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風入體,五輪飛轉。
丹巴達瓦閉目盤膝,胸鼓如雞,待將那水汽吸飽、便停滯下來。不出不進,只在頭顱、軀干間兜轉。
堪堪百息工夫,丹巴達瓦吞過數口津.液,才將雙手拇指向外扣出。鼓起的胸部徐徐平復,月復部隨之膨脹起來、仿佛氣鼓鼓的河豚。右鼻孔中,登時噴出一道細細黑氣,因是夜晚、肉眼更無從辨識。
如此一吸一呼間,似有吉祥之力,從眉心輪、喉輪、心輪、臍輪和密輪漸漸生出,歸于髒腑、滋養傷痛之處。丹巴達瓦身體也配合呼吸,忽而前仰、忽而後合,仿佛不倒翁一般,叫人既感莊嚴,又覺滑稽。
這等呼吸吐納之法,不但叫楊朝夕眼界大開,便是大校場上佛法高深的僧尼、亦深感不可思議。
世間功法武技,本該有無相通,然囿于門戶之見、敵我之分,卻不能盡如人意。譬如中土釋門罡氣修行之法,其實只心法、體術源自天竺,導引之法則借鑒道門,所謂「佛本是道」的說法、概由此也!
且放眼長安、洛陽兩京,並揚、益、廣、泉、越、定等諸州寺廟廬庵,幾乎皆是顯宗僧尼,無不以修行罡氣為尚。幾無通曉密.宗「寶瓶氣功」等「五輪」修習之法。更不知罡氣修行、其實亦非盡善盡美,若能與「五輪」之法相互印證、彼此損益,對于提升佛法修為,實則大有裨益!
眾生如子,世事如棋,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楊朝夕心中轉過這些念頭時,包括苦竹禪師、靈真禪師等在內的一眾洛陽釋門高僧,卻是渾然未覺。各人在驚詫贊嘆之余、心中褒貶已生,只覺這吐蕃國師丹巴達瓦導引之法,奇則奇矣,卻是異想天開、旁門左道,實無可圈可點之處。竟無一人肯放下成見、虛心取長補短。
便在此時,丹巴達瓦嘴唇微張,似是誦咒、又像是念經,吐出一串奇異的音符。
眾俠士正詫異間,楊朝夕一旁的張打油忽開口道︰「這吐蕃和尚翻來覆去,其實只誦念了‘嗡、阿、吽’三個字,想來應是輔助導氣的秘法。」
「那吐蕃國師聲如蚊蠅、又與你我相距甚遠,不知張三哥如何斷言便是‘嗡、阿、吽’三字?」
楊朝夕登時偏過頭,不解問道。方七斗、肖湛等人亦看向張打油,眼中俱滿是疑惑之色。
張打油頭一笑,登時辯解道︰「張某粗通唇語,是以才瞧出這和尚念的咒語。好在他念的是漢音,若是胡語梵音,張某便無從猜度啦!」
方七斗等人聞道如此,卻是愈發覺得有趣!當即拉扯著張打油、指向身後交頭接耳的俠士,要他現場觀唇辨聲,並引以為樂。張打油只好苦著一張臉,隨這伙少年人胡鬧起來……
不足半盞茶工夫,丹巴達瓦「五輪」漸趨凝實——
其中喉輪、心輪、密輪向右飛旋,愈轉愈小,最後濃縮成三枚光斑。眉心輪與臍輪卻是愈轉愈大,一個左旋、一個右旋,一個光芒轉白、一個顏色漸紅……之前吸納入體、游走周天的寶瓶之氣,開始向紅色臍輪紛涌而入。
霎時間,臍輪仿佛一孔灶膛,被填入了大把柴薪和火油,登時躥起熊熊烈火!
這火似有靈性,順著心輪、喉輪,一路攀燒至眉心輪,將白若霜雪的眉心輪、烤得融化開來。融液白若犛牛乳,先滴瀝而下、灌注喉輪,復溢至心輪、漸漸滿盈,最後流落而下、又歸于臍輪與密輪……
就在上下貫通、五輪相連之際,烈火爆燃而起,將整個中脈包裹起來,一刻不停地煆燒。游走在附近的寶瓶之氣、登時趁機涌入,令中脈漸漸發出五彩華光,仿若琉璃至寶!
丹巴達瓦腰身一挺、不再晃動,雙瞳陡然綻開,射出兩道淡淡金光。身體由內而外、煥然一新,顯露出神完氣足的架勢來!
到得此時,楊朝夕身後那道聲音,又似「馬後炮」般響起︰
「諸位!如何?鄙人所言不差罷?這番僧修所使‘九節佛風’之法,便是這般神妙!引風入體,滋養五輪;五輪齊動,金剛咒誦;紅白菩提,貫通中脈;中脈一開,光明照來……哎呦!誰特麼拍我?!」
「狗輩!放得好一通鳥屁!誰許你在這里胡咧咧?沒得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若還敢胡言亂語,爺爺叫你上不了台!」
說話間,一個粗莽漢子手提鐵箍長棍、大喇喇站出來罵道。
楊朝夕轉目一瞧,卻是舊識「頭陀瘋棍」趙三刀,「洛中七俠」之一。
而那被打之人,雖作番僧打扮,卻說得一口流利漢話。且面色微黃,高顴少須,面貌與漢人無差,眉目間更有幾分眼熟,似是在哪里見過。
不待楊朝夕細瞧,那人竟似理虧一般,一聲不吭,扭頭便走,很快躲進人頭攢動的眾俠士中。
再回頭時,丹巴達瓦已然呼吸如常。周身氣勢已然斂去,好似一截老樹虯根,抓在地上、巋然不動。看得楊朝夕無比費解。
接著目光一跳,又向汪大成瞧去。只見他虛弱之狀稍有好轉,也是盤膝坐定,雙手勾抓在胸前、掐出一道詭異的指訣。口中念念有詞,不知誦的什麼符咒,連擅讀唇語的張打油、也是瞧得一頭霧水。
忽然間,汪大成周身攪起一陣陰風,卷著樹葉灰土盤旋而上,織成一股輕薄且搖蕩的羊角。
眾人正自詫異,汪大成雙手指訣陡然散開、化作雙爪,一抓扣在自己小月復,另一爪卻是插進了自己心口!
驀地,汪大成雙眼暴突、布滿血絲,臉上撐起一抹慘笑。雙鼻雙耳、嘴角眼角滲出七道血線,掛在面門前,委實陰鷙可怖!
異常濃重的血腥味隨風飄至,燻得眾俠士煩惡欲嘔、紛紛起身避走。靈真禪師亦是大皺眉頭,只是囿于職分、不肯挪動半步。眾英武軍衛卒、香山寺武僧中,已有人耐守不住,俯身干嘔起來。
楊朝夕等人紛紛驚起︰這等邪功已不僅是旁門左道,而是大損陰德的歪門邪道!
眾人如何反響,汪大成早便不放在心上。只見他雙爪自身體猛然拔出,登時濺起兩灑血雨。旋即縱躍而起,以手帶足,左右交替,倒立疾走。
楊朝夕看得分明,汪大成雙爪指甲暴長兩寸、仿佛鉤鐮利刃!抓在厚實的木質台面上,便如插入豆腐般輕易。一爪扣住台面同時,另一爪竟蘸著胸月復間不斷洇出的鮮血,在台面上涂抹勾畫起來!
因距離台面稍近,楊朝夕等一眾俠士,自是看不清汪大成畫得什麼圖案,更不知其意欲何為。
然而山腳長軒,地勢卻比那四方台高出數尺。軒中一十二人紛紛站起,將那汪大成勾畫的圖形瞧了個真切︰
卻見台面偏西方位,被血漬抹出一顆兩丈見方的骷髏圖,不過寥寥數筆,竟也形神兼備!
骷髏頭骨齜牙露齒、眼神空洞,眉心勾勒著一朵栩栩如生的曼珠沙華。往下脊椎、肋骨、臂骨、盆骨、腿骨等,俱是歷歷可數!骷髏四周還環繞著許多晦澀難懂的符文,像是石鼓書、又似蟲魚篆,歪歪扭扭,不知所雲!
長軒下吳天師霍然而起,右手並做劍指,指著四方台寒聲道︰「快止住他!那骷髏四周,皆是上古‘聚陰符’!諸位且看擂台四面,已是綠火熒熒、鬼氣森森!只怕方圓幾里的孤魂野鬼,都要被他盡數招來!」
吳天師聲音不大,卻是振聾發聵、不容置疑。
釋門眾僧雖無動于衷,但道門之人卻曉得厲害,大多道士連忙取出身上闢邪之物,持于掌心,誦咒念訣。更有道士手舉功效強橫的靈符,沖到轅門下,想要跳上四方台、將那半人不鬼的汪大成當場降服。
然而靈真禪師大袖一揮,英武軍士卒與香山寺武僧、登時將棧道入口重重攔住,不許道門之人干擾比武。急的眾道士們罵娘跳腳。
便在這時,坐在西平郡王哥舒曜左手的苦竹禪師,亦是站了起來,聲音微顫道︰「快!快止住台上道人!那是魔人的‘祭魂鬼陣’!!」
話音方落,眾僧變色!
大凡修道習武之人,皆知寰宇共分三界︰上有碧霄,諸仙居之;中曰紅塵,眾生居之;下為黃泉,群鬼居之。其中紅塵又稱人寰,人、獸、草木、精怪居于其間,各有其生衍之道。
然而極少數道修、妖修,卻知三界之中,尚存在著一支特殊族群,釋門經笈中,將之定名為︰魔!
據奇經秘傳所言,惟魔可突破三界壁壘、躲過雷罰加身。升往碧霄、稱號魔仙,混跡紅塵、是為魔人,遁于黃泉、喚作魔鬼。
然無論處于何界,「魔」皆專以引誘、蠱惑為能事,諸般行徑皆為所欲為!每以邪術去人智慧、壞人名節、損人造化、奪人機緣、傷人功德、害人性命、破人道法……實乃大千世界中至陰、至邪、至惡、至毒的物種!
是故眾僧聞言,無不就地趺坐,紛紛懺誦起經咒來。有楞嚴經、法華經、地藏經、彌陀經、金剛經等諸大乘經文,亦有大悲咒、準提咒、往生咒、觀音靈感咒、七佛滅罪咒、藥師灌頂咒、如意寶輪王咒等諸大乘咒語。
大校場上登時誦聲如潮,仿佛一處幕天席地的闊大經堂。
靈真禪師更是心下一沉、面色大變,當即喝令英武軍士卒阻住閑雜人等,自己則率著一隊香山寺武僧,奔向棧道,向四方台上沖去!
汪大成面色可怖,笑意癲狂!眼見台下僧道漸漸識破自己手段,卻是不慌不忙,厲聲唱道︰
「今日苦,昨日業,白發葬兒徒增孽!
生寡恩,死方覺,欲親不能悲啼切!
告陰司,訴更夜,何惜魂與身俱滅!
月復中怨,心頭血,骷髏畫成通兩界!
召陰兵,生浩劫,發願山摧共地裂!
身後事,憑人謔,忘川河水空流瀉!」
唱罷,雙爪入懷,生生抽出六道肋條來。肋條鮮血淋灕,發出慘綠微芒,更有絲絲黑氣縈繞其間!
卻見汪大成毫不猶豫,將肋條揮手甩出——
「啵啵啵啵啵啵!」
六根肋條各據一點,入木三分,釘在了「祭魂鬼陣」六處陣眼上。
「喑——」
一道無形波環徐徐蕩開,「祭魂鬼陣」綠芒大盛、徐徐運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