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零一章 實地走訪,普遍落後

及至半晌午,兵部尚書李瓚終于從五軍都督府,一進入司務廳,見著賈珩,面容上現出笑意,說道︰「子玉過來了。」

賈珩連忙起身,沖李瓚拱手喚道︰「閣老。」

李瓚擺了擺手,示意賈珩坐下,這時,一旁就有書辦奉上香茗,二人落座敘話。

「明年就往北邊兒去,最近,方方面面事務繁多。」李瓚解釋了一句,又說道︰「你遞交的那份兒經略安撫司架構,人員已有眉目,唯軍情司,從頭籌建,千頭萬緒,一時又無相應干才可倚。」

賈珩想了想,開口道︰「大人何不從錦衣府抽調人手?先前,下官在清剿三河幫時,就用著探事,省了不少力氣。」

李瓚面色詫異了下,道︰「錦衣府……子玉可有推薦人選?」

賈珩道︰「刺探敵情,深入敵境,非取性情勤勉沉慎之人不可擔此大任,而我听說錦衣府中,北鎮撫使仇良正派人向北刺敵虜之情。」

李瓚點了點頭,道︰「仇良?听說在錦衣府中克勤克儉,以其為軍情司副手,行細作之事,倒也合適。」

賈珩聞言,面上不動聲色,心頭卻有幾分驚異,這位李閣老,竟听過仇都尉之名?克勤克儉,這評價倒不低。

李瓚問道︰「最近京營整訓,子玉可有什麼看法?」

這算是近來京城最為焦點之事。

賈珩道︰「剛才還和施大人議過此事,京營而今選鋒校兵,裁汰老弱,倒也頗有章法。」

李瓚眉頭凝了凝,心頭雖隱隱覺得哪里有些不妥,但細思不得,倒也不再多問,轉而問及經略安撫司的一些細節。

賈珩又在司務廳中坐了一會兒,詢問李瓚關于軍器監的一些人事和基本情況,及至近晌時分,這才離了兵部,前往軍器監。

軍器監

官衙離著兵部一道街遠,周圍罕少民居,衙署之外有著兵丁把守。

陳漢之軍器監,承襲唐宋,又汲取了明制軍器局的部分架構,軍器監下設弩坊署和甲坊署以及兵仗局。

設正監一人,正四品;監丞一人,正七品;主簿二人正八品;錄事四人正九品。

賈珩領著五城兵馬司隨行的扈從,步入官衙院落之中,就見到了軍器監的正監常弘,監丞徐庭業,主簿、錄事等一眾大小官吏。

常弘著正四品文官官服,面帶微笑,迎至官廳門口,拱手道︰「下官見過雲麾將軍,未及相迎,還請恕罪。」

如今陳漢唯賈珩被敕封為雲麾將軍,如今官場上下,多以雲麾相稱。

賈珩看向常弘,這是一位身量中等,面皮稍黑的中年文官,著四品文官官服。

軍器監雖因歷年邊事吃緊,由工部劃歸兵部統管,但因主官為正四品,在兵部說話也是很有分量。

賈珩點了點頭,說道︰「常大人無需此言,本官冒昧而訪,未打擾到監中事務就好。」

眼前幾人,其實已有幾分技術官僚的雛形。

他在兵部听李瓚提及過,常弘雖是進士文官,但時常鼓吹兵甲之利,可改易陳漢于邊疆的不利局面,也算是一員能吏。

為監中長官,主抓生產任務,比如京營弩弓、盔甲、刀槍,都是由其監造,起碼這幾年都沒出什麼大差錯。

而監丞徐庭業,則是兵匠世家出身,其人捐了個舉人出身,在軍器監為常弘副手,算是真正的技術官僚。

常弘笑了笑,伸手相邀道︰「外間冷,還請雲麾至官廳敘話。」

賈珩微微頷首,在一眾官吏的迎奉下,步入官廳,落座而畢。

賈珩看向常弘,問道︰「常大人,本官受聖上之命,督問軍器監,先前一直在外領兵,這還是第一次過來,等下還需常大人介紹介紹監中細務才是。」

常弘笑道︰「雲麾督問監中事務,宮里的公公早已說過,下官听說雲麾對火器十分感興趣?」

賈珩點了點頭,道︰「京中十二團營,神機營所用火器,皆系監中打造,正要一窺底細。」

常弘道︰「大人,打造火器一事,是由兵仗局負責,徐監丞全權過問,說來,徐監丞對火器研究造詣頗深,也是此道好手。」

說著,引薦向一旁的監丞徐庭業。

這是一位身材瘦削,頜下蓄著短須的老者,短眉之下的眼楮雖小,但卻明亮有神。

賈珩道︰「還要請教徐監丞。」

見賈珩目光投了來,拱手說道︰「賈大人,兵仗局下有匠人九千七百人,有兩千四百匠人,熟練精制單眼銃,三眼銃,鳥銃,將軍炮,佛郎機炮,多管火箭……」

賈珩默然片刻,問道︰「听著品種倒是繁多,不知威力幾何?」

佛朗機炮,此世同樣在前明嘉靖初年由葡萄牙人傳至境內,後得明人彷造制用,但遺憾的是,仍未能拯救前明。

不過,在如今的陳漢,也是九邊戍堡的標配守城利器。

只是未听著紅夷大炮,想來陳漢還未建造出來?

徐庭業聞听詢問,面色微頓,道︰「火器威力,各不相同,還請大人入兵仗局火器作實地一觀。」

這位賈雲麾打仗在行,但未必知曉火器之利,卻不知宮里怎麼任命了這等少年郎來督問軍器監來做什麼?

賈珩轉而看向一旁的正監常弘,笑道︰「常大人,那事不宜遲,本官這就隨著徐監丞往火器作看看。」

常弘點了點頭,道︰「那雲麾慢慢看,下官手邊兒還有一些公務,倒不能陪著雲麾了。」

賈珩點了點頭,也不再說其他,隨著徐庭業以及兩個錄事,這就前往火器作。

進入物料作坊,可見一派熱火朝天之象。

雖是冬日,匠人仍是抱著各種材料,往來匆匆,伴隨著叮叮當當的敲打聲,以及炭火爐中的熊熊火焰,頗有後世生產車間的模樣。

「這是在制鳥銃,澆鑄成圓形鐵管兒。」一旁的徐庭業見賈珩目光停留在匠人傾倒的紅彤彤的鐵汁上。

賈珩問道︰「這銃管可還光滑?銃身有細裂紋沒有?如制一百根銃管,完好可用的能有多少管?」

這時代沒有成品率之言,賈珩只能如此詢問。

徐庭業聞言,詫異了下,收起心底的輕視,鄭重道︰「鳥銃所需銃管,成材要求頗高,十根能得二三根可用。」

賈珩點了點頭,道︰「可有現成銃管?」

徐庭業吩咐道︰「王錄事,取根銃管過來。」

頓時,一個中年文吏去了,不多時,拿過一只烏黑 秋的銃管。

賈珩取過銃管,在手中摩挲著,能明顯感受到一種艱澀觸感,不由暗暗搖了搖頭。

由此觀之,這時代的整體冶煉工藝,在細節上還是比較粗糙、落後的,什麼無縫鋼管,短時間內想都別想了。

對煉鐵,他前世並非鋼廠工人,也不大懂。

所以改良的只能是擊發方式,以及其他的彈藥裝填等。

至于子彈工藝,他其實懂一些,但無煙火藥,沖壓機,各種模具也是難題,只能在現有技術基礎上,幫這些匠人拓寬一下技術思路。

念及此處,將銃管遞給一旁的錄事,又繼續觀摩工藝。

之後,賈珩隨著徐庭業參觀了佛郎機炮的制作流程,中間用了一頓午飯,下午又看了多管火箭的制作技藝,直到傍晚時分,暮色漸合,這才出了火器作。

而一旁的徐監丞也漸漸收起了一開始的不以為然,因為賈珩在一路上,所提出的問題往往直指要害,讓徐庭業頗有啟發,甚至到最後,徐庭業已然面帶熱切之色。

賈珩看完軍器監兵械制藝,多少有些意猶未盡,說道︰「不知火藥彈丸制作,尚在何處?」

徐庭業神色鄭重幾分,道︰「火藥制配,易生祝融之災,不在此地,離軍器監還有十幾里遠。」

賈珩想了想,說道︰「時日不早了,那今日先這樣罷。」

二人轉而返回,路上,徐庭業問道︰「雲麾先前所言燧石擊發,還有將火藥裝填至彈丸之內,出膛時兩相分離,可否細言?」

賈珩笑了笑,道︰「徐監丞若感興趣,待我回去繪來圖紙,徐監丞可再慢慢研究如何?」

徐庭業聞言,眼前一亮,道︰「那下官靜待雲麾佳音。」

二人說著回到官廳,常弘等在那里,迎上前去,問道︰「雲麾,可看過火器?如何?」

賈珩點了點頭,道︰「匠人制器,井井有條,常大人平時管理得當。」

事實上,經過一番實地走訪,他對陳漢的軍器工藝已有了一個印象——普遍落後。

他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不論是現有技藝水平還是生產規模,如今的陳漢並不足以籌建一支他想象中的火器軍,還需耐心改良。

轉念一想,如果陳漢火器先進,也輪不到他來問事。

「鳥銃先試著改良一下,另外,濠鏡有葡萄牙人盤踞,可發動錦衣衛從那里尋找各式匠人,起碼這冶煉技術要提升一下。」賈珩思忖著。

常弘聞听賈珩出認可之語,心頭也有幾分欣然,說道︰「那賈雲麾這是再繼續看監中之事,還是明日再看其他?」

賈珩道︰「明日再繼續看,今日先到這里罷。」

謝絕了常弘等一干軍器監官吏的宴請挽留,賈珩在五城兵馬司兵丁的扈從下,返回寧國府。

------題外話------

真是查的資料越多,越覺得在古代條件下,單憑一個人根本搞不定一個工業體系,除非把主角設計成一個精通冶煉、化工的全能戰士。

所以,後期改良火器不會細寫步驟了,直接出一個不會超越當時時代太多的結果,方便劇情推進就行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