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五章 躺著賺錢

「行,知道了,我盡量。」王晨也沒把話說死。

畢竟研究任何東西都是有失敗的可能。

王晨也不敢保證自己就一定能夠將技術給研究出來。

尤其是還要和對面搶時間的情況下。

不過這件事還真是讓王晨意外了一陣。

將核裂變與氫元素融合,這里面的技術含量可不低。

鷹醬竟然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完成了理論上的研究,可見當年冷戰的技術發展有多恐怖。

果然啊,戰爭才是催動科技發展的第一要素。

搖了搖頭,掛了電話後, 這件事也就被王晨放在了腦後。

不管鷹醬如何,自己只需要做好自己就行。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算人家有底蘊,但想要實際成功,中間要走的路還元的很。

整理了一下著裝,十幾分鐘後, 隨著下午三點, 外面的主持已經在喊著王晨的名字了。

對于今天的演講王晨也早就想好了。

多的不說, 就只是鼓勵一下大家多創作,多堅持自己,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多的不能寫,我怕又給我吞了以下省略三萬字)

————————————————————————————————————

這兩天,金三石已經在國內到處晃悠。

隨著車企與手機方面的不斷更新,全國的更新速度可以說是已經在快車道上了。

第一批用于改建的加油站已經被選定完畢,主要集中在全國最大的六座城市里面。

以這六座城為中心,三年內,全國百分之八十的加油站都將完成升級。

考慮到自家依舊有著大量的傳統能源汽車。

上頭還是會在改好的充電站位置預留兩個加油窗口。

畢竟換車對于一般的家庭來說也算是大件了,起碼五年到十年後,全國的傳統能源汽車保有量才會直線下降。

同時有關新能源汽車的各種補貼也已經出台了不少。

加上廠家們為了搶奪市場所下的功夫,現在有意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車主數量也是越來越多。

不過隨著四月份到來, 有一個消息還是讓BYD這頭難受了一些。

鷹醬到底還是選了氫動力作為他們家在新能源時代的選擇。

這個決定可以說是和自家這邊背道而馳。

但也的確打亂了大家的部署。

很多想要一口氣沖入歐美市場的車企們,現在都開始頭疼了。

由于太空計劃的出現,歐盟的很多堂口現在又和鷹醬處于一種曖昧的關系中。

這就很容易讓其他還沒有做出決定的歐盟堂口們,受到這方面的影響而選擇氫動力。

作為石墨烯電池的直接收益者,BYD肯定不希望這件事出現。

但沒辦法,人家一個超級堂口的決定也不是自己能夠扭轉的。

只能是重新召集大家思考對策了。

說不定他們也得學美系車的車企們, 直接對兩種技術都進行研究。

松下現在是很高興了, 畢竟好說歹說,求爺爺告女乃女乃這才讓鷹醬沒有放棄自己。

只要保住了北美這一塊市場,那至少算是站穩了腳跟。

面對來勢洶洶的石墨烯技術他們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目前汽車方面已經算是呈現出一種雙足鼎力的態勢。

日系車,美系車選擇了氫動力。

而國內加上德系則是選擇了石墨烯電池。

兩邊都不能說誰有決定性的優勢,但在自家的地盤都市穩固的不行。

BYD沒辦法在日系車的地盤撕開口子,而松下也同樣沒辦法在國內打開缺口。

所以兩邊的較量還是得在全球其他市場上進行交鋒。

在另一個方面,汽車智能化的改革也是越來越迅速了。

由花廠領頭,現在花廠最新的鴻蒙系統已經和國內幾乎所有的同盟企業完成了關聯。

人工智能也已經全面普及到了最新的系統上。

現在已經能夠支持對小部分客戶使用這方面的功能。

尤其是那塊作用在前擋風玻璃中的石墨烯柔性屏。

配合人工智能使用真的是做到了「高大上,有逼格」這六個字。

這可是目前只有國內車企才能擁有的特權。

BYD雖然對外開放了電池的采購權限,但這屏幕的研發卻是花廠主導的。

而花廠現在並沒有對外銷售的想法,所有的產能也只對國產車企提供支援。

在這個講究高科技的時代,這種能夠投射影響的屏幕真的太能抓住人心了。

尤其是很多小青年,幾乎沒有什麼抵抗的能力。

看見的第一眼就確定了他們想買的心思。

當然,像奔馳,寶馬,大眾這些老牌子肯定也不會坐以待斃。

花廠搞小動作他們並不以外,不過作為上家的科技之門卻並沒有關閉通道。

而且隨著科技之門的產能不斷拔高,現在也已經能夠接收以一些定制化的生產。

這不, 金三石這段時間就一直在和他們進行商討。

這件事自己也和花廠他們聊過。

雖然花廠並沒有和他們展開合作,但是考慮到全球的市場格局, 他們也不可能阻止德系車企們放棄尋求合作的通道。

所以這供貨是沒問題的,反正他們也要進入德系車的大本營進行銷售。

就當是利益互換了,他們也並沒有虧損什麼。

畢竟從整體局勢來看德系車還是他們的盟友來著。

總不能真的把德系車系給逼到松下的陣營吧。

花廠不供貨代表的是以BYD為首的國內車企的態度,而科技之門進行供貨則代表的是整個國內聯盟對局勢的妥協。

雖然有些彎彎繞,但商戰有時候就是這麼的無聊。

再說了,科技之門的產能他們可太清楚了,到現在為止,石墨烯電池的產量依舊無法供應大家,要不是有BYD扛著,大家都可以坐著等死了。

德系車龐大的市場光靠科技之門一家進行供貨,說實話,短時間內壓根不可能。

可惜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家將在三年內完成技術上的升級。

未來采用全機器人生產模式的話,起碼能夠翻個番。

不過這些金三石可就不會說了。

作為上游廠家,他要的還是一個牽制,有時候多個對手沒沒有對手更好。

站在自家的角度來看,這很顯然是一個扶持的機會。

就像是讓諾基亞牽制花廠和谷歌一樣,汽車市場同樣需要平衡。

只有這樣,作為上游廠家的自己才能穩穩的躺著賺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