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用整章文字對 片的加工工藝進行了敘述。
片加工的最後3個步驟,涉及復雜的化學知識和材料,陳地忠已無能為力。
接下來應該做的,是招聘專業人員、技術力量,加大投入,持續研發。
有系統支撐、有機械僕從輔助,這種研發可以在系統平台上進行無限次的模擬、甚至指數級的試錯,能夠大大縮減研發的時間和費用。可是,模擬或者虛擬式的科研只是輔助手段,即使有工業助手這樣的夢幻級宿主系統,也同樣需要實驗室,需要試驗設備,需要試驗材料,需要科研人員在現實中取得試驗成果。
而且,系統平台目前只能向機械僕從開放;普通人尚不能使用,不是系統不允許,而是相對這個時代太超前
機械僕從最大的問題是缺少創新思維,他們可以是最佳助手,卻不能主導一項技術的研發。
諸位可能听說過,某些科技研發設想和成果的取得,是憑實驗者的第六感、在很玄幻的情況下產生的,機械僕從雖然幾近于「人」,但是他們沒有第六感。
陳地忠所作的實驗,只是對國家研究中心提供資料的重復,變化之處是在陳立東交待下改善了設備和工藝,方才取得了新的實驗數據。
至于下一步︰制造芯片,現在只能想一想,東華沒有這樣的人才,手里也沒有這類的技術資料,只能期待未來
現在取得的成果就是,能夠從系統輸出單晶 棒,而且超超超,超便宜。
但是,還不能大批量將這種單晶 棒銷往市場。
晶行業集中度比鋼鐵高多了,上一章已經說過,藍星搞 片的就那麼十幾家廠子,冷不丁市場上冒出來沒有標簽的晶棒,肯定會被關注,接下來就是拉仇恨,再然後需要應對的麻煩就多了。
陳立東當年刷鋼坯,就引起了北鋼關注、引來北鋼太子爺的調查,直到後來,陳立東繞了個大圈,跑到遠東建鋼廠,再在藍市弄出了華夏最大的電爐鋼廠,才敢大批量的向市場供應系統出產的鋼坯和鋼材。
現在陳立東手里沒有 晶廠,只能夾起尾巴來
陳立東用了小半天的時間,梳理系統中的實驗數據,心里還是很高興的。
然後,他拉開抽屜翻出幾葉信紙,默默地讀著。
信是華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的高俊伍院士寫來的,他听說東華購買了有研院半導體材料研究中心的專利後,竟然郵寄來一封信。
信中寫道︰
東華實業集團並陳立東董事長︰
听聞貴司關注半導體材料,並有意投入研發,我等歡欣鼓舞。
半導體材料是半導體工業的基礎,在半導體材料中用量最大的和用途最廣泛的是半導體 。
當今95%以上的半導體器件是用 材料制造的,集成電路的99%以上是 集成電路, 材料支撐著種類繁多、意義重大的半導體工業。
電子級的多晶 、單晶 是 材料的起始。我國在50年代即開始了電子級多晶 的研制,60年代中期開始批量生產,我有幸參與其中,並為這個行業做了半生努力。
然而,至今華夏多晶 、單晶 生產工藝與設備嚴重落後,不符合現代化大生產的要求,產量、質量和價格均不具備競爭力。
1983年我國有18家工廠生產多晶
,生產能力是每年150噸;到了1987年剩下7家工廠,生產能力下降到110噸;至今年,只剩兩家工廠,生產能力只有80噸。
半導體產業關系國計民生, 晶生產處在這一產業的頂層,是不可缺失的環節。
上高中時,我的化學老師常常說起華夏工業的落後。受他的影響,1955年我選擇了江城大學化學系。命運弄人,5年後我被派到蘇熊莫大冶金所改行研究半導體。61年我們回國搞 晶的研制工作,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經歷數百個晝夜不息的拼搏,做出了高純區熔單晶 。
回想當年,我與數百工人同吃同勞、翻修廠房、手工制作實驗設備,心中無限期盼能使祖國的半導體產業昂立世界潮頭。
俱往矣,現已老耄,眼花耳背,無法為鐘愛的事業再盡綿薄。更痛心于研究單位缺少資金、設備老化、專業人才嚴重流失、科研成果少之又少。
現今社會,人心浮躁,「向前看」、「向錢看」喧囂塵上,很多企業只圖眼前利益,賺錢後不肯投資提高科技水平,工藝和產品創新幾近于無,在全球經濟浪潮中只能淪為泡影。
回首往事,遺憾于未能實現我的化學老師的夙願,愧對多年來國家的培養和同志們的厚望。
現只能將這份奢望寄于其他同道中人。
1998年,世界電子級 晶市場需求量預計為1.38萬噸。根據太陽國稀有金屬新聞和金屬時評做出的預測,到明年,這個市場將達到1.45萬噸,2000年時預計為1.61萬噸。
所里同志做了個統計,我國目前的市場需求量大概為500噸,到2000年能到750噸。恐怕這個數值做不得準,在國產晶 短缺的情況下,大家都在進口,這方面的數據統計還是空白,我只看到 晶產業在華夏日漸凋零,真心期盼貴司能夠在這個行業展露崢嶸。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國際 晶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持續下滑,庫存持續增加,在這個時間投入這個產業必須慎之又慎。當下有些單位提出建設千噸級的大 廠,概算投資1億美元,但遲遲不能落地原因就在于此。
如貴司投資這一產業,應切實考慮行業現狀。新建 廠能耗、物耗如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到3英寸多晶 成本應控制在20美元每公斤以下,4到6英寸成本控制在25美元以下,方可。
我們提供的技術,生產多晶 在磷、硼、碳含量控制方面能夠達到國際水平,但是金屬雜質含量控制方面比較粗疏,另外優品率也是工廠盈虧的重要條件。
切記。
最後,向陳董事長致上我和家人的敬意,感謝您和您帶領的企業在抗洪搶險中做出的貢獻和犧牲,並祝早日康復。祝貴司事業興旺。
高俊伍于燕京。
1998年10月10日
陳立東疊好信紙,將之放回抽屜,眼角浸出淚滴。
啥叫報國之心、拳拳之志?
來信中能夠感受到高俊伍對國家的熱愛,對現實的無奈,對未來的期望以及對事業的激|情。
他在信中說「眼花耳背」「年近老耄」,卻用詳實的數據幫陳立東進行了市場分析。特別是後邊的那段叮囑,「慎之又慎」、「方可」、「切記」幾個詞,凝聚著老人家對後輩的關心與厚愛。
兩人未曾謀面、未有過交往,對方身為華科院院士主動來信建
言,信中沒有以前輩自居,語氣誠懇自然,這讓陳立東誠惶誠恐,還有一種小學生被校長垂青的壓力和緊迫感。
其實,他能獲得這些人的眷顧,歸根結底是緣于搶險救災差點付出小命這樣的表現。
大長老對其「舍家為國」的評價在「有心人」的操作下,已經舉國盡知;幾十億身價跳江堵口子的事跡,成為華夏青年的楷模;東華在這次國運之戰中貢獻的人力物力財力難以計數,讓不服不忿者都難以啟齒抹黑。
在8月16日,央視舉行的《我們萬眾一心》賑災義演中,陳立東的大照片和幾位犧牲戰士的遺像一並上了鏡頭。
那一晚央視舞台背景屏上播放了陳立東肩扛沙袋築堤壩、奮力一跳堵決口的視頻。
女主持人流著淚用嘶啞的聲音喊著︰長江長,比不上血肉築成的長城長;女敕江深,比不上全國人民的情誼深;洪水急,沖不垮萬眾一心構築的大堤。
當賑災演出即將結束時,主持人還帶領全場觀眾祝願陳立東早日醒來。
這叫啥?聲望值爆表!
提到「陳立東」三個字,老一輩都釋懷後繼有人,新一代也將其作為典型,與雷鋒、賴寧等進入學校,掀起了愛國愛家愛社會主義的再教育。如他不能醒來,勢必成為英烈,寫進典籍,設立塑像,享受全民供奉。
陳立東的聲望已經突破天際,他現在想干點啥幾乎一呼百應,鬼神闢易。
所以,他托沈興買 晶提煉方面的技術,3天就拿到手里,還附帶這行業大宗師的諄諄教導
陳立東提起筆給高俊伍寫回信︰
尊敬的高俊伍導師您好︰
非常感謝您的諄諄教導,讓我醍醐灌頂,既對 晶行業有所了解,又對其中的技術環節模到些皮毛。
我現在正在加快康復,大概下個月初能恢復正常,屆時將親自赴京拜見導師,親耳聆听您的教誨。
東華已經認識到 晶和光伏產業的巨大商機,也在準備投資 晶產業,並計劃在 晶——光伏——光電全產業鏈發力。
我們在遠東的研發中心已經開始 晶材料研究,並已經著手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太陽能屋頂、風電互補智控路燈等諸項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爭取盡快與國外同業拼搏競技。
我們打算通過有關渠道向上反饋訴求,爭取相應的政策、市場和資源方面的支持
我們希望能夠獲得各位前輩的關注和關愛,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行得更穩。
我們迫切尋求有志之士、有才之士與東華攜手並肩,共同將華夏半導體事業推向振興。
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打破國際封鎖、市場壟斷,在三到五年內,開創華夏半導體產業的新格局,不辜負前輩的殷切期望。
最後,祝尊敬的導師身體健康,祝您和您的家人萬事順意
陳立東寫完信,再寫完信封,原想把這封信郵寄出去。
想了想他又抄起電話,打給陳地忠。
這個11號機械僕從沒多久就來到東華名苑的別墅,陳立東面授機宜後,把信交給了他。
陳地忠在一個小時後開車離開大本營向燕京趕去,他要將老板的信親自交給高俊伍,車廂里還有些禮物,除了海鮮、大米,還有一件長度超過一米的黑粗玩意︰
單晶 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