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九十二章 盜版大風波

《海邊的曼徹斯特》在大洋彼岸刮起了一陣憂郁生活風,這陣風也隨著太平洋的洋流,傳到了華夏大地上。

關于引進《海邊的曼徹斯特》的呼聲,也越來越大,但是這其實也只是呼聲而已。

也不知道等到真正地引進了,又有多少人會願意到電影院里去看這一部平淡憂郁的生活劇情片呢?

而且其實國內正常的商業院線其實很少會引進國外的文藝片的。

畢竟,他們連國內的文藝片都不想讓它們上院線,覺得不賺錢。更何況是在國外都看起來不賺錢的文藝片。

看看那《海邊的曼徹斯特》,就算被吹成那樣子了,看看票房數據就知道了,現在都還沒有超過1000萬呢。那850萬的拍攝成本,估計就打水漂去了。

國內真正有可能吸引到大量觀眾進入電影院來看《海邊的曼徹斯特》,那也大概率是因為觀眾們想看的是周森。

這位被譽為華夏影壇當之無愧的新生代王者,年紀輕輕從偶像轉型演員,反而突破了更高的職業生涯成就上限。就單單沖他的名字,華夏觀眾就有進入電影院里的理由。

這就是他的票房號召力。

但就算這樣,很多媒體對于這部電影如果引進華夏的票房成績也不會抱有太大希望。

曲高和寡,這是他們大多數人的想法。

可有人卻不這麼想,而且這些人還很看好這部經典的文藝電影在華夏境內的表現。

環球影業的高層會議上,有關于《海邊的曼徹斯特》華夏發行方案再度被擺到了桌面上來。其實正常來說,像《海邊的曼徹斯特》這種千萬以下投資成本的電影,這個級別的事情是不需要放到高層會議上進行討論的。

可是奈何這部電影現在成了環球影業最有希望拿到各大獎項的文藝電影。

而且這部電影里現在的男主角也在美利堅開始聲名鵲起,他們這才發現自己和亞馬遜投資的這部電影竟然釣到了這樣的潛力影帝。確實,周森在他們看來是潛力影帝,並不是他們覺得周森菜,而是覺得周森還有很大的商業價值可以開發。

特別是他背後那龐大的華夏市場。

而且哪怕是不談商業價值,就是藝術價值,周森和肯尼斯這兩個人就完全值得環球影業好好地對待。

畢竟他們投資,他們出品的電影能夠戰勝那些對家們的電影拔得頭籌,獲得大獎,那也是一種對于企業的宣傳和影響。

不管是從什麼角度,周森都值得環球影業重點關注。

而在這場高層會議開完之後,環球影業的人也就很懂事地跑去和華夏方面的人聯系,他們在華夏選擇的合作方也和周森很有淵源。

琳達國際、東森影業、新風平台。

這三個公司和環球影業快速地達成了合作協議,簽訂了一些福利豐厚的合作方案,他們將作為環球影業在華夏里最新的代言人。

而這些公司,都和周森月兌不了干系。

這態度明擺著了,環球影業要把周森當做親兒子來對待。

至于為什麼這麼說,還得從環球影業的副總裁親自跑到了國家藝術中心門口蹲合作去了。

他們想要拿到《我不是藥神》的世界發行代理權。

並且許諾用環球影業最好的資源來宣發這部原本只計劃在華夏境內上映的電影。環球影業的人說話也夠真誠,他們甚至敢把這部電影會被宣發到南美亞馬遜雨林里、撒哈拉沙漠里這種話都說得出來。

其實琳達國際和環球影業的合作,更有一種各取所需的感覺。

環球的宣發業務將會在世界範圍里全力配合琳達國際進入各個國家市場,特別是在美利堅,環球將會用大量的資源和宣發方案,來幫助琳達國際的各種業務和產品在美利堅里推廣。

原本琳達國際就很想突破美利堅那邊的互聯網公司聯合起來對于外來互聯網公司的封鎖和抵御,只有在拿下了美國市場之後,它才能真正地被稱為足夠強大的跨國公司。

而不是像某些只知道死吃國內市場,破壞國內市場環境的企業一樣。

而琳達國際也將會幫助環球影業開闢出國內影視市場和周邊衍生物的建設,比如環球影城的建設,和一些其他的基礎工作。

周森是知道這些的,只不過資本這樣的資源互換,他並不想參與其中太多,他只想好好地當好他的導演。

現在《海邊的曼徹斯特》被環球影業大力推廣到各國的文藝片市場里,而《我不是藥神》則會作為商業片被環球影業從國內引進到國際去。

這個環節中他是純純的受益者。

而且環球影業還會盡全力幫助肯尼斯和周森去申請各種獎項,幫助他們拿下更多的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環球影業的人在想引進《我不是藥神》的時候,其實根本就不知道這部電影拍到什麼程度了,拍的是什麼內容,甚至有誰參演都不知道。

他們就是單純地沖著周森這個名頭,就要拿下這部電影。

按照環球高層的評價和說法。

「像Ja那樣的人,我沒有辦法想象他會允許自己出現在爛片里。」

這句話雖然很有道理,但是如果別人听到了,估計會很想問那些高層一句,你們連見都沒有見過周森的真人,怎麼就那麼相信他?

不過這可能就是資本社會的通病吧。

對于一個新的潮流盲目地追捧,不管這種潮流所帶來的到底是好還是壞,一直到失去熱點,就換下一個潮流。

這或許就是資本的逐利性,也是資本的盲目性。

當然,他們的這種盲目信任對于周森來說是件好事,畢竟他不需要費力在其他環節,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內事,把電影拍好就行。

在琳達國際和環球影業的共同努力下。

當《海邊的曼徹斯特》在美利堅已經播出了一個多月的情況下,華夏廣電正式通過了環球影業的申請,讓《海邊的曼徹斯特》成我餓了有史以來第一部作為文藝片被正式引進到國內,由華夏藝術電影放映聯盟首次專線發行。

華夏藝術電影聯盟就成立于三個月之前,在全國近七十個主要城市分布有一百多家影院,別看它規模小,但是它的政治地位可不低,格局也很高。藝聯主要就是在旗下的院線放映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中外影視藝術電影。

也就是俗稱的文藝片。

這或許也代表著國家進一步對文藝事業的開放和支持。

這種態度到底緣于哪里,其實很難說得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周森在這件事上應該也有起到一些正面的作用。

畢竟他也屬于為國爭光的那一批人。

話題遠了。

在《海邊的曼徹斯特》正式定檔在國內藝聯院線上映之後,很多早就听聞了大洋彼岸的周森憂郁風的觀眾,在附近的影院想要預定《海邊的曼徹斯特》的電影票。

但他們驚奇地發現,身邊的電影院根本就沒有幾家有計劃上映這部電影的。

原本還以為自己被騙了,但有懂行的人分析了一下藝聯的存在,還說明了全國只有一百多家影院可以放映周森主演的這部《海邊的曼徹斯特》,社交網絡上瞬間就炸開了鍋。

華夏和美利堅可不一樣。

這里的人對于周森的光芒已經習以為常了,他們可一個比一個都期待周森的新作。

特別這還是周森在奪得戛納影帝之後的首部新作品,有些消息靈通的,會翻牆的,都已經知道了這部電影在美利堅那邊的口碑變化,也都知道了大洋彼岸對于周森的溢美之詞,對于這部電影的溢美之詞。

他們迫切地想要看到這部被稱為唯一的米其林三星電影到底擁有什麼樣的魔力,可以讓人如痴如醉。

可現在的問題是。

他們看不了。

唯一能夠上映《海邊的曼徹斯特》的那一百多家電影,電影票也被消息靈通的人一搶而空。

絕大多數人都看不到周森的這部電影了。

意見很多,但是這部文藝片由藝聯引進的公告都已經公布了,不管怎麼說,也只有那些電影會上映,再怎麼吵他們都是看不了的。

那該怎麼辦呢?

盜版。

但這一個盜版,有些與眾不同。

這可不是觀眾自己在家里找美利堅那邊的盜版,而是影院找盜版!

一些非藝聯影院竟然悄悄地騰出了一些影廳,偷偷地播放《海邊的曼徹斯特》的盜版片源。

這些票房並沒有被記錄在案,都被這些播放盜版的影院中飽私囊了。

而他們則是靠著從這部電影的排片里摳一點點排片出來,那部電影摳一點點出來,最終給《海邊的曼徹斯特》愣是騰出了不少的排片量。

附近有電影可以看的觀眾,那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就買票觀影了。

一開始,這種事情只是小範圍出現,但藝聯並沒有第一時間發現這個問題。

畢竟說句實在話,其實很少有影院會想著去偷偷放文藝片。

這些影院之前最嫌棄的可也是文藝片的排片呢,不能讓影院賺錢,還浪費水電人工的。

可現實卻在告訴所有人一個事實。

大人,變天了。

商業院線竟然回過頭來偷偷放文藝片,這都是什麼世道啊?

社交網絡上,有人發現了這些電影院的端倪。

正常來說,這些非藝聯所屬的應援,他們沒有辦法放映《海邊的曼徹斯特》,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會拿到環球影業交給藝聯的正版拷貝。那他們現在在放映的片源,就只有可能是盜版資源。

有人直接艾特了藝聯的公眾號,舉報了這個現象。

不知道還好,一知道一調查,卻發現全國竟然有近千家影院都在偷偷播放《海邊的曼徹斯特》。

要知道,整個華夏也就只有50000多家電影院。

竟然有五十分之一的影院不惜冒著這種風險也要播放這部電影,這可真的是一個大新聞。

其實原因很簡單。

上座率高。

不管是藝聯的影院,還是這些盜版片源影院,《海邊的曼徹斯特》上座率都高得驚人。

這也證明了這部文藝片佳作在國內還是有著一定的市場的。

而《海邊的曼徹斯特》的盜版大事件,最終也因為兩個解決方案沉寂了下來。

一,是新風視頻平台也上映了《海邊的曼徹斯特》,就和當年周森參演的《我是大哥大》一樣,只不過這一次需要付費觀看,價格不高,6塊錢。

二,是鑒于《海邊的曼徹斯特》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所以開放對一部分非藝聯影院的上映資格,藝聯在考證調查之後,羅列出了一張名單,全國將有2000多家影院會獲得《海邊的曼徹斯特》放映權。

當然,之前曾經偷偷盜映了的影院,自動失去了這次選拔機會。

這兩項措施才算讓國內想看這部電影的觀眾有了盼頭和多的選擇。

就在這麼鬧騰的情況下,這部電影在國內的票房成績,也一路走高,穩定得很。

哪怕一開始在全國只有一百多家影院放映的情況下,《海邊的曼徹斯特》票房也快速突破了100萬,在2000多家影院上線之前,已經放映了一個月的《海邊的曼徹斯特》,也達到了300多萬的票房。

這種恐怖的勢頭一點都不像是一部文藝電影。

要知道它的排片量低到了什麼程度。

這幾乎是上座率一直保持在平均過半的情況下才能達到的。

這還包括了早八點清晨場,和凌晨場。

在2000多家影院上映之後,《海邊的曼徹斯特》票房更是呈現出了井噴式的突破。

雖然可能和此時的當紅大作動輒一天幾千萬上億的成績不同,但是那達到了日百萬的票房成績,也是足夠驚艷眾人。

這證明了這部電影在擴大放映規模的情況下,還是保有了很高的上座率。

這也再次證明了一件事。

周森可能真的是國內唯一一個能夠一直把文藝和商業結合到最好的人了。

而此時的周森,卻根本不關注這些外界的事情。

他正在瘋狂地檢查著《我不是藥神》的拍攝內容,他將準備制作出最後的導演剪輯版《我不是藥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