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8章 李自成的謀劃

建奴是他的心月復大患,能要他的命,要是姜瓖造反,同樣是大患,同樣能要他的命。

最好的結果是,姜瓖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後才滅建奴,這樣一來,既滅了建奴,又嚴重削弱了姜瓖的軍力,這樣崇禎才能掌控局面。

到那時候,要是姜瓖有異心,果斷將其解決。

想到這里,崇禎心情舒暢起來。

兵部右侍郎倪元璐道︰「陛下,姜提督練兵只有四個月,還需再給些時日。更何況嗎,即將進入冬季,建奴很耐寒,能適應關外嚴寒天氣,若冬季在關外作戰,對大明軍隊不利。臣認為,等到來年春季再出兵,既避開不利天氣,那時姜提督麾下明軍將士,又得到了充分操練,那時正是出兵討伐建奴之時。」

張國維道︰「陛下,姜提督下轄八萬七千人,還得有部分人留守,兵力並不充裕,若是率軍出關要把建奴完全剿滅,或許力有不逮,或許需耗時日久,等孫督師收拾流寇後,再一同出關,勝算更大。」

李邦華道︰「陛下,倪侍郎和張尚書言之有理,若等孫督師滅賊寇後,大明兩路主力一同出兵,定能把建奴完全剿滅。」

對于三人的發言,黃景昉、範景文都出言贊同。

接下來,又先後有數名臣子陸續發言,崇禎越听越不爽,版著臉冷眼以對。

現場的朝臣們,在官場上模爬滾打許多年,都具備察言觀色本領,早就看出了皇帝不高興。

特別是陳演,雖然從朝廷角度上來說,那幾人說得有理,但是他很快看出來了,不符合皇帝的所想。

不過,有些話不宜在太多人面前說出來。

這次早朝,不歡而散。

崇禎宣布散朝,陳演說有要事要單獨啟奏。

等眾臣離去後,陳演道︰「陛下,範志完去大同後,指揮不了大同的兵,管不了那邊的事,宣大的兵眼中只有姜瓖,這是極大隱患,若讓姜瓖在大同待得越久,實力越是強大。臣認為,應當盡快催促姜瓖出兵關外,如此一來,若姜瓖勝,那很有可能是慘勝;若姜瓖敗,滿清也必定損失極大,對陛下來說皆是利好。」

這話崇禎愛听,心想讓陳演來做首輔,是正確的選擇,笑笑道︰「陳愛卿言之有理,不能讓姜瓖坐大,朕會發旨意讓姜瓖盡快出兵,若姜瓖找借口拖延,讓範志完出示尚方寶劍,由範志完領兵北伐。」

听著崇禎的話,陳演露出了笑意。

崇禎當即提筆書寫,草擬好聖旨。

————————

孫傳庭兵出潼關討伐李闖,是天下關心之事。

崇禎滿心期待著,孫傳庭能取得進一步勝利,最終把李闖剿滅。

然而,太多的事情並不按照崇禎所希望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傳來不利的消息。

明軍兵臨襄城外,李闖固守城池,急切間難以攻下,天公不作美,後來連續下大雨,讓在城外露宿的明軍苦不堪言,明軍本來補給線就長,由于道路泥濘,運糧車難以移動,明軍後勤出現問題。

孫傳庭希望破郟縣獲取給養,但是郟縣早己坐吃山空,破城後只獲得一些騾馬,很快就被消耗殆盡。

形勢急轉直下,這時李自成派劉宗敏率上萬名騎兵從小路抄到明軍後方,切斷明軍的糧道。為了麻痹孫傳庭,李自成用大牌寫下戰書,約定日期同明軍決戰,以此牽拌明軍。

明軍士兵被雨淋又沒飯吃,情緒開始浮躁起來,孫傳庭無奈之下,只好決定回師重新打通糧道,他命令河南總兵陳永福留守軍營。

陳永福部下們看到陝西軍走了,自己卻被留下來忍饑挨餓充當替死鬼,都憤憤不平,也都跟在陝西軍後面撤退,前軍移,後軍亂,陳永福難以控制局面,明軍隊伍大亂,闖軍乘機發起進攻,明軍全線崩潰。

明軍逃到南陽才緩過神來,孫傳庭盡全力穩住局面。

九月二十,闖軍趁機在汝州發起進攻,雙方最後的決戰開始了。

闖軍戰陣共有五重,第一重是饑民,第二重是步兵,第三重是騎兵,第四重是精銳騎兵,第五重是家屬。

孫傳庭攻破了闖軍前三重戰陣,與第四重戰陣的精騎相持不下,在鏖戰之時,白廣恩部火車營招架不住了,率先潰退,從而引發連鎖效果,明朝的騎兵也招架不住逃跑,戰場形勢瞬間發生巨變,由雙方互相廝轉變為闖軍追殺明軍。

闖軍傾巢而出,窮追不舍,明軍累計死亡四萬余人,損失兵器輜重無數。

————————

九月下旬,大同。

宣大總督範志完來到提督府,這次,他一改以前的郁悶之色,看起來心情不錯。

姜瓖道︰「什麼風把範督師吹來了!」

範志完道︰「本官無事不登三寶殿,陛下有旨,由本官宣旨!」

隨即,他把聖旨取出來。

「姜瓖接旨!」

姜瓖按禮節跪下,他有軍隊作為本錢,底氣十足,無論崇禎有什麼旨意,都奈何他不得。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崇禎的聖旨,是要姜瓖做好準備,一個月內率軍北上,出關消滅建奴,留守宣大的軍隊,交由範志完管轄。

原來是這樣,姜瓖心中冷笑,並未覺得太大的意外。

此前跟趙天麟談過,因為軍隊不受範志完節制,崇禎不會坐視讓姜瓖在這待很久,果不其然,聖旨來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姜瓖表面上恭敬接旨。

範志完將聖旨給他後,問道︰「還請姜提督盡快出兵北上!剿滅建奴,定能名垂千史!」

姜瓖淡淡道︰「下官會做好準備,擇日出兵!」

他才不會听崇禎之命,會找借口拖延。

要是不出意外,不久後孫傳庭失敗的消息傳來,情況又不一樣了,或許要優先滅闖賊。

範志完沒有多說什麼,轉身離去。

————————

遼東,盛京。

多爾袞得知行刺失敗後,大罵範文程無能,給他最後的警告,讓他再想辦法。

大同麗春園,行刺當天晚上活捉兩名刺客同黨,當時很多人都看到了,這件事很快被傳揚出去。

範文程估計著,那兩名手下有被招供的可能性,迅速命令在關內的間諜、刺客,做好應對措施,防範黑冰台的反擊。

————————

姜瓖接旨後,範志完遲遲不見軍隊做出征的準備,多次來催促姜瓖,都被姜瓖敷衍過去。

後來,河南戰敗的消息傳來,姜瓖更有借口,要防範李闖有可能的北上,暫緩出兵,隨時支援孫督師。

————————

在南邊,遭遇慘敗的孫傳庭率數千潰兵從孟津渡黃河,由黃河北面經垣曲入潼關,其後各路潰軍陸續入關,收攏了四萬殘兵。

不久後,闖軍扮成逃兵,用督師大 騙開關門,內外夾擊,攻破潼關,孫傳庭戰死。

奪取潼關後,闖軍長驅直入,所向披靡,很快就包圍了西安。

十月十二日,西安守將王根子打開城門投降,秦王朱存樞被活捉,陝西巡撫馮師孔等人自殺身亡。

李闖攻破潼關、奪取西安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天下,震驚了明王朝。

十月中旬,紫禁城,朝會。

「孫傳庭,無能!庸將!」

崇禎又氣又怒!更感到情況的嚴重性。

孫傳庭敗了,明軍的精銳只有姜瓖這一路軍隊,山海關的關寧鐵騎戰斗力也不錯,但無法跟姜瓖比。

這樣一來,姜瓖勢力會再進一步擴張,但他實在沒辦法了,松錦之戰再加上汝州之戰,大明原本的精銳已喪失殆盡,本錢已經敗光了,不得不倚重姜瓖。

孫傳庭失敗,同樣是大多數臣子都不願意看到的,大殿內愁雲慘霧。

陳演同樣十分擔憂,要是姜瓖無法控制,以後會不會遭到姜瓖的報復?

有許多臣子,則是為大明而擔憂。

等崇禎氣頭稍微過去之後,張國維道︰「陛下,闖賊佔據陝西,或許很快就會打過來,可下旨讓姜瓖暫緩北上,防備李闖。」

李邦華道︰「陛下,臣認為,攘外需先安內,需先剿滅賊寇,北伐才無後顧之憂。」

多名臣子紛紛發言,雖意思有所區別,都有一個共同點,原本讓姜瓖出兵北上的命令應該撤回。

崇禎沒有其它選擇,只得再下旨,命令姜瓖嚴陣以待,先練好兵,防備闖賊進一步北上,最好跟與其作戰的準備。

————————

陝西,原孫傳庭總督府。

大堂內,李闖主要人物齊聚一堂,商議要事。

主要人員有︰

謀士︰李岩、宋獻策、牛金星、顧君恩

權將軍︰劉宗敏、田見秀

五營制將軍:賀錦、劉芳亮、袁宗第、李過、谷可成

其余武將︰紅娘子、陳永福、白廣恩、任繼榮、吳汝義、馬寶、賀珍、李來亨、郝永忠、李過、李自敬、高一功、白旺、郝搖旗、袁宗第、洪育鰲、朱盛蒗、張鼐、黨守素、辛思忠、李友、劉希堯、馬世耀、劉汝魁等人。

其中,陳永福和白廣恩,原本是大明總兵,跟隨孫傳庭戰敗後,被李自成收服,成為了貳臣。

還有許許多多的將領,也原本在大明陣營,後來陸續歸順李自成。

闖軍獲得前所未有的勝利,佔據了關中,形勢一片大好,大堂內洋溢著歡樂氣氛。

坐在主位置上的李自成興奮極了,他原本造反是迫于無奈,後來被明軍屢屢打敗,多次逃入深山老林,做夢都沒想到都取得如此大成就,可謂是意氣風發。

他朗聲道︰「眼下,我們拿下了關中,下一步該怎麼辦?想听听諸位高見!」

宋獻策道︰「闖王,附近再無戰力強大之明軍,我們應當迅速奪取整個陝西,並拿下西北固原、寧夏、甘肅三邊軍事重鎮,與姜瓖對峙。」

牛金星道︰「姜瓖麾下之軍,可不比一般明軍,在宣大練兵數月,不可小覷,未來跟姜瓖作戰,需做好充足準備。」

李岩道︰「闖王,臣听到大同那邊的消息,姜瓖對朝廷不忠。臣認為,對付姜瓖不必硬來,可拉攏之,可先派人去游說、談判。如若姜瓖真的不忠于明,先盡力說服其投降,若無法說服,那就與之談判,劃定地盤。」

顧君恩道︰「我們還可暗中派人潛入宣大,詳細了解那邊情況,了解姜瓖的真正實力。」

四個謀士都有謀略,讓李自成甚感滿意,頻頻點頭認可他們的建議,道︰「四位愛卿言之有理!」

牛金星心胸狹窄,好大喜功,熱衷于登極禮儀,教習登極儀式。

此時,他琢磨著怎麼勸進李自成,李自成更進一步了,他的官職才會更高。

牛金星隨即道︰「闖王,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咱們如此大地盤,卻還未建國,闖王雖稱王,卻還未有國號。臣認為,咱們應當建國。」

這話李自成听了很高興。

「言之有理,弟兄們跟著我,打下了這麼大地盤,我應當建國給弟兄們封賞!」

這方面沒有異議後,隨即商議國號名稱,經過商討後,確立國號為「大順」,跟明國分庭抗禮。

大順國建國日期,初步定在明年正月初一,由牛金星籌備登基事宜。

即將成為大順王了,李自成賊喜賊喜;

牛金星同樣屁顛屁顛的,因為他很有可能被封為丞相;

其他臣子們同樣高興,大順形勢大好,他們都是開國功臣。

不久後,秦王王府被騰出來,用作李自成的宮殿。

————————

孫傳庭慘敗,戰死潼關,李自成佔據關中。

成為宣大三個鎮的官兵、軍戶們關注的方面。

進入十月份,宣大各衛所開始收割莊稼。

今年的秋收不同往年,因為軍戶們不再是佃戶,他們的主人換成了姜瓖,主人只收四成糧食。

大同城外數十里處,大同前衛軍田上,軍戶、軍戶家人們,一起在忙著收割小麥,一家人邊忙碌邊交談。

「听說南邊的孫傳庭敗了,闖賊佔了西安,不知會不會北上?」

「就算北上又如何?區區闖軍焉能是大同軍敵手!」

「爹爹說得是,滿清鐵騎都不是大同軍敵手,難不成闖軍還能強過清軍?」

「沒錯了,我們勿須擔心,要是闖賊敢來,大同軍定會狠狠教訓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