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19章︰莫非主公是想……

「主公所言之煤已在井陘探明位置,蒲吾之赤鐵礦亦然。」

原以為只是鐵礦被找到,結果尤闞卻告訴他雙喜臨門。

鐵礦還在其次,畢竟黑山里也有,可煤的出現能極大提高煉鐵煉鋼的效率。

「好,告訴齊主簿,也告訴鄭琛,讓他們派遣人手征集民夫組建開采隊,采礦煉鐵。」

農具用鐵鑄造就行,用鋼費時費力要多出許多步驟,他要的是大面積普及,而不是追求更好的農具。

能用,合適才是現在的主流。

在這個農具落後的時代,種得多收得少除了糧種的問題,農具的落後也佔了主要因素。

要是有稱手的農具,即使還是人力耕種,那必然會省力許多。

就算按漢朝巔峰人口數值6500萬來算,也遠沒有把這片土地上可供種植的地方開發完全。

不是百姓不想種,是他們種不了那麼多。

「農業大豐收的時代終將到來,充足的糧食不止能讓人吃飽,所帶來的變化將影響方方面面。」

繁榮並不是指代有錢沒錢,那是人口,經濟,各項指標的綜合數值,而食物永遠是繁榮背後的基礎造物。

「尤闞,給郡內屬官下命令,讓他們除了維持各類事物不出問題外,以最快的速度將礦挖出來,與春耕一同放在首要位置,不得怠慢。」

趙泰開采煤礦屬官不會說什麼,但開鐵礦那肯定會有話要說。

他這是違背朝廷律法,還是明目張膽的違背。

可他們敢說嗎?或許敢,但趙泰絕對不會去听。

「安排一下,本官要去蒲吾縣親自督促。」

「喏。」

尤闞不明白趙泰為什麼會對煤鐵的開采那麼重視,在他想來黑山里面又不缺。

本來他是想問一問的,不過趙泰要做什麼自有其道理,他只需要听令就行。

趙泰離開真定前往蒲吾,還下令采挖鐵礦。

這引起了諸多猜測,猜得最多的還是趙泰要打造兵器盔甲,甚至連擴軍都已經考慮了進去。

以趙泰如今的威望,在這些傳聞流出去後,不知多少適齡男子摩拳擦掌,為此還有人晚上都睡不著覺,只等趙泰征兵。

可征兵的消息並沒有等到,一天過去沒有消息,幾天過去也沒有消息。

而此時的趙泰正站在蒲吾縣外十多里的鐵礦開采處,看著煉鐵爐建起來,听著炸藥時不時的爆炸聲,那是世間最美妙的聲音,至少現在是。

不過采礦的人員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即使他們不屬于力役,是以發工資的形式征集而來。

「主公,郡內盛傳主公要募兵,百姓皆翹首以盼,周將軍發信來問是不是要回應一下?」

「百姓翹首以盼?那世家的反應如何?」

尤闞就知道趙泰會詢問世家的動向,這都快成為常態了。

「據情報部所述,世家在知道主公要采挖鐵礦後並沒有什麼異常反應,只不過各地官員做事愈加勤勉,連偷懶的官吏都找不出一個。」

是趙泰對鐵礦的重視讓世家有了憂慮?或是害怕對他們怎麼樣?

不見得就是如此,這還是在做給趙泰看,手段跟趙泰剛接手常山郡時一樣。

但現在卻是連小吏都變得勤勉,連偷懶的人都沒有,那不是勤勉,那是在做給趙泰看。

只一個目的,凸顯作用,凸顯其不可替代性,這就是世家。

壟斷晉升空間,人才絕大部分握在自己手里後的底氣。

「發信通告全郡,本官暫無征兵的打算,讓百姓做好春耕事宜,一切信息以官府布告為準,切忽輕信流言。」

不用多考慮,趙泰另類的動向跟對鐵礦的重視程度,絕對是世家揣測,然後傳出去的消息。

你們不是想傳嗎?那我就利用自己的威望給百姓定下基調,沒有官府布告的都是流言。

掌握發聲渠道,進一步削弱世家的影響力,別的地方不敢說,但就常山郡而言,他們已經被壓得抬不起頭來。

就現在的情況,趙泰最重視的應該是煤礦,畢竟煤礦的開采不比鐵礦,只管炸就行。

煤礦是有脾氣的,暴力開采可行不通。

但在幾天之後煤已經在運往蒲吾的路上,早已建好的煉鐵爐開始冒煙。

鐵制農具的普及正式提上日程,蒲吾離得近,將會是第一個受益的縣城,誰讓鐵礦就在蒲吾呢。

當得知趙泰又是挖煤又是煉鐵,結果目的卻是造農具,大罵暴殄天物的有,笑趙泰不知所謂的有。

人生百態各不相同,唯一為此事高興的也就只有百姓。

因為在農具這方面趙泰保持了自己的優良傳統,把更優于漢朝的鋤頭弄了出來,成批量制式的生產賣出。

鑒于成本的關系,像鋤頭,鐮刀,鐵鏟,釘耙這些東西的定價都在百錢左右。

按百姓人均年收入一千錢來算,一件農具賣那麼多錢肯定是高。

但這已經是鄭琛算過後得出的最低價錢,甚至商行都沒賺錢。

趙泰基本上取消了力役制度,換成做工得酬勞來取代傳統無條件倒貼錢的力役。

好肯定是好,可這樣一來就會多出很大的開支,就像開礦的工人,煉鐵的工人,造農具的工人,都是要給工錢的。

賣農具也就勉強能保證收支平衡,還沒把材料錢算進去。

一件農具會讓百姓的余額縮水,可卻沒人會埋怨價格貴,因為在此之前可沒有農具賣,即使有那也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價格。

可看事情不能光看表面,農具是貴了一些,但買回去後能為耕種進行加持,地種得好就收得多,就能多賺錢,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在定價格之前,趙泰有考慮過區別對待,那就是普通百姓能以最低價格拿到農具,世家富戶卻要以五倍甚至十倍的價格買。

他原先是這麼想的,仔細思索後他決定就這麼干。

「百姓用積蓄來買農具,嚴重的還會掏光家底,而世家富戶也能買農具,對他們來說買幾百件都是九牛一毛。」

「何況鐵農具是由我來制造買賣,不受朝廷鹽鐵專賣制度管控,可以放心大膽的買。」

「我就不信他們會忽視農具的作用,還去使用老舊的人力耕種方式,畢竟他們地多,收獲後賺的也多,這點道理腦子稍微一轉就能明白。」

「那何不借此事,讓百姓當一回黃牛,反正就算下令禁止也會有人鋌而走險把低低買的農具高價賣給世家富戶。」

「如此,直接不禁止,讓百姓得一波實惠,甚至這里面還有更大的操作空間,手下出那麼一兩個徇私枉法的貪官也合情合理嘛。」

他要繼續掏一下世家富戶的錢糧,就像用紙掏他們的錢糧一樣。

沒有盈利,那就想辦法盈利。

「尤闞,把鄭琛給我叫來,就說他又有活干了。」

當鄭琛出現在趙泰身邊的時候,他正拿著沒有用木頭組裝起來的鐮刀,還有鋤頭等農具觀看。

「拜見主公。」

「尉曹史來了,先看看這些農具如何。」

農具鄭琛肯定都是看過的,連怎麼用,有什麼用途他都一清二楚,畢竟他在之前就親自使用過,這些東西不難理解。

「自是極好的,但農具不是已經在往外賣了嗎?主公還讓屬下看這些農具是有何深意?」

「深意沒有,但生意卻有。」

鄭琛陷入沉思,因為他感覺這個情景好像經歷過,當初趙泰想賣泰安醫典時也是那麼說的,不過後來沒有實施而已。

「想到了什麼?」

「主公莫非是想,宰世家富戶一刀?」

宰人這種事鄭琛已經很熟悉,畢竟風靡各地的紙張就是由他去操作經營的,為趙泰提供了好大一筆財富。

趙泰之所以能輕徭薄賦後還能搞東搞西,就是靠泰安商行,還有最賺錢的紙張生意撐著。

「你說要是我給百姓定價一百錢一件,給世家富戶卻要一千錢,卻又不禁止百姓買了後轉手賣出去,會發生什麼事情?」

「百姓會收獲利益,甚至形成產業以此為生。」

這一點鄭琛看得透徹,產業鏈,代購,低買高賣就是這樣形成的。

「那要是讓百姓限購,規定一段時間內只能買一兩件農具的話,會如何?」

「百姓會得利,卻不能以此為生,主公這樣做,恐怕是不想讓市場亂掉,以免普通百姓無農具可買吧?如此既不會沖擊市場,又能讓一些百姓得利,能加價從百姓手里收購農具的也就只有世家及富戶,屬下說得可對?」

市場要穩定,但又要讓一些百姓有得賺,還能讓世家富戶出血,的確是個好辦法。

但有一個前提,要讓世家富戶覺得值,趙泰的區別對待,一百錢跟一千錢的對比價格是這一切的基礎。

鄭琛從商這段時間以來,還是第一次在趙泰身上看到奸商的本質,可誰讓他是這些產業的擁有者,想怎麼賣還不是他說了算。

甚至說不賣給誰,那對方就絕對不能直接買不到趙泰的東西。

沒有管制的壟斷,也沒人能奈何他,就是這麼霸道。

鄭原以為這就是趙泰的打算,結果卻看到趙泰正一臉微笑的看著他。

這讓鄭琛心頭一跳,莫不是像之前那種跟天下人做生意的言論吧。

鄭琛覺得這大可不必,因為他發現趙泰想法是好,但做生意卻是半桶水晃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