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21點30,距離男子200米決賽開始還有1小時10分。
蘭迪帶著他最愛的那頂小紅帽站在跑道邊上,面容輕松,不停地和身邊的拉爾夫•曼交流著,不過眼神基本上都不會從吳子義或者謝震葉的身上移走。
數十年的執教生涯,這應該是他所參與的世界大賽中最輕松的一次, 不管是1991年的冬京世錦賽還是前年的倫敦世錦賽,他都沒有像現在這樣自信、滿意過。
這一段中國的執教經歷讓他體驗到了不一樣的人生,在他的愛徒邁克爾•鮑威爾退役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覺得自己的執教是在浪費時間。
霉國的運動員太有主見,而且有經紀人、贊助公司等「勢力」摻和,讓教練與運動員之間總是產生不必要的矛盾,盡管待遇豐厚,他還是離開了霉國。
寒國的田徑界熱忱的歡迎了他, 從田徑隊的領導到隊員, 不是對他稱贊有加就是畢恭畢敬,完完全全沒有一點主見。田徑隊總是會塞一些坐享其成的人進入團隊,而他所教的運動員也只知道內斗,大的欺負小的,小的欺負更小的。
他來到了中國,雖然依舊見識到了一些不思進取的官員和運動員,但這些卻掩蓋不住這個集體所散發出的那股由內而外的蓬勃之氣。
他很喜歡這些年輕人,在求學之時帶著恭敬之心,在訓練之外不卑不亢,既是師生也是朋友,一如當年的邁克爾•鮑威爾和他一樣。
在今年毫無疑問總局和田管中心都是有提過要求的,雖然那時候還沒說世界紀錄這個事情,但是男子100米的金牌是重中之重。
就在三天前,又一個新的世界紀錄在他所執教的運動員中誕生了,或者說是兩個。
9秒57的新百米世界紀錄, 6秒29的新世界六十米分段記錄, 雖然後者無法錄入官方紀錄中, 但他以為為這個數據的締造者蘇炳天而感到自豪。
再過一個小時,正在熱身的這兩個年輕人就又要踏上新的戰場
22點30分。
來爾斯早已完成了賽前的熱身環節,工作人員已經來到了熱身場,他們即將奔赴今晚哈里發體育場的最後一場戰爭。
蘭斯•布勞曼臉上掛著一絲澹澹的憂愁,把來爾斯叫到了身邊,撫著他的肩膀說道︰「決戰就要開始了,我一向不會在比賽前和你說太多話,因為我知道你是個擅長調節心態的人,但今天我決定和你說一些話。」
「沒關系的布勞曼先生,我的內心一點也不緊張!」來爾斯咧著他那張大嘴笑了笑,彷佛世間的一切憂慮都無法對他造成影響。
「夜晚的天空中有很多閃亮的星星,但是再當月亮露出全部面龐之後它們就會顯得暗澹。」蘭斯•布勞曼沒有理會來爾斯,自顧自的說︰「不管他散發出怎樣的光輝,你都無需理會,做好你自己,有一份光就發一分光,有一份熱變發一份熱,好嗎?」
「還有嗎?」
「沒有了,諾亞, 我的孩子, 上場吧!」
「讓我們來看一下今晚最後一場比賽——男子200米決賽的比賽道次表,吳子義,這個連續創造了三年世界最好成績的中國運動員,位于第5道!」
「他相信,他命中注定將會去追尋那些偉大前輩的腳步——邁克爾•約翰遜、尤塞恩•博爾特,他們都是在世界頂級大賽中創造了空前歷史成績的,19秒92、19秒19,包括尤罕•布雷克的19秒26,吳子義將在今晚向著更高的歷史水平發起沖擊!」
央視解說席上,楊建正在激情的解說著,一字一句都情感充沛,讓張培 都不忍心插話打斷。
哈里發體育場,內今晚的門票依舊是售票,觀眾席再次爆滿,四萬八千名觀眾正用各種方式表達他們對喜愛運動員的支持。
當八名運動員全部在各自位置上站定後,火熱的氣氛被漸暗的燈光暫時澆滅,但隨著現場的燈光完全熄滅,體育場內又瞬間爆發了巨大的歡呼浪潮,因為他們知道最為炫酷的賽前介紹環節就要來了!
「第9道,謝震葉!亞洲男子200米第二人,今年表現極佳,第9道也是他最喜歡的一個道次,他的個人最好成績19秒83就是在今年的鑽石聯賽倫敦站的第9道上跑出的。」
「第2道,倫敦世錦賽亞軍、歐洲冠軍,土耳其選手阿米爾•古利耶夫。他今年的狀態非常好,今晚他還會有神奇的發揮、再次捧得獎牌嗎?」
「第8道,里約奧運會男子200米亞軍,來自加拿大的選手安德烈•德格拉斯!他已經擺月兌了折磨他兩年奪得腿筋傷病恢復到了最佳狀態,不知道他今天是否能夠為他的祖國帶去一場值得銘記的比賽?」
「第3道,這是另一名加拿大選手亞倫•布朗,去年英聯邦運動會男子200米項目的銀牌獲得者。」
「第7道,里約奧運會冠軍、世錦賽衛冕冠軍、亞洲紀錄保持者、歷史第四個人最好成績19秒38的締造者——吳子義!」
「第4道,新的泛美地區冠軍,來自厄瓜多爾的選手,亞歷克斯•昆諾內茲。昆諾內茲必須拿出他最好的狀態,因為目前排名世界第二的來爾斯就在他的外道。」
「第6道,歐洲冠軍、今年同樣狀態火熱的英吉利選手亞當•吉米利,不知道他今晚能不能發揮他火熱的狀態去沖擊一枚世界大賽獎牌?」
「第5道,來自霉國,男子200米歷史第五個人最好成績19秒50的締造者、兩屆美錦賽冠軍——諾亞•來爾斯!」
「我們期待吳子義有完美的彎道加速,也期待他有直到上狂放的表演,我不知道今晚他和來爾斯、德格拉斯等人的終極對決能不能能被載入史冊,但我知道的是他們一定會帶給觀眾最精彩、最巔峰的速度大決戰!」
當燈光重新照亮,各就位指令下達,賽場漸漸安靜,八名選手都走上前踏上了起跑器,神情逐漸緊繃,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