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決定後,四人一起攀登。
一條生命繩索,聯系在四人身上。
林軒排頭,一方面是抗風,一方面是做向導。
安璐瑤和暮雪卓瑪在第二三位。
而陳光孝在最後一個。
他背後拖著一個雪橇,里面放著露營要用的一些東西。
每個人背後都背著一個登山包。
這山其實不算高。
如果是在低緯度地區,這種山,一個小時就能登頂。
爬山和登台階是不一樣的,很少有人一小時能爬上泰山。
但是高低落差一千多米的山,在野外爬行,的確就是一小時的事情。
登台階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效率。
不過這是高緯度冰封地區,爬起來要慢一些。
林軒覺得,兩個小時應該就能找到合適的區域。
因為登頂也用不了兩小時,所以兩小時內肯定能找到地方宿營。
白茫茫的一片,無人機飛在天上,拍攝著四個各自不同顏色的沖鋒衣在前進。
這雪很深,航拍角度很難看到步子。
【話說為什麼要登山啊,直接直升機飛上去找個地方不就行了嗎?】
還有力氣的林軒解釋道︰「登山是一種運動,也代表了文明的真義。」
【登山是一種運動可以理解,畢竟地星人比咱們愛玩兒,登山在藍星都算是一種運動,在地星,肯定更多人玩兒,征服高山可能會給地星人帶來成就感吧。】
【不過登山是文明的真義?這不敢苟同啊。】
【直升機飛上去不香嗎?】
林軒笑著︰「我們很少做無意義的挑戰,如果有細心地網友,會發現我們《與穿越者同行看世界》包括《我是穿越者》上提到的事情,都是有意義的。」
「登山也是如此。」
「我想問一下,這座山兩千多米,直升機當然可以飛上去。」
「如果這座山是四千五百米以上呢?」
【不太懂,四千五百米以上直升機就飛不上去了?】
【的確飛不上去,很多原因,超過四千五百米的山基本上沒辦法用直升機空降的方式上去。】
直升機要起飛,要上升,靠的是空氣動力,產生升力,托起直升機本體的重量。
但如果空氣稀薄,可就沒法兒飛上去了。
直升機可以飛上一萬米以上的高空,卻沒辦法登上八千米,六千米,甚至四千五百米的山。
這是有很多原因的。
靠近山體,越高,溫度越低,低溫下直升機零部件容易損壞是一個原因。
靠近山體,各種氣流不穩定,很容易被吹的撞上山體,是一個原因。
在海拔過高的山上,很難找到直升機能夠停靠的地方,是一個原因。
還有高山上空氣稀薄,氧氣不足,內燃機很難提供動力,也是一個原因。
直接往平地上空飛的時候,並沒有這麼多問題,或者說這些問題不會那麼嚴重。
【直升機飛不上去,還有別的辦法嘛,比如高空跳傘?】
【高空跳傘往山上跳?你想得出來。】
很多網友都在討論登山是不是有意義。
林軒︰「在地星,有一位非常強悍的科幻作家,他有一部非常不起眼,但卻是科幻迷奉為聖經的作品,《山》。」
「這位科幻作家,名叫大劉。」
「他的長篇小說《三體》曾經火爆全球,在短時間內征服全球,他的優秀短篇也很多,《山》是其中保持平均水準的一部,但也震撼過無數人。」
「大家想听听嗎?」
【哈哈哈,好久了,終于又到了故事時間了!】
【故事時間也是節目的梗嗎?】
【倒不是梗,而是一個環節,以前《與穿越者同行看世界》經常有故事時間,包括《海的女兒》什麼的都是故事時間問世的。】
【原來是這樣啊!】
林軒去了地星一趟,回來時,拿著一個音響,小聲的播放著《山》。
而觀眾听到的,是直接放的音源。
這是林軒錄制的,以林軒主持人的功底,聲情並茂的朗讀了一遍。
不過,大劉的書,非常有特點,那就是對話多,會顯得描述蒼白無力。
但,很快,彈幕就干淨下來了,所有人都被這個來自地星的科幻故事給吸引住了。
《山》的故事其實非常簡單。
一位喜歡登山的冒險家,和隊友一起在海上航行。
這個時候,一個奇怪的疑似外星母船的東西來到了地星,並且固定在地星赤道軌道上。
強大的引力拉扯著地星的海水倒懸天空,變成了一座巨大的水山。
而科學家推測,在一周之內,地星所有的空氣就會被吸干。
全球都將毀滅!
這個時間根本不給冒險者團隊回家去過完余生的時間。
而這位喜歡登山的冒險家,決定要攀登這座地星上最高的山,臨時形成的水山!
于是,他成為了地星歷史上第一位游泳登山的人。
也成為了地星上挑戰最高峰的第一人。
這個角度,他必須一直往上游泳才能不掉下去,而他一直在游,一直沒有退後。
就跟他平時挑戰地星上那些高山是一樣的。
只不過,那些山是固定形態的,而現在挑戰的是一座水山。
終于,他攀登到了頂峰。
這頂峰比他在海平面上看到時,又高了很多,但他依舊成功了。
在這里,登山者成為了全球唯一和外星人交流的人。
外星人的話讓登山者懵逼了︰‘你可以就這樣爬山,游著上山是一個新體驗,但是在我們的母星,我們登山卻需要挖開洞窟,一直往上挖掘,才能登山。’
冒險者懵了,听不懂是什麼意思。
觀眾也听不懂。
但隨著小說講述的繼續,觀眾懂了。
【這群外星人居然是在一個沒有重力的岩石空泡中生存的!】
【難怪他們要登山,需要挖開隧道。】
【誰能想到他們誕生在山‘里’呢!】
隨著這名外星人的講述,一場永無止境的登山史開始了。
最開始,這個外星人的種族,以為宇宙就是無邊無際的高密度岩石。
但他們做出了猜測,或許在宇宙中還存在其他空泡。
要找到這些空泡,就必須挖穿岩石。
在空泡中是無重力的,所以他們沒辦法辨別方向,只能朝著四面八方挖掘。
第一位登山者與地星提出日心說的科學家是同名,他叫哥白尼。
哥白尼為了登山,把同行的船員全部吃了,消化了。
這個由電子機械構成的 基生物,消化掉所有的船員後只能回歸空泡。
等待他的是審判。
不過,空泡里的科學家發現,隨著哥白尼的前進,一路上岩石樣本的密度都在降低!
這意味著,當嚴實密度為零的時候,就能找到岩石宇宙邊緣!
科學家們計算這個石殼宇宙的厚度是三百公里。
但是,很快外星人的先祖就挖到了三百公里,岩石並沒有消失。
五百公里,八百公里,科學家們計算的岩石宇宙大小極限不斷的推進。
他們也在不斷地通過岩石密度來重新計算極限,代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糾正。
然後,一名叫做牛頓的船長,發現每次睡覺醒來時,自己總是躺在面向空泡世界的一段。
一開始他不以為意。
直到有一次,挖掘後船員們都決定休息,睡醒在繼續清理岩石。
結果他們被埋葬了!
于是,重力被發現了,萬有引力定理慢慢的被發現了。
萬有引力定律不允許實心宇宙的存在,所以早先的宇宙模型被推翻了。
這一次,所有人都確定,宇宙是太空,只要挖到密度為零的地方,就能進入天堂!
[「你們的世界,是不是位于一個星球的地心?」]
[正確,我們的行星大小與地星差不多,半徑約8000公里。但這顆行星的地核是空的,空核的半徑約為3000公里,我們就是地核中的生物。]
觀眾們很興奮,一個地底世界的物種,正在邁向地表。
很多觀眾不以為意︰
【這些人真笨,居然花了這麼久才知道我們生下來就知道的東西。】
【這就是他們偉大的地方不是嗎?】
【這種精神,就是攀登精神吧?】
隨著故事的深入,觀眾們又緊張起來了。
因為有一個大家忽略的點,實實在在的出現了。
隨著隧道的加長,被挖出來的岩石,放在哪里?
答案是空泡世界。
隨著挖掘的隧道越來越長,空泡世界內部的空間越來越小。
于是,戰爭爆發了!
有人認為,不斷的挖掘,就是在葬送空泡世界的生存空間,所謂的太空,只不過是惡魔的誘餌,引誘族群走向滅絕。
有人卻認為,太空就在眼前,一定要到達太空。
空泡世界的戰爭很多曲折,戰爭的形式也是夢幻的。
很多觀眾听得如痴如醉。
【這就是地星的科幻作品嗎?太強了!】
可以說,大劉的科幻作品水平比國外現階段的科幻作家高一個檔次。
而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三體硬生生讓龍國科幻到達了世界科幻的水平。’
事實是,世界科幻早就停滯不前了,不再是一二百年前那個偉大的時代。
這個時代的歐陸科幻,遠不如大劉的科幻!
要不是《三體》一開始表達了對龍國某個特殊年代的厭惡,歐陸人會把科幻大獎給《三體》?
但是隨後,他們發現《三體》後半部分把資本和帝國主義諷刺的無力反駁時,《三體》的熱潮在世界上停息了,止步于第二部《黑暗森林》。
事實上,三體第三部才是最關鍵的一部。
故事還在繼續。
這一次的外星人泡船冒險隊,終于有人挖到了科學驗證的岩石極限。
引力算出來的極限是有一定偏差的。
這個位置,距離空泡世界五千公里,而這里距離空泡的核心是八千公里。
和地星幾乎差不多大。
登山者感嘆︰「恭喜你們啊,終于到達了地面。」
外星人告訴他︰「沒什麼好開心的,我們挖到了海底。」
觀眾還沒意識到這是什麼意思。
但接下來的內容,讓觀眾全部都在驚呼。
因為這個外星種族是 基生物,他們身體就是地星藍星上人造電子元件和人造CPU人造的各種機械一樣,完全是電子和機械構成的。
但空泡世界是沒有水的!
他們根本不知道水是什麼東西!
金屬機械沒有任何防水保護,暴露在海水中,命運是什麼?
第一波挖穿隧道的船,全體消失在空泡世界的探測之中。
【這個命途多舛的民族啊,他們要看一眼星空,為什麼這麼艱難?】
【其實已經很接近了,他們從地心空泡開始攀登,如今已經攀登了五千公里,已經到達地表了,只不過還有一片海而已!】
【他們肯定是成功了,要不然他們到不了地星,這個故事,真的厲害啊!】
故事繼續,空泡世界的 基生物認為這些人挖到了宇宙邊緣的虛無,所以觸踫到虛無,就消失了。
當年的實心宇宙理論再次甚囂塵上。
而信仰科學的人拒絕相信這種理論,他們不斷的繼續挖掘,在不同的地方挖掘。
不斷的有人在挖到海水的瞬間暴斃。
直到有一天,有一艘泡船,它沒有直接挖穿岩石。
而是挖出了一個針尖大小的眼。
一股海水激射而出。
這一次,他們終于觀測到了‘水’的存在,給它取名‘無形岩’。
無形岩的存在是空泡世界沒有的東西。
也證明了他們古老的傳說中的狹小的世界之外,還要廣闊的世界。
這一點刺激了所有人。
于是,‘加加林’出現了。
他的先輩乘坐著一個空泡金屬倉從挖穿的岩石出發。
但是很快,金屬倉解體了。
很快,他們意識到了大氣壓強這種東西的存在。
雖然他們還沒接觸大氣。
但是大氣壓強被計算出來,證明了無形岩世界之外,還有另一種物質!
繼液體之後,他們計算出了氣體的存在!
加加林出發了,他的金屬倉不斷的上升,經過一萬米之後,到達了海平面!!!!
這個時刻,讓無數觀眾為之顫栗,為之傾倒,為之歡呼!
這是加加林的一段小旅程,卻是整個文明的一大步!
他們從地底世界,一路攀登,終于到達了!人類的出發點……
【經過漫長的攀登,他們終于到達了人類的出發點,這……】
【我們人類是幸運的的,無論是地星人還是藍星人。】
五千公里的攀登,最終終于經過最後十公里,到達了海平面。
故事繼續。
星空的瑰麗,讓無數 基生物為之震驚。
終于,他們見到了世界的真相!
原來,這個世界,是一顆和地星類似大小的星球。
這枚星球的內核本身也是岩漿,但是後來卻冷卻了。
固化後的岩漿密度更大,所以讓一個空泡誕生在核心。
所以這個核心是無重力的。
這個核心充滿了放射物質和各種重元素。
于是漫長的歲月中, 基生物誕生了。
地星藍星,在四十五億年的發展中,岩漿並沒有冷卻,所以也沒有一個空泡誕生。
這個 基星球這個岩石空泡的誕生,都格外充滿戲劇性,充滿了時間的真義。
故事的最後,攀登水山的冒險者,對外星人說道︰「那你們來這里干什麼?」
[外星人告訴他︰「我們來這里是要看看有沒有智慧生物能登上這座山。」
「登上山頂的智慧生物,才可以和我們交流。」
宇宙賦予智慧生物,就是為了讓智慧生物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如果要生存,都會逃離這座山,如果要看的更多,才會登山。
山無處不在,我們都在山腳下。]
攀登的冒險者是一位狂熱的挑戰者,他告訴外星人︰「我在山頂!」
外星人告訴他,你在山腳下,我們都在山腳下,光速是一座山,空間的三維是一座山。
被困在這兩座大山之間的夾縫里,難受嗎?
所以我們才要攀登,永無止境的攀登。
外星人告訴冒險者︰「你覺得這片宇宙壓抑嗎,生活在這里憋屈嗎?」
挑戰者意外︰「這片宇宙有兩百億光年,如此巨大,廣博,怎麼會憋屈?」
外星人告訴他︰「如果我說這兩百億光年的宇宙,是一個兩百億光年的空泡呢?」
一瞬間,無數人都在顫抖!
無數觀眾都在震驚這個思路。
沒錯, 基生物花了無數歲月,才來到了人類出發點的位置。
但如今,他們已經縱橫宇宙,了解到了人類不了解的很多東西。
而他們再一次遇到了無盡歲月之前先輩遇到的那個問題。
這個宇宙是一個空泡。
當時的空泡半徑三千公里,而現如今,這個空泡直徑兩百億光年。
但……他們之間有區別嗎?
沒有。
至于兩百億光年的空泡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論證的,要怎麼去突破。
外星人也不知道,他們只知道,山就在那里,要去攀登。
這個兩百億光年的巨大空泡外,也許是超固體宇宙,超固體宇宙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巨大空泡。
也許,超固體宇宙之外,是一種目前大家理解不了的形態的存在,這個超固體宇宙只是真正的大世界對于小世界的一層封印。
故事最後,外星人走了。
巨大的水山以及山頂的冰晶平台開始墜落。
冒險者口吐鮮血,那是在巨大的高差大氣壓強下,他換了高山病,肺水腫導致他吐血。
但冒險者知道,自己不能死。
因為高山無處不在,自己要不斷的去挑戰。
故事的最後,林軒的隊伍停下了︰「這里,會是我們的營地。」
而彈幕已經炸裂︰
【這就是地星上的科幻的水平嗎?】
【能把這位偉大的作家的長篇作品發行出來給我們看嗎?】
【或者短篇集也可以,我!不!挑!】
【就怕林軒不當人子,又是挖坑,又不填坑。】
林軒樂呵︰「這就是攀登的精神,在地星,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勇攀高峰。」
「我們用攀登,代表著人奮斗的過程。」
「有些人努力一輩子,就是為了看別人生下來就能看到的星空,他很慘嗎?不,他值得敬佩。」
「有些人生在大地之上,卻想要爬上珠峰,他是浪費時間嗎?不,他很偉大。」
「有些人生在藍星上,卻想著沖出太陽系。」
「攀登的,推動著我們的文明的高速發展。」
【所以,林軒就是超固體世界中另一個空泡里來的人?】
【有點意思,搞不好超固體世界中另外的空泡就是平行世界,一個一個的平行世界。】
【也許有的世界不是平行世界,而是其他的大世界呢?】
【或許超固體世界壓根不存在,就像 基生物一開始不知道什麼是液體,不知道什麼是氣體一樣,我們也不知道世界邊緣是什麼封印著世界。】
這就是好作家的能力,短短的《山》留給人無數的遐想空間,被自己的無知所震撼。
林軒︰「我也在攀登,我或許已經攀登到了一座高峰,但還有另外一座更高的山峰在眼前,而我只是在山腳下。」
「關于大家的要求我看到了。」
「不久之後,在全球範圍內,大劉的《三體》將會同步首發。」
「《山》只是大劉千奇百怪的科幻世界中的一個小空泡,《三體》就是那個超固體世界外的新世界。」
林軒左顧右盼︰「這里很適合露營,也很適合尋找高山滑雪的場地,我們開始宿營了!」
——
PS︰這本文抄公類型的書中,第一位現代龍國作家終于登場了!《三體》YYDS!
0202、大劉的《山》,文明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