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人道︰「羅冠清對我們也沒干過壞事,還望大人別為難他!」
這時候,馮厚敦故意看向石允封。
石允封顯出驚慌模樣,垂頭喪氣,無話可說。
他質問道︰「石知縣,這邊土地皆是你的,怎麼還會跑出另外的地主?」
地主把土地掛靠在當官的名下避稅, 這種做法大家都只掉,馮厚敦假裝不知,是故意這麼說的。
如果按照律法,把土地掛靠在有功名之人名下逃避賦稅,雙方皆是犯罪。
姜瓖有言在先,對于這種情況, 一律先假裝不知,要是誰自投羅網, 這更好,可名正言順地對其懲罰、抄家。
羅冠清急匆匆地趕過來,說道︰「大人且慢,這里的田地並非石知縣所有,乃是草民所有。」
每個地主能保留一百五十畝土地,要是這土地算入石允封名下,那麼他將失去全部土地。
馮厚敦故意道︰「根據在戶房登記的檔案,這里的土地明明是石知縣所有,怎麼變成是你的了?」
這時候,石允封心中忐忑不安,向羅冠清使眼色,可對方沒有理會,讓他焦急萬分,他已听到風聲,要是被查實掛靠土地避稅, 會被嚴厲懲罰, 已經有人因為這樣被抓起來了。
羅冠清道︰「大人有所不知, 這土地實際是草民的。」
馮厚敦道︰「口說無憑!得有真憑實據!」
只听羅冠清道︰「大人,草民有真憑實據。」
隨即,他取出一張紙交給了馮厚敦。
馮厚敦接過一看,是羅冠清父親跟石允封之間的協議,明確寫著,某某地方的土地名義上賣給了石允封,實際上仍然屬于羅冠清。
石允封湊過來瞄了一眼,內心頓時涼透了,這的確是他跟羅冠清父親立下的協議,這下證據確鑿了,那可就慘了。
他心中大罵羅冠清是豬,這麼愚蠢的事也做出來。
羅冠清那死去的老爹精明得多,給佃戶的租子收七成,一切事情做得滴水不漏,羅冠清可就差得遠了,因為是長子才繼承家業,繼承家業後把租金下調到五成。
田租明明可以收七成,羅冠清卻只收五成,在石允封看來,這是腦子有問題的人才這樣干。
只听羅冠清道︰「大人,草民父親把家里的土地掛在石知縣名下,官府告示上寫著,每家可保留一百五十畝土地,懇請大人給草民留下一百五十畝。」
听著這些話,石允封更是搖頭嘆息,羅冠清就是豬。
馮厚敦卻心中暗喜,重重質問道︰「為何掛在石知縣名下?難不成是為了逃避田賦?」
听到這些話,石允封心虛地低下頭。
馮厚敦厲聲道︰「好啊!朝廷命官的和鄉紳勾結,逃避田賦,致使朝廷損失稅收,這乃是重罪,燕王最為痛恨。你們兩個,必須接受律法的懲罰。」
「請大人開恩!請大人開恩啊!」
石允封向馮厚敦跪下哀求著。
這時候的羅冠清,有些後悔剛才的舉動,為了爭取一百五十畝地,剛才太沖動了。
羅冠清道︰「草民父親做法的確不對,還望大人寬恕!」
馮厚敦道︰「無論誰觸犯律法,皆會依法懲罰,官紳勾結逃避賦稅,情節很嚴重。來人,把石允封拿下!」
頓時有四人把石允封擒下,反綁雙手。
石允封臉如死灰,等待他的結果會很慘。
馮厚敦再對羅冠清道︰「念在是你父親所為,可不治你的罪,但你家歷年所欠下的田賦必須補交。」
羅冠清不敢違逆,連忙應諾。
現場的村民們,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們對此不太關心。
對于他們來說,以前都過得很苦,無論是佃戶還是自耕農,都吃不飽飯。
他們關心的是自家問題,是即將分得土地,大幅度減輕賦稅。
接下來,官吏們清丈田畝,把耕地分給每家每戶,全村的人都樂呵呵的。
這時候,武清縣城,專門有隊吏員,有人敲鑼,有人舉牌,有人高喊口號,他們是奉命宣傳。
「打惡霸劣紳,分田地,造福萬民!」
「打惡霸劣紳,分田地,造福萬民!」
「打惡霸劣紳,分田地,造福萬民!」
…………
近來,民眾們議論最多的,就是有關這方面。
「昨天來了,今天又來!」
「嗨!燕王這麼做,是為了收買人心!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做了這事!」
「對,燕王要收買貧苦庶民的人心,不顧讀書人的利益!」
「嗨!要是踫上李闖更慘,有點錢的人家,家里都要被闖賊搶光!」
「燕王有軍權,腰桿硬,才夠膽量這麼干!」
…………
在這本縣最大的青樓,客人們在熱議著。
沒多久後,有士子裝扮的人發話了。
「燕王為了討好低下庶民,枉顧天下讀書人利益,搶奪讀書人土地,剝奪讀書人土地免稅資格,不得士子的人心,必定不會長久!」
「說得對,燕王此舉,人神共憤,不會有好結果!」
「我們必須聯合起來,反對燕王此種荒謬的政策!」
「諸位,我們不能什麼都不干,不讓任由燕王得逞!」
…………
有讀書人在大聲發話,吸引了不少民眾,鼓動民眾。
有人反駁道︰「嘿!你們這些讀書人也不是什麼好人,大家還不清楚,你們名下的土地,多數都不是你們的,是有人掛在你們名下避稅,官紳勾結從中牟利。就算讀書人中有大地主,還不是用不見得人手段奪來的!」
這人毫不留情揭露出來。
「你!你別含血噴人!」
居然有人不給面子,當場兩名士子被氣壞了!
在北直隸和山西,到處都有宣傳,也京城踫到讀書人公開抹黑姜瓖,許多人與那些讀書人爭吵起來。
這是由姜瓖主導的運動,他要趁著這個機會,把轄區內的地主惡霸們全部打倒,既讓百姓吃飽飯,又讓自己有賦稅、贏得民心,一舉兩得。
這項運動在鄉村轟轟烈烈地展開,在各城池廣泛宣傳,讓轄區內家喻戶曉,讓大家銘記姜瓖。
這項運動的成敗,對于姜瓖能否穩固轄區、爭取民心關系重大,北直隸和山西是他的根據地,只要成功了,根據地就穩固了,就確保了穩定的根據。
他每天都要了解最新情況,時而會抽時間出城去視察工作。
「主公,工作開展七天,共查出二十三個官紳勾結,分土地工作皆開展順利!」
「主公,在許多地方,都有士子在說你的壞話!要不要把那些人都抓起來。」
「主公,這幾日來,京城各衙門、地方各縣都有人辭官。」
慈慶宮里,部下們來向姜瓖稟報情況,一同議事。
姜瓖向趙天麟道︰「趙卿家覺得如何?」
趙天麟道︰「主公,天下讀書人太多,抓讀書人只能指標,無法治本。再者,有許多人站在主公這邊,駁斥那些讀書人。臣認為,只要我們把事情做好即可,只要贏取了百姓們的支持,那些人掀不起大風浪。」
姜瓖又再看著那辭官名單,北直隸、山西各個縣都有,有著大量的職位空缺。
「短時間內這麼多人辭職,影響甚大啊!」
瞿式耜道︰「主公,估計是有些人臨陣退縮,要不然還會更多人。」
趙天麟道︰「蔣德璟、孟兆祥、徐石麒那幫人,肯定是鼓動大家都辭官,有許多人看到主公絕不退縮,不敢再冒險了。」
金堡道︰「主公給出高薪俸,許多人可不願意失去這個機會。」
張同敞道︰「主公給出高薪俸,臣就覺得很好。就算不貪污受賄,臣就算多納幾個小妾,多幾個子女,皆能讓全家過得舒舒服服。」
姜瓖點頭道︰「本王有軍隊,給大多數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就算那幫讀書人怎麼折騰,也不可能影響本王的根基,但若任由他們肆無忌憚搗鼓,著實令人厭惡,大風浪是掀不起,小風浪倒有不少。」
陳明遇道︰「主公,可公開宣布,說主公壞話者一律治罪。」
趙天麟道︰「這樣做不是不可以,可只能治標,不治本。眼下要盡快做的,便是補足職務空缺。」
姜瓖跟臣子們商議起來,又再把鄭三俊、張國維等人召入宮中一同商議,最後做出決定,謝綱任吏部尚書、黃景昉任工部尚書、趙天麟任戶部尚書、郭連城任禮部尚書、張同敞任兵部侍郎、朱和均任刑部尚書、袁飛斤工部侍郎、金堡任戶部侍郎。
科考的時間定下來了,在六月中旬。
第二天朝會,姜瓖正式宣布這兩件事。
四月初這天,姜瓖來到順義縣最大的村-棠下村,這里即將舉行批斗大會,對地主惡霸劉大頭進行公開批斗。
由姜瓖直轄的清查隊主導這件事,本縣、鎮的官吏配合。
在本村最大的平地上,這里搭建了一個講台,全村的人集中在這里。
「燕王駕到!」
燕王車駕來到這里,所有人皆跪下。
分土地、降低田賦,村子里都對姜瓖感激萬分,今天有幸一睹燕王風采,許多人都激動起來,恭恭敬敬跪下磕頭。
姜瓖從車駕上下來,朗聲道︰「大家都起來!都起來吧!」
眾人站起後,姜瓖掃視村民一邊,幾乎每個人的衣服都有補丁,皆是質料很差的衣服,大多髒兮兮的。貧苦之家就是這樣。
姜瓖繼續道︰「本王心系百姓,擔心你們餓肚子,所以,本王要打倒一切地主惡霸、土豪劣紳,分土地、降低賦稅,你們只要勤勞種地,都能吃飽飯。」
姜瓖再指著劉大頭,繼續道︰「這個劉大頭,租子收得賊高,在本村子里作威作福,害了不少人。在今天,你們把劉大頭的一切惡事都大膽說出來,劉大頭的惡行越重,本王會給他越重的懲罰。」
隨後,劉大頭被押上講台,面對台下憎恨他的數以千計村民,又還有姜瓖在場,劉大頭很是驚恐。
首先,有一個中年男子上台,他在村子里有些資歷和聲望,很有代表性。
他看著劉大頭,神情激動,大聲說道︰「鄉親們,我們可是讓劉大頭給害慘了,先從我家說起吧,我都多大歲數了,就是因為窮,娶不起媳婦。去年,我家跟老張家的事,大伙也都听說了,你說這劉大頭有多下作,我向他借三升麥子做聘禮,他缺斤少兩不說,還摻了捂了的麥子。結果,我跟老張家的親事吹了不說,兩家還結下了仇,你們說說,你們說說,劉大頭該不該斗?」
「該斗!該斗!」
台下的村民大聲回應著。
接著,有一個年輕男人上來訴說著。
「我家原本有幾畝地,那可是好地,後來,劉大頭他爹看上了我家的地,幾次三番要買,我爹死活就是不肯賣,劉大頭他爹就動了壞心思,不久我家惹上官司了,劉大頭他爹就趁火打劫,低價讓我們家賣給他家,我爹咽不下這口氣,上吊死了!嗚嗚…」
說到這里,那男子哭了起來。
台下的觀眾們都共鳴起來,許多人都有被地主迫害的經歷。
「打倒地主惡霸劉大頭!」
清查隊的小官趁機大聲喊著。
「打倒地主惡霸劉大頭!」
村民們再跟著大喊著。
面對這種場面,劉大頭驚恐萬分。
看著這種場面,姜瓖十分滿意,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讓百姓都銘記他。
喊了一陣之後,陸續有人上台,揭露劉大頭的惡行。
這個過程,整整持續了一個時辰,還是現場主持工作的小官宣布結束,批斗、訴苦才結束。
小官大聲道︰「鄉親們,因為有燕王,才能打倒劉大頭,你們才有土地,以後才會有好日子。」
村民們看向姜瓖的目光,無不充滿了感激。
「燕王萬歲!」
「燕王萬歲!」
「燕王萬歲!」
…………
村民們的高喊聲此起彼伏。
這是分到土地後的批斗大會,村民們得到的好處實在太大了,以前做夢都不敢想,都對姜瓖敬若神明。
姜瓖又再進入村子視察,來到村民家中,因為剛剛收割糧食,村民們家中都有不少麥子,終于可以吃飽飯、有余糧了,家家戶戶都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