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39章 第十二個任務 秦時之劉畢的雄心12

「額,看的懂嗎?我記得當初我只給你們做了個啟蒙而已!而且這本書用的是趙文寫的,我記得我當初教的是楚文呀?」伏念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額,學生這幾年在家里來了幾個來自各國的先生,學習了各國的文字,也能讀懂一些簡單的文章。」這句話倒也不算全部是謊話,陸仁炳家里確實招攬了不少各國的流民,陸仁炳也確實從這些流民那里學了一些七國的文字。

不過現在這社會,能讀書寫字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六國的流民又不可能隨身帶著字典。真是的情況是,陸仁炳是拿著書靠自己猜的。

各國的文字雖說有差異,但是大體是字形上的區別,並沒有達到不能通讀的情況。各國的史書,一般也有用雅言書寫的傳統,看的多了,陸仁炳能夠猜個大概。

「哦,那倒是挺好的,你現在都讀過什麼書啊?」伏念興趣大起來。

「詩,書,易,禮,樂學生都已經讀過了,現在正在讀春秋。」陸仁炳毫不客氣的說道。現在不是謙虛的時候,他必須近快引起伏念的重視,才能在盡快進入儒家的核心集團,然後完成任務。

听到陸仁炳夸口,伏念有些不悅,這年頭,能精通一經已經是了不起了,就比如說他自己,雖說也算是精通儒家經典,但是他最擅長的是治尚書。他在陸仁炳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沒有博覽群書,而是跟著自己的老師,精讀尚書而已。

「你這孩子怎麼竟瞎扯,你所謂的讀過,是不是就是會誦讀?那有什麼用,我們讀書人切記貪多嚼不爛,讀書要讀透,學精。記住了沒有?」

「老師,我是真的都懂了,不行你可以考我!」陸仁炳很無辜的說道。

伏念有些氣惱,這個孩子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他決定給他一個教訓。「那好,正好我還沒有正式跟你深談過,你跟我到後院,我正好考較你一番。」

這句話正和陸仁炳的心意。他才不怕伏念的考較。他經歷過這麼多古代世界,活了那麼多年,無聊的五經注釋都不知道看過多少種。各種流派的注釋,經典,源流他都不知記誦了多少。嗯,連伏念的原型伏生寫的尚書注釋,陸仁炳都看過不知道所少個版本。

他可以保證,沒有人比我陸仁炳更懂伏生!

陸仁炳跟著伏念穿過藏書閣的大堂,進入後院,經過一個回廊之後,來到一個亭子間。兩人坐定後,伏念開始考較陸仁炳。他入手的當然是他最拿手的尚書。先是讓陸仁炳背誦,然後是抽取其中的一些章節,讓陸仁炳解釋。

這尚書在後世其實有很多疑問,有今文尚書,古文尚書,也有人托古做的偽尚書。

陸仁炳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特意搜集了這個時代的各國版本的尚書。托始皇帝還沒開始燒書,又加上統一戰爭期間,各國的王室藏書散佚民間,這才能讓陸仁炳有幸能夠搜集到各國的書冊。

這年代的書珍貴無比,通常一套書天下能有一部,兩部完整的就不錯了。能夠普遍傳抄的書就更少。所以一旦出現戰亂,這些書籍就極容易失傳。

為什麼後世漢代能出現經學傳家的世家門閥,就是因為人家家里有一部完整的書,人家世世代代研讀這部書,是這部書的權威,世間的人想要學習這部書,你就要向人家請教,拜師,然後你就是人家的門徒。世家門閥勢力就建立起來了。

在焚書坑儒時,伏生默記了尚書二十九篇,藏于夾壁牆中,這部書成就了伏家在有漢一代的尚書權威地位,伏家也成為名門望族,漢獻帝的伏皇後就出自于這個家族。

收集了各種版本的各家經典的陸仁炳,結合著後世的記憶,別的先不說,只在尚書一書上,他的造詣就不再伏念之下。

因此伏念的考較注定是以他的郁悶而告終。因為對于他的考較,輪仁炳不僅對答如流,還指出了他所記憶的尚書的幾處謬誤。

伏念起初不服氣,「我們家世代治書,哪里會有謬誤,你倘若不說出個所以然,老夫定然將你逐出師門。」

「額,老師你這個態度可不是治學的態度哦,夫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荀子也有言,‘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弟子告知您的不足之處,您應當感到高興才對呀!」

「好好,好,那你趕緊說說,老師錯在哪里。于是陸仁炳開始針對伏念所誦的尚書,與其他各種版本的異同之處,一一做了講解。最後搞的伏念郁悶的不能出一言。因為陸仁炳說的那些版本他都沒看過。

不過想來陸仁炳不會騙他。孔子有弟子三千,每個人學習的時候,教材都是從孔子那里抄錄的。然後帶回家中傳給後人,經過多少代的傳抄,難免會有謬誤,這種謬誤或許在最初抄錄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伏念也不敢保證自己家的版本就是百分百正確的。

何況他的老祖宗只是孔子三千多弟子中的普通一員,根本就不是七十二賢人之一。他祖宗的那本書,指不定還是從別的師兄弟那里抄來的幾手貨了,出現謬誤應該是大概率的。相比之下各國王室藏書里的版本應該更準確一點才是。

郁悶的伏念忽然抓住了陸仁炳的一句語病「你說荀子說過的那句話,是在哪里听來的,我怎麼不知道?」

額,您老人家連荀子的勸學篇都麼看過麼?陸仁炳有些郁悶。

「是啊,你又不是老夫的弟子,怎麼會看過我那篇勸學呢?」一個聲音從亭子外傳來。

「師叔,」伏念起身恭敬的施禮道。順便扯了一把陸仁炳,「快拜見你師叔祖。他就是你剛才引用的那位荀子。」陸仁炳也連忙起身,他看到亭子外來了一個一身儒袍,須發皆白,精神矍鑠的老者,看著倒真是仙風道骨。

「拜見師叔祖!」果然不是正常的世界,按道理正史上的荀子早就入了土了,現在這老頭竟然還活蹦亂跳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