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2章︰百廢待興啊軍師

听到人手不夠用的消息,趙泰皺了皺眉。

「軍隊在前連戰皆捷,現已攻下半個鉅鹿郡,趙郡也連下兩城,每到一城必有兵源補充,總兵力已過七萬,各城皆實行軍管制度,怎會出現人手不夠用的情況?」

兵他是要多少有多少,如果不是對士卒的要求從來沒有降低,七萬都算是少的,十萬他都拿得出來。

只要把士卒牢牢約束住,那打下的城池短時間內也不會出現問題,在軍管之下他其實已經盡量把文臣一省再省,就是為了避免人手不夠用的事情發生,結果現在卻還是來了。

「主公,其實軍管制度已經省下了大量人手,錢糧物資搬到倉庫看守,都沒來得及清點,變法步驟也有地方軍隊逐步跟進。」

「但軍管也不是什麼都可以做的,從常山帶出來的士卒還可以一用,畢竟再怎麼樣他們也識字,可重新丈量田地再分給百姓,這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有軍隊協助處理也有些進展緩慢,科舉選上來的人根本滿足不了這麼大的缺口。」

錢糧物資可以先堆著,過後清理盤算也一樣,各地科舉選用人才也能讓地方維持運轉,但再多的話就力有未逮。

決策層其實用不了多少人,缺的是大量基層人員,哪怕是一省再省,這個缺口也省不下來。

在識字率低下的時代,這個問題根本避免不了。

主要還是趙泰的制度太先進,需要的人手才多,變法也不是那麼好變的。

才打下這麼點地盤而已就把趙泰人才儲備這個缺點持續放大,那要是一州之地,或是按戲志才所規劃的兩州之地,趙泰真的懷疑他有沒有能力治理得過來。

據兩州而稱王,是不是太過理想化了。

「還好留了一手,不然現在就尷尬了。」

無人可用?現階段是不可能的,畢竟趙泰的黑山里面,還藏了足足兩千備用官員,不管之前是怎麼打算的,現在卻是顧不得那麼多,先用了再說。

「傳信給黑山,讓他們調一千人出來听用,識字率高,還通曉數術的人,夠用了吧?」

趙泰看向馮民,蔣曠,謝晟三人,但凡他們說個不字,趙泰都會忍不住捏死他們。

儲備人才都直接提出了一半,常山都沒有用到那麼多人,不夠又怎麼可能。

「夠了夠了,別說一千,就是五百也足夠將整個鉅鹿,趙郡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千綽綽有余。」

可不是綽綽有余嘛,鉅鹿有縣十五,趙郡有縣五個,加起來二十個縣,五百個人就算平均分配下去也有二十五個,有他們為主導處理事務,再讓軍隊配合,只要趙泰不搞其它的東西,二十五個也夠用了,何況趙泰還調來一千。

古代不比現代,現代一個縣別說二十五個人,就是五百個人都不夠用,這是時代的差距。

「那就行了,去傳信。」

事情被趙泰三言兩語解決,看起來似乎輕松無比。

但如果他事先沒有把教育給搞起來,哪怕只是一些基礎教育,那他現在豈不是要抓瞎。

解決事情的根源在于事先有準備,不然就漢朝這種可憐的識字率,他就算滿腦子的先進理念跟制度,無人可用也是空想。

人才缺口這方面被暫時解決,但卻沒有完全解決,跟設想的程度可差遠了。

而趙泰兵出常山,一路勢如破竹攻陷城池,兵力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就冀州之地,趙泰要侵吞下來也只是時間問題。

關鍵打下來的地盤還極其穩定,世家階級消散一空,這就是穩定的原因。

軍隊完全由趙泰把控,世家的人或許會有不少夾雜其中,也能鬧出來一點麻煩,但從什長往上,這些軍官都有常山士卒擔任,再亂難道還能把軍隊直接給策反?也得有人願意跟著他們反才行。

要地位沒地位,要錢糧沒錢糧,要影響力也沒有影響力,他們拿什麼來給趙泰添亂子。

那種以前別人佔下城池地盤,只要讓他們不爽就可以聚起一股武裝力量奪取城池控制權的事情,被打為平民階層的他們已經不可能再做到。

除非他們能勸那些分了他們田地的人站在他們那一邊,可這不是開玩笑嘛,分了你的東西本來就是對立關系,關乎利益的事情,絕對不可能和氣生財。

你說要跟我搞好關系,我還不樂意呢,仇人之間就沒有好關系可言。

有黑山一千人的注入,讓整個地盤的治理就猶如加上了關鍵機器齒輪一般運轉起來,鉅鹿,趙郡的淪陷速度都在加快。

這種秋風掃落葉的襲卷,讓朝廷變得不安了起來,還不到兩個月時間,兩個郡就被徹底攻下。

哪怕在此期間反抗再激烈,也抵擋不住炸藥的轟擊,更關鍵的還是朝廷軍隊無心戰斗,甚至可以說是消極。

趙泰的軍隊太猛,打不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變法給他們的沖擊太大。

人家把士卒當人看,把百姓放在首要位置。

他們呢,拼死拼活啥也得不到,贏了或許還能得些獎賞,但那點獎賞還不夠塞牙縫的。

趙泰直接發軍餉,分地啊,朝廷賞得再多難道還能給他們分地?

當然軍餉的話他們也已經可以拿到手,不給軍餉不行,趙泰都給朝廷卻不給,那心里落差只會更大。

可以說趙泰以一己之力改變了許多制度,地是不可能分的,但軍餉的話有世家支持,一咬牙也給,而且給得比趙泰的還多,這就徹底卷了起來。

不過趙泰可不會跟著他們往上加,變法恢復百姓的自由身,分地就是朝廷跟世家跟不起的,只能在軍餉這方面想辦法。

要說效果還是有的,至少士卒也願意賣命了,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賣命就真的是拿錢丟命。

如此又變成了死循環,有命拿沒命花的事情,又有多少人願意去干。

在趙泰听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是有些詫異的,從唐朝才開始有的募兵制,軍餉制度,這就直接在漢朝用了起來。

這才是發展嘛,不過這發展對趙泰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反抗力量變強並不是什麼好事,那是要死人的。

不管外界是什麼風風雨雨,在兩個郡被拿下之後趙泰才停止了攻伐的腳步。

也不是不能再繼續打,而是再打下去沒有必要,或是打下去的話整個中原恐怕要變成一幅人間地獄。

這時候可是春耕,百姓能不能活到下一年就指望著這次種出的糧食。

要是趙泰繼續打,固然能得到更大的地盤,可接可來耽誤了耕種,家里沒糧的百姓會怎麼樣,會餓死,會是比黃巾起義時更嚴重的人間慘劇。

趙泰一直都沒忘記過自己剛來到這個世界時百姓過的是什麼生活,那個時候已經夠慘的了,現在好不容易熬到了可以耕種,天下也穩定下來可以喘口氣的時候。

如果戰爭還是持續不斷的進行,那趙泰打下了地盤又怎麼樣,就看著地盤上到處都是餓死的尸體?

他是可以接濟百姓,但又能接濟多久,是一個月,還是兩個月?那根本就接濟不過來。

任何時候打仗,基本都會避開耕種的那個時間,除非是異國相斗就另說。

百姓沒有糧食會餓死,死的人多了就會出現大疫,那是誰也不想看到的。

攻城略地什麼時候都可以,唯獨這個時候不行。

反正就算給朝廷時間準備也不會是趙泰的對手,那緩一緩腳步又有什麼大不了的。

攻下兩個郡除了讓他地盤變大,軍隊數量也翻了將近一倍,但對趙泰的影響其實並不是很大。

總體而言反到是讓治理變得更難了許多,遠不是治理一個常山郡可比。

可以說另外兩郡的地盤跟常山一比,就跟原始社會差不多。

最簡單的就是常山已經完成了醫院的規劃,學校也差不多該要啟用的時候。

耕種用的是高產作物,農具也有小半換成了鐵制品,商業也開始在慢慢復蘇,這就是個高速發展的地方。

另外兩郡則是什麼都沒有,說是一片荒漠都不為過,但要想把其變成跟常山一樣繁榮的所在,那就得費老鼻子勁了。

現在的話也就把春耕的事情管理好,那就算是成功,再怎麼發展那也得先維持肚子不餓才行。

「軍師,地方是打下來了,短時間內也不會再有什麼軍事行動,至于軍師以前所說的據濁河而守,似乎已經變得不是很有必要,我不去打他們就不錯了,朝廷哪來的膽子向我動兵。」

「既然軍事上沒有太多事情可做,那這內政可就得軍師多加出力才行,鉅鹿,趙郡,百廢待興啊。」

趙泰說得言詞懇切,像是離了戲志才就不行的樣子。

但戲志才卻知道,這是趙泰又想把政務給甩出去,戲志才能拒絕嗎?他都找不到理由去拒絕。

因為就跟趙泰說的一樣,他的地盤就沒人敢來打。

真正難的是治理,而不是攻城略地。

他就沒見過這種反著來的,別人打仗是交好世家不愁治理,愁的是怎麼打勝仗。

到趙泰這里卻完全調轉了過來。

第162章︰百廢待興啊軍師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