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46章 第二十五個任務 小娥想要活下去37

蓬勃發展的工業對農業人口的吸引是碾壓式的,不僅吸收了六縣大多數的青壯,還吸引了周邊的無數人口。據區官府年中剛統計的最新結果。六縣長住人口,四年時間暴增四十萬人。幸好人口分散在六縣,陸仁炳也有前瞻性,早早成立規劃屬,建立房地產公司,自來水公司,電力公司,建了不少筒子樓,廉租房,才使得大規模涌入的人群,沒有形成其他地區讓人看了就不舒服的貧民窟。

尤其是廉租房,那真是廉價啊,基本上屬于不要錢就給住。用陸仁炳的話講,我們決不能讓人來到了六縣沒地方住,無論他是誰,來了就是六縣人。

嗯,這種事情,陸仁炳當然是不會虧本的,你住進廉租房,雖然不花房費,但是吃飯,用水,燒煤取暖,等各項事務總是要花錢的吧,這些東西都是由房產管理公司提供的,雖說價格也很低廉,但是總是不賠本就是了。

關鍵是人員住進了陸仁炳建立的居民小區,就方便管理,盡可能的將可能發生的風險控制在有限的範圍內,好處多多。再說了多多的建居民小區,也能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反正六縣的的財政那簡直是瘋狂的富裕,留著那些錢干啥用?

為啥後世滬海的城市管理水平高,那是因為滬海有錢啊,有錢干啥事都方便。一個財政都快破產的城市,連公務人員都養不起,還指望能有啥管理水平。

六縣並不是一個適合建立大規模工業的地區,畢竟這里大多數地區都是山區。但是陸仁炳這點子工業還是在這塊土地的承受範圍內的。

當然了,大量涌入的人口,必須要保障糧食的供應。這個年代,災荒不斷,糧食又是戰略物資,根本就沒有從外地買糧救濟的可能性。如果糧食不能自給的話,等將來無論哪個勢力對六縣實施嚴密封鎖,六縣就會因缺糧而崩潰。

這種事當然難不住陸仁炳,這塊土地雖然山地居多,但是已經開墾的土地,也足有數百萬畝。

經過四年的水利建設,使得這塊土地的水澆地,已經接近後世八十年代的水平,增加了四十多倍。在遠離河道的地區,也建立起了足夠的機灌井。僅是水澆地一項,也足以使得六縣的糧食畝產量翻番,總產量暴增四十倍。

更何況陸仁炳還掌握了化肥這一大神器,化肥廠,農藥廠的建立,使得六縣的畝產翻了兩番有余。

去年秋收過後,六縣的士紳,面對著公私都爆滿的糧食,都紛紛嚎啕大哭。連朱先生都哭的不能自已。

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來都沒有見過那麼多的糧食,無論是士紳之家,還是升斗小民,哪家那戶沒有餓死過人。連年的大旱,折騰的可不只是窮苦百姓,大旱之後帶來的次生災害,更是誰都躲不過。

不然也不會柞水一個大縣,總共才有一萬多人。

朱先生帶著所有官員,想要去界牌鎮給陸仁炳磕頭,要給他上封號,稱他為再世聖人。陸仁炳當然有多遠跑多遠。

陸仁炳告誡所有官員,千萬不可驕傲自滿,一定要將糧食保存好。

所有人都知道所謂的保存好指的是什麼意思,那意思就是把糧食藏山里,藏進洞里。

在這一點上六縣上下所有人都明白,他們現在就是抱著金元寶的小女圭女圭。四周的惡狼,誰都有可能來咬一口。

所以全縣上下的士紳統一口徑,糧食產量保密,誰都不許討論。山里要廣挖洞,糧食要藏的嚴嚴實實的。

另外一個,保鄉軍要擴軍。一萬五千人,本來士紳們覺得太多了,現在反而覺得太少了。如果不是覺得實在太離譜,這些土財主們都想讓人沿著六縣的邊界修一圈城牆。

朱先生畢竟還是有點境界的。

「人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們這里已經物阜民豐,外面卻還是餓殍遍地,說真的,真的應該讓大帥去爭霸天下,將那些尸位素餐之輩全部趕下台。上不能保家衛國,下不能撫軍安民,整日只會窩里斗。」

「唉,你可打住吧,朱先生,我們才過幾天好日子啊,你就這麼感嘆。大帥要是率兵走了,你覺得我們這點產業能保住嗎?

那些廠礦要不是全靠大帥給撐著,能開得下去嗎?

你看看關中哪個地方不比咱這里條件好,人家那里隨便建個廠,還不得把我們擠兌的過不下去。

所以我們還是老老實實的供好大帥,吃上幾年安生飯吧,外面來了饑民咱可以給衣給食,要是咱落魄了,到外地,你看人家能給咱口水喝不?

這里有很多人都是去逃過荒的,知道出去討飯求人的滋味不好受。

朱先生也只是感嘆一聲而已,他畢竟不是真正的聖人,再說了,他也知道外面世界風起雲涌,大帥只要一出山,拿他們這塊地方很快就會被打回原形。

畢竟區位上實在是沒優勢,大帥走出了山,那他就不再是這塊地方的大帥,他就得著眼全局,那就更顧不上這塊地方了。

所以,大帥還是安安穩穩的呆在山里看孩子比較好。俺們村里人,對外面的世界不感興趣。

于是經過大家一致同意,保鄉軍擴軍至五萬。

現在這里人力充沛,陸仁炳還有心思實行退伍制度,對于年齡超過二十五歲的兵,都讓他們退役回到地方了。現在部隊里除了軍官,全是一水的年輕人。

退伍的士兵安排在各個關鍵的崗位上,把個六縣上下防守的密不透風。

民兵制度在各個廠礦企業也實行的很扎實,有多少男丁,就能拉出多少兵,可不只是一句空話。

陸仁炳的兵工廠,現在產量上也上去了,給民兵們全部配上了保鄉二一式,正規軍裝備保鄉二四式。輕機槍裝備到班,重機槍裝被到連。在各處要地修建炮台,碉堡。工廠要低,還有防空機槍。

為了應對未來的形式,陸仁炳正在加緊研究復制高炮,可以說現在的六縣,那就是一個大號的刺蝟,誰來了都得不到好。

陸仁炳甚至還建立了自己的空軍部隊,雖然飛機不多,但那也是自產的。雖說一戰時期的飛機有些快過時了。但是培養飛行員還是沒問題的。二戰前中期的飛機也沒有什麼完全越不過去的技術障礙。

只不過需要的資源比較多而已,陸仁炳相信他在苟個十幾年,攢出一架F86也不是問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