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奸商(求訂閱)

「波斯尼亞的?」

一群陸軍領導眉頭不由得皺起,就連領導首長都不由得投來疑惑的目光,怎麼自家驅逐艦打出來的是波斯尼亞的炮彈?

好在說話的這位海軍領導在N艦隊主管裝備的維護和保養工作,對相關的細節多少了解一下,不然換個人還真就未必能說的清楚。

于是組織了下語言後便解釋道︰「這款激光制導炮彈主要是提供給波斯尼亞陸軍所屬的蘇制M—46型130mm加農炮的,生產廠商是株江廠……」

原來自從GD—2S\3D型半封閉式潛水裝具後,波斯尼亞與株江廠的往來便密切起來,交易的物品也從剛開始的專用裝具慢慢朝著特種工業品的方向狂奔而去。

而其中最主要的品類當屬炮彈,尤其是野戰炮兵的炮彈,波斯尼亞每天的消耗量那都是幾千上萬噸計,本國那點兒可憐的工業底子根本就沒法支撐這麼龐大的消耗,就只能對外采購。

原本波斯尼亞並沒有把這麼重要的物資寄希望于株江廠這麼個專門生產潛水裝具的廠家,而是與北方的幾家大型兵工企業合作。

株江廠也沒有這類打算,畢竟是世界和平才是株江廠的終極目標。

奈何老灕東廠忽然就沒了,一些適合電氣類生產設備被新灕東廠接手後,還剩下一大批淘汰的老設備。

一部分是魚雷的相關生產線,其余的則是相關彈藥類的專用設備。

這些東西只有具備國防軍工資質的企業才能接受,于是株江廠這個邕江境內唯一的一家國防軍工單位便順理成章的獲得這批老灕東廠的專業設備。

于是在溫大偉的協調下,將株江廠下屬的幾個株江地方廠合並,淘汰老舊的生產線,將老灕東廠的設備接過來組建兩個新廠。

即株江第一機械廠和株江第二機械廠。

其中株江第一機械廠主要承接的是魚雷生產線,而株江第二機械廠則是以彈藥生產線為核心組建。

以前手里沒有東西,看別人把彈藥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雖然羨慕,但也沒啥想法。

可是現在自己手里有了,那就不一樣了,不可能其他人發財,他們株江廠只能干看著。

自己也得發財!

于是溫大偉通過高端國際駐港島的辦事處約見了波斯尼亞的駐港代表,表達了自己現在波斯尼亞的彈藥生意上分一杯羹。

波斯尼亞當然是拒絕了,你們株江廠之前連個子彈都生產不了,這個是時候想要賣炮彈?真把他們波斯尼亞當豬宰了?

想得美!

溫大偉也不生氣,只是返回株江廠就做了個決定,將最新款的GD—3D型半封閉式潛水裝具賣給美索不達米亞的同時,開放已經定型的DPZ—6水下手槍。

對波斯尼亞卻限制GD—3D型半封閉式潛水裝具的出售,只提供老款的GD—2S型半封閉式潛水裝具,且不配備任何殺傷性武器。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波斯尼亞的駐港島的代表就急吼吼的找上門。

不急不行呀,因為在過去的半個月時間里,裝備新式潛水裝具和水下槍械的美索不達米亞戰斗蛙人給予波斯尼亞戰斗蛙人極大的殺傷,這也就罷了,對于波斯尼亞港口的破壞也達到令人發指的程度。

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話,波斯尼亞的經濟將遭遇重創,與美索不達米亞的消耗戰就要徹底是失敗。

問題是想要改變就要對株江廠妥協,因為波斯尼亞在潛水裝具方面已經對株江廠形成了路徑依賴,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改變,無奈之下波斯尼亞的代表只能求到溫大偉這里。

給機會不抓住,現在主動伸頭來挨宰,溫大偉這個奸商自然不會手下留情,直接甩出一份2萬噸的130mm加農炮炮彈的單子,簽了就開放最新的潛水裝具和專用槍械,不簽還是可以做朋友,但新款的水下裝備就只能說拜拜了。

波斯尼亞實在是被逼得沒辦法,只能簽下這筆價值3200萬美元的炮彈單子。

也正因為如此,波斯尼亞方面也做好了這批炮彈質量差或以次充好的準備,結果第一批貨運回國後試了兩次發現整體的效能不比蘇聯原裝的炮彈差,于是徹底放心的波斯尼亞陸軍將其運用到戰場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至此,波斯尼亞對株江廠的炮彈建立了信任,接連數次追加訂單,總采購量已經達到6萬噸超過10萬發,總金額已經超過1.5億美元。

而獲得巨額利潤的株江廠並沒有將這筆錢用于企業的擴張,而是拿出一部分當做福利提高全廠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外,絕大部分投入到幾個重點領域的研發當中,其中的一項便是激光領域的研究。

因為船舶最重要的傳動系統的軸系安裝需要極高的測量精度,小型船舶還好,依靠老師傅的經驗和技術能夠彌補測量儀器精度不足的弊端。

可中型以上的船舶,老師傅們的經驗就有些不管用了,因為整個軸系變長,變粗,稍微差一點兒就有可能令整個軸系在運轉過程中出現故障,導致整個船舶受損。

因此高精度測量儀器在這類工藝制造領域是不可或缺的。

問題是這類高精密測量設備國內還沒有哪個廠家能夠生產,全部依賴進口,而進口的東西貴的那叫一個驚心動魄,以如今株江廠的體量根本就負擔不起。

既然如此,那就自己造,反正溫大偉這樣的掛逼閑著也是閑著,直接擼袖子干唄!

然而雖然溫大偉這個掛逼在研制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但也不是萬能的,有些東西還是需要慢慢模索。

就比如說激光發生器的精度問題,就不是溫大偉一兩句話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反復的試驗調整才能最終確定的。

如果株江廠是個成熟的船廠,手里握著海量的訂單,可以在諸多訂單的推進中逐漸完善這項技術,問題是現在株江廠只有可憐的那麼幾艘小船,根本就不夠刷經驗的。

于是溫大偉另闢蹊徑,將株江廠研制的激光器稍微改動一下,塞進130mm加農炮的炮彈里,做成所謂「激光制導」炮彈。

然後以所謂的新品賣給波斯尼亞,讓其在戰場上測試株江廠激光器的精度。

起初,精度差得一匹,誤差達到150米。

但株江廠可以改進呀!

逐漸的,相關制導炮彈的精度誤差縮小到了50米,然後30米、10米、5米直至現如今的0.8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