰「丁總,我介紹一下總體思路吧。

首先,51集團或者將來的51控股,是不會上市的,所以全部的股權都轉為虛擬股權。

其二,這種內部虛擬股權,是可以交易的,我們公司內部會定制開發一套股權交易系統,只能在內部交易。

當然,能參與股權交易的,必須是經人力資源部審定的,有資格持股的員工。

具體的持股份額,也會有一系的條件限制,比如管理線的職位或技術線的等級,工作年限,績效考核等等,會有一個綜合的評估打分制度。

其三,這種虛擬股權的價格是固定的,每季度由集團確定一個交易價格,這個價格直接錨定公司當期的淨資產。

至于這部分股權從何而來,我們假定現在集團的淨資產為1000億,總股本為1億,那麼每股的當期價格就是1000元。

我個人在集團持股比較多,加上吳若涵和古雅雯,合計持股比例超50%,那就是500多億,5000萬股虛擬股權。

我們之前已經確定了200名員工試點員工持股,明年可以增加到500名。

這500名試點持股的員工,可以考慮按人均300萬,也就是15億的股權價值,總共150萬股。

這150萬股,就由我和吳若涵、古雅雯拿出來,讓這一批員工以半價購買。

員工持股的股權,只有分紅權,沒有表決權,同時要有一定的鎖定期,比如兩年之後,才能在內部交易。

我們作為創始股東,出讓了這部人股權,表決權的比例依然不變,就是持有的股權,按出讓比例增加表決權。

首批員工試點持股,就這樣安排。

創始股東只能出讓股權,不能購進股權,創始股權的股權必須逐步稀釋,這是原則條件。

第二批員工持股的股權來源,就是集團當年的淨利潤,提取30%左右作為資本公積,再用資本公積轉增股本,這部分新增股本,就安排有資格持股的新一批員工按原價購買。

就以這種每年擴大總股本的方式,將創始股東手里的股權逐步稀釋,讓位于員工持股,逐步達到員工持股比例50%左右的水平。

創始股東的股權被稀釋之後,投票權依然保持不變。

這個過程會比較緩慢,大概需要5到8年時間。

8年之後,也就是2015年,如果51集團一切的戰略規劃發展順利,到時候,員工總數可能會達到15萬人甚至20萬人,估計也就基本穩定了,員工持股比例也會推進到50%左右。」

CPI集團老板馮勁松道︰「高陽,這樣的股權設計,等于是雙層結構。」

高陽點頭道︰「是的,在股權方面,集團通過控股來分配項目公司利潤,同時基本將集團的股權結構,與項目公司的股權結構完全分割。

年底之前,集團還沒控股的項目公司,包括CPI、易網和白度在內的公司股東,都要跟自然人股東一樣,將持有的項目公司股權中的51%轉化為集團股權,讓集團實現直接對所有項目公司的控股。」

李晏又問道︰「高總,51集團各項目公司的創始股東,將來如果想要退出集團的股權呢?」

高陽道︰「由我個人按市場估值水平,與想退出的創始股東協商購買。」

高陽倒是想樂,再過幾年,等集團展示出恐怖的賺錢能力之後,傻子才會退股。

高陽這樣一番解釋,所有創始股東也都沒意見了。

大家都明白,高陽願意拿出等同于15億淨資產的集團股權,讓500名非股東員工以半價購買,等同于捐出了7.5個億來推動員工持股。

這還只是賬面價值,如果按真實的市場估值,起碼要值20個億,這是真舍得。

周文彬突然笑問︰「高總,今年咱們賺了1400多億,接下來過年了,是不是一個超級大肥年啊?」

高陽微微一笑︰「今年的分紅,原則上,集團層面的安排,持股比例最低的創始股東,分紅不低于1000萬。

在項目公司層面,還是按照制度,拿出經營淨利潤的20%安排員工分紅。另外,再拿出30%的利潤進行股東分紅。

考慮到各項目公司經營情況差距比較大,比如51快遞公司處于虧損,無利潤可分,就由集團來安排補貼,發放員工的年終獎金。

原則上,各公司員工的年終獎,不同地區、不同公司,差距都不能太大。

到時候,就取各公司的中位數,進行適當的平衡。

我們現在是有大筆資金,還是要考慮長遠發展,要馬上著手安排很多投資。

今年,我們在京城開建總部大樓和51科技園。

明年,特區、魔都以及其他大區中心城市,都要陸續自建區域總部。

此外,各省會城市和重點地級市,也要購買寫字樓或自建辦公樓。

每個城市,都要安排購買或者找開發商定制一批商品房,用作員工宿舍,讓員工以當地租房價格的50%租住,多余的房子,可以安排面向市場出租。

接下來,集團還會投資一些大項目,比如投資自有品牌智能手機項目,投資規模可能會超過100億。

還要設立集團投資中心,專門負責收購一些項目。」

吳博驚訝道︰「我們要進軍實業?」

高陽道︰「是的,吳老師,android公司馬上要設立華夏研發中心,開發中文版本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android英文版本歷時兩年開發,目前已經比較成熟了,不比隻果公司的iOS系統差。

我們現在有資金,有資源做自有品牌智能手機,這也是51集團所必爭的產業,成功了,手機項目的營收會是千億級規模。

當然,這里就不展開細講了,具體的投資計劃,以後在董事會上討論。」

高陽表示51集團要進軍智能手機產業,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這野心實在太大了。

不過,大家也都明白,以高陽的性格,要想做這個項目,誰也擋不住。

在場的,惟有立訊精工的總經理陸濤暗自激動,高陽一直在籌劃的自有品牌手機項目,終于要開始啟動了。

陸濤問道︰「高總,這個智能手機項目是51集團獨立投資,還是會接受其他投資人?」

高陽微微一笑︰「濤哥,這個項目由51集團主導投資,會尋求聯合投資,包括個人投資。」

陸濤笑道︰「好,我等的就是你這句話。」

丁壘和李晏也知道一些高陽的規劃,都是微微一笑,做智能手機,易網和白度也必須參與進來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