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28.給大孫正名(謝謝金小衙內)

「總有人,借助此事不斷的挑起疑惑和反對,陛下,臣以為應該讓他們心服口服。」藍玉配合周乾的話,請求能要個公正出來。

說完看了眼李景隆。

這次明眼人都知道,李景隆和詹徽就是挑事的,但是查清楚皇長孫的靈柩也很重要。

「陛下,當初虞王失蹤,陛下就該告訴天下人,而不是說薨。」說話的是都察院的御史。

朱元璋道︰「咱沒那麼蠢,各地百姓起義叛亂,咱告訴天下人嫡長孫在民間失蹤,他還能活下去?」

周乾沒有說話。

歷史上有兩種關于朱元璋畫像說法,一種是清朝黑朱元璋的,一種有人說是,朱元璋怕遭到人刺殺,還故意把自己畫丑流傳出去過。

但是周乾也說不清楚哪種說法更靠譜些。

至少現在,朱元璋長的五官端正,沒有什麼滿臉麻子地包天。

「開虞王陵寢,不僅僅是給虞王正名的事。也是朝廷的大事,滿朝文武皆看著,幾百雙眼楮都想知道。」詹徽聲音洪亮的響在殿中。

朱元璋掃視一眼︰「詹徽,你當咱不敢砍了你是吧。」

詹徽變了變臉色︰「臣詹徽願意為大明而死,若陛下砍了臣,臣也覺得十分榮耀。」

周乾看了眼詹徽,這個瘋子。老子記下你了。

朱元璋繼續道︰「此事乃咱皇室的家事,你們拿到奉天殿上如此大肆議論,可知影響如何!」

楊靖臉色難看︰「陛下,太子的嫡長子今後便是大明儲君,往後的大明儲君必須清清白白,此事豈可兒戲啊。」

周乾心里一驚,這個楊靖打的一手好拳。

今後想做大明儲君,那就得接受百官檢驗,身份清白,文武臣服。

若不檢驗,也可以,那就別當什麼儲君,就沒人質疑。

「陛下,我詹徽,為人,是不該過多插手帝王家事。為臣,便該為大明江山著想,若是冤枉了虞王殿下,臣願意從午門磕頭到奉天殿,給虞王賠禮。」

「是麼,好,那咱到時候就等著詹尚書從午門磕到奉天殿來。」

朱元璋看了看周乾︰「你記下這話,咱不會讓你白受委屈的。」

「陛下,皇室嫡長子之事,您不可隨意,不能讓居心叵測之徒得了大明的便宜。」楊靖跪下道。

真孫子,我今後專門佔你楊靖祖女乃女乃便宜,周乾心里月復誹。

朱標看了眼朱元璋,父子兩人眼神短暫交流後,道︰「既然如此,咱,便命司天監主持虞王陵寢一事。」

「臣附議,陛下聖明。」

「臣贊同。」

大明朝幾百年里,只有朱高熾的第九個兒子梁莊王朱瞻的陵寢被破開過一次。因一生平庸,薨逝後「國除」。

魏妃無子,朱瞻為其心安不再尋其他女人,梁莊王死後,魏妃上奏朱瞻基,要隨夫君而去,被拒絕。

死後堅持要合葬,工匠們撞碎了陵寢的墓門,將其合葬。

眾臣開始商議。

陵寢分為地面建築和地下宮殿,因為朝代更替,戰火災害,有的地表的陵寢建築會被破壞,夷為平地。

有的朝代陵寢地表不設建築,葬後萬馬踏平地表,無痕跡可尋。

虞王陵寢不過十年,明朝正是最盛的時刻,陵寢地面建築完整,守護陵寢的侍衛也日日巡守,並沒有遭到任何破壞,地宮也完好無損。

老朱選陵寢這一點,周乾實在是佩服,後世他也去過明孝陵,確實厲害。

只要一道旨意,選定良辰吉日,便可開陵寢,朱元璋從來還沒被大臣拿捏住過。

打開墓門,讓他們看到放進去的衣冠,他們才會停止懷疑,朱元璋心里明白。

掃視所有大臣一圈,朱元璋目光在周乾臉上停留︰「大孫,咱不會讓人給你潑髒水的。」

他話音落下,道︰「讓司天監的人選好吉時,到時候所有人都去,將空棺槨呈給大家看,咱親自放的東西咱能不知道。」

「咱就讓你們看看,開陵墓不是咱怕你們,是為了給咱大孫正名。」

乾清宮。

朱元璋拿出自己的小本兒,看著蔣瓛和幾個侍衛,「說!」

「今日早朝前,詹徽瞪了虞王殿下三十二次。」

「工部尚書楊靖和別人說,虞王殿下是個鄉野粗鄙。」

「都察院御史懷疑虞王是假的。」

「昨晚呢?」朱元璋問道。

「黃子澄去找過李景隆和詹徽。」

「劉三吾昨晚沒有接待黃子澄。」

「廬州府有官員貪主大渠的朝廷公銀,已經派人去查。」蔣瓛道。

「查,修渠的銀子也敢貪,咱看他們是腦袋不想要了。」

除了皇室兒孫需要朱元璋授意才能督察外,京城文武百官皆在錦衣衛的監視之下。

內侍走進來︰「陛下,太子和虞王殿下來了。」

朱元璋點頭,幾個人退下。

朱元璋命人上了糕點和白水,朱標親自送到周乾面前︰「餓了吧。」

「今天的事情咱心里有數,詹徽他總想著給自己留個美名,什麼事他都要湊合下,當初擠兌同僚,標兒你也是知道的。」

「李景隆怎麼回事,這蠢貨,做事情實在是荒唐,自己人不認自家人,這次咱要堵住他們的嘴。」

朱元璋負著手走來走去,看著周乾道︰「你放心,他們若是胡來,咱立刻殺了,不需要任何緣由。」

「棺槨是空的,咱記得清楚,就算誰想在那里面做手腳也不可能,所以安心等著。」

朱標站在旁邊整理奏疏,听著朱元璋和周乾說話。

「听你三叔說,你從山西要了幾個尋煤和礦脈的工匠,還有幾個鹽戶?」

周乾點頭︰「此事我昨天和三叔說過,暖棚和煉鐵今後都需要煤礦,多找些擅長的人,到時候培養出更多的官員來做,茶鹽鐵是朝廷的命脈,今後都需要規範。」

朱標道︰「上次你不是和我說什麼工匠和科技一類?」

明朝各種技術都發展不錯,只是沒有合適引導,如果引導,這就是科技的雛形。

「科技嗎,其實我最近想了想,更應該叫它民技。」周乾道。

這個時代扯科學,扯天理,有些太懸乎,他解釋起來就會扯到更多的科技方面,越扯越多,理由圓不回去。

索性叫民技,百姓到時對這種更熟悉親近。

「你說的民技怎麼個說法。」

「從百姓中來,再用到百姓的生活之中的技術叫民技,和我們說的一技之長的技一個意思,尋礦脈算,煉焦炭煉鐵也算,制鹽也是民技。

春秋的魯班,墨家,戰國研究星象佔卜的石申,東漢的張衡,丁緩,還有杜詩,水力鼓風機,水力傳動。

三國的諸葛亮,南北朝研究算學的祖沖之,隋朝修橋的李春,沈括和畢升都是。最熟悉的應該是故元的郭守敬和王禎的農書。」

朱元璋道︰「這些人物有幾個咱不知道,但是諸葛亮,畢升,張衡咱看過史書,里面提到過。」

朱標道︰「這便是民技?」

「對,因為他們做的很多東西都用到了百姓生活中。

他們最初也都是受百姓衣食住行啟發的想法,所以我稱為民技。」

看到朱元璋思索,周乾道︰「老朱你還記得為你獻火器技藝的陶成道?」

「咱知道,當初咱為了請各地的讀書人,還建了禮賢館。」

「我認為,大明朝除了讀書人,還有一批人值得朝廷招納,便是被大家稱為會奇技婬巧的人。」

朱標道︰「你想招納他們?」

「正是,百姓各行技術集中,我稱它為民技,請皇爺爺到時候給他們個官做做,為大明出力。」

弄虛作假油炸厲鬼,各種黃紙顯邪這些背後就是化學的雛形。

古人不傻,只要給框架啟發,給出支持,就可以培養出搞發明的,制玻璃煉鋼只是時間的問題。

朱標道︰「爹,兒臣上次見過那些手藝人,讓他試試。」

「你便做,若是做的不錯,咱還會專門給他們造個住的地方,如果不行的話,那咱可不會。」

「我會親自挑選,選取我需要的工匠,好好管理。」

周乾點頭,和蔣瓛離開。

半路上,周乾道︰「蔣瓛,給你個任務去做。」

「虞王殿下吩咐。」

「把聚賢樓的老板娘變成錦衣衛里的一份子,那地方常去大官,發展成據點。」

蔣瓛點頭,策反這種事,錦衣衛最擅長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