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92章 第二十三個任務 唯願我兒愚且魯2

再回家之前,陸仁炳去中藥鋪抓了幾副藥。這年代縣城里還有中藥鋪子,等在過些年,除了在中醫院,或是專科門診,再像買中藥就沒那麼方便了。

他抓的藥,主要是安神疏通的,給劉桂芬吃的。劉桂芬的病更多的是心病,並不是頑固的精神病。

吃藥,然後多做一些心理治療,她就能漸漸治愈,最起碼生活自理沒什麼問題。

回到家之後,陸生梅照例做好了飯。四叔吃完飯又去瓜田了。

劉桂芬蹲在門檻上傻呵呵地流口水。家里有個精神病,這感覺真是讓人挺精神。

陸生梅忙忙叨叨地收拾東西,陸仁炳吃過飯,躺在躺椅上扇扇子。

「生梅,你在學校怎麼樣,有沒有人欺負你,有你就跟爹說,爹去給你撐腰去,千萬別憋在心里,听到沒?」

陸生梅是那種標準的好孩子,從來兜不爭不搶地,受點委屈啥的,也總是憋在心里。初中的孩子們正是最叛逆的時候,拉幫結派,打架,逃學,欺負別人的壞孩子可不要太多。

「沒有啊,爹,我成績好,老師都喜歡我,他們沒人敢欺負我。」

「真的沒有?你可別委屈自己哈!」

「爹,你不能老把別人往壞處想啊!」

「嗯嗯,那你們老師同學里,有沒有那種神神叨叨的人,或者說表現很奇怪的人?」

「奇怪的人?我前桌的王力軍,老是喜歡把鼻涕抹在他同桌趙小刀的後背上算不算?」

「那不算,算了,反正沒人欺負你就好!來把這副藥給你媽煎了,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兩碗水煎成一碗,趁熱讓他喝了。」

「爹,你這又是從哪弄的藥,別又像上次那樣,給我媽吃了又拉幾天肚子。我媽要是吃壞了肚子,衣服你洗!」

「你這孩子,以前怎麼沒發現你這麼話多呢?快去煎藥!」

「嘻嘻!」陸生梅嬉笑著去煎藥了。生活雖然很辛苦,但是這孩子的性子確實潑辣外向的狠。

不是那種受氣包型的女孩子,不過這樣也說的通,不是這樣的性子,就憑他娘是個神經病這件事,她就得被同齡的孩子欺負死。

這個性子挺好,不用大人煩惱,反過來她還會替大人操不少心。陸仁炳躺在躺椅上,扇著蒲扇,晃晃悠悠地閉目休息。

空氣中飄蕩著越來越重的中藥的味道。

藥煎好後,陸生梅哄著劉桂花喝了藥。安神的藥助眠效果也是杠杠的。劉桂花喝了藥,沒多久就睡著了。

陸生梅又把她扛到床上去,收拾收拾自己也去睡覺了。根本就沒有打擾陸仁炳的意思,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這個年代的西瓜品種沒後世那麼多花樣,陸家爺倆也不會搞嫁接,也沒那麼多錢打葉面肥啥的。純粹靠天收,所以陸仁炳的瓜農生涯也就持續了不到個把月就結束了。

拉了瓜秧子,陸老漢打算種點玉米。陸仁炳堅持種上了菜,蘿卜,白菜各一畝,這玩意產量大,管理要求低,雖說價格不高,但是絕對暢銷。

這個村莊處在大平原的中央,方圓兩百里都看不到山。人口稠密,村莊挨著村莊,人均耕地面積少,也沒啥其余的資源,村邊的小水渠里連水都沒有。

想靠著撈個魚蝦,打個野生動物啥的發財那是想也不要想。

村子里的人在農閑時節,都是去城里打短工,做小生意,收個廢品什麼的。

原身陸阿柄因為家里情況特殊,幾乎沒出去過。除了在地里忙活,就沒搞過其他的。

陸仁炳也不好一下次就改變太多。雖說現在這個年代外面的機會多的是。但是一個地里刨食了四十年的農民,一下子成了股市大亨,時代弄潮兒,這听著就很離譜好吧。

所以陸仁炳沒打算去賺快錢,老老實實的勤勞致富就完了。

地里的活交給了四叔,陸仁炳每天就是架著牛車出去攬伙計,上磚窯給人拉磚,上市場里拉點時令蔬菜,走街串巷的換點錢什麼的。

零零總總的兩三個月下來也掙了千把塊錢,陸仁炳買了頭騾子。拉車這種事情還是騾子更擅長,最起碼速度這方面就不是老黃牛能比的。陸仁炳還配了運載量更大的膠輪大車。原先那套牛車,就留給了老四叔。這老漢對牛的感情要比陸仁炳深的多,讓他趕著牛車,老黃牛也能多吃點好的。

劉桂花堅持喝藥之後,精神狀況有所恢復。最起碼不會莫名其妙的瘋跑。

于是陸仁炳出車的時候,就帶著她,四處跑跑,有助于她的恢復。這女人仔細打扮後,模樣還行。當過無數次接盤俠的陸仁炳,也覺得還行。

由于擔心陸生梅莫名其妙就出了事,陸仁炳便堅持用騾車接送陸生梅。早上空車拉著他們娘倆,將陸生梅放到學校後。陸仁炳兩口子去城里的市場拉貨,然後走街串巷的賣貨,賣完貨,掐著點,趕到鎮里的中學街上陸生梅,一家三口趕回家。

已經是中學生的路生梅,起初很不習慣父母來接送自己上下學。這個年級的孩子,正是想著遠離父母的時候,鄉下的孩子也都習慣了跟著同學們獨立上下學,她怕被班里的同學笑話自己。

但是拗不過陸仁炳的堅持,她只能接受了這種老父親突如其來的關系。緊接著他就習慣了每天父親從外面給自己待的各種好吃的,還能在車上跟自己的老娘說說話,也挺好。

收秋的時候,陸生梅放了假。鄉下的學校在農忙的時候總是會放假。因為老師家里也有田地要忙活。

忙忙碌碌,生活累人,收獲也喜人。反正是樹上掛滿了金黃的玉米。糧倉里堆滿了花生,大豆,地窖里放滿了紅薯。

如果不是時代發展的太快,沒有那麼多新鮮的工業品吸干了人們手里的最後一個硬幣。農村人肯定是這個時代最幸福的人。可惜這個時代,人們並不需要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滿倉的糧食,甚至買不來一台彩色電視機。

所以忙完了一年的農民,不得不背上行囊,出門繼續出賣勞力,換點鈔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