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

坐在涼亭內的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用一條陽謀削弱了東林黨在山海關內的勢力,心情大好的讓人拿來了一壺好酒。

一碟茴香豆,一盤小黃魚。

只有簡簡單單的兩個菜,朱舜和太子朱慈烺這頓酒喝得卻是津津有味,感覺比東林黨擺了幾十道菜的宴席還要美味的多。

沒過多久,曬黑了不少的顧炎武拿著魚鱗冊走了過來,以他現在和太子朱慈烺的關系,完全可以隨便坐在涼亭內直接喝酒。

從這件事就看出來顧炎武和黃宗羲兩個人完全不同了,要是黃宗羲在這里,都不用太子朱慈烺招呼直接就坐在了涼亭內的石桌上。

自飲自酌,津津有味的喝起來。

顧炎武可就不同了,太子朱慈烺都主動讓他進來喝酒了,顧炎武還是恭恭敬敬的站在涼亭外,看著朱舜和太子朱慈烺兩人在那喝著上好的黃酒。

這瓶黃酒還是顧炎武從京城的柳泉居帶來的,顧炎武同樣是對味道綿柔的柳泉居黃酒情有獨鐘,听說朱玉喜歡喝這個酒,就把所剩不多的柳泉居黃酒全部送給了朱玉。

沒想到他帶來的柳泉居黃酒,兜兜轉轉,最後落在了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的酒桌上。

朱舜和太子朱慈烺坐在涼亭內,顧炎武站在涼亭外,三人開始正式商量密雲縣土改最後一件事,也是提現成效的一件事。

起課。

太子朱慈烺親自給朱舜倒了一杯酒,放下酒壺,看向了涼亭外的顧炎武︰「大明的課稅是怎麼收的,寧人先給介紹一遍。」

顧炎武點了點頭,開始如數家珍的介紹大明各縣收繳課稅的方式,如數家珍到讓很多三班六房的戶房掌案都自愧不如。

顧炎武整理了一下儀容,臉色鄭重的開始介紹了起來︰「大明的課稅一共收繳兩次,分別是夏稅和秋糧。」

「每一次收繳的課稅又分為三種,第一是正賦,第二是耗米,第三是私費。」

「這個正賦就是各縣縣衙收繳的正式課稅,收繳多少每個縣都不一樣,就拿過去的密雲縣來說。」

「正賦是一石三斗,也就是說每一百斤糧食老百姓就得上交三十斤的糧食。」

一石三斗!

太子朱慈烺在顧炎武講述大明課稅以前,自己心里已經有了一個預期,一石二斗就已經了不得了。

沒想到密雲縣的這幫子貪官污吏,竟然把正賦收繳的這麼高,達到了驚人的一石三斗。

太子朱慈烺現在可不是什麼都不懂的何不食肉糜,他這一段時間親自參與了耕種,知道老百姓能夠種出一百斤糧食的成本有多高。

租借耕牛良種等等全部加起來,一百斤糧食里最少是有二十斤糧食的成本,密雲縣的貪官污吏們竟然把正賦收到了三十斤。

也就是說,還不算耗米和私費,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到頭種出來的糧食,一下子就沒了五成。

太子朱慈烺突然有一個感覺,縣衙里的貪官污吏殺的少了,再多殺一倍也不嫌多。

顧炎武在說正賦的時候一直在注意太子朱慈烺臉上的表情,雖說太子朱慈烺沒有什麼表情,但從他停止喝酒的動作來看,應該是勾起了對各縣貪官污吏們的殺意。

說完這個正賦了,接下來就是介紹耗米了︰「這個耗米,顧名思義就是說糧食在運輸到各地糧倉的損耗。」

「畢竟,糧倉入庫的課稅糧食是有規定的,一百斤糧食的課稅,入庫時就得是一百斤。」

「如果只從老百姓手里收繳一百斤糧食,在運輸的過程中人吃馬嚼的,到了糧倉明顯就沒有一百斤了。」

「這個過程中的損耗就叫做耗米,一般都是算在官僚鄉紳們的頭上。」

「從來不肯吃虧的官僚鄉紳們,怎麼可能把耗米算在自己頭上,便以征收耗米的名義繼續算在了老百姓頭上。」

太子朱慈烺突然插了一句︰「密雲縣的耗米是多少。」

顧炎武回答道︰「一石一斗。」

太子朱朱慈烺听到一石一斗的耗米,呼吸都停頓了,差點沒把手里的酒杯給摔在地上。

這又不是把糧食從京城運送到一千里以外的山海關,在這個過程中的損耗怎麼可能達到十成一,只不過是運送最多一百里以外的各個州府的糧倉罷了。

在這個過程中的損耗,一百斤糧食有一斤就不錯了,官僚鄉紳們向老百姓征收十斤,剩下的九斤毫無疑問都被他們給貪墨了。

九斤糧食看著不多,但這是一百斤的九斤,也就是說官僚鄉紳再次從老百姓頭上搜刮走一成的糧食。

老百姓手里只剩下四成了。

這還沒完,顧炎武繼續說道︰「正賦、耗米征收完了以後,還有一個私費。」

「這個就是官僚鄉紳們明目張膽的貪污糧食了,這個私費說白了就是好處,也就是說官僚鄉紳征收糧食忙前忙後的總不能白干。」

「不能白干的好處,明顯是不敢找朝廷要,畢竟朝廷每個月都會發給他們俸祿。」

「好處不敢找朝廷要,就是找老百姓伸手了,也就是所謂的私費了。」

太子朱慈烺再次插了一句︰「密雲縣的私費是多少。」

顧炎武說了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數目︰「一石一斗。」

太子朱慈烺听到這個一石一斗,再也忍不住了,手里的酒杯直接摔在了地上,摔了一個粉碎。

就算是把酒杯摔碎了,也沒能平息太子朱慈烺心里的憤怒︰「這也要一石一斗,老百姓還要不要活了。」

太子朱慈烺說出這一句老百姓要不要活了,倒不是為了渲染老百姓的苦難,而是根據他自身切身的經歷說了一句實情。

私費也要一斗的話,老百姓手里的糧食就剩下三成了,他們還要養活一家老小,還要儲備一定的糧食用來備荒。

畢竟現在的大明災害頻發,不儲備一點糧食留到荒年吃的話,一家老小肯定挨不過荒年。

可就這麼點兒三成的糧食,一家老小平時吃都不夠,哪里還有余糧去備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