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听,不由大喜。他知道潁川一帶有個潁川書院,出過不少大賢。眼前的這兩個人想必定是非同小可的書生。
而韓爵可就不止是大喜那麼簡單了,他差點就把「我操,你們他媽就是荀彧和荀攸!?」這一句話爆出口了。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郁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謚敬侯,後追贈太尉。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贊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于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鐘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達,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彧之佷,東漢末年謀士。
荀攸在何進掌權時期任黃門侍郎,在董卓進京時曾因密謀刺殺董卓而入獄,後棄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
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贊。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吳途中去世。
荀攸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他生前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鐘繇知道。鐘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儀》,今已佚。
僅從這些比較有名的戰績和記載來看,就知道此二人是當世數一數二的謀士。更不用說他們在一些小戰役上的發揮了,那定是用計用得虐殺對方咯~
此時此刻,韓爵萬分激動。他強忍住心中澎湃,對著眼前的二人施禮道︰「末將韓爵,我身邊這位正是我主曹州牧。多謝二位先生前來相助,還請往府中再詳細談論。」
荀彧一听,卻擺了擺手道︰「哎,我們只不過是一介書生,哪里會什麼出謀劃策。此番前來,只是會一會老友戲志才罷了,卻不料踫上了韓爵將軍和曹州牧,真是三生有幸呀!」
其實荀彧和荀攸先前就曾听說過韓爵的事跡,知道他是個英雄人物。今日一見,果然是個氣宇軒昂的霸氣小伙兒。
看來傳聞定然不假。
此時,荀彧也附和道︰「正是正是,敢問曹州牧和韓爵將軍,戲志才在府上麼?」
如今兗州已經被黃巾賊圍得水泄不通,曹操根本沒有心情去管荀彧、荀攸和戲志才敘舊這些屁事,他現在只想知道有何良策破敵。不由當即說道︰「二位先生,敘舊之事來日方長。只是兗州現在被黃巾賊重重包圍,原來的兗州刺史劉岱也已經死了。如若曹某再不發兵,恐百姓就要受苦了!」
見曹操對戰事如此上心,又對百姓頗有些關心。這不禁讓荀彧和荀攸有些敬佩,眼前這個叫曹操的人,好似和其他那些只知道喝酒作樂的將軍不一樣,這個人……嗯……
可是,似荀彧這等有大才之人,最怕的就是沒有可以一展所長的地方。現在是戰事吃緊,曹操可能會听他的計劃。要是在穩定發展的時候,如果曹操這家伙是個 脾氣,油鹽不進。那他和荀攸恐怕又得另謀主公了。正所謂鳥擇良木而棲,賢臣擇名主而仕嘛。
于是乎,荀彧決定再試探一下曹操。他收起了笑容,一臉嚴肅地對曹操說道︰「敢問曹州牧,如果你擊破了黃巾賊,一統兗州。日後你又有何打算?」
這個時候,韓爵悄悄拉了一下曹操的衣袖,湊到他耳朵旁小聲說道︰「主公,若不是胸中有良策之人,定不會像這般篤定。他在這里和你談笑風生,和你聊未來,定是現在已有破敵之策。只是他想知道你值得不值得他日後追隨,主公啊,你可得好好回答他的問題。」
曹操瞥了他一眼,道︰「你這不廢話,老子當然知道他的用意!」
……
女乃女乃的,爺爺好心好意提醒你,你就這個態度,呵呵。韓爵現在突然不想荀彧幫曹操了,他恨不得曹操打不下兗州了。
而曹操呢,他整理了一下思緒,對著荀彧道︰「如今漢室實力衰弱,內有國賊董卓,外有烏丸、羌等異族騷擾。吾身為漢室的將軍,自然是要重振漢室江山!佔據兗州之後,吾會吞並青州、發兵河內,繼而一路打向長安!救出漢帝,消滅董賊!到那時,如果還有哪路諸侯出來搗亂,我就再出兵打死他!」
這一番話,听得荀彧和荀攸熱血沸騰。他們也想看到這亂世之中,有一個霸主崛起,雄踞四方,虎視天下。曹操的回答,還是很讓人滿意的。這荀彧和荀攸便也不再多言,隨曹操和韓爵進了府中。
府內,荀彧切入主題,道︰「現在兗州共有約四十萬黃巾賊在作亂。但他們裝甲不良,平時又缺乏訓練,故其實是一支不堪一擊的隊伍,只不過人數眾多罷了。而且這四十萬敵軍中,至少有三十萬人是降兵,老弱。我們實際要對付的,不過只有十萬人。若是消滅了他們這十萬人,等于毀了他們的主心骨!」
荀攸此時補充道︰「先前我便听戲志才說了,曹州牧您現在共有三萬人馬。這三萬人皆是精兵精將。打贏此戰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減少傷亡,保存實力,好在打下兗州後快速鞏固起防御來。不然就算是打下了兗州,守兵不夠遲早也會淪為別人的囊中物。」
戲志才看他們說得興起,也插嘴道︰「黃巾賊沒有多少馬匹,
大多數都是穿著布衣,拿著木棍和小刀。我們若是派出重步兵,雖然能夠戰勝他們,可是重步兵裝甲厚,行軍速度慢。追不上他們。自然我們也就會失去不少俘虜,這是極為不利的。此戰,我建議派出輕騎兵去討伐他們。」
曹操仔細地听著三人的話,覺得頗有些道理。不禁暗暗感嘆道︰老子手下的這三個書生,都是足智多謀,雄韜偉略的大謀士呀!看來我曹孟德,有機會可以出人頭地,干一番事業了!
在听了他們的話後,曹操說道︰「便依戲志才之意,此戰用輕騎兵打頭陣!荀彧,荀攸,你們可有何計策能讓我軍的騎兵減少傷亡呢?還有,你們覺得吾該派誰去呢?」
荀彧回之︰「吾與公達(荀攸的表字)各有一計,不知道曹州牧願意听誰的了。吾希望曹州牧以夏侯惇為主將,夏侯淵、韓爵、曹仁、曹洪、樂進、李典為副將,以全力之勢先去打破黃巾賊的先鋒隊伍。再借著軍隊的實力和威望慢慢招降他們,如若不降,我們大可夜襲!連下兗州境內數城應該不成問題。」
荀攸回之︰「黃巾賊都是一些有勇無謀之輩,他們在優勢的時候,會嘲笑敵人,會放松警惕。在劣勢的時候,會四處逃避。兗州的大多數城池中,護城河都被黃巾賊破壞了。我們大可用騎兵將護城河的河堤徹底摧毀,水淹敵軍。這樣我軍不費一兵一卒就可將兗州內所有的敵軍淹沒趕走。只不過如此一來,我們接手兗州後,得重新整治城防和農田了。」
這兩人的計策,和他們的長相、性格倒也十分吻合。荀彧沉穩老練,邊打邊拉攏,步步為營。荀攸飄逸自由,用計出乎意料。這水計,可謂用得是恰到好處。
一下子,曹操也沒想到听誰的比較好。因為這兩招,都很有用。
既然我選不出來,那我就推鍋給戲志才吧!于是曹操拍了拍戲志才的肩膀,說道︰「軍師,你推薦的這二位先生,果然是有大才之人。曹某謝兩位先生的相助,也謝謝兩位先生的大計了。若是沒有你們,我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兗州之危了。戲志才听令!此次出兵事宜由你策劃!明日便掛帥出征!今夜你就和荀攸、荀彧兩位先生好好談談吧。」
哎喲,兩邊都不得罪,可以可以。若是曹操听了荀彧的,荀攸會覺得曹操不夠大膽。听了荀攸的,荀彧肯定會覺得曹操不夠穩扎穩打。不如讓戲志才去忙,哈哈哈,可以可以,此招才是天衣無縫!這一幕看得韓爵是拍案叫絕,對曹操佩服得五體投地,你大爺的真是會用人哈!
戲志才、荀彧、荀攸等人便听了曹操的話,應承下來,去討論戰事了。而韓爵也回自己家去休養,準備明日作戰了。
待眾人離去之後,曹操在自家來回踱步,嘆息道︰「唉,雖然這荀氏的兩兄弟都有大才,但是他們未必會忠誠于我呀!也不知道韓爵是否真心追隨于我,日後我還得想辦法牢牢拴住他們!」
果然,這曹操的確是生性多疑,不過也只有如此多疑小心之人,才能順風順水,慢慢向上咯~
次日,戲志才一大早便找到了曹操,對著曹操道︰「主公,我想好了,此戰由夏侯淵當主將,由韓爵當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