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八章 冷核聚變

杜剛 的很快。

至于王晨需要幫忙加工的那些零配件,列個表就行,杜剛會幫忙去聯系。

目送杜剛閃人,王晨也是笑著坐在了沙發上。

自己壓根就不愁這兩東西賣不出去。

避彈衣先不說,光是這單兵機甲哪怕再貴上頭都肯定會要。

就這體格,一個錦衣衛上攜帶參到五枚反坦克筒子應該不是啥問題。

靠著機甲的高機動性,坦克這陸戰之王怕是連面都沒見到就要被秒了。

機甲的設計其實已經沒有太過改動的地方, 估計最多一個星期,自己就可以拿到全套的圖紙。

然後就可以讓工廠開始生產相關的零配件。

現在王晨的主要精力已經從單兵機甲還有這特殊合金上抽了出來。

有著人工智能幫忙,很多事情已經不需要王晨親力親為了。

既然這樣,王晨也是決定在參月十號正式啟動新項目的研究。

而這一次王晨打算研究的就是已經拖了有段時間的「核聚變項目」。

這次不能再拖了,能源的問題已經關系到未來公司的核心發展。

尤其是等到海島建設好後,電力的問題必須要想辦法解決。

更不用說以後進軍宇宙,沒有無限能源就無法降低成本。

目前的全球的核聚變技術其實發展的挺快的。

除了八字沒一撇的氫能之外, 對目前人類來說最有希望的能源就是核聚變。

核聚變的一個很大優勢是較低的消耗, 一個1000兆瓦的火力發電廠每天要消耗9000噸的燃煤,相當于120節車皮的火車負載量。

如果同樣發電量的發電廠采用核聚變,那麼每年只需要消耗27噸燃料,加工提煉這些核燃料需要270噸的原鈾,也就是兩節車皮的量。所以僅從消耗質量來看,兩者相差多達14000倍。

更不用說核聚變原料來源廣泛,所需要的燃料是氫的同位素氘和氚。氘可以在海水當中獲得,在海水中每6000個氫原子就有一個是氘,而氚可以通過輻射鋰來進行制造。

如果我們能夠將海水中的氘全都提取出來,那麼我們將會獲得大約10的13次方噸的氘,這遠比地球上的煤炭、石油或者天然氣的儲量要多得多。

每次哪怕是能取得總量的一億分之一就足以讓全人類用上很多年。

目前全球共有30多家從事聚變技術的私營公司;其中已公開籌資情況的18家公司總共獲得了逾24億美元的融資。

這還沒算管家的研發機構。

而研究這技術的最大難點就在于,如何在約1億開爾文的溫度下(比太陽中心還熱很多)約束正在聚變的帶電等離子體。

現在主流的技術是利用磁場來約束和懸浮反應堆內的等離子體。但是由于等離子體非常不穩定,使其約束變得極為困難,以至于到目前為止聚變反應還無法維持足夠長的時間,無法實現能量輸出大于輸入。

控溫是想要得到核聚變的一個重要難點, 其難度遠超目前地球高科技的結晶光刻機。

作為全球最精密的設備,全人類最尖端科技的結晶,光刻機上面的設備和技術是結合全球數十個頂尖企業的研究成果,ASML老板曾經放言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制造光刻機。

但即使如此, 如果國內下了決心做,也就5年左右出結果,10年之內必定拿出最先進的光刻機。而可控核聚變,1968年的毛熊就已經著手研究,但是想完全掌握的話,到現在科學家們也只能回答有生之年有希望能夠看到。

毛熊在1954年建造了第一座「托卡馬克裝置」,這個裝置相當于鋼鐵俠胸口的小型反應堆,雖然小但是能提供巨大能量,這也奠定了全球核聚變研發的方向。

1968年毛熊科學家通過「托卡馬克裝置」獲得了等離子,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等離子。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核聚變的研究依舊處于理論上的狀態。

哪怕是王晨現在開了掛,也無法無視現在的科技背景。

在王晨看來,正常狀態下的核聚變基本很難實現,就算可以其成本也會非常的高昂。

因為想要在如此高的溫度下穩定輸出能量,這對材料方面的要求太高了。

所以王晨所打算采用的方法並不是常規的核聚變技術。

而是一種名為「冷核聚變」的技術。

冷聚變又名冷核融合,是所用更正式名稱「低能量核反應」的通俗名稱,隸屬于凝態物質核科學的範疇。

目前全球對于冷核聚變依舊是一種假設的狀態。

畢竟連熱核聚變都沒有搞明白,冷核聚變尤其是那麼容易入門的?

的確,如果是能夠等同于熱核聚變的冷核技術,那其中所需要的東西也不是現在的王晨能夠搞定的。

不過如果是一種偏丐版的方法卻還是有機會將核聚變給搞出來。

而且是以一種成本很低的方式。

所有人都知道, 熱核聚變的最大問題就是溫度。

但大自然的奇妙就在于給出問題的同時也會埋藏所需的解決方桉。

如果正常渠道無法掌控熱核聚變,那還有一些隱藏的方法。

比如腦子里圖書館中所記載的一種配方。

是通過提煉一種特殊的催化劑,在一定溫度下就能讓核聚變材料產生聚變反應。

這是其他文明在研究冷核聚變時的產物,只不過在那個文明眼中,這種產物對于已經掌握了熱核聚變技術的他們來說實在是不值一提。

因為這種催化劑雖然能夠強行讓材料發生聚變,但卻會損傷聚變的能量多少。

假設正常的聚變能力是一百,而通過這種方式所聚變出來的就只有不到六十了。

折算率幾乎達到了一半。

但是人家看不上不代表現在的地球看不上。

在大家都還沒有找到熱核聚變的正確使用方法之前,這種丐版的聚變方式依舊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

畢竟核聚變的能量總數在那里擺著的,又不是要空間跳躍,損耗了四層依舊那依舊是一股龐大的能量。

完全能夠支撐地球進行太陽系範圍內的開發。

作為過渡用的技術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王晨也是查閱了很多資料就才確定以這個技術為主要發展方向。

沒辦法,地球的資源太少,等到進入宇宙後,很多在地球上所謂的難題其實壓根就不是問題。

先走出去再說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