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新年正旦,正式改元武憲。

天還未亮,朱標便讓徐輝祖等武將領軍駐守奉天門,衛子狼則是命成武軍駐守在皇城的各角落。

歷史上從明仁宗開始才在承天門舉行登基儀式,但是明初都是在奉天殿繼承大寶。

奉天殿前,看著被撤走的龍輦以及帝王用的龍毯,乃至千人教坊司與宮廷樂隊都在朱雄英的指揮下搬走,除了祭宗廟和天地的禮儀沒有少。

站在旁邊的朱標原本要一板一眼的禪讓,卻傻眼了,他實在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在登基大典上搞什麼,做皇帝不該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也是朱家人最榮耀的時刻,為何搞得如此灰溜溜。

「你真的打算不隆重了?」朱標轉過頭詢問,他不確定的看著朱雄英。

朱雄英點頭︰「是,在兒臣眼中哪怕是登基大典在浩蕩,也不過是過眼煙雲罷了,只是名正言順一些,可是兒臣是父皇嫡長子,又是太子繼承,論資質最為正統而言順。

皇位只不過是,讓兒臣今後的政令更好的實施罷了,只是穿的衣袍上多了幾章圖案與龍紋,許多事還是需要兒臣親力親為。活在禮儀中,不如活在大明百姓與君臣的心中。」

朱標瞥了他一眼,「你小子,我懷疑你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皇位送到你這里,你卻告訴我不過而已。」

朱雄英笑道︰「那省下來的銀子我想要用在下西洋和恢復百姓農耕上面可以嗎。」

「你是皇帝,你說了算。」朱標哼了句,將玉璽莊重而神聖的交到朱雄英手中,並問他︰「今後如何打算?可不能再殘殺官員。」

朱雄英接過玉璽,直言自己殺人也是有原則的,不是誰人都殺,若是自己做的不好,便親自摘冠請朱標回來繼續主持朝政。

「我不是不會回來啦,我要帶著你皇爺爺去游山玩水去,去看看那些兄弟們,看看他們的封地。」朱標堅決擺手說道。

朱雄英對著朱標恭敬行禮,並大聲道︰「兒臣尊父皇為太上皇帝。」

………………

鄭和宣讀詔書,奉天殿內外文武百官再次高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讀完禪讓書,朱標便笑盈盈的離去。

站在奉天殿外廣場的高麗使臣,以及倭國大名,佔城呂宋,乃至琉球藩屬國,都津津有味的看著這一幕。

朱雄英看了眼手邊的另一盒子,雙手捧起,那是皇後的寶璽,也是他要交給徐妙錦的。

「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旁邊的史官與畫師都在記錄這一刻的大典。

文武百官開始高呼,大明最高的五拜三叩首禮儀,高呼萬歲。

朱雄英穿著朱色龍袍,帶著烏紗翼善冠,大步向承天門而去,在那里有大明朝的所有臣子官員。

陽光照耀在漢白玉雕刻的欄桿上面發出耀眼光芒,朱雄英雙手做拱,仰起頭對著紫金山方向道︰

「臣朱雄英,乃洪武之嫡孫,再此叩告天穹,日月山川,天地皇祗,臣為漢家之君,願上應天道,下順臣民。

臣于今日正旦,大年初一,改元武憲,恭詣太廟。冊封徐氏為皇後,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願天佑臣之大明,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海升平,河清海晏,養精蓄銳而達四海!」

登基詔書原本解縉和楊士奇三人改了四十多次,但是最終仍舊覺得不是很滿意,朱雄英干脆自己下場,給自己搞了大白話。

待宣告完畢,午門城樓上將士揮旗吶喊,江邊九十九門火炮齊發射,震得人不自覺顫抖。

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乃至其他藩王皆在承天門下而戰,朱允熞和朱允熙,朱允熥四人,看著站在城樓上的新君,不由得想起他們的皇爺爺。

「陛下太像皇爺爺。」朱允熙道︰「要是二哥在就好了。」

朱允熞踫了下朱允熙,示意他不要提起朱允炆。

身後的朱棣道︰「陛下年紀輕輕便可如此,實乃英才。」

錦衣衛陣前的蔣瓛十分激動,他們追隨的人如今終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站在城門上,做想做之事的帝王。

「萬歲!萬歲!萬歲!」

高呼聲不斷,執掌登基封爵事宜的太監送來名單,被朱雄英制止,說明日早朝再封也不遲。

新皇登基,按理說是論功行賞的大事情,但是朱雄英一點兒也不急,仿佛在憋著大牌。

對于太子人選,朱雄英也沒有立什麼,他的意思沒有人猜得到,或者說也猜不到為何不立太子。

這件事,朱雄英自有打算,今日他也並未對任何一個兒子表露出傾向的意思,都是一視同仁。

考慮到今日是大典,眾人不想耽擱吉時,因而沒人去問,他們也不敢發問的,這位新帝在陵園待了三年,誰也不知道他是個什麼想法。

最耀眼的還要數他的成武軍。

成武軍分四總衛,分別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旗。

朱雀旗代表火器營那一支,玄武旗代表水師那一支,白虎和青龍則是代表騎兵與步兵,而四衛再分二十八,三十六和七十二小隊。

成武軍前方,有六頭馴象,至于虎豹野性難馴,為安全起見,今日都是上了籠的。

朱元璋頭發花白,但是精神特別的好,沒有人再注意到他是哪個站在紫金山巔向天下宣布,淮右布衣,建元洪武的朱元璋,他已經老了。

老周跟著朱標道︰「那個是我養出來的崽子。」

朱標雙眉一挑,哈哈笑道︰「那是我生的,有本事你也生個這樣的。」

三人嘻嘻哈哈出城,兩邊百姓皆高興的歡迎新帝,忙著淨水潑街,黃土墊道,坑窪之地都被填補,沿途百姓擺滿了香案,熙熙攘攘的百姓都跪在那里叩拜天地,祝賀新君。

南直隸百姓對朱雄英倒是十分的心服口服,尤其是城郊現在到了冬日就開始用暖棚,誰給他們飯吃,誰就是他們擁戴的人。

只不過平靜下面藏著不滿,比如那些商人,自朱標坐皇帝以來,他們都是漏商稅,或者少交,上面的官員都是睜只眼閉只眼,現在新帝來了,誰知道會不會大動作。

官員不少也不願意,因為他們又要開始苦兮兮的士紳納糧,新帝只會更加的嚴厲,大家都默契的不願意說破。

就在朱雄英登基的今日,還是有人提出關于士紳納糧不合適的問題。

儀仗大隊浩浩蕩蕩往陵寢而去,新帝除了去給英烈祠的將士上香,還要去祭奠馬皇後和常皇後,以表自己身為子孫的心意。

明日還要舉行首次早朝,除此之外還要安排官位空缺,乃至新臣新將的封官,包括下西洋,以及出兵安南的大軍之事,朱雄英痛苦並快樂的忙著。

籌劃那麼久,今日才能將自己的下西洋船隊徹底安排好,直到子時,登基大典才算告一段落。

坐在乾清宮龍椅上,朱雄英看了眼上官惜雲道︰「朕命人四處收集各類文典書籍,都會放乾清宮偏殿,已經命人改制成朕的私有書閣。

你這幾日辛苦些,將船廠以及這幾年的船模型,都細細做好尺寸標注以及解說,整理成冊,今後對水師和下西洋都可以用,你便做書閣女官,替朕好好的打理。」

「多謝陛下。」

「你這幾年來的辛苦,朕皆看在眼中,你只需听朕一人調配!」朱雄英看了眼她道︰「嗯,官袍合身,去把過幾日下西洋的船圖拿來給朕。」

鄭和按照朱雄英歸類的奏疏格子分揀好需要的奏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