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三十七章 產業升級

科技霸權,怎麼才算「霸」,就是對技術人才的掠奪和對他國科技進步的打壓。

憑啥?不得不說,山姆國的科技樹發育得夠好。

一戰、二戰給了他們機會,積累了資金,更收割了全球大部分科技人才。

而後,在資本和這些科技人才的互動下,使這個國家的體制機制,都圍繞有利于資本和科技的壯大來構建。

在這麼一種環境下,不論是基礎科學還是應用技術,都得到了良好的發育。

科技樹枝繁葉茂,而又堅持實施霸權,就會出現大樹底下不長草。

如何破?如何解?

花薇老總說的好︰「在世界科技的巔峰,若雪山無法灌溉山腳,必會有其它替代。」

啥意思?老話講,獨木難成林,大樹如果成為獨木,離死就快啦。

科技樹之所以枝繁葉茂,靠的是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優良的空氣。

如果搞封鎖、搞打壓、搞制裁,這就是自斷水源、自我隔離、自掘墳墓,離開了自然生態圈的供給,科技樹離枯萎也就不遠了。

就華夏來說,必須在基礎教育,機制體制,社會文化各個方面一起發力,只有構建更優越的發育環境,才能加快追趕的進程。

空喊「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好使,單憑「舉國之力搞攻關」也不行。

有人說可以「彎道超車」,其中的「機會主義」也要不得。

基礎科學已經規劃好了賽道,沒有顛覆性的理論,就沒有新的賽道出現,去哪彎道超車?

無他,只有腳踏實地、埋頭登攀

陳立東心有所感,嘆了一口氣道︰「哎幾十年了,在基礎理論這方面,我們讀的是翻譯的課本,寫的是外語論文,想要扭轉這種傳統,談何容易。

還有,我們開發出這種語言,編寫了計算機軟件,能不能找到市場?會不會廣泛應用?這都是問題啊。」

「為什麼沒市場,我們集團開發的工控軟件,已經有了一定的客戶群體,只是基于國外的編程語言,我們得下功夫為客戶培訓技術人員。

我發現,咱們鋼廠的那套系統,調整指令、修改數據就更加方便,為啥?尹總比我更清楚。

如果能有這麼一套編程語言,我們的軟件推廣得更快,能節省很多時間。

只要我們做得好,就能讓國外那些家伙追在我們後邊吃煙。」

這一番說辭,搞得陳立東竟然無言以對,只能答應說︰「行吧,我試試看。」

「別試試看,要全力以赴,要不給我聯系方式,我去談。」翟華是真的真的認真了。

這可把陳立東難住了,無奈地說道︰「姐啊,我也不知道對方是誰,我是和對方是在一個聊/天/室認識的。」

不等陳立東往下說,翟華搶著道︰「在哪個聊/天/室?你繼續聯系啊。」

「嗯,對方在幫我建立一個網站,很快就開通了,等忙完這段時間,我會跟他溝通的。」

好說歹說,先把翟華安穩住。

會議室里,幾十號人都喜歡看翟華擠兌這個年輕的董事長。

至于別人,連老馬都給陳立東面子,大伙只能把這個轎子抬好。

听到陳立東最後這句話,羅浩、汪佳茵心里‘哦’了一下,敢情真有神秘人在幫老板開發軟件。

經過翟華攪局,陳立東也沒有心思再具體考量科研項目,基本上同意孫嵐他們提出的課題,該撥款撥款、該支持支持。

接下來陳樹儉報告廢鋼鐵收購企業布局的事情。

陳樹儉和孫鎮遠定下了目標,今年繼續深耕燕薊藍和北三省,爭取每個鄉鎮建立一個廢品收購站;

在每個縣市區建立一家廢鋼鐵加工廠。

老哥倆雄心壯志、不用揚鞭自奮蹄,陳立東當然一百個贊成。

他最大的依仗就是熔爐,各個廢舊物資回收企業才是他財富的真正來源。

陳樹儉說完打算以後也提出了問題︰「你說咱們的廢鋼鐵加工廠是建還是租呢?」

陳立東說︰「爸,您不用考慮資金問題,咱們能建就建、不能建再租。

能收購當地停工停產企業也行。

我已經委托人編輯了一套廢舊金屬再生利用技術資料匯編,印刷出版後發給我們的企業。

以後我們不僅要收購廢舊鋼鐵,銅、鋁、鉛、鋅等其它金屬也要收。」

眾人都感慨陳立東對父親的支持,真是親爺倆啊。

陳樹儉卻在發愁︰「廢鋼廢鐵咱們做得熟,其它的不懂啊。」

陳立東想了想說道︰「無非是驗質、評估、作價。可以搞一個遠程查驗系統,收料的時候讓系統幫忙把關。

您老堅持抓大放小就行,小的收購交易就由回收站、回收廠自己定;

大宗、大件報到你和姑父那兒,我再安排倆助手,給你們當參謀,幫你們出出主意、算算賬。」

陳樹儉心說︰又是系統、又是遠程,收個破爛也得玩高科技,我五十出頭的人了,還得學這些東西

接下來尹福德匯報韓江鐵廠的考察情況。

韓江鐵廠現狀更加糟糕,到去年年底已經停產。

韓江鐵廠領導們跟尹福德商量,能不能搞租賃模式。

就是把場地、設備出租給東華鋼鐵,工人身份不變,待遇參照東華的薪資福利執行。

也跟貸款銀行進行了溝通,欠銀行幾十個億的債務掛賬處理,以東華的租金支付銀行的利息。

陳立東听完也是撓頭,是否可行,心里沒底,便讓大家發表意見。

張兵首先反對,「韓江離著藍市3000里,太遠了,集團這邊的資源用不上,鞭長莫及啊。」

尹福茂也說︰「我是搞高爐、轉爐的,但我們東華缺乏這方面的人。想要接手,沒有人;去的人少了,又不好管理。」

陳立春嘆了口氣說︰「恐怕我們去,也只能扮演‘出資人’這個角色,八成雞飛蛋打。」

陳立東听到這里,說道︰「那這件事先放下,過段時間我去那邊考察一下。

福德二哥,東平區的陶瓷廠要整合了,咱們準備接手,主打陶瓷切削刀具。

這個攤子你先過去撐起來,技術上有沈興老爺子做後盾,他的幾個學生馬上過來當總工,你負責抓管理和生產。

廠子規劃面積300畝,現有的辦公和配套設施先不動,抓緊對車間和設備進行改造升級,上燃氣窯爐和配套的生產線,工藝方案確定後,咱們自己能制造的設備,實行內采。

至于投資公司,咱們東華投資現在幾個人啊?別就你一個光桿司令吧?」

尹福德嘿嘿笑著說︰「不是光桿,還有個小梁子。」

這時會議室後邊一個人站了起來,「陳董,我是投資公司的新人,我叫梁國英。」

陳立東看了看這個人,個子不高,有些黑瘦,說一口普通話,但是他的名字有點耳熟。

「哦,你是哪的人?」

梁國英剛想坐下,听陳立東問,又站起來說道︰「中州沙穎人。」

「哪年的?」

「73的。」

「以前在哪干過?」

「我92年師範畢業,教了兩年書。後來到一家醫療器械公司任業務員,去年被派到薊市。

去年國慶的時候從那邊辭了,應聘到咱們鋼廠銷售處,成立集團時我又報名到了投資公司,一直跟著尹經理。」

陳立東想了半天,只覺得名字熟悉,但想不起這個名字有啥突出事跡。

忽然察覺,當著滿屋子的人,氣氛有點詭異,連忙轉移話題︰「那梁梁助理對集團的投資方向有什麼建議?」

梁國英有點緊張,「我我在薊市銷售醫療器械的時候,有一種矯正器材賣的比較火,這這個跟咱們集團業務沒啥關系。」

「坐下說。你不用考慮集團的產品線,就個人體會來說,你認為今後哪些產品會火?」陳立東對這個跟自己有相似經歷的人確實有種莫名的好感。

梁國英放松下來,繼續說道︰「現在國產電器賣的比較好,彩電、冰箱、洗衣機,年輕人結婚都得置辦這些。

就我個人來說,更喜歡手機、照相機、隨身听、VCD這些新潮的東西。」

陳立東听完,眉頭微皺,一直以來,東華都在圍繞鋼鐵和深加工做文章。

他當然記得這個時代年輕人追求啥,梁國英說的沒錯,但是東華要搞這些,等于偏離了原來的方向,船大了,掉頭不易啊。

在他的印象里,起碼還有10年,都屬于華夏企業模著石頭過河、「野蠻生長」的年代。

華夏高層當前的執政理念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經濟發展的「東風」強勁,市場空間足夠大,萬眾創業的熱情高,是創業的黃金時期。

只要不違法,擼起袖子加油干就行了,所以對各個企業啥賺錢干啥的理念,他不反對。

今天這個會開了一天,說是听年初計劃,但陳立東隱約覺著,自家產業面臨著升級的問題。

听了大家的議論,更是加深了這個念頭。

鋼鐵產業向縱深發展,離不開設備更新換代。

然後就是精細化、信息化、數字化,走著走著就歸結到系統、芯片。

國家在搞909工程,北鋼在搞電子產業,許多企業開始涉足芯片和軟件。

莫非他們也是基于這樣的認知?

哎一邊想深耕鋼鐵產業,另一邊又面臨被系統、芯片「卡脖子」的問題,這步子往哪里邁?

步子大了,會扯到蛋,可是後世許多企業家的經驗之談。

陳立東有印象,就在這兩年,市場經濟大潮拍死了一堆知名企業,都是因為跑得快了,節奏亂了,資金斷了,倒下就爬不起來了。

不過,咱有系統,能開黑,要不就試試?

從哪下手呢?做家電?做手機?

忽然陳立東想起來,年前考察了燕無,還沒有後續。

臥槽!最近事情太多,把答應吳佳麗的事情早就扔到脖子後了!

那個李什麼來著?那哥們一定認為,我就是個大騙子吧!

看著對面的尹福茂,陳立東不好意思地問道︰「福茂哥,過年嫂子跟你念叨我沒有啊?」

尹福茂一愣,心說我媳婦念叨你干啥?

忽然明白是哪件事了,「嗯,你嫂子說你事情太多,肯定沒精力安排那件事,沒讓我打擾你。」

會議室的一眾人听得滿頭霧水,這是開會呢,你倆怎麼嘮起家常了?

只听陳立東又問,「那邊啥情況?嫂子跟你說了沒?」

「你嫂子年後就沒上班,等通知呢。吳佳麗躲賬呢,聯系不上了,估計還在老家沒回燕京。」

「那你讓嫂子想辦法聯系一下,別讓吳姐說我是騙子。

燕無的場地廠房咱們能收就收,是該在那邊開闢新的陣地了。」

尹福茂答應了下來。

陳立東正想跟大家解釋,準備在燕京布局半導體產業的事情,忽然會議室被推開了。

老七董學民臉上變顏變色地闖進來,走到陳立東跟前說道︰

「出事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